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哪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矿产资源: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
㈡ 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群,相关地区都有哪些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两区九市”,即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底总人口约7000万,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打造世界级机场集群。
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重点在于大湾区各城市在编制期间提出了哪些诉求和实质性的行动,以增加其在大湾区的分量。在城市和区域发展方面,该数字认为有两个亮点值得高度关注,并有望通过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而飙升。一是深港围绕河套广泛接触,打造“深圳河两岸创新走廊”,力争在前海金融、现代服务业之外,在科技创新领域助力香港;
㈢ 太平人寿粤港澳大湾区共享2021医疗险优缺点值得推荐吗
在最近两年的时间里,太平人寿为了响应国家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陆续推出了太平粤港澳大湾区共享医疗保险 ,太平粤港澳大湾区 终身重疾险等保险!
今年,太平洋人寿保险又给大家带来了这款太平粤港澳大湾区共享2021。
这是究竟一款什么百万医疗险,保障具体如何?怎么样算是共享?有没有必要投保?跟学姐一起研究下吧!
想快速得结果的朋友可以戳这篇测评!
想买粤港澳大湾区共享2021?能接受这些缺点吗?
(一)太平粤港澳大湾区共享2021怎么样
回到正题,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太平粤港澳大湾区共享2021的产品形态图:
㈣ 全国四个带有“门”字的城市是哪几个
全国的城市数量非常之多,每一座城市的名字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当然它们的名字中会时常出现同字的情况,例如南宁、西宁、宁波都有“宁”字,沈阳、洛阳、贵阳都有“阳”字。
㈤ 粤港澳大湾区旧改 典型案例库正式启动征集
在11月28日举行的2019粤港澳大湾区“三旧”改造与城市更新年会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现场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发起筹建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宣传专业委员会,共同打造“三旧”改造与城市更新媒体智库,深入开展对广东旧改和城市更新工作的宣传报道。当天,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共同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三旧”改造与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库正式启动征集。
记者获悉,该案例库旨在以客观、鲜活的实践样本,全方位展示粤港澳大湾区“三旧”改造取得的新成就,同时为全省旧改工作下一步取得新突破提供参考样本和实践指引。平台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惠州、东莞、中山、江门九个城市近年实施的“三旧”改造项目,包括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改造三种项目类型。
各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及关注广东“三旧”改造的所有热心人士均可扫描右侧小程序,登录案例库提交页面,以“文字+图片”的形式,推荐各类取得成效的“三旧”改造项目。所有资料应做到客观、真实、准确。案例征集采用自愿方式,案例库本身不收取任何费用,已经提交即视为授权向社会公开案例内容。
对于收集上来的旧改案例项目,主办方将在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聘请权威专家对征集的案例进行研究甄选,并在每年下半年公布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结果将在南方+客户端和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官网公布。该案例库及征集办法的最终解释权归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所有。
南方日报记者 葛政涵 见习记者 魏泓泉
资料来源: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案例1
广州永庆坊
用“绣花功夫”活化历史街区
永庆坊位于广州市最美骑楼街——荔湾区恩宁路,东连上下九地标商业街,南衔5A级景区沙面,是极具广州都市人文底蕴的西关旧址地域。
在整体改造之前,永庆坊所在片区一直保留着广州西关传统居屋的空间肌理,建筑布局为传统的竹筒屋,但建筑风貌发展至今已产生较大的变化,传统风貌建筑多被改造,导致整体风貌较为杂乱。
2016年开始,万科陆续获得永庆坊一期和二期的改造资格。永庆坊一期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更新建筑物约7000平方米,2016年10月开业运营。永庆坊二期占地约9万平方米,更新建筑约7.2万平方米,2018年10月启动改造,部分街区于2019年国庆期间迎来开放。
永庆坊所在片区按照“老城市,新活力”的总体要求注入新时代的城市生活形态,是广州市致力打造的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中国新时期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
永庆坊探索出了“党委统领、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的旧城微改造模式,用“绣花功夫”活化广州最着名的历史文化街区,让老街重新焕发新生。微改造模式基于原外轮廓不变的前提进行建筑立面更新,让“旧”和“新”有机结合。
案例2
广州猎德村
旧村改造的“吃螃蟹者”
猎德村位于广州珠江新城中南部,村址面积470亩。改造前的猎德村是广州“城中村”的典型缩影,原有总建筑面积68.6万平方米,都为高密度的农民自建住宅,面积小、质量差,违建问题突出、消防隐患严重、治安环境复杂、卫生条件恶劣,村内部分古民居、古祠堂等因年久失修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猎德村于2007年10月开始拆迁,是广州最早启动改造的城中村。到2009年底,整村改造基本完成,全体村民于2010年春节前搬入新居。
作为广州城中村改造中引入房地产开发商参与的首个试点,猎德村采取开发商垫资、政府出政策、村委会协助的方式,解决村民拆迁安置和集体物业发展要求,实现改造项目自身经济平衡。猎德村引入富力、合景泰富、新鸿基参与改造,三家房企股权平均各占三分之一,分两期发展,富力负责甲级写字楼和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部分,合景泰富负责公寓部分,新鸿基专注商业部分。
猎德村改造开创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改造模式,“拆一补一”的拆迁安置方式、规划设计方案等都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全面改造成功、村民全部实现回迁安置,猎德村也为随后的其他城中村改造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案例3
广州西关泮塘
旧城微改还原西关文化核心
西关泮塘项目位于广州城西荔湾湖公园东北侧,北临中山八路,西侧为洋塘五约新街,南侧是龙津西路。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精神和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指示,荔湾区拟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各类要素,丰富西关泮塘的文化内涵。
西关泮塘项目总体规划定位为展示岭南和广府文化的岭南园林式城市客厅,形成西关泮塘“一池一庙一庵”、“五约五秀五馆”、“七星七园七亭”的空间格局:一池,荔湾湖;一庙,仁威庙;一庵,福胜庵。五约,泮塘五约;五秀,泮塘五秀莲藕、马蹄、菱角、茭笋、茨菇;五馆,海山仙馆史料馆、西关民俗馆、荔园文献馆、西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荔湾博物馆。七园,桃花园、藏舟园、宛亭园、绿阴园、浅水园、五香园、芳华园。
西关泮塘微改造有三大特点——保留历史风貌建筑,打造泮塘古村村落;以水为魂,净化水面,打造岭南水乡;划分功能,适度引导,调整泮塘古村商业业态。未来西关泮塘将打造“吃、住、行、购、旅、娱”的“最广州”全方位体验,延续广州西关2000年从皇家苑囿到行商园林到市民公园的发展历史,再现西关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
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房屋拆迁工作,正在编写西关泮塘微改造的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投资估算表。
案例4
广州民间金融街
再现“十里洋场”商业文化气场
广州民间金融街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长堤大马路区域,毗邻珠江北岸。历史上的长堤有“中国金融第一街”之美称,街区风光秀美、骑楼林立,是岭南文化集散地、“十里洋场”商业文化发源地和广州金融发源地。
该区域建设较密集,涉及改造规模较大,规划区内建筑外立面原有景观风貌特征破坏明显,基础配套设施逐渐老化,传统街巷肌理也不断遭到侵蚀。2012年初,广州确定了建设集资金借贷、财富管理、支付结算、信息发布为一体,为中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的民间金融集聚区的目标。
按照发展设想,金融街地块通过长堤大马路及周边“一轴两街六区”的规划改造,分两期实施:一期为长堤大马路为核心的改造区域,为金融街核心区,用地面积约6公顷,主要针对长堤大马路段的改造,以环境整治、立面修饰、市政设施改造为主,吸引金融机构进驻。二期改造规划拓展到西至人民南路、东至解放南路、北至一德路以北沿路街区、南至沿江西路,规划范围约41公顷。
金融街的改造立足于其发展现状与区位条件,新旧并置的地区特色使其开发模式不同于一般的经济金融中心,保护与更新的协调成为重要议题。要兼顾保留地区特色街巷与空间尺度、保护历史遗存与激活地区活力、提供产业升级转型载体的多重功能。
案例5
广州潭村
自主改造引资整村拆除重建
潭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东部,是广州市政府纳入第一批全面改造的52条城中村之一,是珠江新城需要改造的3个旧村中的一个,也是广州市、天河区两级政府2011年重点推进的“三旧”改造项目。
2012年4月5日,潭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批复,采取自主改造,整村拆除重建模式。自主改造引入合作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专业特长。融资地块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交给村自主改造开发。改造范围内的公建配套无偿交由政府管理。
潭村改造范围总用地合计8.34公顷,改造房屋栋数628栋,总拆除建筑面积17.59万平方米,改造后总建筑面积为31.95万平方米,改造范围内户籍人口1913人,共966户,另有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姚氏族宗祠原址保留。
2017年9月28日,潭村举行复建房交楼仪式,当年10月15日完成百分之百收楼任务目标。改造后的潭村区域环境和人居质量都显着提升,村民经济收入水平也有所提高。潭村改造过程快速、高效、和谐,获得广大村民积极配合,实现多方共赢,充分体现城市更新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旧村换新貌,提升城市形象,盘活经济的更新,更在于激发出社会大众追求先进、勇立潮头、自我更新的精神担当。
案例6
深圳华润城
广东最大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
华润城即大冲旧改项目,是目前广东省内最大的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与沙河西路交界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区东片。在改造前,大冲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集体商铺、厂房出租。村内楼房密集、小巷狭窄、街道凌乱、居室昏暗,与周边现代整洁的城市风貌形成巨大反差。
大冲旧改项目占地68.5万平方米,涉及近1000户原村民、300多户非村民的动迁,约7万居住人口的搬迁及1500多栋房屋的拆除。2007年,华润与大冲实业股份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2011年9月基本完成拆迁安置工作,同年底开始全面开发建设。
如今,回迁物业大冲城市花园、大冲商务中心、大冲大厦已完成规划验收并投入使用。作为商品房项目的润府一期和二期(一区)已完成规划验收,二期(二、三区)和三期陆续建设中。华润置地大厦(二期)已于2017年12月完成规划验收。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股份公司参与”的运作模式在大冲村获得空前成功。华润城成为超大规模、现代化的商业、商务中心及居住社区,是深圳高技术产业园区和华侨城景区重要配套。区域环境获得极大改善,当地村民还能参与回迁物业、写字楼和酒店的管理。村内大王古庙和郑氏宗祠两个历史建筑的重建,也为大冲人守住了精神家园和历史记忆。
案例7
深圳方大工业园
“工改M0”的有益探索
方大工业园城市更新单元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毗邻宝安中心区。该区域改造前为旧工业建成区,用地面积合计26997.5平方米,以1-3层的低层建筑为主,大部分落成于1992至1993年。由于建筑建设年代较早、建设标准较低,部分建筑老化严重,经过长期的使用,水电管线失修,存在一定程度的消防隐患,空间环境较差,亟待更新。
2016年10月9日,《深圳宝安方大项目合作协议》正式签订,各类审批手续于2017年陆续办妥,2018年10月30日正式取得预售证。该项目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实施主体为碧桂园控股的深圳市天安中益实业有限公司。改造遵循与城市功能紧密结合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与产业发展方向,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潜在效益。根据规划,方大工业园改造成地块用地性质为新型产业用地(M0),用地面积为19323.2平方米,主要用于发展新型产业,未来该园区将建设环境优美、产业先进、配套完善的创意设计产业园。这也是宝安区城市更新局成立后批复的第一个“工改M0”项目,很多审批标准及权限都在摸索中进行,具有开创意义。
案例8
珠海富华里
都市综合体项目“工改商”样板
富华里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九洲大道与白石路交汇处,地处拱北商贸核心。富华里旧改项目原址为珠海市富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厂区,以生产玻璃布产品为主,其建筑风格为上世纪80年代的工业建筑。
2009年9月,珠海市决定采用政府回收方式,将该厂整体搬迁至高栏港经济区,原用地收回并签订补偿协议。2010年1月,该项目作为珠海首个“三旧”改造土地公开挂牌出让,由珠海市永福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海全资附属公司)取得该土地使用权。2014年,该项目作为落实九洲商贸中心区规划的核心项目,列入香洲区十大重点工程。
富华里是珠海首个都市综合体项目,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商业格局,提升人居环境,塑造城市新形象”的重要使命,建设过程中作了大量尝试,力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并在上下挖潜、功能集成等方面不断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切实提升资源承载能力。
通过改造,富华里项目实现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的双赢局面,原工业项目搬迁后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新项目投入使用后为珠海增加城市活力,富华里所在城区的空间品质得到提升。富华里为完善珠海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城市规划布局优化、政企合作、城市综合体运营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案例9
佛山广佛国际商贸城
重组土地权属关系
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城市中轴线北端,区位优势突出。该项目所在区域改造前曾是全国有名的废旧塑料加工区,集中分布着2000多家塑料、化工、五金等小型污染型厂企、店铺,厂容厂貌脏乱差、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村民的身体健康,环境污染问题也曾被各类媒体曝光。此外,该区域土地权属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土地利用效益也相对低下。
广佛国际商贸城项目属于佛山市南海区城市更新第一轮十大示范片区,也是改革试点中片区综合整治和制度的雏形。项目涉及改造面积共1837亩,是南海区大沥镇迄今为止改造面积最大的项目,改造主体为大沥镇政府成立的国资公司——广佛商贸城发展有限公司,以国资公司为集体土地整备中心原型,在基层实践中建立集体土地整备制度。
项目通过权属调整、自愿转国有等方式,打破了产权壁垒,推动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商服与住宅等多权属、多功能、多业态的混合使用,打破产权壁垒,促进土地整合开发。政府通过招商和统筹,引导集体土地产业转型,落实公共用地,促进城乡面貌改变。该项目在改造过程中,探索多种利益分配方式,实现国家、集体、企业的多方共赢。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建成。
案例10
江门白石村
打造“山、水”的城市空间形象
白石村旧改项目位于江门市蓬江区,地处中心城区东部。村内居住区和工业区混杂,基础设施还停留在村级水平,建筑密度大,容积率偏低,属典型城中村,与城市规划该片区所承担的城市商住区功能很不相符,迫切需要通过城市改造更新完善片区功能、提升区域形象,充分发挥有限的城区土地资源。
白石村旧改项目采用拆除重建的改造模式,由白石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投入约80亿元资金自行改造,计划分三期实施,自2010年启动改造工作,预计2020年完成整体改造。
整村改造后规划区的功能以居住为主,配套建设完善生态绿地、商务、文化娱乐、学校、综合服务等生活基础设施。扩建村办医院,配套小学和中学、社区服务中心、休闲广场、商务大楼、肉菜市场等生活设施,改造完成后,白石村将成为宜居、商务、文化娱乐的商住区。
目前,白石村“三旧”改造项目仍在按规划分期进行中,将致力在目标时间内打造与北新区、滨江新区一体化发展,共同构成整体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活力城区。同时,发挥自身特有生态环境优势与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山、水”的城市空间形象,建设沿港口路商业街区、白石活力中心,将白石村片区打造成江门一个多元化城区。
旧改案例征集标准
只要取得以下任何一项或多项成效的旧改项目,均可向案例库进行推荐:
(一)提升用地效率,增强建设用地供给能力;
(二)带动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优化用地结构,推动产业转型提升;
(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宜居城乡建设;
(五)传承历史文脉,强化城市文化品牌;
(六)夯实基层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㈥ 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全放开
继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放开后,澳门居民购房也可享受内地居民同等待遇了。
根据《澳门日报》消息, 11月7日下午,中央政府推出15条惠及澳门的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业内专家指出,此新政执行后,大湾区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城市将有机会加速导入香港外溢的产业需求和居住需求,香港紧张的住房供应局面将得到一定的缓解。不过港澳居民也不是独立于内地“房住不炒”的调控红线之外的,不会影响内地楼市大局。
图片源自澳门日报
澳门日报消息,11月7日下午,崔世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致词时表示,澳门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上取得阶段性成果。
崔世安表示,政府加大力度宣传推介“规划纲要”和湾区各兄弟城市的发展特色,鼓励和支持澳门同胞融入大湾区建设。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在湾区各兄弟城市共同努力,各项便利澳门居民在内地工作、学习、就业、创业和发展的优惠政策陆续推出并落实,为澳门参与大湾区发展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
据了解,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此次公布了15项相关政策,其中第一条就是便利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
即豁免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所需的在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年限证明,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条件,港澳居民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前港澳居民需要在境内工作、学习时间超过一年,方可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不得购买非自用、非自住商品房。同时对于实施住房限购政策的城市,其购房还应当符合当地政策规定。
而此次推出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房屋,直接免去了在当地工作年限,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条件。
而该政策执行之后,808万(世界银行2018年数据)港澳居民,除了获得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内地城市“房票”外,也将更便利地在内地学习、就业,以及退休后在内地生活。
对于此次的新政,戴德梁行华中区研究部助理董事及主管袁雪玲认为,这些措施将极大促进大湾区各城市软环境的融合,尤其是港澳与湾区其它9城。这些惠及民生的措施将加快湾区各城市人才和资金的流动,产生极大的规模效应。
“大湾区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城市,将有机会加速导入港澳外溢的产业需求和居住需求,港澳紧张的住房供应局面将得到一定的缓解。”他表示,不过目前这些措施尚未有明确的实施时间,具体实施细则还需等官方公布相关的执行文件。
克而瑞广州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认为,这个政策出台是为了使到港澳居民可以更好地参与和融入内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相对目前内地新房和二手房加起来二十几万亿的大市场,港澳居民能贡献的购买力始终是有限的,并且他们也不是独立于内地‘房住不炒’的调控红线之外,在限购城市和市民一样不能无限度地买买买。所以,这股楼市的冬日暖流,最终体现的是在局部,也就是那些本身就与港澳有较为紧密的人员和经济联系的区域,无关内地楼市大局。
相关政策措施15项全文:
(一)惠及全体市民的政策
1. 便利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豁免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所需的在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年限证明,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条件,港澳居民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2. 支持港澳居民在内地便捷使用电子支付。鼓励及支持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中国银联和网联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支付环境建设,在已经推动实施的银联港澳版“云闪付”APP和微信(香港)电子钱包、支付宝(香港)电子钱包的基础上,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电子钱包运营商和境外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合作开展支付应用。同时,将按照“成熟一家”,“上线一家”,“推广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动跨境支付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3. 保障在粤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子女同等享受教育。完善港澳儿童入园政策,保障港澳居民或居民随迁子女按规定享受居住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满足包括港澳居民在内的本小区居民适龄儿童就近入园;支持各地设立港澳子弟幼儿园(或港澳儿童班),积极创设条件提供寄宿服务;完善以居住证明为主要依据的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落实港澳居民子女按当地随迁子女有关政策参加中考,入读高中阶段学校。
4. 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研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通过港澳银行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港澳居民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
5. 为持有港澳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外国人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提供停留、居留便利。对持有港澳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外国人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创新创业,以及持有港澳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洽谈商务创新创业,以及持有港澳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洽谈商务、任职工作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可签发2至5年以内的相应种类的签证或居留许可。
6. 进一步放宽药品和医疗器械准入限制。允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业的指定医疗机构(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以独资、合资或者合作等方式设置)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使用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由广东省实施审批。
(二)扶持专业界别的政策措施
7. 进一步放宽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的限制。取消两地合伙联营律所港澳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的限制,降低合伙联营门槛。取消港澳律师只能受聘于内地一个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的限制,允许同时受聘于最多三个内地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进一步便利港澳律师在内地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将法律顾问聘用由核准改为备案管理,不再进行年度注册。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内地与港澳律所合伙联营机制,允许联营律所以本所名义聘请港澳律师和内地律师,允许联营所的内地律师受理、承办涉及内地法律适用的民商事法律事务和行政诉讼法律事务。允许港澳律师通过特定考试取得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资质,从事一定范围内的内地法律事务。
8. 进一步扩大资格互认范围。延续已到期的专业资格互认;对具有香港协会(学会)会员资格的香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与内地相应协会(学会)会员资格互认。
9. 扩大港澳专业资格人士执业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将通过互认或考试取得内地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专业资格的港澳专业人士在广东、广西、福建享受的相关优惠措施,扩展至内地全境。
10. 中央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河套地区)建设。在便利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流动方面配套制定出枱支持政策,推动监管模式和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助推香港以此为支点打造国际创科中心,实现深圳区域和香港区域协同发展。
11. 对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实行通关便利。压缩满足条件的进境无特定病原体(SPF)鼠隔离期,免于随附国外提供者出具的成份说明和安全声明的进口检测用动物DNA/RNA出口国家/地区官方检疫证书;对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将检疫审批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将低风险特殊物品审批许可权期下放至部份具备条件的隶属海关。
12. 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港澳的限制。将部分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和医院等在内地设立的分校、医院或分支机构视为内地机构,具体试点单位清单由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并报科技部备案。对于从其他内地机构获取人类遗传资源样本的出境申请,赋予港澳高校或科研机构网上操作申报的权限方便其填报。
13. 给予保险监管优待政策。在监管等效基础上,内地保险公司分保至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公司时,适用较宽松的信用风险要求,并继续研究推出其他等效优惠政策。
14. 支持港澳保险公估机构在内地发展。取消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保险公估机构的有关年限限制。允许港澳保险公估机构在内地投资设立的保险公估人提供保险公估服务,按照内地保险公估人备案相关制度进行业务备案,适用与内地保险公估机构相同的监管标准。
15. 支持港澳债券市场发展。放宽对内地保险公司或大型企业为发行巨灾债券而委托中介机构在港澳设立的SPI(特殊目的的保险公司)在评级、资本金、偿付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支持有意愿的内地保险公司在港澳市场发行巨灾债券。
南都记者林广 伊晓霞
㈦ 《披荆斩棘的哥哥》中大湾区代表们非常幽默,你看好他们吗
近期《在披荆斩棘的哥哥中》我非常看好大湾区代表们,网友们对于他们的表现也是称赞有加,一如既往还是那群有型又有料的大哥们。他们的幽默感大部分来自陈小春,他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春哥说了一句话,谢天华、林晓峰都没有听懂他说的话,张智霖却听懂了,并且表示这么久了慢慢地也能听懂他说粤语了,林晓峰则表示他曾经试过把春哥的语音转成文字,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爆笑,连应采儿都说陈小春说话说不清楚。
㈧ 粤港澳大湾区作文
粤港澳大湾区作文
抓住大机遇 建好大湾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立足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谋划。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40年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着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40年改革开放是香港、澳门同内地优势互补、一起发展的历程,也是香港、澳门日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享祖国繁荣富强伟大荣光的历程。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大湾区建设要在“一国两制”框架内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创新。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新时代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勇于解决与发展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法规制度束缚。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注重用法治化市场化方式协调解决大湾区合作发展中的问题,让创新的动力充分涌流,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