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图片 > 傣族传统衣服饰品图片

傣族传统衣服饰品图片

发布时间:2022-04-18 09:27:06

A. 傣族服饰与汉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一、傣族服饰:

1、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制在筒裙、包、被面、垫单、窗帘、手巾等日用品上,每种图纹色彩都被赋于具体内容。

2、当姑娘时一般穿白色或绯红色的大襟短衫、长裤,将发辫盘于头上,腰间束一块小的围腰,结婚后才穿上对襟短衫和筒裙。德宏地区傣族妇女的发式也不一样,年轻的妇女是将头发束于头顶,中老年妇女则不再束发,而改戴一种黑色的高筒帽。

3、男子服饰,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

二、汉族服饰

1、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2、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3、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1)傣族传统衣服饰品图片扩展阅读:

汉服的起源:

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19]周礼参考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礼乐制度。

B. 给我一些傣族的民俗、服装、饮食、民居、节日的特点

1、傣族的民俗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

2、傣族的服装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德宏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3、傣族的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傣族也食昆虫。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有食花习俗。经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鹃、黄饭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凉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鸡蛋花、苦刺花、弯根花、盘藤花和一种傣语称为“莫谢”的花等,大约30多种。

4、傣族的民居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傣族的竹楼别具风格。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拾级登楼,有走廊、晾台,可以晾物、纳凉。

5、傣族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2)傣族传统衣服饰品图片扩展阅读:

公元51年,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归附汉朝,汉朝太初历传入傣族地区后,进一步完善了傣族先民对日月星辰运动规律的认识。

公元69年,汉朝吞并“勐达光”(哀牢国)、设立永昌郡,太初历在傣族地区全面推广,逐渐融入到傣族的生活与生产中、被傣族当成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勐达光”(永昌郡)南边的骠国也通过傣族吸收了汉朝太初历。

公元7世纪,骠国(室利差呾罗王朝)在太初历的基础上创制骠历;公元832年,骠国被傣族联盟国家“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攻陷,骠人四处逃散、逐渐融入青藏高原南下的氐羌族群形成缅族。

C.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图片及介绍是什么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

D. 傣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着的特点。

(4)傣族传统衣服饰品图片扩展阅读:

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

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和民间习俗。

E. 傣族的服装,饮食,习俗是什么

1、服装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2、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

酒为傣族人民所嗜爱,一般都是自家酿制,度数不高,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喝时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槟榔的习惯也很普遍。嚼食槟榔要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3、习俗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分布: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

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F. 傣族的服饰和头饰什么样子的

傣族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白色或黑色圆领对襟或大襟长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布束腰,用白布、粉红布或淡青布包头,并在末端饰以彩色丝线,垂于耳旁。有的戴毛呢礼帽,冬季天寒时披毛毯,四季常赤足。有些边境傣族受缅甸边民的影响,男子也有穿着上下贯通的裙裾的,不系腰带,将宽余部分拉朝腹前系结,俗称“笼基”。

傣族女子服饰因地而异,但普遍绚丽多彩,素有"金孔雀"之称。子上身多穿白色、草绿、粉色或淡黄的齐腰紧身小褂,有时外罩紧身对襟无领窄袖收腰短衫,下着长至脚背的各色裹身长筒裙,腰间系银腰带。女子不论老幼皆盘发成髻,饰以发梳、发簪或花朵。节日时,头上插满色彩鲜艳的鲜花或绢花,衣着也更为艳丽。中老年妇女则改戴用黑布缠成的高筒帽。

G. 傣族的服饰的介绍 具体!!!!

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称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妇女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

她们的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7)傣族传统衣服饰品图片扩展阅读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语称“丢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食牛皮的风俗。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3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

H.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图片及介绍有哪些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

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

国族:国族是以政治目的结成的新族群,在文化习俗的融合的情况下,国族不可以直接转化成民族概念。典型的国族概念有中华民族、巴西民族、美利坚民族等。

从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公民在年满18周岁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I. 傣族的风俗习惯和服装

一、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

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

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

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

二、傣族的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

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9)傣族传统衣服饰品图片扩展阅读:

1、婚姻禁忌

从进洼(关门节)到出洼(开门节)(傣历九月十五以后的3个月)期间不许谈情说爱,不许结婚,否则,被视为如同牛马不懂季节,死后会变成狗。

2、宗教禁

傣族村寨立有寨心(高约三、四尺的木台子,中间装土)。此乃村寨的心脏或生命。故忌在其上坐、脚踏或挂马。德宏州傣族祭寨时,忌外人进寨,寨人外出,须等祭寨完毕方可出入。进佛寺者须先在门外脱鞋,方可入内。

3、丧葬禁忌

村寨若有人死,全寨人停止生产,妇女可外出砍柴、搜集饲料,但不可背进寨,待葬完死者后,方可将置于村边的木柴、饲料拿进家中。

网络-傣族

J. 有谁知道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这几个民族都穿什么服饰

1、傣族: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10)傣族传统衣服饰品图片扩展阅读:

为什么少数民族的服装都很鲜艳华丽

如果你打开电视,刚好听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这句经典歌词,那与之相伴的歌舞场面大概能提醒你:它绝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比喻,其具象的灵感或许正是来源于如花朵般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其实,今天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穿着华丽的民族服饰。与汉族相仿,他们也更青睐适合当代生活节奏的现代时装,在一些大城市尤其如此。

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壮族占其常住人口的一半,它的街头与汉族聚居区并无明显差别。如果摘掉头顶的帽子,一般人也未必分得清维吾尔族大叔和江苏农村的汉族大叔。即便在少有的一些传统民族服饰保留相对完整的地区,当地居民穿着的民族服装也完全不会五彩斑斓。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了华丽的民族服装,那多半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穿着他们的工作服,当然,也可能是汉族游客正在拍照。仅仅在几十年前,大部分少数民族的日常服装比今天还要朴素得多。

素色的棉麻和毛皮往往是民族服装的主要原料,甚至树皮、草绳也会被加以利用,像如今那样占满高对比度色盘、从头到脚都是反光面料的民族服饰并不多见。

阅读全文

与傣族传统衣服饰品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术花盆和花的图片简单 浏览:143
水果怎么摆好看图片 浏览:536
千与千寻人物图片大全 浏览:239
委屈漫画图片女孩 浏览:402
背景图片简约可爱清新 浏览:927
图片狼抱着一个女孩 浏览:169
文档中图片如何快捷设置大小 浏览:255
貂蝉去衣服图片大全 浏览:91
美女背影高清壁纸图片全屏 浏览:58
图片如何设置标题 浏览:807
漂亮文字动态图片大全 浏览:64
七天打卡表可爱图片 浏览:34
波波头发型效果图片 浏览:658
图片插入word中无法选中怎么办 浏览:219
大叔洗衣服的图片 浏览:444
Word里图片置顶如何加空格 浏览:200
蒋丞图片高清动漫 浏览:302
放美女和平精英图片 浏览:385
黑鼻子可爱图片 浏览:854
word转换pdf时图片丢失 浏览: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