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十大毒蛇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1. 内陆太攀蛇:分布于澳洲内陆及新几内亚,以蛙、蟾蜍和小哺乳动物为食。在受到威胁时,它会将身体前部抬起呈S形,攻击速度极快。内陆太攀蛇为卵生,每次产约12至20枚卵。
2. 棕伊澳蛇:主要分布于澳洲(不含南部)及新几内亚南部。体长约两公尺,栖息地包括热带森林和沙漠。以蛙、蟾蜍和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或卵胎生,每次产下11-16枚卵或18-22条幼蛇。
3. 太攀蛇:分布于澳洲北部和新几内亚,体长约两公尺。主要栖息于树林和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太攀蛇行动迅速,毒性强烈,每咬一口释出的毒液足以杀死150人。
4. 东部虎蛇: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和草原,以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它是世界上毒性排名第四的毒蛇。
5. 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主要分布于印度至东南亚一带的森林中,以其他蛇类为食。已知最长体长为5.6公尺,通常不超过3.6公尺。眼镜王蛇有护卵巢习性,一巢卵有20-40枚,置于雌性用树叶筑成的窝内。
6. 巨环海蛇:分布于澳洲东北部,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海洋,以鱼类为主食,卵生。
7. 虎蛇:产于澳大利亚,毒液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攻击前,头和颈部会膨胀成扁平状。虎蛇常见于南方地区的沼泽地,体呈多种颜色,平均体长1.2公尺。
8. 黑虎蛇:体长约1.2公尺,栖息于沙丘、海滩、草丛等地,以两栖类、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在世界最毒10大名蛇中排名第8。
9. 南部棘蛇:体长约50公分,栖息于干燥多石的灌木林,以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附近岛屿,蛇身粗厚,有完美的保色和剧毒液,但危险性不及虎蛇和眼镜蛇科大毒蛇。
10. 西部拟眼镜蛇:体长约1.5公尺,栖息于树林、草原和沙漠等地,以小型爬行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生。在世界毒蛇排行榜上排名第10。
2. 乌龟冬眠图片和文字
乌龟冬眠的图片和文字是:
乌龟是变温动物,生活受环境气温的影响较大。11月至翌年3月,当气温在10℃以下时,乌龟静卧于池底的淤泥中或卧于覆盖有稻草的松土中,不食不动,进行冬眠。
这时它的新陈代谢非常缓慢和微弱。直到4月初,当气温上升至15℃以上时,乌龟才开始恢复活动并大量摄食 所以在冬眠期不需投喂食料,也不需换水。
此时期的主要工作一是保温,如在水池四周以及水池与围墙之间的空地上覆盖稻草;二是防止乌龟天敌的侵害。
冬眠前10天左右开始不给乌龟吃东西,让其排除身体内的粪便,等其完全进入冬眠状态的时候,只要用一条湿润的毛巾盖住就可以,然后放到一个没有什么噪音的地方就可以。
(2)动物图片文字资料扩展阅读:
有些乌龟年幼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吃食,这个时候,你可以抓住它的左爪,往外拉,接着抓住它的右爪,2只一起轻微的往拉,它就会探出脑袋,然后以左右方向轻夹它的头。
等它张嘴的时候,把虾塞进去,它就知道什么可以吃了,以后你投放的食物都会咬上两口的。龟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五大营养元素。
3.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发明 文字+图片
乌贼和鱼雷诱饵 乌贼体内的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它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骗攻击者上当。潜艇设计者们仿效乌贼的这一功能读者设计出了鱼雷诱饵。鱼雷诱醋似袖珍潜艇,可按潜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正是它这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辩,最终使潜艇得以逃脱。
蜘蛛和装甲 生物学家发现蜘蛛丝的强度相当于同等体积的钢丝的5倍。受此启发,英国剑桥一所技术公司试制成犹如蜘蛛丝一样的高强度纤维。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复合材料可以用来做防弹衣、防弹车、坦克装甲车等结构材料。
长颈鹿和“抗荷服” 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其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按一般分析,当长颈鹿低头饮水时,大脑的位置低于心脏,大量的血液会涌入大脑,使血压更加增高,那么长颈鹿会在饮水时得脑充血或血管破烈等疾病而死。但是裹在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紧紧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飞机设计师和航空生物学家依照长颈鹿皮肤原理,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抗荷服”,从而解决了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这种“抗荷服”内有一装置,当飞机加速时可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相应的压力,这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
鲸鱼和潜艇的“鲸背效应” 当代核潜艇能长时间潜航于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这就碰到了力学上的难题。潜舴专家从鲸鱼每隔10分钟必须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启迪,在潜艇顶部突起的指挥台围壳和上层建筑方面,作了加强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鲸背处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时的“鲸背效应”。
蝴蝶和卫星控温系统 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温度会高达200摄氏度;而在阴影区域,卫星温度会下降至零下200摄氏度左右,这很容易烤坏或冻坏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后来,人们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原来,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