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佛家的佛衣百纳是什么东西
僧衣。即袈裟。百衲,形容补缀之多。亦借指补缀甚多的破旧衣服。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巧裁缝,能绣补,刺成盘龙须甘雨。个个能装百衲衣,师兄收取天宫女。” 宋 陆游 《怀昔》诗:“朝冠挂了方无事,却爱山僧百衲衣。” 元 范康 《竹叶舟》第四折:“我吃的是千家饭化半瓢,我穿的是百衲衣化一套,似这等麤衣澹饭且淹消。”《西游记》第七十回:“﹝ 行者 ﹞摇身一变,又变做一个道童:头挽双抓髻,身穿百衲衣。” 杨朔 《泰山极顶》:“过去,农民各自摆弄着一小块地,弄得祖国的原野像是老和尚的百衲衣。”参见“ 百衲 ”。
‘贰’ 为什么要给孩子穿“百纳衣”
我国许多地方在满周岁的孩子过生日时,要给孩子穿一种大小不一的,用各种布块拼凑缝起来,而显出五颜六色的衣服。人们管叫这种衣服为“百纳衣”。为什么让孩子在“过周”时穿它呢?这百纳衣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先从百纳衣的来历说起吧。一千五百七十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有个南北朝。当时南朝宋国的开国皇帝叫刘裕,他是江苏丹徒人。出生时,家庭贫苦,长到十个月了,还是光着屁股坐在被窝里,没有衣裤穿。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的母亲动了一个脑筋:她用被单包了孩子,背在背上,到左邻右舍村前村后,挨家挨户去讨人家缝衣服剩下来的零碎布头块——布头不论大小,也不讲究什么颜色与料子。她花了两个月时间,终于讨来了百来块小布头。她又用几天几夜工夫,把小布头拼拼凑凑缝缀起来,做成了一套孩子的小衣衫裤。在刘裕生日那一天,给他穿上,显得特别可爱。乡亲们见了,拍手叫好,说这衣服来自百家,就叫“百纳衣”吧后来,刘裕在东晋时做了大官,东晋灭亡后,他当了皇帝,起国号“宋”。据说刘裕地位变化了,但是不忘本,还是过着省吃俭用的日子。他怕后代享乐腐化,便将自己“过周”时穿的百纳衣交给长女——会稽公主刘兴弟保存,要兴弟教导弟妹过节俭生活,并且规定家族里的孩子“过周”时,就穿这件百纳衣见客,表示既不忘贫苦出身,又大吉大利。会稽公主便遵从父训,一直珍藏着这件百纳衣。
刘裕死后,儿子刘义隆即位称为文帝。会稽公主刘兴弟的儿子徐湛之与一件谋反的案子有牵连,文帝刘义隆要将他杀头。徐湛之向他的母亲求救。刘兴弟就翻箱倒柜,找出父亲的百纳衣,闯入宫中见他的弟弟——文帝,放声痛哭,把这件百纳衣扔在皇帝跟前,哭诉道:”我们家本来贫贱,这件百纳衣就是父亲过周岁时穿的,你周岁时也穿过,以后我的儿子、你的外甥徐湛之“过周岁”时也穿过。今我们有一顿饱饭可吃了,你就忘本了,要骨肉相残……“文帝见了这件百纳衣,又听了这一番话,也嚎啕大哭起来,决定不再处分外甥,而且还提拔徐湛之做太子的导师。
后来,人们认为这百纳衣是逢凶化吉的吉祥物。小孩子穿着它,可以长命,可以大富大贵,可以化祸为福,而且花花绿绿的颜色又很漂亮,满周岁的孩子穿上,特别可爱。所以这个习俗便流行开来,而且代代相传,至今的江浙一带农村,还有人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