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工外出打工带40斤煎饼做中饭,这种行为你怎么看
对于农民工外出带40斤煎饼做中饭的传闻,网上有很多的议论,褒贬不一,而我认为,这个农民工至少是缺乏自信,按理说,外出打工,在挣钱的事情,一旦寻找到了工作,吃饭的问题无疑是不会有啥问题的,再说了,40斤煎饼,可以吃多长时间?一日三餐,每次吃一斤,也要吃10多天,那个煎饼早已经不能够再食用了,早已经变质了。
感到欣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某些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有了上述服务意识,在年底和年初,租用专门的大巴,免费接送当地的农民工外出归乡,这样的服务态度就是社会和谐的真实体现,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值得点赞的。
❷ 哪里有比较经典的农民工图片,我想做一个关于农民工的PPT,百度里的照片太少了请求帮忙
这个好么
❸ 农民工与工人的区别
1.概念不同。
农民工一般指进城务工人员,户籍地在乡村,进入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区,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或外县(市)进入本县(市)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区,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
工人指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为生的工业劳动或手工劳动者。通常指为挣工资而被雇用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人,他们本身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工资性质的收入。
2.收入来源不同。
农民工是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工人是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
3.翻译不同。
农民工的英语翻译为: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工人地英语翻译为:millhand;labourer;worke。
4.担任的工作不同。
工人一般在生产流水线上工作,拥有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程度。农民工主要从事的有建筑工地里钢筋工、架子工、水暖工等等临时工作。
5.就业优势不同。农民工单纯热情,爱岗敬业,有吃苦耐劳精神;遵纪守法,小心谨慎,薪资要求简单,对生活要求不高。工人由于文化水平、技能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熟练,对岗位要求、薪资水平、职业发展都有更高的要求。
农民工和工人干的工作技术要求不一样,文化水平、技术职称等不一样,农民工外出打工是有季节性的,农忙时还必须回家收割庄稼。实际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农民与工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❹ 急求扛背包的农民工正面全身图片。油画创作需要。拍了好几天没有特别满意的。。
看看这张图片吧,应该对你的创作有帮助。是一张民工全家背着包离家时的情景,构图也不错,人物表情也很有意思。
❺ 找一张图片,就是一个农民工兄弟抱着砖,下面配着字“我抱起了生活,但是没有手抱你!”
请采纳。
❻ 农民工是什么意思
农民工是进城从事非农业生产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地在城市,户籍地在乡村的劳动力,是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他们很早进入社会,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基本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不像父辈那般依恋乡村。
他们努力想变得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但受到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种种因素制约,城市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没有归属感。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6)农民工的简单的图片扩展阅读
农民工的产生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后得三次“民工潮”催生了第一、第二代农民工人群。中国的改革最初是从农村开始,从1978年开始大约经过四五年时间,就解决了粮食的问题。
紧接着就出现了第一次卖粮难的问题,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有7000万公顷土地转产经济作物,这种调整刺激了农村加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第一次“民工潮”出现了。
乡镇企业共接纳一亿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第一次“民工潮”以乡镇企业为就业的目的地,体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特点。
❼ 大学生为农民工手绘全家福是作秀吗
不少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与家人聚少离多,缺少“全家福”,怎么办?南京一高校大学生选择“手绘”,将工人们的照片和家人照片“合”在一起。60幅装裱一新的手绘全家福画被送到农民工手中,有人立刻拍照、发朋友圈,分享给家里人。
钱荣杰称,在他看来,这是必须要支持的好事。“农民工是社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热心与爱心,也看到了学生对城市建设者的情感关怀。”
最终,共有四处工地负责人接受了成员们的邀约,三处在该校内部,一处在学校外。据钱荣杰介绍,当地工地的工人大多是来自安徽、四川、山东等地的“60后”,一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看看父母、孩子。
“每个工地至少需去三次。从确认工地到进工地拍摄工人的全家福(照片)和简单的现场采访,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曹佳敏告诉澎湃新闻,此次共有38名学生参与活动,大家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共分为4组,每人负责绘制1-2幅全家福,绘制时间为10天左右。虽相处时间不长,但在成员的笔下,每个工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曹佳敏坦言,一开始工人们并不愿意面对镜头,但后来大家在聊天中渐渐熟悉起来,就没有太大抵触心理了。
在一组成员们拍摄的工地现场照片中,工人们头戴安全帽,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或忙于搬运钢筋,或挥着铁锹铲土。曾参与踩点和绘制全家福的成员陈佳缘说,为了不打扰工地日常工作,成员们会在工人休息间隙二三十分钟里,进行简短的采访和速写,“聊着亲人、聊着家乡,他们眼角的皱纹渐渐展开,露出羞涩腼腆的微笑”。
“只要他们愿意,我们就给他们画。”陈佳缘说,最开始成员们并没有计划绘制全家福数量的上限和绘画风格,大多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定,“有些工人甚至需要从箱子里翻,而且有些并没有全家福,我们后期进行绘画的时候就要进行合成。”同时,陈佳缘还提到一件另让她印象深刻的事——一个工人的手机屏保是他一家五口的全家福,聊起家人时,他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让人动容。
“有的工地负责人拿到画就能认出是谁,有些工人拿到画就立刻拍照、发朋友圈。”说起送画时的场景,曹佳敏感慨:“看到他们喜欢这些手绘全家福,我们还是挺开心的。”
但随着这次手绘全家福活动的走红,有网友开始质疑所谓的“爱心全家福”不过是学生们为了获得社会实践学分而作秀。
对此,该校大学生、活动组织者之一王佳颖告诉澎湃新闻,起初并没想到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学分对成员们的意义,“很多同学社会实践的学分是已经拿到了的,但都自主报名来参加活动,所以并没有那么功利性。”
谈及后续的计划,刘思辰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初衷就是“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做这样的活动也是希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农民工群体,今后或将把这项活动作为学院日常志愿服务开展下去。
❽ 我抱起砖头就抱不了你,我放下砖头就养不了你. 这张图片~ 一个农民工光膀子背着砖头的。
这个行不?
❾ 你看到过农民工的酸楚吗
我家附近的一个地铁口有一家不怎么干净的面馆,我喜欢吃炒凉皮,每次去那边都是农民工,一大碗鸡蛋面,让老板多放面,6块钱可以吃很饱,我每次吃的肉丝炒凉皮9块钱,一般只吃一半,每次那些农民工都看着我,每次都吃的很沉重,诶,我同情心很泛滥的,连小区门口卖菜的老太太,我都不忍心每次买几块钱的拿回去,烂掉也买,上次忽然下暴雨,一个老太顶着塑料袋继续在那,旁边人家的菜摊很大是帐篷,我眼泪都快出来了,我跟我南票说咱们把她的菜都买回来吧,他说好。
上次我在路边看到一个四五十岁的男的挑着两个比他还大的包袱,坐在路边休息,皱纹深邃,身高一米六左右,感觉他是实在走不动了,对面就是豪华商场,霓虹灯的光还照在他脸上,那画面真的让人很有感触,可是又觉得自己很无力。
春运每次坐火车回家,候车室好多农民工都是带着大包袱坐在地上等着,火车晚点或者赶早车,都等一天了。火车上,他们没座位,夜晚很累都是蜷缩睡在厕所门口或洗手台上,上厕所的时候都不忍心吵醒他们,唉,因为看到他们,我决心要一辈子做个善良的人。
曾经一次男朋友在外面散步,碰到两个农民工在路边哭,他走上去问别人什么事,才知道是因为年末被拖欠了工资,老板一直不露面,拿不到钱回家,身上也没什么钱,辛苦那么久感觉都白干了。然后我男朋友那个时候才15岁,身上也没什么钱,把揣着的100多元现金全部给了他们。那两个农民工一开始不要,我男朋友非要给,他们就一边哭一边说谢谢谢谢。现在想起来好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