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宋朝的官方字是什么
宋朝官方字体是:宋体。
宋体现金使用的地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因从明朝传入日本,而又称为明体、明朝体。宋体是生而具来的印刷体,产生于雕版,成型于明朝。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特点: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中国书法和雕版印刷的结合产生了宋体字。因此,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韵味。
② 几个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行书)
整体看汉字的演变过程,从殷商至清末,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形态。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目前所发现的十多万片甲骨上所用的字4500多个,其中1700个左右已经被破解。甲骨文多为象形指事会意,受录写的材料刀片和龟甲兽骨的影响,字形简略了许多,初步显示符号化趋势。
此外,因为甲骨文未完全定型,字的笔画位置变化较大,往往一字有多种写法。但就甲骨文内容而言,既有对简单事物的描绘,也有对复杂事件的描述;既有记事,还阐明思想。由此可见甲骨文是十分成熟的文字体系。
四、小篆
春秋战国之际,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主持秦篆为全国统一文字,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后来因为篆法苛刻,书写不便由隶属取而代之。从而掀起了汉字书写的革命,并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小篆对大篆的改造上,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笔画上。它把大篆所有的直角、硬笔改为圆角、软笔。字体显得圆润舒展、规矩得体而又活泼灵动,显出很强的美感。结构整齐,偏旁的写法和位置都比较固定,形旁一般放在左边,促进了汉字的进一步定型化。
小篆删掉大篆的繁杂笔画,省略异体字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李斯的字在秦代是一流的,他有一整套书法理论:写字,用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像苍鹰俯冲盘旋一样。收笔好比如鱼得水,运笔就像高山行云,笔画的轻重、舒卷应自然一体,大方美观。
五、隶书
隶书又叫"佐书",形成时间约在战国晚期,成熟期在汉代。它是对小篆字体的进一步简化。成熟的隶书跟楷书很接近,一般人都不把隶书看作古文字。相传隶书本是下级小吏通用的应急字体,后经程邈整理,逐渐形成了统一的隶书字体.汉代主要使用的文字是隶书。
六、楷书
楷书又叫”正书“,出现在东汉时期,六朝时期进一步完善,唐代走向成熟。因字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文字而得名。楷书是隶书的简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改弯为钩;改波折为笔直。隶书改良为楷书后,字体的美感主要从笔力和个性特色中体现出来,利于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钟繇开创了隶书到楷书的新貌,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七、草书
草书是楷书的变体,产生于汉代。本是起草文稿时,潦草书写隶体而导致的一种变体,后来成为一种通行的写法,以至演化成为一种纯粹的书法艺术。
两汉时期的草书主要是章草。它讲究笔墨的连贯,字与字之间、笔画之间环环相扣,虽偶有间断,但笔意仍相连。
八、行书
行书,与草书一样起源于汉代,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书写较楷书简便,辨认比草书容易,以简易为宗旨,实用性强,便于流行。成为人们信札往返、记事作文的首选。书圣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③ 汉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汉字”二字均无甲骨文写法。此二字最早见于金文。如下图所示: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3)宋代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
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刻时多用直线,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接刻而成。其笔画粗细也多是均匀;由于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数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且富有立体感。
就结字而言,甲骨文外形并且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者一字多形的变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结字上还具有了方圆结合,开合辑让的结构形式,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具有文字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④ 汉字的字体有哪几种 有图片示例吗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几种,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始于殷商时期。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7、草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
8、行书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