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图片 > 古代画像大全图片简单

古代画像大全图片简单

发布时间:2023-05-14 20:08:05

㈠ 古代人物神话的画像

最早是钟馗画像,这个是唐太宗提名所画,一梦成神。
天王送子图,一部天王,和神仙的长画卷。
宋代的神话小说,发展很高,出现了许多的神话人物的形象,天帝,太上老君,观音像,释迦摩尼像,都是那时大量出现在画志上面。

㈡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金宋元明清开国之君画像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开国之君的画像:

1、夏朝开国之君:夏启(生卒年不详)。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㈢ 明朝皇帝年轻画像图片

永乐大锋晌尺帝朱棣银高画谨薯像

㈣ 一个古代女人,没有脸,手上拿着葫芦的名画是什么

怎样解读《雍正十二美人图》?
94 人关注3 条评论

写告乎族回答

知乎用户
对于在网络上以cosplay 大佬着称的雍正皇帝来说,古装行乐图是在最顷冲普通不过的绘画题材了。他不仅亲自下场做模特,还常常让画师将妻、子绘入图中。其中,流传度最广的作品就要数《十二美人图》了。

图1 十二美人图
这套作品由12张长184cm宽89cm的画像组成,描绘的是一名汉装女子一年四季的日常起居。有的专家认为,这套图是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的围屏上面拆下来的,原本的形态是屏风;还有的专家认为,这套图并不是屏风画,只不过是尺寸恰好与屏风画的记载相同。至于画中人的身份,则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想象中的仕女,有人说是孝敬皇后,还有人说是雍亲王妃……就连画中的女子究竟是一人还是几人,说法都莫衷一是。既然定论暂不可得,那么我们不妨先将这些问题悬置起来,从绘画的语境与修辞出发,不带预设地审视这套作品的内容和意涵。

一、有伤风化?——论艺术品的功用
绘画作为艺术,其核心实际上是一种关系:观赏者与艺术品进行互动,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或情感体验。因此,对艺术品的考察与评论,不能忽视其文化语境、呈现形式,以及观赏者与它之间的交流方式。出于此种理由,我们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这些画是否为屏风,存放的地点在哪里。

1984年,朱家溍先生在整理资料时发现,《十二美人图》的尺寸以及装裱方式与档案所载的深柳读书堂围屏上的美人画完全相同,可以认定为同一物品。对于该观点的质疑主要来自林姝女士。她认为,做成屏风的美人图很多,并不能确定此图就为彼图。诚然,围屏美人图属于常见题材,但尺寸及装裱方式完全相同,又未免过于巧合,更何况现在并未发现还有其他相同尺寸的文物存在,因此可以断定,这套作品就是档案中所记载的深柳读书堂美人图屏。

深柳读书堂,始建于康熙末年,位于圆明园福海西岸。胤禛在《园景十二咏》中这样描绘它:

郁郁千株柳,阴阴覆草堂。
飘丝拂砚石,飞絮点琴床。
莺啭春枝暖,蝉鸣柳叶凉。
夜来窗月影,掩映简编香。
在另一首诗《柳月》中,胤禛这样描绘楼外垂柳:

鸳鸯楼外柳条长,斜挂如钩吐练光。
恰似妆台风鬓乱,青丝闲理玉梳凉。
相对于兰、竹等具有士大夫特质的植物,柳树风姿绰约,独具女性气质,因此被许多与女性袜弊有关的词汇所吸纳,如“柳腰”“柳眉”“蒲柳之姿”。艺术史家巫鸿就曾指出,深柳读书堂是具有女性特质的“女性空间”,为主人营造出一种“不受干扰的私密之感”。此处,我们不妨征引胤禛的另一首诗,来说明这种女性空间给他带来的宁静与亲密:

绮窗罢抚紫琼琴,香烬金炉鹤梦沉。
多事草偏名醒醉,可人花解结同心。
风翻曲沼千层碧,云过重檐一霎阴。
栏外有情双蛱蝶,翩翩飞入海棠深。
与前诗一样,这首诗同样使用阴凉与鸣琴等意象来表现私密与惬意,所不同的是,用词更为大胆露骨,直接揭示了作者与女性交往所获的情感满足。

放到这个背景去考量,我们不难理解,将十二美人围屏安置于此,非但不是有伤风化,简直可谓得其所哉。它与其所在的地点共同构建了和谐统一的空间,为作为观赏者的胤禛提供了抚慰心灵的私密空间。

二、缺席的在场——《十二美人图》的性质及创作意图
自档案发现伊始,这套图就被定性为“仕女图”或“美人画”。首先,我们应厘清仕女图/美人画的历史源流、创作原则与基本修辞,再来探讨该作品是否属于这一范畴。

仕女画/美人图是中国绘画的传统类别。唐以前,专门表现女性的绘画很多,其中不乏顾恺之、张萱、周文矩等名家手笔。然而进入宋代,女性题材的地位急剧下降,被米芾贬斥为“不入清玩”,文人画家几乎不愿染指。美人画,是明代之后对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女性画像的流行称谓,它发端于早先描绘贵族女子“闺阁之态”的仕女图,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批量生产”,从而广泛流传。

所谓“批量生产”,不单指印刷术带来的巨大发行量,更指人物的千人一面。所有美人,无论其历史背景、家庭出身、个性才情有何不同,全都按照大众趣味进行处理,就好比今天的“网红脸”,虽可欣赏其美貌,但又令人转瞬即忘。巫鸿曾说:“浏览这些作品,一个强烈的印象是,‘历史性’和‘写实性’不但不是他们的创作目的,甚至可以说是被有意否定和排除的对象。” Pacteau也说:“‘真实女性’的缺席,是美人属性的必要支持。”

反观《十二美人图》,我们不难发现,画作是完全写实的。首先,画中的作为背景出现的各色家具、器物是真实存在的,其中还有不少至今仍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例如:钧窑花盆、汝窑水仙盆、嘉靖款蒜头瓶、宣德款僧帽壶等。

图2 器物背景的写实性
既然背景写实,人物也应该是现实存在的。将图片放到最大(故宫网站上可以点击放大),仔细甄别画中人的面目,我们就会发现,这十二张画中的女子应为同一人,而造成气质、年龄差异的,只不过是服饰和妆容(特别是腮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甄别时应将关注点放在脸型、眼皮、人中、耳廓和耳垂上,而眉毛、唇形这种形态可以通过化妆改变的地方,则不能提供决定性的信息。

图3 十二美人面目比较
对比头像可知,画中女子的相貌特征为:鹅蛋脸、细长眼、双眼皮、鼻长直、人中较长、耳廓较小但耳垂较大。十二幅画像中,相同的眼皮、鼻梁、耳廓和耳骨特征,将画中女子的身份锁定为同一个人。

退一万步说,假设胤禛要求画师根据实景想象一个具有类似特征的女人画出来,画师也不可能想到要把这十二张画像中所有女人的耳骨画得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得出结论:这套作品是对照实景、真人绘制的写实性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仕女图或美人图。(本文为方便指代,暂且延用“美人图”“美人”的称谓。)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既然不是传统意义上以娱人耳目为目的的美人图,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胤禛作为创作者之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不少人从“香草美人”这一母题出发来回答这个问题。画中女子眉目低垂,举手投足间似乎带着一种难以排遣的清愁。与之形成照映的,是胤禛亲笔题写在画中的闺怨诗。比如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自负天生倾国姿,小窗寂寞度佳时。岂无世上风流子,一点芳心未许知。”

图4 胤禛亲笔题写的闺怨诗
闺怨,常被中国传统士大夫借用,以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一组闺怨诗,由胤禛亲自写出,配以状似孤独幽怨的美人,会不会是胤禛借美人以自况,抒发才华不被皇父赏识的苦闷呢?

答案是否定的。画面中虽然只有女子一人出现,但男主人的存在感非常强,乃至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这套作品,实际上是只有一个人出现的双人画。 这一点,要从中国绘画约定俗成的修辞手法谈起。

补图 簪花仕女图(局部)
中国画家常常利用动植物与女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来暗喻她们之间的类同。例如《簪花仕女图》中深宫女子的空虚与孤寂,就由伴随她们身边的形单影只的动物暗示出来。而《十二美人图》,则通过成双成对的植物、动物,传递出了截然相反的信息。

图5 成双成对的动植物
并蒂莲,自古以来都被用作浪漫爱情的象征,胤禛本人歌咏莲花的诗中,就有“折花休采叶,留使荫鸳鸯”一句;双喜鹊,简称双喜,暗示美满幸福的婚姻;成双成对的蝴蝶(图中共两对四只),寓意爱情,胤禛的情诗里面也用到了这一意象;就连嬉戏的金鱼和猫咪,都要成双成对。

图6 结同心
我们前文曾引用过胤禛的诗句:“可人花解结同心。”同心结,表示夫妻恩爱,永结同心。美人手持或佩戴蚩尤环、同心佩,暗示了作者/赞助人对美满婚姻的期许。浑天仪这种天文器具,常常出现在贵族的家居装饰中,但不是作为科学研究之用,而是取其同心和美之意。

以上这些,还只是对男主人存在的暗示,直接指示其存在的,是胤禛亲笔题写的悬挂在屋内的书法作品。其中一幅的落款为“破尘居士”,这正是胤禛在雍亲王时期的别号。在另一幅托名米芾(元章)的书法作品中,雍亲王用白描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画中女子的静观式欣赏:“樱桃小口柳腰枝,斜倚春风半懒时。一种心情费消遣,缃编欲展又凝思。”在条幅下方展开的书卷中,赫然出现了《金缕衣》《青溪小姑歌》一类表达男女之情的经典诗句。两相映照,其中的内涵显而易见。

图7 出现在画中的书法作品及情诗
对于画中人与胤禛的关系,更为露骨的揭示出现在“消夏赏蝶”一图中。花瓶中插着的,是带有“宜男”含义的萱草;女子手中拿着的,是象征“多子”的葫芦。这就说明,胤禛作为画作的赞助人,所求的不只是夫妻和美,自然还有多子多福。

图8 宜男之萱草,多子之葫芦
分析到这里,该套作品的创作意图似乎已经十分清晰:祈求夫妻相爱、永结同心,并诞育子女,多子多福。这种祈福性质的创作意图,也可以通过背景中的蝙蝠、万寿图、佛手等得到印证。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诗经》中祝福婚姻的名句:“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图9 万寿图、蝙蝠(福)、佛手
三、所谓伊人——画中女子身份考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十二美人图中》的女子,应与胤禛存在夫妻关系。接下来需要探讨的就是她究竟是其中的哪一位。

画中的署名“破尘居士”,以及款识“壶中天”“圆明主人”,暗示了作品的成画时间在康熙末年胤禛受封亲王并获赐圆明园之后。在这一时期,其府内较为重要的女性有:嫡妃那拉氏(孝敬宪皇后)、侧妃年氏(敦肃皇贵妃)、侧妃李氏(齐妃)、格格钮钴禄氏(孝圣宪皇后)。现在存有明确画像的,是那拉氏和钮钴禄氏。我们不妨从这两位的画像入手,逐一排查。

图10 “美人”与孝敬皇后那拉氏面部比较
首先来看那拉氏。观察对比图可以发现:那拉氏下颌饱满,“美人”下颚较瘦;那拉氏为内双眼皮,“美人”为外双眼皮;那拉氏耳廓外缘较窄、耳垂较小,“美人”耳廓外缘较宽、耳垂较大;那拉氏气质沉稳威严,“美人”气质温柔,有书卷气。因此,画中人并非那拉氏。(耳饰、服装的民族风格不在考察之列,因为胤禛也有很多汉装行乐图,故而不应通过服装来断定民族。)

图10 “美人”与孝圣皇后钮钴禄氏面部比较
再来看钮钴禄氏。观察对比图可知:钮钴禄氏脸型偏扁,嘴部骨骼突出,“美人”脸型较长,嘴部骨骼平坦;钮钴禄氏鼻子较短,且鼻孔向外,“美人”鼻子细长,且向内生长;钮钴禄氏耳廓中部有一块耳骨向外突出,超出外缘,“美人”耳廓中部完全内陷;气质方面,钮钴禄氏质朴慈爱,“美人”气质温柔,有书卷气。因此,画中人亦非钮钴禄氏。

既然有确定画像的人都被排除在外,我们只能从文献入手进行推测。在原始文献的搜集和考证方面,林姝女士的论文最为全面翔实。下面就以该文为依据,整理《十二美人图》存放地点的变更情况:

简而言之,《十二美人图》最初作为围屏摆放在深柳读书堂,雍正十年被拆下装裱。干隆年初供奉于雍和宫后殿,九年转移至雍和宫绥成殿正中的佛塔中秘密存放,直至同治元年金塔失火才重见天日。

值得注意的有两点。(1)干隆七年,弘历要求将雍和宫供奉的御容移至宫内供奉,而此时《十二美人图》并没有随御容移至宫中,这就说明《十二美人图》并不属于皇帝皇后的画像(即御容)。(2)干隆九年,雍和宫绥成殿改建完成,其中安放金塔五座。中塔放入《大般若经》、胤禛塑像一座及《十二美人图》,但只有《大般若经》记入档案,而塑像及画像则是秘密放入,没有任何记载,直至同治元年失火之后才被人发现。如果《十二美人图》属于仕女图一类的玩器,应该放入专门存放玩器的右塔,而不是中塔,因而《十二美人图》不是仕女图。它与胤禛塑像一同被放入中塔,就意味着画像上的女子确有其人。以上这两点推论,恰恰与前文对画像的技术性分析相吻合。

那么,这个不是皇后又确有其人的重要女性是谁呢?

最合理的推测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根据《雍正朝起居注》《大清会典则例》《永宪录》等史料的记载,年氏于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逝于圆明园,于该处停灵五日后奉移至阜成门外的十里庄殡宫暂安,直至干隆三年才与世宗、孝敬皇后一同入葬泰陵。从雍正三年到雍正十三年的十年间,胤禛都没有想过将她葬入妃园寝,只想等待泰陵主体工程完工后葬入本陵。经查,年氏是清代第一位按照丈夫本意与其同葬帝陵的皇贵妃(此前皇贵妃只可葬入妃园寝),自结婚至病故十余年包揽府内生育。这种超然的地位,加上年氏所生之子福惠在雍正朝的诸多特殊待遇,恰恰说明,胤禛很可能将年氏作为妻子看待。此外,画中女子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也符合年氏出身于科举世家的基本背景。

至于齐妃李氏,经查生于康熙十五年,比胤禛大两岁。在康熙末年该画作成画之时,她已年届四十,这一点与画像中女子的年龄(二十余岁)不符,因而排除。

综上,《十二美人图》中女子的身份,很可能就是年氏。至于被“秘密放入”而不是大张旗鼓的祭拜,大概也是因为年氏并非皇后,身份尴尬,而又有先帝事先安排吧。

这种推测的思路如下,尚有待进一步考察。

《大般若经》是大乘空宗般若学派的经典,为何会安放在一个藏传佛教(大乘密宗)寺院的佛塔中?胤禛似乎属于禅宗,禅宗吸收了一部分般若学派的教义,所以胤禛本人看过这部经典的可能性很大。
根据内务府档案,雍正十三年四月十六日,海望向胤禛奏报了将雍和宫改建为庙宇的财务问题,可见,胤禛生前就有将雍和宫改建为庙的意愿,但未必是要改为(干隆所希望建造的)藏传佛教庙宇。
因此,一种合理的推测就是,胤禛在决意将雍和宫改为庙宇之时,就已经准备好了供奉于此庙的东西。弘历、弘昼可能就是根据胤禛原有的安排来布置佛塔的。
四、结论
《十二美人图》并非娱人耳目的仕女图,画中女子确有其人,应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图屏与四周的景色、器物一同构成了可供赞助者胤禛安心休憩的私密空间,其绘制意图是祈求婚姻美满、多子多福。

彩蛋:情侣照。左图:《十二美人图·博古幽思》,右图《雍正行乐图》。

这种表情叫闺怨凄苦吗?分明是没事偷着乐嘛

主要参考资料:

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林姝《美人欤?后妃乎?十二美人图为雍亲王妃像考》

本文首发于lofter:鸳鸯于飞——《十二美人图》浅析

编辑于 2021-04-05着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589

喜欢 98

分享

㈤ 那些历史名人画像,画得竟然都不是本人!

每次逛博物馆,大家心中都会浮现一个疑问,古代人到底长什么样?我们所看到的古代画像和本人真的像吗?他们会不会和我们一样也会用他们的方式美化P图?还是非常实在地用“ ”前置相机”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在去年上映的电缺册首影《邪不压正》中,廖凡饰演的警局局长朱潜龙自称朱元璋的后代,cos了一朱元璋的画像,也不禁让人疑问道,朱元璋作为皇帝真的张了一副鞋拔子脸吗? 绝对不是本人系列 辨别古人画像和其本人是否相像,很关键的一点在于画师是否和画中人处于同一年代,是否亲自见过面。 倘若画师与画中人并非一个年代,仅仅是通过寥寥几句流传下来的古文进行描绘,那可参考性基本为零。 比如我们非常眼熟的李时珍、祖冲之和杜甫(对就是语文书上的那张),都是近代画家蒋兆和所画,画中人和本人长相完全风牛马不相及。 创作起源还要从1952年说起。当时的周恩来总理收到了莫斯科大学来函,希望中方提供素材,用以完成大礼堂里来自世界各国的各国科学家拼贴像。 中科院院士郭沫若认为,李时珍和祖冲之作为我国科学家代表最为合适,但令人头疼的是,寻遍古籍也没能找到这两位的画像。 这时的周恩来总理发出指示:“ ”画历史人物,找蒋兆和。” 从古至今关于李时珍本人的长相记载,仅在《本草纲目》的序言里面有一句简洁到不能再简介的描述: “ ”予窥其人,晬(zuì)然貌也,癯(qú)然身也。” 这样的形容让水墨人物画大师蒋兆和联想到了当时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先生,也是蒋兆和的老丈人。 这时的他灵机一动,决定用同样的职业背景的人作为蓝本,来创作这几位着名的历史人物画像。 所以我们看到的李时珍画像,实伏数际上是老中医萧龙友先生。 创作另一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时候,蒋兆和选定的蓝本则是着名气象学家科学竺可桢。 在蒋兆和创造出的一系列古人像中,杜甫像尤为出名。 当时,蒋兆和认为自己年轻时的贫困奔波和杜甫苦难的人生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所以他决定以自己作为蓝本进行创作。 高中语文课本上红极一时的杜甫像,实际上就是蒋兆和本人。 除了以上三位我们熟知的古代名人画像,刘徽、张衡、张仲景、僧一行、孙思邈、郭守敬等古代人物的画像皆出自蒋兆和之手。 这些名人大都不是位高权重者,未留下画像供后人瞻仰着实可惜。但蒋兆和先生通过自己的揣摩创造,给予了他们新的形象,让后人心中对古人的长相多了一些具象,也未尝不是一种美丽的弥补之法。 不像本人系列 除了上面说提到的杜甫以外,语文教科书和历史教科书中的许多历史人物画像,都来自《三才图会》书中。 《三才图会》这部书由明朝人王圻及其儿子王思义所编着,其中的人物卷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盘古至明代的海瑞,共百位人物。 不说别的,一听到盘古及尧舜禹的画像就觉得不太靠谱。 这部书中的人物细细看来确实是非常眼熟,一方面是因为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待了许多年,另一方面的“ ”眼熟”则是因为书中人物都长得非常相似。 将《三才图会》中的人物排列在一块儿,会发现他们都是清一色的倭瓜脸肿泡眼,搭配上不同的帽子或头巾,不同的发型和胡须后就被冠上不同的名字。若是放在现代,定要让人怀疑他们是否为整容流产线下的产物。 《三才图会》其书是由明朝人进行编着姿衫,一些宋明时期的人物肖像,还是具有一定的辨识度的。 明代名将英国公张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如果说中国传统的国画技法更注重写意,对人物的描摹更注重个人形态气质而非写实的话。那西方油画是否就完美还原了西方历史上的人物呢? 但事实上,西方宫廷画师在创作人物画像时,也会对画中人进行一定程度地美化。 比如我们熟知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她的黑白画像是这样的: “ ”瘦脸磨皮加美瞳”之后是这样的: 但真实的维多利亚女王照片是这样的: 沙皇皇后玛利亚·亚历山大诺夫娜的画像和黑白照片也是有一定的出入: 沙皇皇后玛利亚·亚历山大诺夫娜 除了画像“ ”美颜”的情况,还存在不同的画师画出的长相有差异的情况。 下面两张图就让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左边画师对公主进行了美化,还是右边的画师画技太差丑化了公主: 西班牙公主伊莎贝尔·克拉拉·欧根尼 所以无论是古今中外,画像中人和本人的相似程度也取决于非常多外在因素,不可一概而论。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能留下画像的人物必定在当时或后世有着一定的身份地位,所以画师也会尽量把他们本人的长相和成就进行挂钩并美化。 奇异帝王相 说回开头的朱元璋像,相信看了《邪不压正》这部电影的朋友心里都种下了一个疑问,洪武皇帝朱元璋真的长成画像中的模样吗?也未必太奇特了吧。 其实朱元璋流传下来的画像有两个版本,《邪不压正》中的是其一。 最为主流的一种说法认为,朱元璋本人出身卑微,而当时的人们对相面之术非常热衷且崇拜,满朝文武都认为洪武大帝急需一些异于常人的帝王相来加强正统性和传奇性,所以才有了左边这种长相的画像。 甚至有一类更为夸张的画像,直接把《史记》记载的刘邦左股72颗帝王痣挪到了朱元璋的脸上。如此一来,谁敢说洪武大帝是凡夫俗子? 若画像能为政治服务,美丑自然就不那么重要了。 说到帝王图,小ONE个人认为最真实的帝王画像莫过于以下这组由清朝流传下来的《雍正行乐图》。 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情趣高雅,雅中带皮的帝王cosplay组图: 古代画像和历史中的本人像是否相像这个问题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需要考虑到画师与画中人是否见过、画师水平、作画目的等等情况。 但粗略可以判断的是,越是近现代的人物画像相似度越高,所处朝代相对不太久远的情况下,绘画技术相对成熟且古画保存更为完整。 也不知在千百年之后的人类会不会也拿着我们遗留下的照片和影像来猜测现在我们是否和图像中人相似也拿着我们p图前后的照片进行对比评判呢? (图源网络) 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万门大学,丁子江 一代宗师蒋兆和:《杜甫像》刻画杜甫的孤寂与傲骨,中国新闻网

㈥ 古代仙女的图~~

神话人物图说明:

玉帝为中线,上面的依次为:后羿嫦娥、牛郎织女、寿禄福三星、(王母神众)、岳飞、戚继光、林则徐、郑成功、猪八戒、唐僧、沙僧。

中线:花木兰、张僧繇(画龙者)、梁红玉、(略偏下)穆桂英、佘太君、娥皇女英/奇女李香君/蔡文姬/大小乔、四大美人:貂禅(舞妓)、西施(用排除法确定的)、杨贵妃(京剧名段贵妃醉酒)、王昭君,九天玄女(有明版画流传)、孙悟空、财神(是文财神的造像,不过也有以之称赵公明的,即通俗所指的财神爷)、王母、玉帝、阎王、观音、弥勒、麻姑、展昭(京剧典型武生打扮,最接近武松)、包公、关羽、诸葛亮、张飞、刘备、孙权、曹操[刘备最靠近蜀汉阵营、红合昭烈;东南紫盖黄旗且权碧眼紫髯,色合紫;右边那个衣天子之黄而未王冠,为曹操;三人的格局也暗合刘孙抗曹/或者刘备、曹操、孙权,按照魏蜀吴三国地理分布]、苏武(持节云中)、他周围俩霍去病、班超(胡子,根据两汉的背景)、张衡、(偏下)华佗(像以前历史书里面的画像,但颧骨阴影/胡子?影响辨认)、李时珍(有画像传世)、鲁班、愚公、菩提达摩(有大象,“西来龙象”指西方来的高僧,后面那个小和尚只是少林武术的一个代表罢了)

中线偏下:(左)孟获夫妇(右)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屈原(干瘦,又和山鬼相合)、孔子(和故宫俩手交叠的画像相象,不过以此尊位,舍大成至圣文宣王何谁?)、苏轼(大胡子、酒)、曹雪芹(辫子)、李白(酒、剑)[画面这一圈都是文化名人,布局是现实主义的偏内,浪漫主义的偏外]、老子、张骞鉴真郑和(三个喜欢旅游的)[前俩为沈括僧一行不妥,左不是宋朝服侍]

下线: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王母近卫乐队(见下)、三舞妓(和另外五仙女衣着不是一个类型,左边俩有佛教飞天风格,右边那个可能是公孙大娘)、七仙女之五(华林、媚娴、青娥、瑶姬、王扈,无序的)、哪咤、八仙、济公、钟馗嫁妹。

王母近卫乐队如下:
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石公子击昆庭之金,许飞琼鼓震灵之簧,婉凌华拊五灵之石,范成君击湘阴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钧。于是众声澈朗,灵音骇空。又命法婴歌玄灵之曲。(《太平广记》)/侍女领命,董双成乃吹云和之笛,王子登弹八琅之璈,许飞琼鼓太虚之簧,安法其歌妙初之曲。(这个王子登本是清虚真人王褒,后误作王母侍女)(《东游记》)

㈦ 求图片:中国古代名人杨宗保画像 图

杨芦戚搜宗仔高保陪历

㈧ 李白的画像怎么简单一点

工具/原料

㈨ 古代美女画像(不涂色),求画!

可以画,如果你水平高,找个拍摄光线好的地方,接着把大概的轮廓先画下来,容貌可稍微更改一下,但不能改太多,花眼睛时下笔不易宜过重,不然显不出飘逸的神韵。也要注重各个五官的阴影部分,这样才能体现真实感。画头发时,要注意层次感,下笔也不宜过重,光泽度要把握好,画眉时要注意长度与高低,如是正面画像要注意对称。^_^

㈩ 古代四大美女画作欣赏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1、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四大美女-西施浣纱图片欣赏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2、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四大美女--昭君出塞国画工笔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四大美女-貂蝉拜月国画图片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4、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 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四大美女--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阅读全文

与古代画像大全图片简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色老电影图片高清 浏览:514
素描画女孩画画图片 浏览:179
石铁陨石价格图片 浏览:488
动漫男生袭胸图片 浏览:582
中黑色头发图片女生 浏览:434
丧系病娇图片男生 浏览:397
海贼王穿现代衣服新年图片高清 浏览:919
ppt清新可爱的图片 浏览:732
搞笑动漫图片头像 浏览:224
钩拖鞋的简单花朵图案图片 浏览:864
饕餮图片可爱女 浏览:116
国庆节女孩背景图片 浏览:246
怎么把相册图片传到抖音橱窗上去 浏览:231
动漫初音的图片大全 浏览:170
短发女孩图片手绘 浏览:143
2016斗鸡价格和图片 浏览:977
脸平的人发型图片 浏览:110
女生抱膝伤感图片 浏览:952
美女射箭的图片 浏览:38
word图片改大小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