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国时期男人穿的什么衣服
民国时期男人穿中山装。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 ,设计出的一种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被世人称为中山装。
1929年4月,中山装经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为法定制服。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山装成为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装。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国家领导人在出席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将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
(1)民国换衣服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中山装起源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日本陆军服拿到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英国军制服。
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
Ⅱ 袁世凯的北洋军(军官和士兵)传什么样军装,国民党部队(军官和士兵)都穿什么军装
袁世凯的北洋军(军官和士兵)穿蓝灰色军装,大盖帽。北洋军军装与民国以后其他中国军队的军装很不一样:军帽是圆盘形,上缀有分别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的红、黄、蓝、白、黑的五色五角军徽(呵呵,后来觉得这个军徽挺有男人气的,只是花哨了一点);领章也不是常见的矩形的,而是红色的、前面为三角形的;肩章也是竖向的,肩章上也有五角星;扣子有七粒,显得多了一些(设计者没有考虑到,官兵每天穿衣服的时候不觉得麻烦呀)。
国民革命军的标准服制
国民革命军的军服沿用了北伐时期黄埔军校学生军的军服样式,以灰色棉布裁剪的中山装为主,手持苏制7.92毫米莫辛-纳甘M1891式步枪,配大盖帽、军裤、皮带和布绑腿,士兵足穿草鞋.军官则配皮鞋。这种服装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基本上被沿用。中山装式样的上衣成为军装的基本制式,而大盖帽由于不易制作,且不便于实战,后改为布制野战帽。
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夏常服主要以黄绿色为标准色,是由蒋介石聘请的德国顾问们建议使用的。读已故历史学家黄仁宇教授的文章可知,从1931年前后到1942年,这种颜色的夏季制服一直是国民政府中央军主要采用的制服颜色,后来才换成土黄色的夏常服。除黄绿色军服外,也有部分部队在抗战前后穿卡其色军服(例如淞沪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军的第87师和第88师)。
在原地方军阀部队所属的非嫡系杂牌军中,北方部队大多数以灰棉布制服为主,即使嫡系部队也有不少穿灰布棉军装的。此外据文献记载,两广部队(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余汉谋的粤军)穿着土黄色军服。龙云的滇军则是蓝绿色军装,这可能是受到法军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军就是穿着这种军装。
冬装方面,无论中央军还是杂牌部队,都是以灰色棉布制服为主。所谓的灰色,实际是略带浅蓝色的灰色。在国外出版的大多相关书籍中,经常被描述成深蓝色。这种误解有可能是源于大战后期来华美军的回忆。当时的滇军即穿着蓝色棉制服,甚至还有一个师(陆军暂编第19师,师长龙绳武)接受了美军装备。
国民革命军的上衣以中山装为标准,但各个时期均有不同变化,如上衣的衣领、口袋式样以及布料色泽等。直到1936年1月20日。国民党颁布《陆军服制条例》后,才将所有军服统一:上衣为中山装,衣领较宽,胸口袋无褶襞,袋盖中央有尖角,胸口袋上缘是平齐的,位于第二颗钮扣处,其它方面则和以前相同。
Ⅲ 毕业季,你拍过哪些服饰风格的毕业照
我觉得可以拍几套不同风格的毕业照,因为毕业就一次,你那个时候的青春活力,是你毕业几年之后就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所以趁着毕业的时候身上还有那种青春活力的尽头,不如就多拍几套不同风格的毕业照。
毕业照是我们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张照片,不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满载着回忆,所以在这样的青葱岁月里,不妨多拍几套不同风格毕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