㈠ 丽江东巴文,天雨流芳的翻译
“天雨流芳”是纳西语的音译,行云流水般地书写在丽江木府旁的牌坊上,意为“读书去吧”。这个词汇在汉纳两种语言中具有双重含义,展现出纳西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写下这四个字的读书人,对读书之趣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其境界令人赞叹不已。
的确,读一部好书,对我们心智的滋养,就像天雨之于谷物的成熟,让你的心灵沐浴着智慧的浩荡清香,而感觉无比的幸福和安详。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就是这样的一部好书。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更传递着一种智慧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丽江古城中,每一座古朴的建筑、每一条蜿蜒的街道、每一座古老的桥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时代。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浸透了历史的韵味,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东巴文,作为纳西族的象形文字,记录了纳西族的古老智慧和文化传承。这些古老的符号,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和历史的记忆,至今仍被人们所珍视和研究。东巴文中的每一个字符,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丽江古城的东巴文壁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纳西族的民俗风情,还记录了东巴文的演变过程,让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纳西族的文化传统。每一幅壁画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每一种图案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纳西族的文化遗产,感受到东巴文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对历史文化的爱好者,还是对纳西族文化感兴趣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震撼。
丽江古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瑰宝。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故事和智慧,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纳西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无论是天雨流芳的牌坊,还是东巴文的壁画,都体现了纳西族人民对智慧和文化的不懈追求。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古老与现代的交融,让人心生敬意。
丽江古城,这座被世界文化遗产所庇佑的城市,不仅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文化教科书。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纳西族的文化魅力和智慧结晶,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并珍惜这份文化遗产。
㈡ 云南丽江西族创造的什么文字被称为活的象形文字
在我国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创造的东巴文字,被称为活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象形文字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网络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纳西话叫“思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二是“木石之痕迹”,可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因这种文字大多只由东巴掌握,用来撰写经典,所以又称它为"东巴特额",意即东巴文。
㈢ 象形文字有哪些
象形文字(hieroglyph),又称表意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2]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中国的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 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文字。
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石刻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中国甲骨文的象形字“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酒”字去掉三点水是酉,就像是没有了酒的酒瓶了,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值得一说的是 ,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此外,玛雅文字的“头字体”和“几何体”亦是。
局限性
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意音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地域性
各国(地区)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都是从原始的图画发展而来,古埃及的原始岩画虽然没有欧洲岩画古老,但却比大洋洲岩画流传得长久,时间在一万年以上,是世界上岩画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根据风格艺术、石垢的色泽、所表现的动物种类、服饰及武器等差别,可分为四期:
共19张
象形文字活化石 东巴文
(1)古代水牛时期(约公元前9000一前3500年)。
(2)牧养公牛时期(约公元前3500一前1500年)。
(3)马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世纪)。
(4)骆驼时期(约始于2世纪)。非洲的撒哈拉岩画,位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边界不远的撒哈拉中部阿尔杰尔高原,是世界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史前艺术博物馆”。
古印度的象形文字同样来源于图画发展,主要分布于印度中部文迪亚山脉的丘陵地带。最古的岩画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风格,印度岩画大致分为:自然主义的岩画,以描绘单独的野生动物为主,造型古朴写实。风格化的岩画,开始从色块中提炼出线条,用简略粗重的线条勾勒人和动物的轮廓。或者是剪影式的平涂与粗线条的浅描并用。动物比较写实,人物则是图案化的,几何形的。折衷的岩画,多描绘骑马、骑象或步行和金属使用。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北濒渤海、南抵苏皖、西进河南,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发展成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风俗,这是中国东南沿海古代先民拔牙习俗的发源地。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象形文字的前身。从后来出土的兽骨和陶器、石器上的图案可以判定,万年以前,中国就出现了半图象的图画、花纹符号。
甲骨文
根据语言学家研究:中国近代大量出土的曾在商代(公元前一千八百年至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广泛、成熟使用的“甲骨文”。期间中国的陶器制作、居室建造、壁画艺术、丝织生产等,各种高级文化陆续发明、使用。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如今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国际语言学界公认殷商甲骨文所记录的语言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瑞典汉学家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在其着作《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书里面就详细研究过殷商甲骨文,以甲骨文【麦/来】同字,【扣/口】同【口(ku)】字根等事实依据,证明殷商甲骨文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早期形式,而非其他语系语言的早期形式。
专家研究发现,80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的贾湖契刻与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是书写工具相同,皆以利器为工具把符号刻在龟甲、骨器上;二是作用相同,商代甲骨文是用来记载占卜内容的,而贾湖契刻也与占卜相关;三是造字原理相同,贾湖契刻是事理符号,而甲骨文的事理文字很多。专家认为“贾湖契刻的发现,为商代甲骨文的历史源头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贾湖刻符和后来的甲骨文、金文和现代的汉字一样,从书写特征看也有3个结构层次,贾湖契刻与商代甲骨文是一致的,因为同样刻在坚硬甲骨等物体上,笔划遒劲,撇折有矩。
古埃及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经过上万年前的图画、花纹发展,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产生成体系的象形文字——圣书字。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表意符号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义。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表音符号也是一些图形,它共有24个子音,在这一基础上,又构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Y”的音,燕子为双子音,发“Wr”音,甲虫为三子音,发“hpr”音等,但这些发音都表示不止一种意思,为了有所区分,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部首符号。这种部首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这种文字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主要使用者是僧侣和书吏。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古代埃及历史的不同阶段,埃及的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出现过多次变化。中王国时期出现过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出现过民书体,在罗马统治期间又出现了科普特文字(用改造过希借字母书写的埃及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没能发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却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纪元前1500~1000年左右,地中海东岸崛起的腓尼基人与埃及人进行交易,这时饱学的腓尼基僧侣们把简单的象形文字改写成有秩序的字母,帮助其商贸往来。
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
字体
圣书字有3种字体 :碑铭体、僧侣体和大众体。碑铭体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后来成为雕刻在金字塔和神庙石壁上,以及绘写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庄严字体 ;同时也是3种字体的总称 。其符号外形很像图画,但实际上大都早已失去象形功能。碑铭体是装饰性的正体,僧侣体是实用的草体,主要用于宗教写经。这两种字体的内部结构完全一致。大众体又称书信体或土俗体 ,它是僧侣体的简化形式。
发现
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亦称民书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塔碑”的着名石碑。
埃及的象形文字(左)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发现“罗塞塔碑”的消息在当时的《埃及通讯》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注意。他们纷纷试图译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确认是古埃及的民书体文字。但是,尽管学者们能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民书文字的含义,却依然没有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谜令人惊奇的是,年仅11岁的法国少年商博良[3]决心揭开“罗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让石碑说话,告诉人们古埃及的秘密。为了读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奋工作了21年。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罗塞塔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商博良由此确信,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总的来说,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经过努力,到了1822年,这个在1000多年期间始终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终于被商博良解开了。
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他登上国王宝座后不久,取消了僧侣们欠交的税款,并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给僧侣们带来了一系列好处,所以很快赢得了僧侣们的敬仰。于是僧侣们写了这封感激信,并用三种字体写的两种文字刻在这块黑色玄武岩碑石上。
小小的罗塞塔城,由于有了这块借以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碑石而举世闻名。不过,这块着名的碑石早已不在该城,它被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了。
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由苏美尔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发展。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统,字形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楔形文字被许多古代文明用来书写其语言,但这些语言之间并不一定属于相同关联的语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国同样采用楔形文字,但这两个语言是与苏美语无关的印欧语系。另外阿卡德人虽然也采用楔形文字做为书写工具,但阿卡德语和苏美语差异相当多。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使用芦苇杆或木棒来压印在泥板上来方便书写,因此文字笔画大都为具三角形的线条,而字形也随着文明演变,逐渐由多变的象形文字统一固定为音节符号。
玛雅文字起源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292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在公元初期,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五种文字之一。
玛雅文字非常奇妙,它既有象形,也有会意,也有形声,是一种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玛雅雕刻文字既代表一个整体概念,又有各自独特的发音。
玛雅文字的一个字符中大的部分叫做主字,小的部分叫做接字,字体有“几何体”和“头字体”两种,另外还有将人,动物,神的图案相结合组成的“全身体”,主要用于历法。玛雅文字的读法为,从上至下,两行一组,以“左→右→(下一段)左→右”的顺序读。玛雅文字艰深晦涩,至今能译解的不足三分之一。 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文字呈方块图形,类似于中国的印章。图形上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属“意音文字”。
东巴文
东巴象形文字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文字,属于象形表意文字类型,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文字总数约1600个左右。
东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字句从左至右,自上而下。这种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
丽江东巴象形文字“爱”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它不仅是解开人类文字产生之谜的宝贵史料,而且也是丰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和篆刻艺术的理想字体之一。东巴文被誉为是如今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水书
水书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符号系统,是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法学等古老文化的典籍,可谓水族的“网络全书”。它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据专家研究考证,异体字,水族古文字目前有2500个。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锻造等。水书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水书的发现
2012年6月20日,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陈琳主任发来广西平果县出土古石刻未知文字图片(见附图),请我馆代为辨别释读。我局立即召集有关水书专家对提供的3块约300多古文字石刻进行研究、辨别、释读。经专家组研读,一致认为该石刻未知文字为水族文字—水书!这个文字或为最早的水书文字遗存载体、早期中国象形文字始祖之一。其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和考证![4]
纳西文
纳西象形文字为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余年历史。
纠错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6:第125页
[2] 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即吉恩·保罗·商博良。
搜索发现
文字转换
免费送分电玩城对现金
常见象形文字
文字网
夜大自考
什么是象形文字
人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有哪些
松风阁书法日讲
解读艺术理论 读懂书画艺术
象形文字的减省演变:漫谈汉字符号化和书法法度的永恒存在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汉字,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写字,但不是所有人写的字都可以称之为书法的,或者说不是所有的书写行为都可以归入书法艺术的范畴的。我认为能够称得上是书法的,一定是书写具有法度,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的。
㈣ 计算机怎样处理东巴文
"东巴象形文字计算机处理系统"(以下均称为“电子东巴”),本系统主要涉及将东巴象形文字及哥巴标音文字(以下简称为:东(哥)巴文)用计算机在Windows95以上的操作系统支持下,作为一个独立的字符集进行处理。
一、背景技术
东巴象形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象形文字,是文字史上的活化石。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东巴象形文字在研究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等领域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工艺美术设计方面,东巴象形文字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古代,东巴象形文字作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载体,其使用方式一直沿袭用竹签进行手工绘画的方式;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用计算机处理东巴象形文字时,采用的方式多是在用扫描仪扫描后,在计算机上用图形图像处理程序进行处理,还没有把它做为计算机上的一种文字进行处理,造成处理效率低、重复利用率低等不足之处。总之非常地不方便。
二、技术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及顺应时代技术潮流,当时作者设计本软件的目的是在Windows95以上的操作系统支持下,将东巴象形文字作为一个字符集,提供一套象处理中文信息那样在计算中进行东巴象形文字输入输出的软件。
目前本系统主要由一个字库、一个纳西拼音输入法组成。
在这个字库中,目前收录了1562个东巴象形文字,661个哥巴标音文字,共计222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