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服装近代演变过程的图片
六大特点 (1)服装的色彩。70年代的“绿色海洋”。。。 (2)“票证经济”下形成了朴素、实用、色彩单一的着装风格。折射出国家的物质水平和综合国力。1954年,全国城乡开始凭布票供应棉布。三年困难时期,棉毛衫裤、线衣、线毯、毛巾被、绒毯、浴巾、床单、毛巾、袜子、汗衫、背心、人造棉布、麻布、蚊帐、枕芯、枕套等纺织品,一律凭票供应。靠票证维持社会经济稳定的政策,极大地限制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消费。与此相适应的形成了朴素、实用、色彩单一的着装风格。 (3)“补丁”服装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穿着上是以朴素为中心。当衣服穿破时,常见的做法是在衣服的破损处打补丁,缝上一块颜色相宜的布,继续穿用。这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和经济水平低下的国家来说,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情。在20世纪中期,身着补丁还是思想革命与进步的象征,甚至也是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4)城市民众的服装沿着大中城市→中小城镇→广大乡村这一路径扩展,从而影响全国,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 (5)文化对着装心理、审美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理想服装形象的认同受中国文化内涵的制约。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非常讲究体面、传统,要求服装式样端庄、大方,不愿标新立异,色彩不求鲜艳跳跃,崇尚和谐含蓄之美。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特点才有所突破,“时尚”、“个性化”才成为人们着装的重要因素。 (6)服装的“革命”范式:服装曾是革命的表征,是革命的一部分。中国服装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改革开放之前的服装带有相当浓烈的“革命”色彩,与政治生活中的革命话语、革命范式等同一致。苏式服装与中国传统服装相比,虽然有新异的成分,但更多是作为革命的象征、对领袖、对马克思主义的拥戴而形成的时尚。“文革”十年,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旗袍、布拉吉、西装等成为封、资、修的象征,被军便服取代,这更明显地标明,服装是革命的表征,是革命的一部分。
② 80年代流行的服饰什么样
八十年代蛤蟆镜、长头发、大鬓角、小胡子、花格子衬衫、大喇叭裤是典型的小混混形象。
八十年代服装样式越来越丰富,夹克衫、西装、运动服是主流服装。服装流行样式一个接着一个,从牛仔裤到文化衫、休闲装、健美裤(踩蹬裤)、直筒裤、老板裤、萝卜裤、夹克衫、蝙蝠衫、皮大衣、西装、晚礼服、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甚至超短裙、迷你裙等纷至沓来,人们分辨着、追逐着、模仿着、新旧杂陈,花样百出。
据说健美裤(踩蹬裤)唤醒了中国女性的审美和独立意识,它一度泛滥于全国各个层面的女性身上,从学校的小女生到工厂的女工再到街道大妈,几乎人人都有一条这样的裤子。可后来再也没人问津这种裤子。
③ 80年代与现在服饰的不同
八十年代,因受经济条件限制,人们穿着不太讲究,只要干净穿上合身得体就可以了,一件衣服穿上三五年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现在人们对着装有了很多认知。衣服不仅用来穿还租液行可以用来装饰自己。根据个人审美不同,穿搭出自己喜爱的风格,埋州可以根据裁剪设计出自己独自己的风格,彰显自己的个性。服装的功能性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被区分开来。比如,出门着正装,工作时穿工作服,学生穿学生服,弊哗休闲着便装,运动时着运动装等等。千变万化的着装不仅让自己美了,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④ 七八十年代的孩子都穿什么样的衣服
冬天是用的确卡布料或呢龙布料做的西装或者喇叭裤,夏天是用的确良布料开丝米布料做的青果颔上衣(青果颔上衣是女孩子穿的)或喇叭裤。那时候最流行这两种布料。
⑤ 邋遢大王的着装是80年代最流行的什么款式
是当时最流行的海魂衫和喇叭裤。
喇叭裤,因裤腿形状似喇叭而得名。80年代,喇叭裤在中国十分流行,谁穿了一条喇叭裤出门,就是紧跟时尚潮流的象征。
⑥ 70、80、90、00年代年轻人的服装有什么不一样
70年代,那个时候主要是黑色灰色,蓝色绿色的吧,因为那个时候也服装的颜色本来就很少,80年代就很流行那种港风的花衬衫的那种感觉,90年代的话的穿着不错的话会稍微丰富一些,偏国际化了, 00年代的穿衣风格主要是嘻哈风格了。Mhm
⑦ 1980年江西小孩穿着什么衣服
海魂衫、手表、塑料凉鞋都是20世纪80年代孩子们向往的穿戴,也体现着时尚。
那时流行艰苦朴逗伏拿素的传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要穿九年,如果画面中的孩子六岁的话,这身衣服将穿到十五岁。孩子是要长个头的,于是只能买最大号的。
江西,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山搭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省会厅胡南昌,位于中国东南部,在长江中下游南岸。
⑧ 中国建国时儿童的衣着
1.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2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3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⑨ 新年民族着装
hen o 在网络 yahu 中搜索
⑩ 80后经典服装
80后经典服装
80后经典服装。80后们目前正面临着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家庭压力等等各方面的压力,而且他们已经成为了工作上班族当中的主力军。以下分享80后经典服装和回忆,快来看看吧
1、佐丹奴
佐丹奴成立于1981年,在1991年正式在香港上市,在1992年8月份佐丹奴正式进入大陆市场,开创了中国休闲服装零售连锁店现货,目前佐丹奴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庞大的营销网络,拥有超过1000多个营销店,店铺的网络仍然在不断的扩张当中,企业的产品在国内深受消费者拥戴,并且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为中国质量诚信企业。佐丹奴成立的宗旨就是要给顾客贴心的感觉,已经穿出个人的风格,因此提倡超越顾客期望不只提供优先出发,提供超越顾客期望的服务让顾客称心满意。
2、班尼路
南宁路成立于1981年,是意大利的一个休闲服装品牌,到现在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服装品牌。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香港经营,后来开始进入大陆进行销售。班尼路品牌给人的感觉便是物超所值。班尼路的产品以女、男、中性的休闲服为主导产品,强项是基础休闲服和针织类一辆,比如说T恤衫。
班尼路的产品特别适合较为含蓄,注重材质而又追求潮流的顾客。班尼路善于抓住消费者们的性格特点,崇尚自由奔放,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
3、真维斯
真维斯是意大利的一个服装品牌,于1972年成立,在1993年在上海一炮打响,如今在全国已经拥有2000多家连锁店和加盟店。在国内众多的同类服装品牌当中,真维斯是位居休闲服龙头位置,从连锁店铺的卫生环境,店内的安排,商品的摆设和售后服务等均别出心裁。
每一个买过真维斯品牌的消费者都会从真维斯的品牌和服装当中感觉到,真维斯是一个健康向上的服装品牌,相比同类型的品牌更能显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美特斯邦威
虽然听着美特斯邦威像是一个国外的名字,但是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休闲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成立于1995年,诞生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主要销售休闲系列服饰。美特斯邦威是中国的服装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秉承着世界的财富的梦想,以不走寻常路的精神不断进取和向上突破目前在全国的专卖店数量高达3900余家,并且在2005年在上海创办了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同时它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服装博物馆。
80后的经典物品
它们曾是80后最流行的时尚单品,尤其图4,几乎所有80后都有穿过!凉鞋 这种胶鞋在小时候那可是箱单受欢迎,几乎每家的小孩都有一双以上!
这种袜子在八十年代十分流行,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女人都穿过,质量杠杠滴!
围裙 这个围裙可不是家里厨房做饭得围裙,而是家长们给孩子穿戴得一种围裙,就是担心把衣服弄脏,各样的五颜六色的都有!说说你穿过几种?
小时候也很流行穿这种样式的毛线马甲,小时候总觉得织毛衣是那么神奇两根棒针一来一回就形成了毛衣!
一、比如金利来,“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当年的广告语让它成为了人们认知度较高的'品牌,1991年,中国纺织工业部还给它颁发了”中国十大名牌服装第一名“的称号。
当年,”金利来“在呼和浩特入驻的可是大牌云集、走高端路线的“天元商厦”。
1997年,蒙马财经的我曾攒了好长时间的钱才在天元商厦买了一条红底黑条纹的金利来领带,送给了男朋友做生日礼物。
一条领带当年卖198元,是当时人们三分之二的月薪,是奢侈级的生日礼物。
而现在,年轻人对它的定位是“爸爸们曾经爱穿的服装品牌”,它的业绩也连年下滑。
2014年至2016年,该集团的业绩和净利润均持续下滑。
2017年8月6日,金利来发布盈利预警,称其上半年盈利预期较2016年同期下跌20%-30%。
截至2019年的前6个月内,其营业额和净利润均下跌约5%。
二、 再比如班尼路,曾经占据呼和浩特的各大商场,其中最大的旗舰店在民族商场过街天桥下,门口贴着大大的刘德华的海报。
那时的班尼路很“拉风”,找来很多大牌明星当代言人,比如“刘德华”比如“王菲”比如“黄晓明”,郭敬明也曾为它写诗。
它是当时大学生眼中绝对的“潮”牌。
还记得曾买过一件班尼路的外衣,很正的那种红色外套,类似现在的冲锋衣,衣袖上有灰色反光面料的滚边装饰,当时穿上这件衣服,瞬间变成整条中山西路上“最靓的仔”。
那件衣服质量很好,是锦纶面料的。当时大学宿舍里没有洗衣机,我一般用刷子来洗衣服,刷过很多次,不掉色,不起毛,不打折,晾干后和新的一样。
一年后,我长胖了,那件衣服不合身了,就把它送给了当时上高中的妹妹。妹妹喜欢得不得了,又穿了两年……
可如今,全国的4404家的班尼路店面,在6年时间内关闭了3000家,中国内地的厂房也已经关闭。
昔日呼和浩特旗舰店的店面如今已经是H&M的旗舰店。
班尼路风“潮”不再!
三、其实,在我们视线中消失的不仅仅是这些品牌,还有佐丹奴、美特斯邦威、以纯、梦特娇、唐狮……
纵观这些服装品牌,蒙马财经发现,他们的通病是“款式老化、不时尚、款式更新时间长”。
在H&M、优衣库,ZARA等快消服装品牌涌入中国后,带来了一股新的时尚潮流概念。大卖场式的服装销售方式,独特的商品策划、开发和销售体系,使得来店铺运作低成本化。服装的款式紧跟潮流,售价又亲民,迅速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而且,如今电商迅速崛起,而班尼路等传统服装品牌却在线上“乏力”,有些没有涉足线上,有些尽管在天猫、京东上有专卖店却只是把线下的产品照搬到线上,把线上当做线下店铺的过季服装折扣卖场。
拼“时尚”拼不过快消品牌,拼“价格”拼不过电商品牌,班尼路等传统服装品牌纷纷成为80后的“回忆”就不难理解了。
80后网友晒出“藏品”
引发同龄人集体怀旧
常报全媒体讯 陈莺从小酷爱收集各种服装的包装袋,最近几天,她回到娘家整理房间,无意中整理出了不少2000年左右常州各大流行服装店的包装袋。陈莺说,这些袋子一下子勾起了她在学生时期的回忆。陈莺随后把这些照片上传到网络,没想到她晒出的这些“藏品”,却引发了80后网友的集体怀旧:“我们记得这些服装店,当年爸妈带我们去买过衣服。”“虽然这些衣服现在看上去有点老土,但是这是自己的宝贵回忆啊。”
收集包装袋的网友,
晒出十几年前常州流行服装店的包装袋
近日,一则“十几年前南大街、市中心的一些专卖店的牌子,看看你还记得多少?”的网帖引起网友热议。昨天,常州晚报记者联系上了发帖人陈莺。
陈莺今年29岁,是土生土长的常州80后。“女孩子总爱收集一些漂亮的东西,我从小到大的爱好就是收集漂亮的包装袋。”陈莺说,她小时候就爱收集包装袋,父母给她买了衣服,她看到好看的包装袋就会拿出来收藏。她的亲戚朋友也知道她有这个爱好,买了衣服后看到好看的包装袋,也会给她留一个。现在陈莺已经收集了500多个包装袋,其中有100多个都是中学时候收集的。“这些袋子我都整理在纸箱子里,而且我结婚后,回娘家的次数少了,所以一般平时不会拿出来看。”
前几天,陈莺回娘家拿东西,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打开了那塞在角落里、装满包装袋的纸箱。陈莺拿起好几个十几年前南大街、市中心服装店的包装袋,“三高”“SUNNY”“FUN”“以纯”……这些曾经父母在中学时代为她购买过的衣服包装袋勾起了她的回忆。“别看这些牌子现在看上去有点老土,但是在当时都是名牌。”陈莺回忆说,在她初中的时候,也就是2000年左右,当时能够穿上一件以纯、真维斯的衣服,在学校就算是时尚潮人了。“那时候刚刚有名牌的概念,耐克、阿迪达斯都太贵,所以这些牌子是陪伴我度过中学时代的牌子。”
陈莺把这些包装袋都整理了一下,拍照片后上传上网。“我相信不少常州的75后、80后都认识这些牌子。”陈莺说。
网友集体怀旧:
当年所谓的好衣服,就是帖子里的那些牌子
陈莺的帖子发上网后,立刻引起网友的热议。200多名网友在网帖下点评,有网友直接说“这些衣服就是我的青春。”
有的网友在网上回忆自己曾在这里买过衣服。网友QC是外地来常州读书、上班、定居的80后,对这些服装店“印象深刻”。他说自己1995年到1999年在常州上中专,2000年后在常州上班。“印象比较深的是FUN,稻草人,π。FUN买的人最多,经常有些促销。稻草人折扣比较多。π,好像就不打折的,所以买不起,动辄三四百的,对学生来说是天文数字。
有的网友说,当年自己还是学生,所有的衣服都是父母给自己买的,当时最希望的就是父母给自己买南大街的“好衣服”,而当年所谓的好衣服,就是陈莺晒出来的那些牌子,虽然现在看上去很老土。“FUN以前也很火,上学那会,觉得能买买真维斯、FUN什么的,就很不错了。”“牛仔裤要300多一条的,能够穿上一条班上同学都要羡慕半天的。”宸临天下说。
更多的网友开始怀念过去,怀念学生时光。80后网友小韩也跟帖说:“看到这些袋子,想起以前老南大街的样子,路面不宽,路边都是大树。在华朋服饰我买了好几件衣服的,现在还在家的,还有钻石门。”“十几年前的袋子了,拿出来依然是那么眼熟,都有!属于我们80后的记忆。”
80后网友感叹,这十几年,好像换了一个世界
“现在满大街都是HM、ZARA等牌子,我们学生时代的一些牌子几乎都没了。”网友小夏说,最近十几年社会飞速发展,许多熟悉的东西、品牌也都物是人非。
“那会儿还没有淘宝的概念,买衣服都是上街买。可以说,这些牌子是我们对于名牌的启蒙。”小夏说,他身边的80后不少已经为人父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80后也开始回忆怀旧了。“有时候更喜欢给孩子买小时候玩过的玩具,自己看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吃小时候爱吃的零食。”
小夏说,十几年前还没有网购,没有微信,那时候诺基亚是最好的手机,而现在一切都变了。“有一种这15年,好像换了一个世界的感觉。”
80年代大学合影
80年代的农村
80年代工厂工人下班的情景。
80年代的农村。
80年代的家具。
80年代的中学生。
80年代自行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80年代看电视的情景,电视在那个年代是个奢饰品。
80年代中国街拍美女。
80年代的结婚照。
80年代的公交车。
80年代结婚的情景,那个年代的聘礼“三转一响”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