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汉族人如何证明自己是汉族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诸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汉族人的传统文化浓郁,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着称,而汉族本身的“图腾”文化也别具风采。
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除了最能代表汉族人“龙凤图腾”,那么汉族人如何证明自己是汉族?就几个问题问倒你!
首先你必须明白,身份证上,写得不仅仅是一个“汉”字!
你必须知道,我们的汉民族服饰不是这样的!
而是这样的。汉族的民族服饰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华夏族人文始祖“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一直延续到1644年清军入关后。1645年,清政府下令“剃发易服”,于是汉族被迫改穿满人的服饰。在200多年的清朝长期统治之后,满族的服装被误以为是中国汉族的服装。汉服不仅仅是一个服饰体系,而且是人类艺术和汉民族精神的化身。汉服影响深远,远的不说,就韩国(韩服)、日本(和服)均是从古代汉服演变而来。
汉族人的发式,不是这样子的!
而是这样子的。汉族束发,即系结头发。束发分全束和半束,半束留下一部分头发垂落显得很飘逸。也指束发的头饰。由于神仙和圣人的形象行兆多为半束发,半束发依然是古人最高信仰的造型设计。
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
也许你知道中国有这个。
其实这个才是我们真真正正创造的。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着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隋朝实行佛道并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宋朝、明朝诸帝都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清朝统一全国后接受了佛教,对道教采取此拦了严格的防范和抑制的政策。
祖宗留给我们一个根基叫易经。《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
然而外国人对《易经》很痴迷,但是我们却遗忘了,我们只知道A.B.C.D.E...汉族人如何证明自己是汉族?其中《易经》的问题就能问倒你!
我们崇尚西医
却遗忘了我们的医书和中医?我们当年是从档扒租植物身上上获得力量,来驱赶病魔!《本草纲目》被达尔文在其着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并称之为“古代中国网络全书”。英国李约瑟称赞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本书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刊行后,很快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后又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
当你觉得你喝着这个东西觉得很高雅的时候!
其实就有人用它嘲笑你的无知!茶道属于东方文化。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
也许你很喜欢这个,拜托,他可是山寨唐刀啊!
唐刀可是冷兵器时期最杰出的武器之一啊!唐刀在汉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采用汉刀的“百炼钢”的锻造工艺,并且改善了在锻造时对钢材里杂质的处理方法,并运用了“包钢”的技术,使唐刀外硬内软,拥有极强的韧性。
当你迷恋上这些的时候了?
但是请你们不要忘记中华的国粹。民族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是京剧。
‘贰’ “汉”字的篆体写法
"汉"字在汉朝(篆书)写法如下图所示:
汉字读音为hàn,部首为 氵。有以下几种意思:
(1)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2)民族名。汉族的简称 。
(3)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4)男子的俗称 。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5)朝代名(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汉字组词有:汉字、汉族、银汉、莽汉、罗汉、醉汉、神汉。
组词解释:
1、汉官[hànguān]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2、汉将[hànjiàng]汉代将军。亦借指其他汉族政权的将军。
3、龙汉劫[lónghànjié]见"龙汉"。
4、披霄决汉[pīxiāojuéhàn]指冲出霄汉。
5、汉民族[hànmínzú]即汉族。参见“汉族”。
‘叁’ 中国汉族100字简介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着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着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
‘肆’ 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称为“汉族”
秦汉时期。
在汉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封建社会漫长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虽然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的学术讨论进行了差不多半个世纪,至今仍无完全一致的结论,但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已进入封建社会,则已基本上得到统一的认识。
关于圆漏汉民族何时形成的问题,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汉族是以先秦的华夏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为统一的民族,至1840年,经历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
1840年以后至1949年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与中国各族人民一起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民族。
(4)汉族失传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汉族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数千年之久。汉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其农耕经济文化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业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发明和牛耕的推广,是汉族集型农业形成的标志。
汉族崇拜祖先,其祖先传说可以上溯到中华民族传说时代的共同祖先炎帝神农氏,及稍后从游牧转为农耕的黄帝轩辕氏。汉族先民最早见于载籍的是有虞氏和夏后氏。
汉族文字历史悠久,其考古实物见于商时代的金文、甲骨文以及更早的早腔岁陶文。
汉族的习俗礼仪文化模式在公元前11世纪——前6世纪已经规范定型,见于《周礼》、《仪礼》、《礼记》。
作为中国稳定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过程,完成于秦汉之际。
秦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统一划定居住地域,又统一货币、度量衡和田亩规格。同时,下令“书同文字”,在全国推行秦篆和隶书,废止了笔画繁多的周大篆和各地的异体文字。秦始皇还大力倡导“行同伦”,即建立一致的生活习俗和道德规范。
秦始皇的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春秋战国以来,全国各地“田畴异亩(亩制大小不同)、车涂异轨(车轨道路宽窄不一)、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为形成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文字、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汉民族奠定了基础。
秦朝国祚短暂,汉承秦制,继续推进汉民族的形成过程。历两汉400余年的发展,一个统一、稳定、人数众多的汉族开始着称于世。
东汉载籍中始见“汉人”一词(“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 《后汉书·西羌传》),其意与今之所谓“汉族”或“汉民族”相同。
东汉以后,三国分立。西晋王室内乱,北方陆睁及西北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史称“北朝”,前后延续270余年。
当时各少数民族统治者都吸收汉文化,以适应进入中原统治的地位,同时,把自身质朴刚劲豪放的草原文化素质带入汉文化中。
与北朝同时,晋室东渡,土族南迁。此后,南朝历272年,黄河流域文化被移植江南,苏、皖、闽、浙、粤逐渐成为汉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生活在该地区的古代夷、越之裔也大部份融入汉族之中。
隋唐时期,南北复归统一。在各民族文化的大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唐朝文化臻于极盛。这一时期,留居中原的匈奴、鲜卑等族遗裔完全融进汉族之中。
蒙古族灭辽、西夏、金、大理、宋,建立元朝,实行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级的民族政策。
元代“汉人”的概念内涵契丹、女真、高丽及原来金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南方各民族人民。这种划分,加速了南北各民族分别融入汉族的过程。
元末,数以十万计的蒙古族兵民滞留中原,其中相当一部份融入汉族之中。
明初,实行全面汉化的政策。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变革旧制,禁止辫发、椎髻等发式和胡服、胡语、胡姓等,这一变革在南方各民族中留下鲜明的记忆。今天南方民族中的许多汉姓,传说是从明初开始的。
满族建立的清朝,实行满、蒙、汉三等级的民族政策,以辫发、长衫马褂旗袍为俗,使用满、汉、蒙、藏、维吾尔等五种文字。
但大量满族进入关内以后,普遍习用汉语、汉字。清朝以科举八股取士,促使各族上层人士注意学习吸收汉文化。大清王室退位以后,一部份满族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融入汉族之中。
中华民国取代清王朝,革除满、蒙、汉三等级的旧制,宣告中国是“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于说汉话、习汉俗、民族自我意识为“汉人”者,一般都承认其汉族成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汉族
‘伍’ 汉族古代文字“人”怎么写
人字的演变:
人,中国汉语名词,音rén,象形字。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的直立动物。人之所以能够鞠躬,是因为内心会思考,明白个体力量的不足,需要与他人合作。
(5)汉族失传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我们现在写的字是解放后的简化字,之前的相对就成为繁体字(港澳台使用的汉字)。
文字的本质是字形,[ii]所谓创造文字就是创造字形,文字是一种以“形”示“义”的视觉符号系统。文字和语言是有区别的,语言“一发即逝”,而文字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文字和语言又是有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文字的普遍价值是:文字是人类使用的书面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了文字,人类克服了只靠语言进行口头交际的不足,突破了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通过文字这一文化载体,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并广泛地得到应用。
文字的使用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和语言交际能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汉字具有突出的书面交际功能 中国是个方言众多的国家,中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人虽然说不同方言,但却使用汉字作为统一的书面交际工具。
也就是说,人们说不同语,但书同文,汉字作为书面交际的工具具有突出的超越方言的功能,汉字可以不受方言区的限制,在中国的广大地区通用。
使众多使用口头语言不能交际的中国人能够通过文字来进行交流,正是由于汉字具有这种突出的功能,才使汉字成了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2、汉字具有突出的文化载体功能 汉字是从古代象形文字发展来的,历史悠久,是古文字的活化石。汉字字形的表义方式是可以进行理性分析和描述的。
汉字字形所承载的信息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创造文字的智慧,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劳作、习俗、思维方式以及历史等文化印迹。
另外,两千多年来汉字一直被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所使用,从未中断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创造了两种不同的文体,一种是文言文,就是文章的形式和两千多年前的古文一样。
另一种是白话文,就是文章读出来与口说的语言比较接近的一种形式。
因为白话文是在文言文的基础上产生的,继承了文言文中的大量表义成分,而且两种文体都是用汉字写成的,汉字字形也没有改变。
只是在“字”的使用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白话和文言是有区别的,但又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文言和白话两种文体并用的情况,而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就是今天的中国人还是既学白话文,又学文言文,今天我们中国人虽然说现代汉语,但还可以读懂两千多年前的古文,而且古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还可以出现在现代白话文中。
正是由于汉字可以沟通古今,具有突出的文化载体的功能,所以中国古代大量的优秀文学遗产和历史文献不仅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且至今还能被中国人学习和使用,从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
3、汉字具有独特的字形 。汉字作为书面交际工具和文化的载体之所以能超越方言、沟通古今,具有突出的超越时空的文字功能,这是由汉字的字形决定的。
文字的本质是字形,而汉字字形在世界文字中是独特的,正是汉字这独特的字形才使汉字具有了突出的文字功能。
世界上文字的字形分两种,一种是音形文字,就是文字的字形是根据语音创制的,看到字形容易读出字音;一种是义形文字,就是文字的字形不是根据语音创制的,而是根据意义创制的,看到字形不容易读出字音,但是容易看懂字义。
汉字是目前人类所使用的文字中唯一的义形文字。看到汉字字形不容易读出字音,但方形的字体,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个体突出,一目了然,使人容易看懂字义。
因为文字的本质是字形,不是字音,字音只是文字和语言联系的中介,所以义形的汉字在字形不变的情况下就可与各种方言建立联系,就可与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建立联系。
就可以有不同的字音,因此才使得汉字字形能不受方言、不受人类迁徙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影响,具有了突出的超越方言、沟通古今的功能。
而音形文字由于是根据语言的语音创制的,看到字形发出字音是容易,但文字的表义功能却受到了影响。
因为语言随着人类的迁徙是要发生变化的,为了使字形和语言的语音保持一致,容易读出字音,于是就要不断地改变字形,字形变了,后人就看不懂前人书写的文字了,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就削弱了,因此文化的传承就容易发生断裂。
另外,一种语言会分化成两种或数种方言或语言,如果根据语言的语音来创制文字,那么随着语言的分化就会创制出不同的字形,产生不同的文字,讲不同方言或语言的人就不可能使用统一的文字。
那么一个国家或民族就有可能因语言和文字的不同而发生分裂,分裂成两个或数个讲不同语言,使用不同文字的国家或民族。
中国历史上方言多,人口众,疆土辽阔,但仍能保持统一,而不发生分裂,汉字独特的字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独特的汉字字形不仅使汉字具有了突出的文字功能,而且还使字形的书写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艺术在世界艺术的殿堂中独树一帜。
另外,中国书法艺术以及由此而派生出的石刻、碑刻和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使人爱写、爱练、爱张贴、爱悬挂、爱雕刻、爱欣赏、爱收藏,从而也大大增强了汉字在历史和现实中以视觉符号作为书面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功能。
文字字形书写的难易与快慢也会影响文字作为书面交际工具的使用效率,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类书写文字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用键盘在电脑上书写和打印文字的阶段。
正是由于汉字具有独特的字形,今天人们用键盘来书写汉字,与书写音形文字相比,不仅容易而且书写速度之快也是十分突出的。 上述三点说明汉字具有文字的突出普遍价值。
‘陆’ 汉族文化的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参见汉语方言)。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大陆、台湾谨拦、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的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为标准粤语(广州话)。中文的书写表达方式分别有繁体中文(或称正体中文)和简体中文。汉语作为世界特有的象形文字语言,文字高度的统一与规范,现代汉语有统一和规范的祥空胡语法,尽管方言发音差异特别大,但是书面语言规范,没有地方语言差异造成的书面交流障碍。汉语的超方言性对维系中华民族的统一起了巨大的作用。
汉族所用的汉语属汉藏语系。经过数千年的互动演化,现代汉语分为九大方言,即北方方言亏弊、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话、平话、晋语。
语言学界传统认为现代汉语分为七大方言,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 汉字是独立发明、逐步演进、由笔划结构而成的方块字。所知原始的汉字是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图形文字,以及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划文字,称为陶文。以后,商周时代有甲骨文、金文、战国时秦有大彖(又称籀文),六国有简帛文字,秦汉时有小彖、隶书,汉以后有揩书(又称真书)、草书和行书。
‘柒’ 白族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文字,只靠几代人的口口相传
白族是有自己的文字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他们的文字缺失了。在历史上是记载过白族的文化的,他们的文字叫“僰文” 。但是因为后面被焚烧了,所以他们的文化变成了口口相传的文化。
如果明朝的时候没有焚烧古籍,白族也是会有自己的文字的,而且可能非常辉煌,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希望历史学家有更多的发现吧。
‘捌’ 汉族有没有自己的文字
汉族的族称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秦统一以后,华夏的族称仍然沿用。但原属山东(崤山以东)六国之民,已同为秦朝“黔首”。秦虽国祚短促,然而西域(包括今新疆)诸族、匈奴至汉代仍称中原人为秦人。
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400余年,沟通西域,屯田湟中,设立护乌桓校尉,降服匈奴,征服西南夷并设立郡县,平定赵氏南越及东瓯、闽越。于是多民族中国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从汉朝以后,华夷同居中国,特别是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317~589)时期,“五胡”在中国北部建号立国,成为统治民族。
论族别,他们虽不讳为夷狄,论国别则以据有两京(长安、洛阳)而自居中国正统。于是因为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行汉礼仪,服汉衣冠,遂逐渐地称之为“汉人”。
风俗习惯与节日
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婚姻(见一夫一妻制家庭),家庭婚姻以牢固稳定老宽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封建家长制,妇女地位提高,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以注重礼仪,尊长爱幼为美德。丧葬过去通行土葬,现在大城市已通行火葬,在中小城市和部分农村也逐渐推行火葬。
饮食以米、面为主,常吃蔬菜,喜食肉、鱼、蛋类,注重烹调技术。住房厅帆大中城市多为楼房,也有砖瓦平房;农村北方地区多为砖瓦平房或土木结构的平房,多为一户或二、三户一院。
衣着历代变化较大,到20世纪40年代末,男女多为对襟或斜襟上衣和长裤,夏季多穿浅色衣服,冬季多穿黑、蓝色衣服。
主要节日为春节,最为隆重,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文化艺术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在古代汉文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着地位,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而屈原、李白、杜甫、柳永、 苏轼、 陆游、辛弃疾等人的名字与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公认的名家。
(8)汉族失传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主要方言分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现代汉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汉文起源于远古,通行的方块文字,是从殷商的甲骨文字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于是秦所作小篆通行全国。秦统一文字在短期内取得了成功,说明原来六国文字仅仅是各具地方特色的同一种语言的书面表现。秦代除小篆外,还有隶书,汉末又出现了隶变的通用汉字即楷书,至魏晋南北朝盛行,一直流行至现在。
汉文字的统一,在秦汉已经形成。这种书面语言的统一,对汉族文化的发展及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对国家的统一都起了重大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文字改革,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汉字将逐步向拼音方向发展扮含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