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肚弥勒佛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大肚弥勒佛一般都是穿金色的衣服,或者是黄色的白色的,反正都是金灿灿的
㈡ 佛教僧人的衣服是怎样的
一般寺庙和尚穿的衣服叫百衲衣,骚粪衣,根据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我国俗称为五衣,是打扫劳作时穿的;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我国俗称七衣,是平时穿的。
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礼服,出门或见尊长时穿的。三衣总称为袈裟。袈裟本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因为佛制僧人必须穿染衣,避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种杂色,即袈裟色。
居士服,就是指居士穿的海青。其实,居士服是指居士可以穿戴的服饰,一般称为俗服。而海青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佛教尊重古制,出家人生活比较保守。为了整肃仪容、庄严道风,海青虽然不是法衣,但是到今天都还能够遵守穿用着。晋以后,四众弟子都可以穿海青。百丈以后,要求更加严格。
不论出家在家,所穿的海青是一样的。海青虽然是脱胎于汉服,但是它究竟还有一些特异之处。海青的衣领,是用三层布片覆叠缝制而成的;这样子叫做“三宝领”。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实际上,无非是为了加强衣领的耐用而已。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的。
海青的颜色,一向是以青黑色为主。在家居士只能穿青黑色,只有少数名位崇高的出家长老——如方丈、首座、法师,才能穿黄褐色的海青。在我国的僧团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胜的僧服了。穿着海青,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
和尚穿的衣服根据场合和材料制作的不同,其叫法也不同:
一、袈裟:和尚在正式做法事时所穿的衣服叫“袈裟”,是最重要的一种法衣。“袈裟”是梵语音译,汉语的意思是坏色、不正色、染色、秽色等,因其颜色不正,故名“袈裟”。袈裟如果是用九条及九条以上的布拼接而成,就叫“九条衣”。另外还有七条、五条,共有三种,称之为“三衣”。
二、纳衣:这是古时对出家人所穿衣服的一种统称,是文言文,意思是僧衣,纳衣有五种:一有施主衣;二无施主衣;三往还衣;四死人衣;五粪扫衣。粪扫衣即拾取人家弃之不用与粪扫一样的贱物来缝纳而成的法衣,为十二头陀行之一。
三、海青:海青的款式是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出家人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场合所穿,其颜色一般为明黄色或暗黄色。在家佛弟子在做法事时也可以穿海青,但是只能穿咖啡色、黑色等暗色调的,而不能穿黄色的,以示和在家人的区别。
百衲衣是一种俗称,从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袈裟,袈裟并不是所有的佛教弟子都能够有能力穿着的,虽然佛教服饰分着几个种类,但是大多也是相像的。
㈢ 图片中的女孩穿的什么民族的服装
我可以准确的回答你,我是西南民族大学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的。这个是藏族服饰,并且是典型康巴藏族服饰,此服饰出现于甘孜州的理塘县,所以是理塘风格藏装。
㈣ 一般寺庙里的和尚穿的衣服叫什么
一般寺庙和尚穿的衣服叫百衲衣,骚粪衣,根据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我国俗称为五衣,是打扫劳作时穿的;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我国俗称七衣,是平时穿的;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礼服,出门或见尊长时穿的。三衣总称为袈裟(Kasqya)。袈裟本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因为佛制僧人必须穿染衣,避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种杂色,即袈裟色。我国旧译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则说是一种橙黄色,可能是一种赤黄混合色。根据我国佛典记载,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后,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区别,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青黑木兰色。但据六世纪印度来华高僧真谛法师说,各部派衣色实际都是赤色,所谓青黑木兰,仅是些微小的差别。现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尼泊尔诸国的僧服都是黄色,仅有深浅的不同。我国汉族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黄色。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黄色,平时所披的中衣近赤色。北方气候寒冷,僧众三衣不够,所以我国僧众在袈裟里面另穿一种常服,这种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装略加改变的。常服的颜色,明代皇帝曾作过规定,修禅僧人常服为茶褐色,讲经僧人蓝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后,没有什么官方规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见月律师重兴后,一般僧人常服均为黄色。缅甸佛教徒特别忌穿黑衣,因为在缅甸古代曾有一种邪教僧人穿黑衣,多行非法之事,后来严行禁绝。蒙藏教徒也忌穿黑色衣服。
㈤ 纹身佛像胸前图片大全
特别是只纹,画佛菩萨半身像或一个佛菩萨头,半魔半佛,报应一定在无间地狱,
连衣服上都不能印佛菩萨像,罗汉像,更别说纹到身上了,身上更污秽,所做事也污秽,想都想得到了。不要听纹身师乱说,既然信佛就要听佛经和祖师大德怎么说。千万不要纹佛菩萨像和罗汉像,最好也别纹鬼神。佛教没有纹身是舍身造像的说法,说可以纹佛菩萨像的很可能是魔子魔孙在推你下地狱,你见过有出家人跑去纹佛菩萨像吗?自己想想都知道了。
诸位现在有这个本子,这个地方在三十二面注解,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我念给你听。“又不许造半身像,善相不起,堕落生死。”希望大家要注重这一句。现在有很多地方供佛的半身像、菩萨的半身像,还有地方供佛菩萨一个头,供在那个地方造罪业,这个果报一定在地狱。供佛的半身像,已经罪业就不轻了,堕落生死没有功德。所以画菩萨的形像,也要画完整的,也要画全身像,不可以画半身像,无论是坐着的像、站着的像都要全身,这要特别注意!我们造人的像,可以造半身没有问题,佛菩萨像决定不可以。人的像可以造半身,你说哪一个人像造一个脑袋,其他都没有了。这在我们风俗习惯里头最不吉祥,脑袋被人砍下来了,哪可以这么作法?这不可以的。他在此地有这么一句,特别提醒诸位同修。
索达吉堪布答:不可以,有非常大的过失!衣服是用来遮体取暖的,而佛菩萨及经咒是要恭敬顶戴的,世尊说过:“末世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 将文字印成的《心经》穿在身上当装饰,可能只有不懂因果的人才敢这样做。现在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厂家为了赚钱,就琢磨现代人求保佑的心理,投其所好,将佛菩萨像、《心经》、咒轮等做成工艺品,或者印在衣服上。以前也有人供养我印《心经》的杯子、笔筒,这些我都不敢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如果这种趋势不改,以后会不会将《心经》印在裤子上也不好说!
索达吉堪布答:种善根可以用其他方法,这样做的话弊大于利。而且,你穿这种衣服,发心是否完全为利他也不一定。
㈥ 衣服是弥勒佛的头像是什么牌子的衣服
扭计佛 NOFUNK。
衣服(yī fu)衣裳服饰。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种衣裳服装 ,衣服的本意是指防寒保暖,护身的介质。在现代社会衣服成为人体的装饰物品,更多是象征着一个人的生活水准、消费层次和社会地位身份的参考品,但同时也起到了原始不变的基本功能,只是质地上的区别而已。
㈦ 佛教三衣、七衣、九衣、祖衣的区分
三衣:指僧人所穿的三件僧衣,总称为架缓。“三衣”分别为五条衣、七条衣和大衣。
五衣,称为僧伽梨;此云中宿衣,亦云下衣,亦云杂作衣,凡寺中执劳服役,路途出入往返,当着此衣,五衣的制法,共分五条,每条一长一短,故名五条衣
七衣,称为郁多罗,由七条布缝成,每条两长一短,共计二十一隔。此衣穿在 五条衣之上。因覆于左肩,又称覆左肩衣。行斋、讲、礼、诵等诸羯磨事时,必穿着此衣,故又称入众衣。
九衣,称为安陀会,有廿五条、廿三条、廿一条,也称为祖衣。出家人最多只有这三件衣。
(7)佛槽衣服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僧服的特点
梵语叫僧伽服,意译为复衣、聚众时衣。它由九条到二十五条布缝成。此衣穿在最外面,是僧人的礼服。凡说法、见尊长、进王宫、乞讨布施时必须穿着,故称祖衣。
此衣分为三品九种:下品三种分别为九条、十一条、十三条,每条皆两长一短;中品三种分别为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皆三长一短;上品三种分别为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每条四长一短。
大衣的隔数,从九条衣的二十七隔到二十五条衣的一百二十七隔不等。条数、隔数越多,着衣者的身份越高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僧服
㈧ 衣服后背图案是佛有什么不好吗
在中国佛教的派系中,有几个派系忌讳将佛像印制与衣服之上,有“佛压身”的说法,主要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将佛置于身上的,有种因某种愿意请佛爷来帮忙压制的意思。
㈨ 图片中的僧人,穿的衣服叫什么衣服我是居家修行的,请问是否可以穿在哪里可以得此衣服
那是真正出家受戒和尚的制服 袈裟,在家修行的居士,有专用的 居士服,一般寺院里都有卖的
㈩ 佛教的一种衣服,是直接披肩上的,没有勾环的叫什么衣,像是佛在世披的似得
也是袈裟,理由:
佛在世时对僧人要求是很严格的,戒律规定,在家人施舍的衣服,不论是破的还是旧的,都不准随便扔掉,即便破了,还有好的地方,也要裁剪下来拼成不破的衣服穿,目的能遮风挡寒即可,这种衣服在我国称为百衲衣,目前我国有的地方的僧人也穿百衲衣,但为数不多了。在我国有袈裟,专指出家人穿的单披肩带条纹方格的那种法衣,而在家居士穿的称为海清。
题主所说的不带勾和环的也是一种袈裟,在缅甸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现在都穿着纯色的袈裟,缅甸僧人都是红色袈裟等。
其实穿什么样的衣服并不重要,佛灭度时曾告诫诸弟子:以戒为师。所以戒律才是真正应该遵守的。佛在世时,戒律很严,比如出家人要遵守过午不食戒,即一日一顿饭。而唯一的这一顿饭当日能有缘受供则还好,若无人供养,一天就得饿着肚子!佛在世时,出家人接受到在家人供养的饭食,不论是嗖的,就是我们说的变质了,还是清汤寡水不合口味难以下咽,均不得倒掉。包括还有不持金钱戒,即出家人不得接受在家人供养的金钱!更不能打着化缘造寺的旗号向在家人要钱。佛在世时,并没有建造什么寺院,像给孤独园这些讲经说法的地方,都是在家人自愿供养出来的给世尊讲法的。
但声明一点,本人不反对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代僧人所有的穿着!佛法在不同地域的传承和当地的风俗、文化等都有密切的关联。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本人只想通过回答题主的问题的同时,表明虽然佛教僧人的穿着在各个地方都有差异,但不想因此传递给他人,衣着对佛学有什么影响!换言之,穿什么衣服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心里脱下了多少衣服,退却了多少好恶美丑!重要的是修行,修我们得心,否则的话,即便穿着金钩玉环的锦兰袈裟,裹着的不过是一副皮囊!
言辞不当,瑾请诸位海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愿各位心想事成,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