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家看这件衣服是白金还是蓝黑的啊
白金还是蓝黑,一条裙子引发的争论?
2015.02.28 星期六 来自知道日报
陆远熙 答:
最近几天,着名影星泰勒·斯威夫特在社交网站分享的一张图片,突然成为了网络上的流行热点。图片上的一条裙子,在不同人看来居然呈现了不同的颜色,一部分人认为是“白色和金色相间”,但也有人认为是“黑色和蓝色”。尽管斯威夫特随后承认裙子是蓝黑相间,不过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依然在火热进行。实际上,这种实物与照片之间产生的巨大颜色差异,不仅仅和人眼感知有着密切关系,拍摄时的多种因素,同样可以对此产生重要影响。
图1 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白金还是蓝黑”裙子图片
宽容度
人眼在处理物体之时,往往会通过细致的调节来获得色彩明暗准确的图像。而相机在拍摄照片之时,也需要靠多个环节来尽可能做到色彩明暗的还原。一般而言,我们把相机对色彩明暗反差的处理范围,称为宽容度。这一指标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数码相机的“视网膜”——影像传感器的处理能力:出色的影像传感器可以在色彩明暗反差较大或较小时均能有效还原真实的反差,使照片的色彩层次清晰,也就是宽容度较大;而宽容度较小的传感器,在明暗反差较小时能保证准确还原,但在反差较大时却会导致色彩层次模糊(因为通常需要牺牲某些较暗或较亮的细节,以保全其他细节),照片看上去似乎只是有有限的几个颜色。
除此之外,宽容度还容易受到诸如影像的机内处理、后期处理等因素影响,这其中最典型的因素就是照片压缩过程。为了便于存储、传输,拍摄到的图像会以一定格式进行压缩(通过删去不必要信息从而减少存储占用空间)。正如音频压缩有无损压缩算法和有损压缩算法一样,图片的压缩也具有这两种算法。例如普通人在拍摄照片时选用的JPEG格式,便是通过有损压缩算法达到压缩目的的,因此JPEG格式图片的宽容度,一般要比无损压缩格式(如专业的RAW 14bit)的宽容度要小,图片细节损失也大
白平衡
虽然很多光源在普通人看来都是“白色”,但实际上,它们往往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颜色,专业上一般用“色温”这个词来衡量不同光源之间的颜色。在摄影领域,白平衡一词一般就用来指代色温。人眼之所以对不同色温的光均能还原为白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眼即有对色温的调节;而相机如果想在拍摄照片时不会因为受光源影响而产生偏色,同样需要针对光源的色温进行调节,这就是相机的“白平衡调节”功能。
光源的色调大致可以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两类,例如黄昏后自然光源发出的光线则更接近于蓝色,此时光源的色调被称为“冷色调”;而蜡烛、白炽灯等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较为接近红色,这类光源的色调属于“暖色调”。通常情况下,相机调节白平衡时,只需让相机对冷/暖色调的光源准确地还原至白色,其他颜色的还原也会随之正常。
图3 白平衡色彩示例,从左到右分别为色调偏冷、正常及偏暖
对有经验的摄影师而言,他们在拍摄照片之时往往会自行判断光源,然后选用手动白平衡模式以准确调节,在摄影师判断准确的情况下,手动白平衡的准确程度最高。普通人在拍照时则经常选用自动白平衡,优点是方便快捷、无需繁琐的参数调整,但由于相机的自动判断并非十分准确,有时就会出现白平衡判断失误,画面的色调便会一定程度上偏冷或偏暖。
除此之外,对于较为复杂的光源环境,拍摄物体不同部位的色温也会造成差异,此时自动白平衡模式同样未必会达到准确判断。有经验的摄影师一般会使用辅助装备(如灰色卡)进行白平衡调节,但步骤较为繁琐,普通人群也很少使用。留意画面中的白色物体,并利用它来进行白平衡校正,也是不错的方法。如果实在懒得进行这些较复杂的方法,在自然光源情况下,可开启“日光白平衡”模式,同样可收到较好效果。
显示设备的还原
上面提到的白平衡和宽容度两大因素,主要是在照片的拍摄和机内处理阶段对色彩的还原造成一定影响。而实际上,显示设备对照片的还原程度不同,同样会造成人们在实际查看照片时,色彩还原的差异。影响显示设备对色彩的还原的因素有很多,在此着重探讨的是屏幕可视角度和色域这两个方面。
可视角度:买过手机的人大多都知道,手机屏幕的可视角度是挑选手机的一个重要指标。显示设备在可视角度之内观看,都会看到准确的色彩还原和合适的清晰度;而一旦视角脱离了可视角度的范围,图像就会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偏色,从而影响视觉效果。屏幕的材质、技术等都会对可视角度有着一定的影响。不仅仅是手机屏幕,原则上而言,所有液晶屏显示设备都存在可视角度这一情况。
色域:色域是指屏幕所能显示的颜色范围,色域越广的显示设备,能显示出的色彩种类越多,对图片颜色的还原能力自然越好。高端显示器和专业监视器,往往正是因为在色域方面有着出色表现,才得以受到专业人
㈡ 大家帮忙看看这件衣服的颜色 是白色和金色 还是黑色和蓝色。
一张图片就能让互联网分裂成两大相互攻击的阵营——承认吧,这对互联网而言也就是司空见惯的常事儿。但不管怎么说,过去的半天内,整个社交网络上的人都在讨论这件完全正常的修身蕾丝连衣裙到底是蓝黑相间,还是白金相间。这两个阵营互不相让。但这场争论不只是关于社交媒体的,更是关于灵长类生物学,以及人的眼睛和大脑如何演化成适合在阳光照亮的世界里看东西。
光透过晶状体进入眼睛,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一样的颜色。光线打在眼球后部的视网膜上,色素感光后通过神经连接将信号传入视觉中枢——在那里,大脑将这些信号处理成图像。尽管严格来说,这光是在物体上反射出来的,受限于光源的波长组成,但你犯不着担心,你的大脑会自动辨认射过去的光本来是什么颜色的,并将这个颜色从该物体的“真实”颜色中削去。“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舍弃掉有关光源的信息,而提取反射光的信息。”华盛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杰伊·内兹(Jay Neitz)说,“我研究彩色视觉的个体差异已经30年,这裙子是我见过最大的个体差异案例之一了。”(内兹看到的是白色和金色。)
原照片(中)和经过不同的白平衡调整后呈现的白色-金色(左)或蓝色-黑色(右)两种形态。图片来源:swiked
通常情况下,这套系统运作得很好。然而这张照片里则触碰到了感官的边缘地带。这可能是因为人的大脑神经就是这么编码的。人眼演化得适合在日光下看清东西,但是日光的颜色会变化,其变化范围从黎明时的粉红色,到正午的蓝白色,而到黄昏时又变回了粉红色。威尔斯利学院研究颜色与视觉的神经科学家比维尔·康威(Bevil Conway)表示:“当你看见这张照片时,你的大脑正在根据日光矫正这种色差。所以如果人们认为光源是蓝色从而忽视蓝色的部分,则他们看到白色和金色;而如果他们忽视金色的部分,则他们看到蓝色和黑色。”(不过,康威自己不知怎么看到的是蓝色和橙色。)
我们要求我们那优秀的图片设计组在Photoshop上对这张图片进行了一点点加工,给出了图片上某些色块的RGB数值。我们觉得这张图片总归能明确回答“裙子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了吧——结果倒确实很接近。
以Buzzfeed上的图片版本为例,这一版图里PS说,人们看到的蓝色确实是蓝色,但这很可能是因为背景的关系,而非其真实的颜色。“看你RGB值等于R93,G76,B50的地方,如果只是看着这些数字,让你说出这是什么颜色,你会说什么?”康威问。
呃……有点儿橙?
“没错,”康威说。“但我们的PS玩儿了个糟糕的花招——以白色为背景,结果看起来是黑的。如果把这个颜色放在中性黑色的背景中,我打赌它将会呈现橙色。”他说的这些也在Photoshop上试了一下,他认为,裙子的颜色应该是蓝色和橙色。
重点在于,你的大脑试图从照片外推出环境光,然后再判断裙子的颜色。即使是不知怎么看到白色和金色的内兹,也承认裙子事实上很可能是蓝色的。他表示:“我还把照片打印出来了。然后剪下了一小部分仔细看了看。在完全排除了环境色后,裙子的颜色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而不是这样的深蓝色。我的大脑认为蓝色来自于外部光源。其他人则认为蓝色是裙子本身的颜色。”
WIRED自己的图片编辑组曾因为有太多人看到了白&金而陷入了短暂的存在之绝望中,但他们最后也接受了环境决定的颜色恒常性解释。尼尔·哈里斯(Neil Harris),我们的高级图片编辑说:“当我基于这个想法来调整这张图片的白平衡时,我发现怎么都调不好。”他在高光处看到的蓝色,告诉他他曾看到的白色其实是蓝色,而金色其实是黑色。当他反应过来之后,以图片中最暗的像素来调整白平衡,裙子就变成蓝色和黑色的了。“事情搞清楚了,要调整这张图片的白平衡,合适的点是暗处。”哈里斯说。
当环境变化的时候,人的视觉感知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康威说:“大部分人都会觉得白色背景上的蓝色就是蓝色,但有些人可能会把黑色背景上的蓝色看成白色。”他甚至半开玩笑地提出了一个猜想:既然白色-金色的视觉偏差能够解释在强烈的日光下看到的裙子的颜色,那么“我想夜猫子大概更有可能认为裙子是蓝色和黑色的”。
至少,我们还能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一致:认为这张裙子图片是白色的人绝对是彻头彻尾地错了。(编辑:Calo)
㈢ 你看到这件衣服是什么颜色,白色和金色,还是蓝色和黑色
如果你看到的是“蓝+黑”那么证明你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拥有较高色彩感知能力,这导致你的眼睛能够主动排除掉一部分的干扰来观察到最真实的色彩。
而如果你看到的是“白+金”,那么证明你的眼睛在低光条件下会对色彩的感知产生偏差,造成颜色的混合(比如红和绿),因此你会在图片中看到金色。
㈣ 为什么同一件衣服不用人会看出完全不同的两种颜色
您好!由于人眼中的视锥细胞决定着人眼辨别颜色的能力,而每个人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比例不一样,因此可能会造成个体差异看到不同颜色的情况。
几年前有一张裙子的图片特别火,很多人看这条裙子是两种不同的颜色。于是记者求助了眼科副主任医师,她解释说:视锥细胞是视细胞的一种,它存在于视网膜内,功能特点是辨别颜色。3种视锥细胞分别感受红、绿、蓝3种颜色,而人眼一般可在光谱上区分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7种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在光刺激下,感光物质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变化和电位改变,使视锥细胞发放神经冲动。
由于每个人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比例不同,造成个体差异看到不同颜色的情况也能发生。因此同一件衣服不同人会看出完全不同的两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