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山川之美”的文章(表明出处)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这是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里所描写到的,山川的美景,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所欣赏、赞美的对象。人们对山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对高的追求,而山确实是令人神往的。
古时候,中国就有所谓的“五岳”,五岳其实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而在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中,也常常围绕着五岳来说,可见五岳已在人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确配得上这个名号,它是集大成者,各种山的姿态它都有,有的刚毅挺直,有的优柔似水,人们常说无险风光在险峰,以险着称的天都峰顶可得好好欣赏了,它有着“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的浩淼壮美,这种美,不使用华丽的文字能描述得了的,只有接近它,与它融合在一起,才能理解那至纯的美。
世界屋脊——珠穆朗玛,是许多登山者追求的对象。珠穆朗玛峰位于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在我国西藏与尼泊尔的交界处,为世界最高山系喜玛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在藏语中,“珠穆”的意思为女神,“朗玛”为第三,珠穆朗玛峰也就是当地人民所亲切称呼的“第三女神之峰”。珠峰呈金字塔型,根据科学推算,峰顶的最低温度为-56度,这比中国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地区的气温还要低。山上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随处可见。山顶空气稀薄,常有七、八级大风,十二级风也很常见。珠穆朗玛——冰清玉洁的女神!
人对山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因为山川那神秘莫测的美,会永远向着他们追求。
B. 描写祖国山水的句子 不要诗句
一、 西山数不尽的诸峰,如笑如眠,带着紫苍的暮色,静躺在绿阴起伏的春野西边;你若叫它一声,好像是这些远山,都能慢慢走上你身边的样子。(碧野《岭南秋日》)
二、 山,在你的面前呈现出千态万姿,活像许许多多不同种类造型的艺术品,都一下子来到了你的眼前。(郁达夫《薄奠》)
三、秦似《碧水青峰九十里》 到处是耸峙的峰峦,险峻的崖壁。满山松杉、毛竹和知名不知名的杂树,一片接一片,一丛连一丛,葱茏、苍翠,盖地遮天,从山麓一直拥上山顶。
站在高处眺望,林海波涛,汹涌起伏,一浪高过一浪,一层叠上一层,那气势壮阔极了。在漫天云雾,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深厚,迷蒙,天地成为浑然的一体,会使人感到像翱翔在云里,潜游在海里。(秦似《碧水青峰九十里》)
四、果然,雨过天又青。山都突兀而立,如古代将军。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的含水的花瓣。轻盈的云海隙处,看得见山下晶晶的水珠。休宁的白岳山,青阳的九华山,临安的天目山,九江的匡庐山。
远处如白练一条浮着的,正是长江。这时彩虹一道,挂上了天空。七彩鲜艳,银海衬底。(吴伯箫《天下第一山》)
五、漓江的春水,太行的夏日,崇礼的秋夜,冀中平原的皑皑冬雪记述着逝去的岁月;壮丽的泰山,大理的洱海留印着我的足迹;黄山的青松让我肃然起敬,喧嚣的瀑布令我慨叹大自然的神工,一棵小草蕴涵着无限的生机,飞絮的蒲公英抒发着顽强的生命......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令我动情,日出日落潮涌潮退无不令我动容。美丽的山川,美丽的大地,我用心来感悟你,我用图片歌颂你!
C. 给我介绍中国的美丽山川(不超50字)
说名山,到名山. 祖国各地遊名山. 河北驰名狼牙山. 山西闻名太行山. 宁夏区,有六盘. 湖北有座大巴山, 江西庐山在江边! 甘肃省,有祁连. 黚苗岭,滇横断. 阿裏山在臺湾 着名峨眉在四川. 五指山在海南. 武夷山脉在福建. 内蒙阴,黑龙黑. 吉林长白出人参. 青海南部莽昆仑 江苏紫金安徽黄 南岭阳朔在两广, 浙江雁蕩,辽宁千山,闽黄冈 陜西华山湖南衡, 山东泰山河南嵩. 山西还有北岳恒 天山山脉贯新疆 冈底斯,唐古拉. 喜马拉雅在西藏!
D. 关于山川之美的诗句和名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②俱⑨备。晓雾将歇③,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实是欲界之仙都⑥。自康乐⑦以来,未复有能与⑧其奇者。课下注释:①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粱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原文题为《答谢中书书》。本文为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谢中书,指谢征,作者的友人。中书,官职名。后一个“书”指书信,这段文字是原信的一部分。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道思想家、医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有《华阳陶隐居集》。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E. 你所知道的山川有哪些
你所知道的山川有哪些名山有: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另外还有黄山、峨眉山、武夷山、长白山、大兴安岭、天山、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昆仑山、麦积山、崆峒山。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F. 祖国山川美文章,急需!!!!!!!!! 要求:不超过150字。急需!!!!!!!!!!!!!!!!!!
1美,秀,静,壮
剩下的再一下里面你找找吧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全景式描写的铺陈手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文本研习法、讨论法、点评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
1、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语:
字音:湖泊 莽苍 广阔无垠 盎然 铿锵 汲水 涟漪 龙湫
字形:层峦叠嶂 斑斓 蹒跚 林阴道 冈峦 涯岸
词语:企盼 云蒸霞蔚 震耳欲聋
2、思考问题:
1、 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2、 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
3、 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写的?
一、导入
我荣幸 地从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爱国是无地域限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有着深深地眷恋之情,就象一支风筝,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飞多远,总有一根线紧紧的攥在手中,祖国永远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作为中国现代着名作家黄药眠,他又是如何在《祖国山川颂》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二、释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 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陈
“颂”是一种古代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黄药眠(1903——1987) 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长等。作品有《面向生活的海洋》、《沉思集》等。
黄药眠的一生,经历了封建王朝没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八年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一些大事,他的一生,跟着时局的变化,个人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这就使他对祖国的理解比别人更加深刻。
三、整体感知
1 、提问:如果让你介绍祖国,你会写祖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
生存方式,生存环境,文化背景
2、 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珠峰 高原 西双版纳 平原 黄河……
四季晨昏 家乡小溪 扬子江 黄果树瀑布
3、 提问:除了写祖国的山川风物,作者还写了什么?
人民 文化 语言
4、把握文章的脉络
A、 一二两节与全文有何关系
总分, 概括热爱祖国的情感
B读三到二十四节,划分部分,并说说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总说 细说
总说祖国的美好景色,和文化
细说四季美妙之景
C、 最后一部分,概括作者的情感
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是情感的升华
D、细读最后三节,体会作者的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是情感的升华
5、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祖国”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祖国,不仅代表着这个地域的自然特点、气候特征,还有着人的生存环境与文化背景。作为祖国的一分子,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且还有着传承这种文化的责任和使命。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祖国,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森林是她的长发,湖泊是她的眼睛,高山是她的乳房,河流是她的甘甜的乳汁。我们受到了她的哺育、滋养,明天,我们要回报我们的母亲——祖国!
四、重点研讨
1、欣赏图片,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莽苍) 的黄土高原
(茂密) 的西双版纳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 一泻千里) 的黄河
(浩浩荡荡) 的扬子江
( 广阔无垠 )的牧场
小结:
“莽苍”准确地表现了高原的迷茫的特点,
“茂密”写出了草木生长的茂盛,
“一望无际”写出了华北平原的辽阔,
“一泻千里”则写出了黄河流势的迅急,
“浩浩荡荡”强调了扬子江气势非凡,
“广阔无垠”则表现了牧场的广大无边。
作者用词精练,惜墨如金,准确地概括出了这些景色的特点。
2、四季如何改变,这样描写有何好处?
色彩的改变春,红 夏 青 秋 黄 冬 白
3、可重点分析四季景色,如可以朗读,读完请大家用四字短语概括,作者所选四季之景,看出其匠心。他所选之景是很精心的。
如
春:虫鸣草色,
夏:清晨汲水;
秋:红果斑叶;
冬:冰下雪莲。
4、提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场景?为什么?作出点评
(分小组讨论)教师提示:从
修辞美,
结构美,
意韵美
等三方面中任选一方面鉴赏。
A、分析黄果树瀑布的描写,体会妙处
小结:
第31——32段:这一段写的是黄果树瀑布,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而且长短句交错,对瀑布的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既绘声又绘形且绘色,既有修辞美,又有结构美。
B、分析第35——37段:
小溪流“冲击着涯岸奔向大海”,象征了祖国的儿女在成长过程中追逐理想的过程;群山目送水波远去,写出了祖国对儿女的期待与美好祝愿;流水化作羽云了望故乡,则写出了祖国儿女对祖国的依恋。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是对主题的升华。这段话体现了文章的意韵美。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铺陈,多角度全景式的描写。在铺陈的过程中,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大家可以更真切的体会到作者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款款深情;时而面带微笑,时而表情凝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五、朗读训练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朗读,仔细揣摩本段的感情基调,准确的朗读。
六、 拓展训练
1、仿造句:
仿照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的形式,为“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容颜”续写后面的话
2.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①这小段文字最典型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拟人
②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以“夏日的风”为写作对象写一段话。
夏日的风像一个淘气的小孩,一会儿神清气爽,送来凉风习习,轻抚着我们的脸,一会儿满脸杀气腾腾,掀翻了瓦房的顶,拔起了大树的根,一会儿又扭着腰肢和杨柳冒跳起了伦巴
夏日的风耍起了野,见谁不顺眼就与谁作对,这不,它跟王大叔结仇,寻找时机,狠狠在年报复了一番,把王大叔辛辛苦苦搭起的大棚撞翻了身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值得拥有。
G. 描写山川之美的美文880字
800字太长了,我建议你还是到一些像情感岛这种类似的文学网站看看有没有自己觉得合适的文章。谢谢采纳!
H. 请你摘抄一段文字 一段描写祖国秀丽山川的文字,并写出为什么你欣赏这段文字
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夏天的清晨,农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的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里满满地汲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她的鲜红的双颊.
这是多么纯朴的劳动者的美啊!
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里.最后看见他好像醉汉似地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明早起来一看,他早已无影无踪,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
I. 山川之美景物描写200字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J. 我朋友圈发风景照片,配上文字“有梦想的人, 心中装着山川湖海。”
是在说他们自己,感慨而已,梦想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