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杀是象形字吗
杀不是象形字
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
繁体杀为形声字。从杀,殳声,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㈡ 《道行》的阅读答案
道 行
①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
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⑩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⑩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⑩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⑩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⑩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⑩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⑩“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⑩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⑩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16.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7.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4分)
18.你认为于先生“就这样一个能人”,为什么“愣是一生不收徒”?(4分)
19.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4分)
20.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4分)
21.第⑦⑨段“嘿嘿”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22.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德行高,道行高。(说明:本题2分。)
17.衬托出皮挑儿德行更高,道行更高。(说明:本题4分。)
18.保住自己的名声,保住自己的饭碗;缺乏皮挑儿那种“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的责任意识。(说明:本题4分。)
19.他给于先生挑担,身体低微,大家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故称之为“皮挑儿”;后来大家发现他德行好道行又高,心生敬意,故改称“皮先生”。(说明:本题4分。)
20.一系列动词妙用与排比手法的用法,使于先生皮影中的动物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说明:本题4分。)
21.使皮挑儿和于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说明:本题2分。)
22.留心观察;用心感悟;勤学苦练。(说明:本题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㈢ 道教出师的四字祝语,比如学业有成,道行增加之类似的四字句
清静无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三清弟子、脱胎换骨、膺图受箓
㈣ 道行的行字怎么读
1、拼音:dào
héng。
2、释义
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能力等,属于个人硬实力。
3、出处
《管子·问》:“关者,诸侯之陬隧也,而外财之门户也,万人之道行也。”
《管子·形势》:“燕雀之集,道行不顾。”
㈤ 行的繁体字怎样写
行没有繁体字,其繁简一致。
一、释义
[ háng ]
1、行列:双~。杨柳成~。
2、排行:您~几?。我~三。
3、行业:内~。同~。在~。懂~。改~。各~各业。干一~,爱一~。~~出状元。
4、某些营业机构:商~。银~。车~。
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字。几~树。两~眼泪。
[ hàng ]
〖树行子〗。树行子 名 指排列成行的树木,小树林。háng行子 <方>名 称不喜爱的人或东西:我不稀罕这~héng道行 <口>名 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深。
[ héng ]
〖道行〗。〈名〉佛徒或道徒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艺本领。
[ xíng ]
1、走:步~。人~道。日~千里。
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始于足下。
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装。~程。~踪。西欧之~。
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5、流通;推行:~销。发~。风~。
6、做;办:举~。执~。试~。~医。~不通。简便易~。~之有效。
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通知。即~查复。
8、(旧读xìng)行为:品~。言~。罪~。兽~。
9、可以:~,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了。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属皆从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三、造字本义
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
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5)道行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字形演变(如图)
组词:短行、行术、纯行、行枷、行揖、行仗、贤行、奸行、行迳、谁行、行奸、行词、谷行、行褂、宪行、行钞、行药、行毒、行化、行略、行秘、行务、调行、门行、鞭行、麦行、行幄、踵行、宠行、饰行、行障、行斟、督行、行问、行帖、行卜、排行、太行、行敝、听行
一、银行椅[yín háng yǐ]
是一种座椅,主要用于公共场合。
二、五行家[wǔ háng jiā]
古代以五行说解释人事和宇宙现象的一种学派。后亦以称星相卜筮之士。
三、八行纸[bā háng zhǐ]
以竖线条分隔成八行的旧式信纸,现在还有使用。
四、太行山[tài háng shān]
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1500米。多横谷(陉),为东西通道,古有“太行八陉”之称。
五、行列式[háng liè shì]
若干数字组成的一个方阵,它的值是按下述方式可能求得的所有不同的积的代数和,求每一个积时依次从每一行取一个元因子,而这每一个元因子又需取自不同的列,作为乘数,积的符号是正是负决定于要使各个乘数的列的指标顺序恢复到自然顺序所需的换位次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㈥ 阅读答案 《道行》
16.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7.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4分)
18.你认为于先生“就这样一个能人”,为什么“愣是一生不收徒”?(4分)
19.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4分)
20.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4分)
21.第⑦⑨段“嘿嘿”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22.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德行高,道行高.(说明:本题2分.)
17.衬托出皮挑儿德行更高,道行更高.(说明:本题4分.)
18.保住自己的名声,保住自己的饭碗;缺乏皮挑儿那种“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的责任意识.(说明:本题4分.)
19.他给于先生挑担,身体低微,大家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故称之为“皮挑儿”;后来大家发现他德行好道行又高,心生敬意,故改称“皮先生”.(说明:本题4分.)
20.一系列动词妙用与排比手法的用法,使于先生皮影中的动物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说明:本题4分.)
21.使皮挑儿和于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说明:本题2分.)
22.留心观察;用心感悟;勤学苦练.(说明:本题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㈦ 道行阅读答案
1、肯定(佩服)、敬重
2、(1)皮挑儿的“嘿嘿笑”表现他憨厚、随和;于先生的“嘿嘿笑”表现他的自豪、自信与自傲。
(2)“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人们对皮挑儿演皮影这件事感到意外和惊叹,同时说明皮挑儿技艺高超。
3、①技艺高超。他表演技艺高超,演啥像啥。影人由自己设计、雕刻、操纵,说唱也是由他一人完成。②为人憨厚善良。他一回到小镇,就免费表演犒劳乡亲.③喜爱皮影且自信自傲,他认为超拔绝妙的技艺来自心灵的悟性。
4、主要人物是皮挑儿.文章标题是“道行”,道行指人的涵养、本领.小说写于先生侧重于表现他的本领,而写皮挑儿既写了他为于先生着想、为人不张扬等涵养,也写了他的技艺高超。从行文上来看,小说前半都分写于先生,后半部分却只写皮挑儿,主要人物不应该中途消失。从写法上看,写于先生是为了引出皮挑儿,也是为了衬托皮挑儿。
㈧ “行”字共有几种读音“道行不浅”的“行”应该读什么
有两种音。XING二声。HANG二声。应该是道行(XING)不浅。你打字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连着打这几个字的拼音,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