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的各种形体古体字,如大篆,小篆,隶书等怎么写
山的各种形体古体字如下:
字源解说
甲骨文,像遥望中地平线上起伏连绵的群峰的线描,有三(众多)座峰头。
金文,写成剪影。有的金文将三个峰头简化成三个短竖,淡化峰尖形象。
篆文,保留中间一座峰岭的象形特征。
隶书,完全失去峰岭形象。两峰相连、或零散不成方向的小山叫“丘”,众峰(三峰)相连、形成一定走向的群峰叫“山”。
山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以山做意符的字多与山有关。
地理学上,山是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的。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山麓三部分。
山:[ shān ]
基本解释
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4.姓。
❷ 日、月、水、火、山、石、田、和的甲骨文、金文、小篆
日、月、水、火、山、石、田、和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如下图
注:和字则没有甲骨文字体
(2)山的古代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1.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3.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 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❸ 山字的演变过程
山字的演变过程如下图:
相关组词:
1、山冈[shān gāng]
不高的山。
2、山腰[shān yāo]
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也叫半山腰。
3、山川[shān chuān]
山和河流。
4、山岭[shān lǐng]
连绵的高山。
5、山路[shān lù]
山间的道路。
6、山洼[shān wā]
山中的洼地;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