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字图片 > 介绍云南省博物馆图片以及文字

介绍云南省博物馆图片以及文字

发布时间:2022-09-12 05:45:48

① 云南省博物馆的浏览顺序

正门,进去排队,无需门票,相当友好,疫情期间需要出示健康码,然后打火机放在测体温小塑料筐就可以了。一楼近现代党国纪念主题,新闻看的更多,不过图片文字相结合,有些事件直观详细很多,喜欢历史事件的可以多参加一下。二楼儿童区,童心未泯,来了怎么也要逛个遍,捂嘴,这一部分是云南省内发现的恐龙化石及科普,有点小意思,隔一段时间会仿生发出叫声跟随一些动作。三 楼关键词:南诏,大理国,佛,香。展览分蒙氏崛起的传奇、南诏历史的印记、大理国的沉浮、佛陀的世界4个部分,主要展示云南唐、宋时期约600年间的历史展览基本按时间顺序分割,分别交代南诏出现的背景、南诏的建立、南诏历史的重大事件和大理国的简要历史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建筑服饰和习俗等,最后以五方佛为中心的场景作为结语,突出南诏、大理国文化的特色。展览包含各类香料的标本、香事所用器具、香文化衍生品以及香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展览即将结束,抓紧时间来一场“熏”陶之旅吧。
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创建于1951年。馆内现有以下9个部门,分别是:担负藏品收藏与保护的保管部;承担向社会公众介绍宣传博物馆展览的社会教育部;主管文物鉴定和文物征集的鉴定站;编辑出版馆刊《云南文物》及收藏各类书刊和信息资料等等。

② 云南省博物馆的基本信息

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昆明市五一路118号,创建于1951年8月,陈列面积达2400平方米。馆内现有以下10个部门,分别是:担负藏品收藏与保护的保管部;承担向社会公众介绍宣传博物馆展览的社会教育部;主管文物鉴定和文物征集的鉴定站;编辑出版馆刊《云南文物》、负责云南省博物馆网站日常管理维护及收藏各类书刊和信息资料的信息部;承担文物修复和保护的技术部;负责博物馆新馆建设的基建办;负责全馆外事及学术交流活动的合作交流部;负责博物馆文物安全的保卫科;负责全馆后勤保障工作的办公室;负责全馆人事管理及考核工作的人事教育科。现有职工100余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约占职工人数的一半。

③ 昆明博物馆开放时间及门票

云南博物馆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门票免费。

云南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叙述了从远古文明直至云南和平解放的历史发展进程,以文物为引领,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在红土高原创造的厚重历史和辉煌文明,成为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了解云南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古代科技的重要殿堂。

云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它是云南的历史、文化、艺术的聚集之地,也是来滇游客的必经之地,更是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

青铜器是云南文物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在云南历史上,而且在世界青铜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滇青铜器为中心的云南青铜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自上个世纪起就备受世人注目。这些文物主要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此展将把其中的精品展示出来,对外进行长期陈列。

云南省博物馆于1964年建成使用。它是一座主楼七层,两翼三层的宝塔式建筑,通高40余米。大楼一至三层为展厅,面积共4200平方米,前面是12根合抱粗的圆形大柱,屋顶金色刹杆灿灿,红星闪烁,气势雄伟,造型别致。

④ 云南省博物馆的机构简介

云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是云南省文化厅领导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占地面积15亩,11740平方米,建筑面积16465平方米,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库房面积3007平方米。在职人员7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名,高职17名,博士1名,硕士2名,海外归国专业人员2名;建馆以来,经过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已经收藏了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0余万件,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其中闻名中外的有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西汉时期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北宋郭熙的《溪山访友图》、大理国时期的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大理国时期的金翅鸟,等等。云南省博物馆利用丰富的藏品,举办过不同内容的陈列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云南的社会历史文化面貌。
建馆以来,云南省博物馆先后有数十个展览在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展出。现每年观众50万人。2007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滇国——云南青铜文明陈列》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07年6月,云南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云南省博物馆还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十五家重点博物馆”之一;2008年5月18日开始,云南省博物馆对外永久性免费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众”的理念,不断汲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博物馆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争取成为立足中国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
牛虎铜案
1972年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24号墓,高43厘米,长76厘米,宽36厘米,时代为战国时期。该器主体为一头大牛,牛呈站立状,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头小牛。该器采用范模铸造,大牛和小虎一次成型,而小牛则是另铸,再焊接。牛虎铜案是古代滇族的一件祭器,造型集牛、虎于一体,甚是特异。从美学价值来看,立意独具匠心,想象力颇为丰富,大小比例搭配合适,且形体塑造动静结合。从力学原理分析,小虎装饰于大牛的尾部,且虎的后腿紧蹬大牛的后腿,使得器物的重心明显后移,再在大牛腹下焊接一头小牛,加大器物自身的重力,器物因追求美观、奇异而下盘略显轻浮不稳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金质阿嵯耶观音立像
通高28厘米,重1115克,1978年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之主塔千寻塔出土,时代为大理国时期。该像呈站立状,高发髻,头戴化佛天冠,面作女相,双眼微睁,沉静如水;上身袒露,下着长裙;手结妙音天印;赤足,足下有二方形榫。身后有一背光,银质,镂雕工艺,呈舟形。造像与背光,一前一后,一金一银,搭配恰当,相得益彰,造型规整,制作精美,为古代佛教艺术品中的精品之作,响誉海内外。世界上已知的金属质地阿嵯耶观音像有13尊,其中有10尊在国外,3尊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而就质地而言,13件中有12件为铜质鎏金,金质者仅有此件。
《溪山访友图》轴
纵96厘米,横46厘米,绢本墨笔。此图近景描写溪水、岩石,远景描写树枝、楼阁、泉水,右下方署“臣郭熙”三字款。作者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今河南孟县)人,生卒不详,工画山水,取法李成,早年风格工巧,晚年老辣,对画理有较深的研究,在取景方法上提出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

⑤ 南诏大理国和古滇国:云南博物馆发现之旅

文/一南

前不久我们去了一趟云南博物馆,这里真是个大宝藏,这里包罗万象。有数亿年前的古生物,有数千年前的古滇国,有大理南诏鼎盛的辉煌。穿梭在 历史 文化自然,穿梭在个人与民族之间。云南博物馆的发现之旅,处处都有离奇的故事。在众多藏品中,举世闻名的有滇王之印、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西汉时期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大理国时期的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大理国时期的金翅鸟等等,这些文物堪称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在这里让我们感到与众不同的是, 历史 上曾经存在的少数民族政权在这里的文物展品中也有着存在和印证,原来中国的 历史 中有两个消失的古王国。其中,苍山洱海边,存续了500年的大理国更在这里解开了神秘的面纱。

了解大理国,得先从南诏国讲起。南诏是中国 历史 上存在时间较长、特色颇为突出的一个地方性政权。隋末唐初,在云南大理洱海周围形成了六个势力较大的乌蛮、白蛮部落,合称“六诏”(“诏”是当地的土语,有“王”和“地区”两层含义)。其中,蒙舍诏因处于其他五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唐玄宗时,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了六诏,并于开元二十六年(738)被封为云南王。第二年,皮逻阁迁都大和城(今大理南太和村),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权臣郑买嗣杀死南诏王,南诏亡。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国号大理,直至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为蒙古所灭。从南诏到大理,佛教一直是最为盛行的宗教,至今依旧耸立在点苍山麓的崇圣寺千寻塔就是最好的见证。

宋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像是大理国时期作品,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阿嵯耶”一名出自《南诏图传》,也被称为“真身观音”,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独有,是佛教传入大理国后世俗化的结果。造像由纯金打造,观音高髻双辫,髻中藏佛,手结妙音天印;它,上身袒露,下身着裙,裙饰阴刻U形纹;赤足,足下有方柱形榫头,身后饰银质长葫芦形镂空雕花背光。造像面相恬静,略带笑容,身段线条优美,长裙装饰如湿衣出水,被看作是最早传入云南的观音造像,貌如时人,透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被称为“云南福星”。

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最重要、最受尊崇的一位神只。它是古代云南地区与唐、宋同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前后存续了有五百年之久,都城就是今天的大理。关于阿嵯耶观音有着众多神秘的传说,说他用智慧战胜了专吃人眼的恶魔罗刹;说他曾赐予南诏公主风瓶,可以吹开洱海水可以去看望化为石骡的情人;说他曾帮助大理国开国君主段思平,避开敌人追杀,又获神枪宝马,建立起传了22代的大理国。从唐朝到明清,虽然大理国不复存在,但阿嵯耶观音是大理地区民众最神圣的信仰。

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出土的阿嵯耶观音像作为大理时期的珍贵艺术品,是大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观音像的粉本是由印度僧人菩立随诃于南诏保和二年(825)从印度传入的。在铸造阿嵯耶观音像的过程中,大理地区的古代工匠参照这个粉本的同时,又结合南诏、大理时期王族所戴的王冠、白族人的脸型,铸造出了这种兼有中国大理和印度风格的综合型造像。从中可以看出,地处中国西南的南诏、大理在文化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们一方面大量吸收中原内地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外国的优秀文化,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阿嵯耶观音像不仅仅是云南一省的艺术瑰宝,更是中国人民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艺术交流的见证。

大理妙香佛国,《大理行记》是元代郭松年创作的一部行记。里面记载了元初大理地区的 社会 经济生活状况,以及山川、风物、土地之庶美。虽然此时上距蒙古平大理国已经40年,元王朝在这里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措施,但是由于封建 社会 的生产力发展比较缓慢,因此此书的记载可以窥见大理国时期云南 社会 生活的概貌,弥补有关大理国时期云南史料不足的缺憾。特别是《大理行记》不仅记述了该地区“江山之美”、“灌溉之利”、“禾麻遍野”、“百姓富庶”的 社会 生产景象,而且还对南诏大理国的宗教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作了准确的阐述和精要的记述:“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凡诸寺宇皆有道居之。得道者,非师僧之比也。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段氏而上有国有家者设科选士,皆有此辈。

宋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是大理国时期作品,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金翅鸟梵名“迦楼罗”,被尊为大理的保护神,是佛教护法中的天龙八部。 传说金翅鸟原来是一种很凶的大鸟,可慑服诸龙,体积很大,展翅时可达336万里,以龙为食,使龙族苦不堪言。后来金翅鸟皈依佛法,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这座金翅鸟鸟头饰羽冠,羽翅向内卷作欲飞状,两爪锋利有利,立于莲座之上;镂花火焰形背光插在尾、身之间,饰水晶珠5粒。制作时,先将头、翼、身、尾分别锤刻,再焊接为整体,体态雄健圆浑,充满勃勃生机,工艺细腻,造型精美绝伦。

七彩云南,拥有令人羡艳的壮丽山川、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在这片神秘富饶的红土地上, 历史 曾在这里埋下过绚丽的种子!这其中最饱满最有力量的一粒,就是在 历史 长河中梦幻般被湮没了2000多年的古滇王国。

最早与古滇国有关的故事发生于公元前三世纪。楚王派庄硚率兵来到滇池附近,庄硚返回的路却被秦军断了。于是他和当时带来的2万余人便留了下来,改变服饰,入乡随俗,自立为王,建立了后入所称的“古滇国”。古滇王国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它鼎盛于战国至西汉。远离中原文化的影响,因此更具有民族气息。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滇国是中国 历史 上一个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古老文明,除了《史记》寥寥数百字的记载以外,西汉以后的 历史 ,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滇国的痕迹,这个曾经非常辉煌的王国在消失了之后便陷入了长久的静默。因而,这段 历史 记载的文字甚至古滇王国的存在,都遭到质疑。直到滇王金印出土。

1956年,云南省的考古学家在昆明近郊晋宁石寨山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快要接近尾声时,一枚方形突起物引起了考古发掘者的注意。它深藏于第6号墓内一具制作精美的朱黑漆棺底部。尘土退尽,显现的是千古传闻的见证——翻过那枚金色小块,四个汉篆映入眼帘:滇王之印。至此,古滇王国的存在终于得到了证实。随着一批批与中原风格完全不同的精美青铜器被逐一发掘,神秘的古滇王国渐渐显出了轮廓。

古滇国出土的数万件青铜器物中,有一种被考古学者命名为“贮贝器”的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在这种青铜器的盖子上,都铸有一些神态各异的人物,每一组人物所构成的生活场景,就如同滇国 社会 生活的某一凝固的瞬间。这种铸有大量写实人物的青铜器在中国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被发现,就像中原的史书一样,汉代写在竹简上,滇国就铸在青铜器上,实际上是他们国家大事的一种记载,它的史料。

古滇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在滇国的统辖范围内,可以看到身着不同服饰的人群有数十种之多,专家们根据 历史 记载和人类学家的田野工作来判断他们不同的族属关系。滇国主体民族的标准着装有器物上的男巫师、女巫、滇国土着仆人、被称为昆明人的羌人等的服饰打扮。滇国还有很多被俘获的人在这里给滇国人做奴隶,比如当时的三苗人等。通过不同的服装,人们发现了滇人的不同职业,由此专家们认为滇国已经有精细的 社会 分工。古典的服饰非常丰富,经过复原后的服装和饰品更显示出它们的华丽纷呈,这都是滇国人埋藏于地下留给后人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

贮贝器上铸有身着奇异服饰的具有超群法力的男祭司在舞蹈,这是滇人信仰的一部分,是一种祭祀仪式,也是一种带有宗教意味的舞蹈。通过他们的动作,我们依稀看见了滇人舞蹈的古老和神秘。另一个贮贝器的顶盖记录了一个佩剑武士骑马狩猎的场景,这证明滇人有着狩猎传统。因为狩猎是滇人获取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上至滇王下至普通的百姓,滇人对狩猎的喜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战国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24号墓。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虎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

滇文化在东汉初逐步被中原汉文化所融合,但滇文化在 历史 长河中的地位作用至今依然光辉四射。青铜铸造独创的“失蜡法”至今仍是精密部件的主要铸造法。作为一种 历史 、地域的滇文化,它是世界文明史中永远辉煌的篇章。也许有一天,我们能用身边这些残存的 历史 碎片,再现出那段灿烂的青铜文明。

#全民博物馆#

阅读全文

与介绍云南省博物馆图片以及文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图片如何转换cur 浏览:533
伤感失落动漫头像图片男生 浏览:462
帅气男生古装图片 浏览:55
大日本钱币价格图片 浏览:613
卡通图片画画大全简单 浏览:530
如何用动画移至另一张图片上 浏览:227
兰花如何养护图片 浏览:742
动画图片男生帅气的 浏览:166
602公斤美女称重图片 浏览:282
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 浏览:165
ps如何将图片置入 浏览:663
女孩中分头发型图片 浏览:766
可爱人物男生图片头像 浏览:667
x展架图片怎么安装 浏览:786
各种小女孩的发型图片 浏览:282
小头发型图片 浏览:953
画物简单图片 浏览:909
兔子可爱图片卡通简笔画图片大全 浏览:493
老年人的衣服图片女夏 浏览:694
美女被占便宜的图片 浏览: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