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丝绸作为织制衣服的一种东西,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考古专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应该是在五千多年以前。
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取丝”,现实中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有记载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发掘到仰韶时期长约1.36厘米,幅宽约1.04厘米的茧壳。
商代蚕桑业亦形成了一定规模,已出现了提花丝织物;西周时期,丝绸技术比商代有很大提高;春秋战国时期蚕桑丝绸业也受到重视,发展农桑成为各国富国强民的重要国策,丝绸也很受各层人群的喜欢和重视;从东汉时期开始,西南地区的蜀锦成为全国闻名的丝绸。
因为丝绸的光泽度和手感以及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丝绸业的壮大,普通百姓也穿上了丝绸制作的衣服了。
B. 请问古代的麻衣、蓑衣、布衣、丝衣、绢衣各是什么可不可以发张图片啊谢谢!
1麻衣,这个是普通中下层百姓穿的衣服,型制各有不同,可以参考南宋画家所绘《货郎图》
2蓑衣这个是用竹叶,或是麻编织的雨衣,多为渔人穿用,可以参考明代仇英的《渔翁图》
3布衣,这个和麻衣意思是一样的,(明代以后棉布盛行,才有分别,棉布,麻布)多用于书面语出师表里“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这里就是麻布衣,指代平民
4丝衣,这个泛指丝绸质地的衣服,也是属于书面用语泛指官员,贵族,质地多样。可以参考古画《韩熙载夜宴图》(唐宋时代男装)和《捣练图》(女装,同时也是你问题中丝,绢的加工过程)
5绢衣,绢因为面料薄,透气性好,多被用于古代制作内衣,夏装,后来绢衣也就成为内衣,夏装的代名词(根据语境不同分辨)
绢在古代,绢丝可以泛指蚕丝绢类织物为平纹组织,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一般常见的有天香绢、筛绢等。天香绢可以做妇女服装、童装等,它的缎花容易起毛,不宜多洗
丝这个就是加工蚕茧,通过缫丝后取得的,是加工丝织品的原料
纱棉、毛、麻等将纤维拉长加捻纺成的细缕,通常用作织布的原材料,另一种意思是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织品
线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绫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
罗罗是一种较为轻薄透孔的丝织物,其外表特点是稀疏、有空隙,并有皱感。通过绞纱与平纹交替,经丝互相纠结,呈现条状孔路,其孔眼疏朗、稳定,不会产生滑移。实物可以参见湖北博物馆馆藏战国楚墓出土的罗织品。
绸专指利用粗丝乱丝纺纱织成的平纹织品
缎质地厚密而有光泽的丝织物
C. 古代丝绸有哪些种类
古代丝绸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蜀绣、湘绣和粤绣。还可以分为三大名锦,分别是云锦、蜀锦和宋锦。
一、四大名绣
1、苏绣
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当地妇女素有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
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2、蜀绣
亦称“川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刺绣产品总称。蜀绣的历史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种类丰富,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品种除纯欣赏品绣屏以外,还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
3、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分别在民国元年(1912年)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湘绣分别获得最优奖和一等奖,被国外誉为超级绣品。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其实是将绒丝在溶液中进行处理,防止起毛,这种绣品当地称作“羊毛细绣”。
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4、粤绣
广东刺绣艺术的总称,包括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以潮州为代表的“潮绣”两大流派。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与黎族所制织锦同出一源。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为世所罕见。粤绣始于唐代,明中后期形成特色,清代由广州港出口名扬国外。
技艺精湛,构图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绒平整光亮,文理清晰,绒条洒脱。唐代苏鹗所撰《杜阳杂篇》就描述过广绣“细如毫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
二、三大名锦
1、云锦
云锦指在南京生产的一种提花丝织工艺品,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多姿,集历代丝织工艺之大成,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云锦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从不同角度观察,绣品上花卉的色彩各异 。
云锦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因色泽光丽灿烂,状如天上云彩,故而得名,流行于明清时期,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被称作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2006年云锦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承单位是南京云锦研究所。
2、蜀锦
蜀锦原指四川生产的彩锦,后成为织法似蜀的各地所产之锦的通称。蜀锦多以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以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蜀锦图案取材广泛,诸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占祥铭文、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
成都“锦官城”得名于秦汉时期,秦汉至隋唐时期的锦织品几乎均为蜀锦。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交易品之一,亦是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前身。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单位是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3、宋锦
宋锦起源于宋末,主要产地在苏州。纹样组织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图案花纹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而流畅;色彩运用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制作工艺以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为主要特征。宋锦实用性非常强,质地柔软坚固、图案精美、耐磨且可以反复洗涤,适用面非常广泛 。
宋锦是在唐代蜀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单位为苏州丝绸博物馆。
D. 请问古代服饰中深衣外边套的那层纱叫什么
古代服饰中深衣外边套的那层纱是襌衣。
襌衣:
襌衣又称“单衣”,是单层的长衣。《说文》载: “襌,衣不重。”《大戴礼记》载: “襌,单也。”《后汉书·马援传》载:“公孙述更为援制都布单衣。”
襌衣往往作为上层人士平日所穿的常服,假设进宫时要穿须经过特许,如《汉书·江充传》载:“江充被召入宫, 自请愿以所常被服冠见上。上许之。充衣纱縠衣,曲裾后垂交输,冠步摇冠飞翮之缨。”
武梁祠汉画像砖《荆轲刺秦图》
也有人认为衣常作为一般官吏所穿的公服,并认为文人穿的衣长,武人穿的衣短。衣的衣襟掩腋下,系以带条,腰中束革带。汉武梁祠石刻画像中荆轲刺秦王图上的荆轲身穿短衣,秦王所穿者也应为衣,因为据《燕太子》卷下,荆轲刺秦王时,秦王要求听琴声后再死,于是召姬人鼓琴,琴声说:罗縠单衣,可掣而绝 。
襌衣与深衣比较接近,但又有区别。《急就篇》:“衣蔽布母僔。”颜师古注:“衣似深衣而褒大,亦以其无里,故呼为衣。”任大椿《深衣释例》认为:“ 布单衣上下通直,不别衣裳,故得通裁之名。后世单衣与通裁同制,若深衣则犹别衣裳,特缝之不使殊耳。此布单衣与深衣又大同而小异耳。”可见,古人服装原本是上衣下裳,后为方便起见,衣与裳相缝接而成为深衣;再后来则衣与裳上下相通,不再裁断,成立完整的长,这就是衣。所以,衣与深衣与其说是服装标准的不同,还不如说是在服装的设计中为了便于裁制和穿用的一种自然的演进。
E. 丝绸是制作衣服的材料,为何古代穿丝绸是高贵身份的象征
其实中国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奢侈品,那就是现在的丝绸制品,古时,丝绸是皇室贵族的专属,所以中国传统丝绸是高贵身份的象征。
F. 丝绸有哪些种类
1、双绉:就用平纹组织,经无捻,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绸面呈均匀绉效应的织品。
2、乔其:应用平纹组织,经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质地衡疏轻薄,绸面有纱眼和绉效应的织品。
3、碧绉,经无捻,纬采用碧绉线(20/22Dx3加S捻1600T/m,再并20/22D1根,加Z捻1600T/m),是细密皱纹的织品。
4、顺纡:经无捻,纬用单向强捻丝,绸面呈直向皱纹的织品。
5、塔夫:应用平纹组织,经纬先练染,质地细密挺括的熟织品。
6、电力纺:桑蚕丝(柞于蚕丝)生织平纹织品。
7、薄纺:应用桑蚕丝生织,平方米绸重在6m/m及以下的平纹织品。
8、绢纺:经纬均采用绢丝的平纹织品。
9、绵绸:经纬均采用抽丝的平纹织品。
价值意义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中国的礼仪制度、文化艺术、风土民俗、科学技术等有极多的联系。帝王用丝绸彰显其权威,百官用丝绸标识其等级;文人写下咏叹丝绸的诗词,画家在丝绸制成的绢帛上泼墨挥洒;老百姓向各路蚕神祭祀,祈求蚕丝丰产,而朝廷则下达课劝蚕桑的政令,并以此来评价地方官的政绩。
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丝绸有着直接的关系。“纸”的最初含义就是制丝绵过程中的茸丝的积淀物。印刷术的发明直接与丝绸上的凸版印花术有关,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丝织品已是大面积的多彩套印,比正式出现的唐代雕版印刷品要早近千年。
G. 古代女子的服饰:一条挽在手臂上的丝带那叫什么啊
古代女子双臂间挽着的长条丝巾叫披帛。
唐代妇女为使自己的服装更富有艺术魅力,她们在外出行走时都在肩、臂上披上“帔子”,遮风暖背。在室内或宫中花园里披上比披子更长的带子——“披帛”。
披帛,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披帛分两种: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多为已婚妇女所用;另一种长度可达两米以上,多为未婚女子所用。
(7)古代衣服的丝绸图片扩展阅读:
披帛的来历:
据专家们考证,披帛不是中土固有的服饰,可能是来源于西亚,更详细点,是来源于波斯,而波斯人披帛的习惯,则可能是受到希腊化的影响。
襦裙与披帛绕肩拽地,似仙女下凡。到了宋代,女子“披帛”日盛,从皇家贵妇的“霞披”到平民女子的“直披”。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服饰逐渐消失。不过类似“帔子”的长、方围巾以其实用功能仍在现代社会中流行开来。
而“披帛”,人们只能从敦煌飞天画壁、出土陶俑、影视歌舞的古典剧目或汉族传统婚礼中偶尔领略,欣赏其长虹绚霞般飘逸、浪漫、飞扬的神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