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张二次元的图片,内容是两个人靠在一起,左边那个人身穿黑色衣服,右边那个人金色头发带红帽身穿红衣
这个吗
❷ 《鱿鱼游戏》中的红衣人是谁
鱿鱼游戏中的红衣人是黄俊昊。黄俊昊再混入鱿鱼游戏之后顶替了蒙面人的身份,他穿着红衣服游走在鱿鱼游戏中,一直搜寻鱿鱼游戏这个组织犯罪的证据。
但黄俊昊的结局十分悲惨,他的身份暴露出来了,并且被自己的亲哥哥杀害了,黄俊昊来到鱿鱼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到自己的亲哥哥,却没想到亲哥哥已经翻脸不认人了。
鱿鱼游戏角色特点
韩剧《鱿鱼游戏》在上线之后,由于新颖的拍摄手法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在这部剧中001号老头是幕后的大boss。老头在参加鱿鱼游戏的时候蒙骗了所有参与游戏的人,成功地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当曹尚佑获得奖金一年后,老头重新出现在了曹尚佑的面前。
作为游戏的胜利者曹尚佑虽然拿到了全部的奖金,但他的生活并没有其他人想象的那么快乐,奖金都是用人命换来的,他觉得这些钱是人血馒头,所以他一分都没有花。当曹尚佑产生花这些钱的想法时,他的脑海中就会浮现鱿鱼游戏中一幕又一幕的血腥场景。
曹尚佑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他一直生活在愧疚中,他在最后一关的时候动用一些心机伤害了自己曾经的发小才能取得胜利,这是他一辈子都没有释怀的事情。
曹尚佑在郁郁寡欢的时候,他在游戏中结识的伙伴001号老头出现了,曹尚佑在看到老头的时候,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他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老头,最后老头告诉了曹尚佑真相。
老头由于患了癌症,时日不多了,他的财产没有任何人可以继承,所以创造了这场游戏,老头在参加这场游戏之后弥补了自己小时候的遗憾。曹尚佑在得知真相后,觉得十分震惊,他千算万算都没有想到幕后大boss就在自己身边,看起来默默无闻的老头居然是幕后的大boss。
❸ 一幅古风图,一个红衣美人坐在树上,应该是伊吹五月的。我依稀记得好像是画的少绾,跟我放的这张图上的女
一个男生向一个女生表白,女生考虑之后觉得可能不合适或者说女生没做好谈恋爱的准备就拒绝了,可是女生对男生也有感觉。男生表态说不会放弃,女生觉得既然拒绝了就不要再有什么联系再给男生什么希望了,于是不再跟他聊天,他偶尔找她,她也不说话,(两个人以前每天都会扣扣聊天),过了一个多月,男生跟女生说话女生偶尔会回复几句,男生也跟女生打过电话,关系看起来缓和了很多。男生开始每天跟女生说晚安,关心她,可是这样就相当于女生拒绝了男生却还给男生希望,但是女生觉得不会和他在一起的,那应该怎么办合适?
❹ 你觉得内娱女明星谁是红毯女王
今晚的上海,国内的娱乐表演花样百出。到底谁才是红毯女王呢?
3月25日晚,2023微博之夜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娱乐圈几乎如日中天,一共上百位明星。不仅最近的流量很多,还有因为实力而被重新看到的老牌艺人。当然,长期走红毯的红毯女王也不缺。自古红毯如战场,何况是微博之夜。没有大仪式。演出开始前,它经常受到名人、座位安排和嘉宾的追捧。这场汇聚了150位国内娱乐明星的大秀,本该是国内娱乐圈的又一个红毯之夜。
而今年的微博之夜,红毯进行到一半,突然宣布正式取消,引发了近年来娱乐红毯上的最大惊喜。女星们各显神通,在红毯上留住最美的身影。尤其是红毯黄金一代——85花蓄势待发,红毯之战犹如战场上的决斗,金锣鼓、白刃战、刀剑红毯。这盔甲没有浪费。
虽然遗憾在所难免,但今年的红毯大战依然精彩纷呈。有的女演员惊艳众人,有的则一言难尽。遗憾塌空的是,由于85朵花的集体缺席,当晚的红毯上再也没有了绝对的王者。但通过女演员的首发照,选美总是让大众热议谁最美。红地毯内外的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目光。分贝的排名、待遇和欢呼声承载着千万人的爱。
三月的上海忽冷忽热,看看哪些女明星最不怕冷,谁又会在这场大型大赛中打破万众瞩目的国内娱乐红毯天花板。注意力?案例一:红地毯上的明星有的耀眼夺目,有的平淡无奇。红地毯就像战场1、刘诗诗如仙,唐嫣若风生水起,杨幂又“疯”了?今晚国内娱乐的红毯本该是85朵花的华山论剑。近两年,刘诗诗已经成为红毯上最稳定的女演员之一。
刘诗诗今晚依旧精彩。她身穿浅绿色孔雀裙,领口剪裁得体,刚好露出天鹅颈。端庄光洁的面庞,宛如一袭绿衣仙女。另外两组look也很精彩,黑白相间的精致,尽显不经意的优雅,一抹清新的春绿,点缀着轻盈柔美,仙女有时似乎很远,有时又很近,毕竟是无与伦比的美女。
至于杨幂,几乎每场红毯秀他都不会错过。这一次,她一黑一红的两套造型同样惊艳。红衣如火,仿佛烧穿了夜色。黑衣如梦,如夜仙。
正确选择了两组样式。在杨幂的水平上,你的红毯装扮没有必要标新立异。只要你是杨幂本人,你就不能把目光移开。唐嫣也已经
而今年的微博之夜,红毯进行到一半,突然宣布正式取消,引发了近年来娱乐红毯上的最大惊喜。
女星们各显神通,在红毯上留住最美的身影。尤其是红毯黄金一代——85花蓄势待发,红毯之战犹如战场上的决斗,金锣鼓、白刃战、刀剑红毯。这盔甲没有浪费。
虽然遗憾在所难免,但今年的红毯大战依然精彩纷呈。有的女演员惊艳众人,有的则一言难尽。遗憾的是,由于85朵花的集体缺席,当晚的红毯上再也没有了绝对的王者。
但通过女演员的首发照,选美总是让大众热议谁最美。
红地毯内外的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目光。分贝的排名、待遇和欢呼声承载着千万人的爱。
三月的上海忽冷忽热,看看哪些女明星最不怕冷,谁又会在这场大型大赛中打破万众瞩目的国内娱乐红毯天花板。注意力?
案例一:红地毯上的明星有的耀眼夺目,有的平淡无奇。红地毯就像战场
1、刘诗诗如仙,唐嫣若风生水起,杨幂又“疯”了?
今晚国内娱乐的红毯本该是85朵花的华山论剑。
近两年,刘诗诗已经成为红毯上最稳定的女演员之一。
刘诗诗今晚依旧精彩。她身穿浅绿色孔雀裙,领口剪裁得体,刚好露出天鹅颈。端庄光洁的面庞,宛如一袭绿衣仙女。
另外两组look也很精彩,黑白相间的精致,尽显不经意的优雅,一抹清新的春绿,点缀着轻盈柔美,仙女有时似乎很远,有时又很近,毕竟是无与伦比的美女。
至于杨幂,几乎每场红毯秀他都不会错过。这一次,她一黑一红的两套造型同样惊艳。
红衣如火,仿佛烧穿了夜色。
黑衣如梦,如夜仙。
正确选择了两组样式。在杨幂的水平上,你的红毯装扮没有必要标新立异。只要你是杨幂本人,你就不能把目光移开。
唐嫣也已经回归赛场。
GiambattistaValli2022秋冬高级定制亮相,婚后幸福洋溢着甜美笑容,粉色蛋糕裙已经是甜美的糖糖公主了。
她是一个不凹身材也能给人甜美感觉的甜美少女,颜值满满都是春暖花开。
而这85朵总能成为国内娱乐圈红毯天花板的85朵花,真是无人能及。
2.刘亦菲像孔雀公主,迪丽热巴是复古名媛,高野是优物燃雅的御姐
35岁的刘亦菲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回归剧圈,还让“神仙姐姐”在线。
刘亦菲凭借着自己高贵团蚂瞎而不近人情的气质,一出场就丝毫不亚于现在。
今晚她一袭绿色长裙,美得像孔雀公主,孔雀不用解开尾巴,公主就已经很漂亮了。因菲尔德的黑色长裙略显冷峻,却又不失性感魅力。
可以说,刘亦菲重回巅峰。不过最厉害的还是我们的高野姐姐了。
内雨终于又见到了真正的天后粉。哪怕只是静止的画面,我也能感受到姐姐的杀气。高野的状态也是真不错,曲线优美,身姿出众,最重要的是,腮红养人。迪丽热巴的红毯总能掀起热议。最重要的是,迪丽热巴这几年找到了一条引以为傲的路线。每一次红毯都有惊喜,这一次也不例外。
复古名媛的造型,不仅娇媚妩媚,还透着一股浓浓的希望气息。抬头再回首,仿佛一出名利场大戏正在眼前上演。古老庄园的神秘继承人,如玫瑰般绽放,一副“我是红毯女王”的样子。即便没有真人登场,任何静态画面都美得令人窒息,国内娱乐圈的红毯依旧是热巴的主场。
3.baby红毯无敌,杨紫紫礼服动起来,李冰冰就是女王毫无疑问,在国内娱乐圈的红毯上,只有一个人可以称得上是无敌的,那就是一出场就能变成神的婴儿。
即使没有红地毯,过去每个人都曾在镜头前惊叹不已。成品图中的杨颖是1920、30年代老上海着名女演员,派拉蒙影后风范。英菲尔德的抹胸裙同样轻松,简约又不失妩媚,她是红毯女王。
粉色的纱裙有种花仙子的感觉,还带点小清新。乍一看,似乎是春天。这与减肥成功后青春洋溢的李兰德是一致的。“战袍”应该很合身。不过,年轻的女明星在红毯上翻身的概率真的很高。单看她的妆容和发型,还是很吸睛的。今天的红毯之王,谁不是从失败中崛起的。最后说一下白鹿。一些女演员是常规的红地毯竞争者。他们在秀场上不好看,但在红地毯上可以。
白鹿恰恰相反。制作中的外观非常好,但红地毯外观并不总是很好。今天的抹胸仙女裙中规中矩,但是蓬松的裙摆设计难免让腰部显胖,额头的两道刘海也不是很好理解。虽然漂亮可以浪费,但还是想看到白鹿红毯反击的那一天。当然,以上只是毒蕈,黄奕的垫肩黑裙有点夸张。感觉就像一个行走的双层冰箱。红毯要有惊喜,但如果太过惊喜,可以上演大反转场面。场合二:一年一度的国内娱乐现场,世纪同框,修罗场8.唇唱口水,现场表演还不如邓超搞笑?与大多数高调之夜一样,微博之夜在颁奖过渡期间也有一些活动来活跃气氛。比如主持人尼格买提一出场,立马就有种看春晚的感觉。不过,尼格麦特主播可以入乡随俗,比如问虞书欣王鹤棣去哪了,直接说到《苍兰诀》粉丝的心里。然而,尼格买提一边夸奖运动员一边发声,把“为你们骄傲”说成是“傲慢”。
谈论这件事的不止小妮一个人。在表演节目《微博十年公益故事》中,黄晓明还在沙井把“yin”念成“jiao”。
这些小错误只是小遗憾,真正的尴尬是假唱。容祖儿、周笔畅、丹淳、欧阳娜娜同台献唱《飞云之下》和三位一流歌手+欧阳娜娜。当然,也有网友发现欧阳娜娜的口型不对。
刘宇宁和龚俊一本正经,但《霓虹甜心》正在听少男少女的合唱曲目。两个男偶像在唱歌,这本身就很尴尬。龚俊至今仍是一个自称为“音频白痴”的人。当然需要提醒一下刘宇宁,这其实也证明了龚俊不管唱功有多好,职业态度还是不错的。说到假唱,男团Into1《更酷的世界》是最尴尬的,更不用说所有网友的假唱了,舞蹈一点都不流畅,台上划船太严重了。
如果真要说整个晚上最精彩的不是一场表演,而是邓超。众星都矜持有礼,邓超却像个买票入场的粉丝。当他看到相机时,他会挥动双臂,总是喜气洋洋。他没有看到《中国乒乓》平庸结账的影子。观众想求证邓超。
9、杨幂刘诗诗牵手领奖,胡歌刘亦菲同框,仙剑粉今晚过年而整个晚上最精彩的部分,无疑是国内娱乐圈少见的名场面。首当其冲的就是仙剑系列中同名镜头的场景。从现场座位来看,新晋奶爸胡歌被安排坐在“神仙姐姐”刘亦菲身边。逍遥哥和赵灵儿一起穿越时空?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胡歌旁边坐着谁?刘诗诗和杨幂只缺唐嫣,唐嫣是不错的《仙剑奇侠传3》团建地盘。
你认为这就是全部吗?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杨幂、刘诗诗、Angelababy、佟丽娅获得“年度微博质感男演员”荣誉,施米上台握手。那不是牵手世纪,而是它!
不得不遗憾的是,85花都团修仙成功了。姐妹俩依旧那么美,仿佛时光未曾流逝。
店员太会收拾东西了。当晚同框看经典没完没了。比如迪丽热巴、李现、杨紫三人一帧领奖。李现一袭拖地裙领着热巴走上舞台,转身去领空迷路的杨紫,让多少剧迷心中尖叫!龚俊、王鹤棣、虞书欣、吴磊同台领奖,颁奖由胡歌主持。《琅琊榜》剧粉的DNA该动了吧?
再比如白鹿王河堤和虞书欣同框!虞书欣和王鹤棣的CP粉今晚睡得着吗?
不过比起虞书欣和王赫,今晚虞书欣和白鹿的CP感更强。这么漂亮的姐妹组合,谁会不喜欢呢?
❺ 圣诞老人为什么穿红衣服
圣诞老人的衣服是红色的,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红色,如果圣诞老人的国籍是中国,倒是可以理解他对红色的偏爱,可是很遗憾,这个老头和我们国人还是有些差距的。那么,他到底为什么要穿红衣服呢?
其实圣诞老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还需要保护那些孩子的期望,为了他们保守这样一个秘密,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能够保持着一种最纯真的期待,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善良,而且一直缔造着善良。
❻ 日本一个卡通人物扎着两个丸子头 穿着红衣的小姑娘叫什么
Pucca。
国内译为中国娃娃,是韩国顶尖动漫公司VOOZ经过两年精心策划创作的网络动画人物,诞生以来在韩国国内掀起Pucca热潮,随后通过网络更热遍全亚洲,成为超人气卡通明星。
角色形象:
PUCCA娃娃是韩国的第一卡通明星,她是一个中餐馆老板的宝贝女儿,疯狂地迷上武功高强的武士GARU,于是展开了一场全宇宙最轰轰烈烈的爱情追逐。
有着中国特色的红加黑的衣服,两个大圆髻,可爱狡猾的微笑等特征。
❼ 刘诗诗《一念关山》一身红衣古装持剑英姿飒爽,她的红衣造型还有哪些
刘诗诗在《一念关山》这部电视剧当中,一袭红衣的确让大家觉得是十分的好看的,并且拿着配剑看起来十分英姿飒爽。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刘诗诗都有红衣的造型装扮,比如说《仙剑奇侠传三》当中龙葵的造型就有一袭红衣,并且整体看起来也是十分的冷酷,让刘诗诗因为这个角色圈了许多的粉丝。刘诗诗非常的适合红衣的造型,并且有许多的人都觉得,刘诗诗在穿上红色的衣服之后,整个人的氛围感都不一样了。
所以说对于演员来说,也是要去勇于尝试不一样的角色,与自己内心的性格有极大的反差,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挑战出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也会让网友了解不一样的自己,这对于自己的粉丝而言也是一次极大的惊喜。以后在导演去选定角色的时候,也会优先的去考虑到自己,因为演员的多重性和可塑性其实是非常的重要的。
❽ 各个民族的服装的由来(传说、特点)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有的臀部还有尾饰。而且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据考古资料证明,蒙古族的服饰与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穿“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古族。而这些民族服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适应高原气候而产生。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蒙古族特别地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调明朗、身心欢娱。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蓝天白云,绿草红衣,一种天然的和谐。
另外,从蒙古民族服饰的款式看,褒衣博带,即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蒙古牧人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
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 气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为主,马上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于骑乘,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服饰。
《黑鞑事略》载:“其服右衽,道服领,少数为方领,以毡、皮、革、帛制作,衣肥大,长拖地,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男女样式相似”。
这种服式,后稍经改革,沿用至今,牧区男女均穿用。分夹、棉、皮3种。冬以羊裘为里,多用绸、缎、布作面,夏穿布、绸、缎、绢等料。一般用红、黄、紫、深蓝色。袖长窄,下摆不开叉,衣襟及下摆多用绒布镶边,边宽约6~9厘米。穿着时稍向上提,以红、紫等色绸缎带紧束腰部,两端飘挂腰间。
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至今,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等方面,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2、满族服饰
明朝,南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皮兼用。迨至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杂乱无章,出现“上下同服”的现象。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入关之后,从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皆有定制,不可逾越。
至于闲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绸缎或布制做,外套马褂,直到辛亥革命,率以为常。满族妇女的旗袍,多有发展,喜用绸缎制做。在北京等地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为有清一代的时装。
辛亥革命后,旗袍的样式由肥变瘦,并有长、短袖之分。经过不断改进,一般样式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政权,推行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故他们所穿的袍服便称为“旗装”、“旗服”。
3、藏族服饰
目前关于藏族服饰最久远、现存的实物资料是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少量装饰品,有片饰簪、璜、珠、项饰、牌饰、贝饰等,反映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青藏高原土着居民已有了较高的审美情趣,不仅有了缝织衣物的骨针,还具备了需一定审美意识方能创造出的璜、珠等。
藏族服饰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中二丁王"时(相当于中原西汉中期),南方雅隆河谷的吐蕃开始了冶炼铁、铜、银等矿产,为金属饰品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藏史记载,公元三世纪的拉妥妥日年赞时,吐蕃赞普的服饰巳与众不同,出现了服饰等级的差异。
史载松赞干布时期,吐蕃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吐蕃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其服饰文化日渐发达。吐蕃奴隶制王朝等级森严,在服饰上的表现也日臻完备。
从反映吐蕃盛时的敦煌壁画可看出,君臣服饰的等级差异,藏王一般只有赞普才能使用的三瓣宝冠箍住的有凹槽装饰的无沿帽,呈红色,通常高于一般人的帽子;藏王的侍从或臣下往往戴平顶无沿帽。
衣袍的式样也各有不同,官吏的章饰规定有一等瑟瑟,二等金,三等金包银,四等银,五等铜,六等铁等大小两类,共十二级,装在方圆三寸的盒子里挂在胸前,以区别职位的高低。
武将的头盔有形如塔的装饰,战士头盔上有三只彩旗以表示出生的年月,随着"惟以淬砺为业"的吐蕃冶炼业的发展,军队的铠胄日趋精良,有的周身仅露两个眼窝,劲弓利刃常不能破,其威严、勇猛之气在今天大昭寺壁画的吐蕃武士像中尚历历在目。吐蕃贵族不仅本人穿着华贵,还在聚会宴客时,把佣人装饰起来。
而作为赞普的松赞干布则用一种红带子包头,身着长袍,足穿脚尖朝上的靴子,据《红史》载,这种王服是受波斯王朝的影响,反映了文化交往已影响到了服饰文化层次,而从松赞干布伊始的吐蕃与中原的密切交往,两种民族文化的长期接触更为藏族服饰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史载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入诸种花缎、锦、绫罗与诸色衣料二万匹,还有大量的金玉器具。松赞干布及吐蕃大臣纷纷自行去掉毡裘,改穿绢绮。近代西藏的高级官吏,头发绾成一髻,戴金翅白纱帽,这是唐代进士的服饰。
此外,还采纳文成公主建议,令国人禁止"赭面"(用油涂面),文成公主进藏还带来了种植蚕桑和纺织技术,"植桑织丝兮"大大的促进了吐蕃服饰技艺的发展,青海海西州都兰出土的大批吐蕃服饰文物,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吐蕃服饰的工艺水平。
服装的织物纹样多为联珠动物纹,装饰品的金质首饰、佩饰的精美使人叹为观止。今天藏族妇女饰品的镶嵌形制,可以从这些文物中找到原型。
吐蕃是一个军事帝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征服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许多其他民族,这是造成今天各地区藏族之间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服饰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吐蕃时代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服饰的不同,东女部落住在康延川(今昌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其女王穿青毛绫(氆氇)裙,上披青袍,袖长到地,冬穿用文锦装饰的羔裘。发作鬟髻状,两耳垂珰(耳环)。足穿革素(皮靴)。一般男子披发,妇女辨发,男女都用彩色涂面。
王死居丧三年,不易服,不梳洗。附国是以今四川甘孜为中心,包括今四川阿坝一带的嘉绒藏人的藏羌融合体。他们头戴圆形皮帽,或带幕离佳(即面罩一类饰物,为妇女所带)。身披毛曷毛(氆氇一类)、皮裘,穿牛皮鞋。颈系铁索,手贯铁钏。王与酋长以金为首饰,胸前挂着三寸长的金花。
党项则是纯游牧部落,"服毡袭褐,披毡以为上饰",早在北周时巳能制造精美的犀甲、铁铠。四川西北部还有属党项部落联盟的邓至、武兴国和宕昌等,服饰习俗为头藏乌皂突骑帽,身穿长袍,下着小口裤、足穿皮靴,与今四川牧区藏族服饰相似。
此外青海地区有吐谷浑,贵妇人披锦袍,戴金花冠。如女发型为辨发披于后,后饰珠贝,以繁多为高贵,这一服饰与今青海藏族妇女大致相同。这些地区服饰特征是今天各地不同藏族服饰的母型。
吐蕃王朝崩溃后,从九世纪中期到第十一世纪的二百余年间,西藏社会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混乱状况。这一时期战乱不堪,服饰艺术的发展也难免厄运,停滞不前,而与战争有关的武士服饰却济时发展。在阿里古格王国的遗址中,发掘有大量古代武士的盔甲和武器。
这一时期的服饰发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佛教僧侣服饰的兴起。公元八世纪,西藏出现了第一批僧人,服饰由赞普府库供给,后由百姓、政府共同供养。佛教服饰亦形成等级区别,并有节日与平时的不同装束,自成体系。不少上层僧侣生活奢侈,衣着华丽,"下坐重裀,上张伞盖,身衣锦缎……"。
早期西藏僧侣服饰受印度影响甚大。据传说贝霞帽最早则是由印度国王赠给宁玛法王莲花生而流传下来,成为西藏僧帽中的一种,但后来西藏僧服衍变发展较快,极具地方色彩。朗达玛灭佛后二百余年,佛教重新兴起,并且形成众多的派别,各派不仅在佛经教义的诠释上不同,而且在服饰穿着上也不相同。
古老的宁玛派僧侣着红色袈裟,故又被称为红教。而噶举派则以戴红帽或黑帽以示各支派的区别。这种以服饰表征身份、信仰的现象正是西藏服饰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西藏服饰史上颇具特色之处。
元代,西藏隶属于中央王朝,因而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与元王朝发生了密切的交往,服饰上所受的影响也较前朝为大。元王朝在西藏分封安抚使、招讨使、万户等各级官吏,不同品级穿着不同花饰的藏袍,戴不同的顶冠,以至民主改革前噶厦政府的四品官的一种官服名称还保留着元朝的叫法"寸扎花尔白玛"。
官品的主要标志也表现为蒙古式的"江达"(即圆冠)上的顶饰的差异。官吏贵族的管家、随从、佣人的帽子也有一定的形式,大管家在举行仪礼时要戴"索夏"(即平顶围穗蒙古帽)等等。
还有一种贵族平时戴用的"夏木包多"的饼形帽,管家或根布(乡官)等也常戴,这个时期萨迦上层官吏、贵族的服饰或仿效蒙古贵族,或直接为元王朝赠赐,穿用十分普遍。西藏北部牧区与蒙古族交往较多,至今尚保有一定蒙古服饰习俗。
元朝藏族服饰另一特点是宗教信仰对服饰的影响增大。随着佛教的中兴,严格的僧侣等级趋形成,使得宗教文化以多种形式与手段渗透于服装、鞋帽,而且以特定的图纹或符号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意思。这种现象还影响到民间装束,如出现仿袈裟色泽的藏袍和印有宗教符号及佛教法宝的装饰品等等。
明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明王朝设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和朵甘行都指挥使司,管辖今西藏、甘肃、青海和四川西部的藏区,并常赏赐给藏区上层贵族以大量的锦帛、裀褥。而从藏区进贡的物品中看,氆氇、毛缨、足力麻、铁力麻等纺织物品占了贡物的大部分。
说明当时藏区的纺织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纺织业正是服饰发展的基础。为明代藏族服饰业发展提供的另一个优良条件是中原与西藏官方民间的大量的茶马贸易,为西藏输入了大量的布帛、缎绸和纺织成品,这些贸易是以前任何时代都难以企及的。
此外,明代西藏的藏戏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藏戏艺术密不可分的服饰艺术也自然迅速兴起。藏戏服饰除了历史上贵族们的日常服饰外,还发展出了另一类高度夸张的服饰以及大量的面具。并且这些服饰和面具都是严格按照戏剧角色的地位身份配置,并为其性格特征服务的。
这类服饰艳丽、夸张,重在表现力与强烈的装饰效果,成功地将西藏服饰经过艺术处理后搬上了戏剧舞台,为西藏服饰文化增添了新的血液。同时又大大促进了西藏戏剧、舞蹈、美术等艺术的发展。
清朝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时期,中国各民族文化大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日趋定型。与今天的联系最为密切。藏族的服饰文化亦不例外,所以我们将以清代藏族的服饰文化为主,对藏族服饰文化的结构、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制作工艺做进一步的探索,以利于加深藏族服饰文化的特色。
4、壮族服饰
在清朝末年(1911年)以前,壮人穿的衣服,都是自纺、自织、自缝制的。当时,女子的服装与男子相比显得多彩些。她们上身穿的是大襟蓝干衣,领窝至右腋下的衣襟、两袖,均绣大花边,衣领矮,露颈部。
下身穿的是长至脚踝的长折裙,或镶有花边的宽裤子,裙子外面,正两腿心处,各绣一条垂直对称的大花边,在臀部处打几个折,臀部下的裙脚卷起一寸左右,两边以几针缝住,形成后裙脚弓形翘起,从前面看是桶裙,背后看是折裙,上下衣裙贴身,线条分外明朗,十分雅观。
脚登圆口绣花鞋。壮族男子穿的上衣,是黑布对襟衣,圆领阔袖,两襟扣子7—9个,扣子用黑布织成,穿时,将两襟的扣子扣起来。
男子穿的下衣即裤子也是黑布,裤口宽大,一般为1—1.2尺寸。成年尤其是老人,头包长约4—5尺的黑巾,或用一块黑长方形的布合缝,上端打折,顶开圆孔,戴于头上。平时,一般打赤脚,只有过年过节,喜庆日子,走访亲友,才穿上土布鞋或龙凤鞋。
清末民国以后这一时期女子改穿宽阔的唐装衣裤,腰间正面扎齐脚踝的半边围裙。围裙上头以两条印花布带系结于背后,并以两端各约两尺作飘带。壮族男子改穿对襟唐装衣,宽裤子。脚穿土布鞋。男子读书则穿中山装,剪西式头。老年人头扎黑布巾。
1949年以后,壮族地区的城镇居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学生等,他们的服装紧跟全国的变化,一般都穿中山装、干部服,与当地汉族人民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甚至可以在边远的山区看到壮族同胞西装革履,花裙花衣更不用说。传统的壮族服装也悄悄发生变化。
5、白族服饰
远古时代想必白族的祖先过着群居生活。以打猎、捕鱼为生。以树叶来避寒,遮羞。经考古发现距今三千年前,白彝先民已经掌握纺织技术。剑川海门口、大理挖色鹿鹅山、大理苍山、宾川白羊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分别出土了石质纺轮,骨质或角质针具,证明纺织物开始问世。
白族先民也开始有简单的服饰,当然服饰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一开始的主要功能无疑是保暖、避寒。到了南诏时期,大理地区的丝纺织业已大量出现。“工文织”,含纹纳花的丝织品大增。
1974年云省、大理州有关单位到大理州洱源县三营火焰山塔进行调查,在塔中发现了大理国时期的丝织品,且保存情况良好,经鉴定为白绢一幅,丝绸三块,这对于研究当时的丝织工艺确实是一份难得实物资料。
南诏时期,大凡华贵的衣服,都要用精丝织成的丝、锦、绢缝制而成。南诏王、清平宫的服饰皆用锦绣,外缀虎皮,异常灿烂。在唐代的《南诏中兴二年画卷》中,对所描绘的王族和官员的服饰,作了详细的描述。《南诏德化碑》碑阴载用“二色绫袍”做功臣赏赐品。
《释名·采帛》:“绫,凌也,其纹望之如冰凌之,理也。”轻且薄,以精丝纺之。为了使服饰更加美丽,人们除了在衣服上制作刺绣图案,达到美化服饰的目的。公元800年,南诏向大唐朝廷献演大型歌舞《南诏奉圣乐》,还以别的方式来表达,演员们穿南诏民族服饰,衣裙、鞋帽上彩画鸟兽草木花纹。
“八彩”艺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演进。所以说南诏时期白族织染刺绣、工艺美术方面的造型设计水平之高,在我国南方是少见的。它将织、染、绘、绣融为一体,是唐代白族地区纺织业和服饰艺术蓬勃向前发展的显着标志,对研究当时的白族服饰艺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上层服制、服式的基本形,式相对固定下来,相应的百姓服饰质量也有所提高,出现了刺绣的服饰,绢类面料虽没官家华贵,仍不失质粗形美之感,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服饰有一个显着特点:注重色调与装饰彩染和刺绣较普遍。
服饰的类型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社会习俗、文化情趣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构成白族的“服装文化”。这一文化对以后元、明、清的白族服饰的演变一直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白族的服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但白族服饰的形成总是受到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剪裁、编排。故南诏大理文化在现代白族服饰中遗制犹存,赁白族服饰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始终保持着不同于其它民族的独特传统。
一、汉服
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的古传统民族服饰是汉服。相传为黄帝发明,西周起汉服已具基本性质,到了汉朝已经全面完善并普及。这一时段直到明末清初,汉族人着汉服到汉朝已有几千年历史。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二、汉服简介
古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既有交领右衽又有直领圆领,袖子分为广袖、小袖、胡垂袖等。汉服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清朝初年,满族统治者执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人民穿着汉服,蓄长发。从此古汉服渐渐从人民生活中消失。
由于清廷的“十从十不从”政策,古汉服并没有完全消失,人们仍然能看到她的影子。例如道教、佛教的僧侣服饰就保留了下来。古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都借鉴传承了古代各个时期汉服的特征。
汉服历史悠久,款式众多,历朝历代皆有自己的特点,但主要特征不变。而汉服又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加之以冠,以示成年。
三、汉服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四、汉族各个时期的服饰:
1、上古时期
中国传统古籍的观点一般认为,华夏衣裳为距今约五千年的黄帝所制或黄帝时期所制。例如,汉代《世本》记载:黄帝的臣子“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衣”。《易·系辞》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之妻嫘祖养蚕制丝,以作衣裳。
考古发现则证实,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陕西临潼白家村遗址中都发现骨针、纺轮,说明当时人们已会纺布制衣。到了约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不但大量发现纺轮,还在陶器上发现大量布纹的印痕。
同时期的遗址中还发现了苎麻、蚕茧。说明此时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用苎麻织成的麻布和饲蚕得到的丝纺来做衣服,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只是,此时期的服装实物,在考古发掘中至今尚未发现。
2、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服装继承了上古时期的特征,并且已有充分的实物可证实汉服的基本特征已在此时确定:交领、右衽、系带为最基本的典型特征,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样。在甲骨文、金文的多种字形中,很常见的一种字形的“衣”字即为交领右衽上衣的形象。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玉人亦穿着此种特点的服装,该玉人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最完整的服饰造型。与交领、右衽、系带的上衣相配的下装是“裳”。上衣下裳是汉服最基本的式样,至今汉语仍然用“衣裳”这两个字作为服装的统称。
3、秦汉时期
秦汉服装基本沿袭战国时期,仍然以深衣为主,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都是男女均可穿着。秦汉时期曲裾深衣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由于汉代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
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襦裙的妇女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消失,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
汉朝时期,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空前繁荣、强大,汉族由此成为华夏民族的另外一个名字。此时期的服饰礼仪制度也极大完备,并由此出现了一个成语“汉官威仪”来称颂汉朝的服饰制度。“汉服”的名称也间接由此而来。
4、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但由于当时的风气汉服的风格变得潇洒飘逸。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款式参见《北齐校书图》。
或许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原男子在这一时代也开始流行上衣和裤装。绔、裤互称。由于南方的湿热气候,高齿木屐开始流行。袿衣(杂裾)是魏晋女服中的礼服。
魏晋时期衣冠承于东汉,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袿衣即是衣两侧有尖角的款式,魏晋时,人们将尖角家常,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看起来一场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
5、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汉服开始高端创新发展,但不脱离汉服基本特征。隋唐妇女的主要服式仍然是襦裙是裙、衫、帔的统一。女性当中十分流行齐胸襦裙,即把下裙提至胸上的裙子,搭配以披帛。
贵妇当中,也穿钿钗礼衣。汉服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颜色大胆。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唐代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
礼服的样式,多承袭前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五代时期服饰基本筵沿袭了唐朝服饰,无太大变化。
6、宋朝时期
由于宋代初年的政治风气,汉服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
宋朝汉族女服在沿袭上一代的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宋代中后期国家富足,人们的服饰也开始奢华起来,人们大多穿起了丝绸。
7、元朝时期
元代虽然是蒙古人建立,但是蒙古人并没有推行类似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故此民间服饰仍然是汉服。元朝宫廷的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蒙古妇女也穿长袍。而中国妇女仍着汉服,其中襦裙较为流行。只是在风格上蒙古服装和汉服多多少少都受了对方的影响。
8、明朝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后, 诏令天下“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旧”,因此明朝服式恢复了汉服传统。男子服饰基本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但又吸收了一些元代服饰特点,发展出曳撒等特色服饰。明代妇女的服装仍以襦裙为主。
需要说明的是,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也很流行,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除了一直流传的衫、袄及裙子外,还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鲜样式,衣服的多变与款式做工达到一个高峰。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宽大的直身,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
本来是仆役所戴的,但是因为戴起来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来。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明代也开始流行用金属扣和纽扣,但系带依旧存在。
9、清朝时期
1644年满清入关,推行了剃发易服政策,禁止穿着汉服,使汉族传统的服饰制度被迫中止。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汉服款式(十从十不从中:男从女不从),时兴小袖衣和长裙;干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为保护文物衣冠,汉族各阶层人士以各种方式反抗清朝政府的政策,各地人民屡次起义反对剃发易服政策,但都被清政府镇压了下去,酿成了扬州十日的惨案。
清代的农民起义,如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等都大量穿着汉族风格的衣服。有些太平军将领拒绝混入满清元素的服装,有的宁愿穿直接着戏服作战。
10、民国
1910年(宣统二年),资政院议决剪辫易服案,中国各地各族人民开始群起剪辫。遭清政府禁制的汉、回、苗等各族服饰文化也有人主张恢复。
由于民国时期主张向西方学习,当时中国人正式改穿西式服装,女人的衣服也有原来宽大的长袍加入西方剪裁变为旗袍,大部分汉人渐渐以为西洋剪裁融合的旗袍、马褂即是传统的满族服装。
11、现代
在今天,部分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而开始思考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修补与复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有志者加入了复兴汉文化的队伍当中,但社会依旧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各种各样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