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画〉〉习作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2、初步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表达。
3、学会以欣赏的眼光来评判他人的习作。【修改理由:体现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 教学难点: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让学生观察秋天,并画或者选一幅秋天的图画。 教学过程:
1.自由联想 教学引入
我们本单元学习了“多彩的秋天”。同学们,一提到“秋”字,你想到些什么?一提到“多彩的秋天”,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哪些画面呢?
[修改理由:开课以“放”为主,以“秋”这个开放性命题来引入,学生可结合本单元课文及生活经验畅所欲言,进入言语的初步发动状态。]
2.观察美景 激活语言
课件呈现多幅秋景图。师:你能用哪些准确优美的词语来表达看到的画面呢? 3.训练观察 引领指导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出一道智力考察题,看你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哟!老师要快速呈现几幅图,你要迅速观察判断,哪些图是反映秋天的景色。
老师以较快速度演播几幅图画。师:你们看清了吗?哪些图是反映秋天的? 师:(生答后)为什么是反映秋天呢?说说你看到些什么。
师:(生答后)到底这些同学说对了没有,我们再看一看这几幅图。 教师根据学生判断的图画回放并定格相应秋景图,再根据情况具体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表达。这个环节,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灵活调控,现场生成。学生的描述能体现一定的观察与表达方法时,教师要及时肯定,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学情预设──
(1)如果学生表达有一定顺序,说明学生观察有序,教师要给予表扬;如果学生部分有序,而有的地方混乱了,教师可以提示:假如你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可能更好。这也是给全体学生以观察有序的训练。
(2)如果学生表达时能自然联想,能发挥想象,能融进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充分肯定,并告诉学生,这也是观察的一种方法。
(3)如果学生表达清楚,能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准确表达,教师要肯定其特别好的地方。
(4)如果学生能用比喻、排比、拟人等表达方法,要表扬。
(5)以上四个方面,如果学生在某个方面没有涉及到,教师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课件呈现例文来引领;如果学生在看图表达中,四个方面都涉及到了,还是要呈现例文,以便于学生能更细致地体会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Ⅱ 秋天,最简单的图片怎么画最简单的
秋天最简单的图片画最简单,可以换一片掉落的黄色的书页。
Ⅲ 四年级美术画秋天的景色
秋天的景色作文:秋天到了,农民伯伯们辛劳了一个夏天,终于可以收获了。你看无边无际的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漫山遍野的玉米金灿灿的,红红的高粱笑弯了腰。农民伯伯看着这一丰收的景像高兴的合不拢嘴。远处的果园里有苹果树、梨树、桃树,苹果红红的、梨香香的,都等着小朋友们去采摘哪。田野里、果园里到处都是笑声,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啊!秋天丰收的季节,啊!秋天,你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喜悦。
Ⅳ 描写出秋天景色的图画怎么画
您也许可以采用此文字来参考参考!
描写秋天的景色的画
秋天来了,天气慢慢变凉,大街上只能偶尔看见穿短袖的人,就连最爱美的小姑娘也穿上了丝袜。秋风轻轻地吹拂,像妈妈的手在温柔地抚摸着大地,让人们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打开屋门,一夜之间,外面的世界被刷子般的秋风染成了金灿灿的海洋。
首先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树上的叶子全变黄了,几乎整个地面都是树叶。那树上大大的苹果也涨红了脸,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从树上顽皮地跳下来。那一片片金色的叶子也像一只只蝴蝶纷纷扬扬地往下飘落。
广东的初秋不是很冷,一对兄弟俩迫不及待地穿着短衣短裤就跑了出来,他们拿着树叶正在玩捡树叶的游戏呢。你追我赶,又吵又闹,又叫又跳,欢快地跑着。一排大雁正从北方往南方飞来,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它们都忍不住往下瞧瞧这对可爱的小兄弟。
听,那边传来田野里人们丰收的歌声,他们在丰收香香的麦子、高粱、玉米、大豆……悠扬的歌声唱出了农家秋收的喜悦。
秋天的图画真美啊!我爱秋天这绚丽多彩的季节,果实收获的季节,欣欣向荣的季节。
(希望您能满意!)
Ⅳ 秋天的图画怎么画
设计理念:
《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贴画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奇画家是谁吗?”这么一个问句,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并且以“梨树、苹果树、高粱、稻海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为句式,加深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感情。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体会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愿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难点: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是重点句,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比喻句的形式,并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秋天诗歌丰收的季节,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贴画 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吗!秋天来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赏?
在音乐声中贴上图画。
画上有什么?(用句式)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这幅图画,还把这幅美丽的图画写成一段美美的话,打开课本读给大家听。
2、生自由读
要想读好这段话,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不会念或难念的字,圈出来。
3、交流学习情况
(1)读生字卡
(2)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你觉得哪一句最难。
(3)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句,自己用朗读来展示。
三、研读课文
1、秋天的图画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图,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2、交流讨论,朗读中感悟小朋友对秋天的喜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1)屏幕出示。梨树——灯笼
A、你看到了什么?梨树上长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梨,远远看去好像许多小灯笼挂在枝头。
B、谁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为什么要把“金黄”一词读得特别好?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来欣赏?在前面加上两句“秋天来啦”在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怎样读更能表达高兴、兴奋的心情?
(金黄的梨头像一盏盏灯笼,多么美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屏幕显示:苹果——脸颊
A一个个苹果像什么?多像小朋友的脸蛋呀!
摸摸自己的脸颊,圆圆的、红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爱了!
B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捧起红红的脸颊,读读这句话。
(同桌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读。)
(3)屏幕显示:稻海——波浪
A 展现在你眼前的这片稻田怎么样?自由想象。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读,齐读,边读边用双手做波浪的动作。
(4)屏幕显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么?
B 只有人才会举火把,为什么说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杆,展示自己的丰收。
3、用朗读赞美秋天
秋天是金黄的,秋天是火红的,秋天的图画多美呀!能看着图,不看着句子赞美吗?自由练习,可以一边赞美,一边配上优美的动作。
指名背,集体背。
四、秋天这么美丽,难怪小朋友们这么喜欢,你们知道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气画家是谁吗?
读读书,找一找。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时,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梨树( )好象在说:“ 。”
苹果( )好象在说:“ 。”
稻海( )好象在说:“ 。”
高粱( )好象在说:“ 。”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秋天的图画很美,但创造这图画的人更美,让一起来赞美秋天,赞美勤劳的人们吧!
(音乐中朗读)
六、结合情景,展开想象
美丽的秋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勤劳的人们让我们崇敬,南飞的大雁想把这一切告诉南方的人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大雁,你会怎么对南方的人们说呢?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象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象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Ⅵ 秋天怎么画简单好看 漂亮 一等奖
秋天的画,最好是画金菊花,又好看又能表达秋天的意境,有机会得一等奖
Ⅶ 小学生绘画秋天的图画
用黄色,朱红,橙色,黄中带绿的色,褐色,红中带着紫得色,画各种树,其实就是各种树叶子,画大些就代表树。再加上蓝天,小河。愿意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Ⅷ 秋天的图画要怎么画
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贴画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奇画家是谁吗?”这么一个问句,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并且以“梨树、苹果树、高粱、稻海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为句式,加深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感情。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体会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愿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难点: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是重点句,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比喻句的形式,并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秋天诗歌丰收的季节,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贴画 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吗!秋天来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赏? 在音乐声中贴上图画。 画上有什么?(用句式)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这幅图画,还把这幅美丽的图画写成一段美美的话,打开课本读给大家听。 2、生自由读 要想读好这段话,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不会念或难念的字,圈出来。 3、交流学习情况 (1)读生字卡 (2)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你觉得哪一句最难。 (3)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句,自己用朗读来展示。 三、研读课文 1、秋天的图画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图,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2、交流讨论,朗读中感悟小朋友对秋天的喜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1)屏幕出示。梨树——灯笼 A、你看到了什么?梨树上长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梨,远远看去好像许多小灯笼挂在枝头。 B、谁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为什么要把“金黄”一词读得特别好?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来欣赏?在前面加上两句“秋天来啦”在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怎样读更能表达高兴、兴奋的心情? (金黄的梨头像一盏盏灯笼,多么美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屏幕显示:苹果——脸颊 A一个个苹果像什么?多像小朋友的脸蛋呀! 摸摸自己的脸颊,圆圆的、红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爱了! B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捧起红红的脸颊,读读这句话。 (同桌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读。) (3)屏幕显示:稻海——波浪 A 展现在你眼前的这片稻田怎么样?自由想象。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读,齐读,边读边用双手做波浪的动作。 (4)屏幕显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么? B 只有人才会举火把,为什么说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杆,展示自己的丰收。 3、用朗读赞美秋天 秋天是金黄的,秋天是火红的,秋天的图画多美呀!能看着图,不看着句子赞美吗?自由练习,可以一边赞美,一边配上优美的动作。 指名背,集体背。 四、秋天这么美丽,难怪小朋友们这么喜欢,你们知道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气画家是谁吗? 读读书,找一找。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时,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梨树( )好象在说:“ 。” 苹果( )好象在说:“ 。” 稻海( )好象在说:“ 。” 高粱( )好象在说:“ 。”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秋天的图画很美,但创造这图画的人更美,让一起来赞美秋天,赞美勤劳的人们吧! (音乐中朗读) 六、结合情景,展开想象 美丽的秋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勤劳的人们让我们崇敬,南飞的大雁想把这一切告诉南方的人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大雁,你会怎么对南方的人们说呢?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象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象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请采纳。
Ⅸ 比较简单的秋天的画怎么画
秋天的特色就是秋高气爽,高高的天空几片云朵,下方画上几棵枫树,红红的枫叶,草地上还可以飘落几片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