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有夏商朝的各王年代表
夏商周年表
夏代年表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孔甲、皋、发、癸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商代年表
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迁殷前)
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商后期年表
盘庚(迁殷后) 公元前1300年
小辛 | 在位50年
小乙 前1251年
武丁 前1250年——前1192年 在位59年
祖庚 前1191年
祖甲 |
廪辛 | 在位44年
康丁 前1148年
武乙 前1147年——前1113年 在位35年
文丁 前1112年——前1102年 在位11年
帝乙 前1101年——前1076年 在位26年
帝辛(纣) 前1075年——前1046年 在位30年
西周年表
武王 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 在位4年
成王 前1042年——前1021年 在位22年
康王 前1020年——前996年 在位25年
昭王 前995年——前977年 在位19年
穆王 前976年——前922年 在位55年
(共王当年改元)
共王 前922年——前900年 在位23年
懿王 前899年——前892年 在位8年
孝王 前892年——前886年 在位6年
夷王 前885年——前878年 在位8年
厉王 前877年——前841年 在位37年
(共和当年改元)
共和 前841年——前828年 在位14年
宣王 前827年——前782年 在位46年
幽王 前781年——前771年 在位11年
② 五千年的辉煌——中国悠久历史的演变
五千年的辉煌——中国悠久历史的演变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脉络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五千年的历史,见证了无数伟大的时代、英雄人物与世界影响力事件。本文将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行梳理,以更好地理解这个东方巨人的演变过程。
一、远古时代:华夏文明的起源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开始,其文化和科技在当时是相当发达的。夏朝后来被商朝所代替,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商朝的代表性成就是青铜器制作和商代文字的创制。
商朝后期,周文王发动革命,建立了周朝。夏朝、商朝等古代文明相继出现,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源地。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繁荣的时期,各国争霸,百家争鸣。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墨子等,众多思想家活跃的时期,他们提出的“仁义礼智信”、“道法自然”等思想理念,至今仍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三、秦汉时期:统一六国,国家治理的高峰
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秦朝的代表性成就是修建万里长城和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将中国的封建制度推向了顶峰,但其统治也极其残暴,遭到了历史上的诟病。秦朝推行严格的法制、度量衡和文字的统一,为后世治理留下宝贵经验。
紧随其后的汉朝,更是强盛一时,开疆拓土,形成了庞大的疆域。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汉朝时期,中国政治和文化发展得十分繁荣,出现了司马迁、班固、张衡等许多重要的文化人物,同时还有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打开了门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文化多元
汉朝后,中国历史经历了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加速,形成了更为多元的文化景观。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与道教、儒教共同繁荣,影响深远。
五、唐宋时期:繁荣盛世,文化艺术的巅峰
唐宋时期,国家繁荣昌盛,商业、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朝诗人如李白、杜甫等,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影响了后世;宋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画家和哲学家,如苏轼、王安石、范仲淹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唐宋八大家便是出现在这一时期。
六、元明清时期:历经变革,民间文化繁荣
元明清三朝,虽历经战乱与政治变革,但民间文化依然繁荣。元朝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戏曲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被后世称为“元曲四大家”。明朝则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和文人,如吴承恩、罗贯中等,着作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名着流传千古。清朝则见证了诸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小说的诞生,使中国古典文学更为丰富。
元朝是蒙古族统治下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融合的朝代;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历了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与西方列强的交往和冲突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七、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与新中国的崛起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民主革命思想在国内逐渐兴起。孙中山等一批民主革命家发起了一系列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斗争。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崛起。
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经历了无数的辉煌与低谷,它的历史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除了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发展,中国历史还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比如黄帝、尧舜、孟子、屈原、诸葛亮、李清照、岳飞、郑和等等,他们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在中国历史的漫长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和哲学,比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这些思想和哲学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并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今天的中国,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既继承了古代文明的瑰宝,又以崭新的面貌与世界共同发展。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涵盖了政治、文化、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古代文化和传统的延续,这些都是中国历史的珍贵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
③ (高赏)与汉字起源。发展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中国汉字起源之迷]殷墟甲骨文至今仍有1250个字存活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惟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汉字一共有多少个呢?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古文字研究的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先生说,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商代文字字头已有4100多个,能和今天的字联系起来、仍然“活着”的字有1250多个。
中国历来重视编写出版字书,最早的字书是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共收汉字9353个,《说文解字》的出现,使汉字书写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许慎因此被历代学者尊为“字圣”。
南北朝时期,南梁顾野王编撰的《玉篇》,收字16917字,这部书在唐代、宋代时修订,收字增至22726个。宋代丁度等编纂的《广韵》,收字达53525个,是古代收汉字最多的字典。清代张玉书奉诏编纂的《康熙字典》,收字达47035个,辛亥革命后,欧阳溥存等编的《中华大字典》,收入汉字达到48000多个。
近年来出版的《汉语大字典》,共收录汉字56000多字,是迄今为止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堪称当今汉语字典的“世界之最”,它的编纂,曾被列为国家文化建设重点科研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凝聚了300多名专家学者的10多年的心血。
据介绍,目前海内外汉字文化圈所拥有的人口数高达15亿人之多,全世界已有85个国家的2100多所大学开设中文课。还有不计其数的海外中小学和社会办学机构,也在开展汉语教学。据国家有关机构统计,国外学习中文的人数,已经达到3000万人。
王蕴智介绍说,汉字的信息化处理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加强中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深度开发,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最近又组建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今后通过对古今汉语言文字定性定量研究和语料库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一个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古今汉字信息化建设平台将会建立起来。揭开汉字起源之谜最早刻划符号在8000年前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