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纤维艺术设计创意特征分析
现代纤维艺术设计创意特征分析
纤维艺术采用传统样式的平面织物(壁挂)、现代流行的立体织物(软雕塑)、日用工艺美术品,以及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用各种纤维材料造型语言的作品,体现现代纤维艺术在环境关系,在空间展示形态,在设计的创意,在色彩以及装饰图案的风格等方面。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现代纤维艺术设计创意特征分析,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摘要: 纤维艺术设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小至手帕、布偶,大至大型艺术品的摆设。传统艺术设计作品制作精美,现代纤维艺术的设计在传承了传统的纤维艺术设计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创意特征,最后分析了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创新表现
关键词: 纤维艺术;现代设计;创意与表现
纤维艺术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其传承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设计艺术,可以与我国的刺绣艺术相联系起来,它主要用于装饰,不仅过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现在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同时现代纤维艺术设计在继承了传统设计优点的基础上又有着新的创意与表现。
一、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创意特征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对纤维艺术的文化而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冲突愈加频繁,并非强势文化、主流文化对弱势文化、非主流文化的重新编码,而是双方在互动结构中相互补益和相互发展。文化互动结构既强调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又体现对不同民族文化价值观、语言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尊重。各个民族在其沃土中,不断探寻贴近艺术语言的真诚情感、开拓人文情怀和精神品格,创造出好的作品,给人类带来了可贵的创造性的艺术价值。纤维艺术采用传统样式的平面织物(壁挂)、现代流行的立体织物(软雕塑)、日用工艺美术品,以及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用各种纤维材料造型语言的作品,体现现代纤维艺术在环境关系,在空间展示形态,在设计的创意,在色彩以及装饰图案的风格等方面,证明了现代纤维艺术是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独特时尚艺术。
1、创新的技法及形式风格多元化
现代纤维艺术在技法的处理形式中展现对纤维刻意的加工与变形。在同一类的图案或形象中使用重复与节奏技法能在视觉中产生强烈冲击力,使纤维艺术如同音乐一样具有流动感,色彩有重复、渐变、起伏、低落如同生命过程,是一种抽象的叙述,能够唤起人们对美的真实感受。现代纤维艺术的色彩关系、装饰图案的风格都与纤维艺术的空间展示形态密不可分。另外,利用纤维组织形态的曲直与屈伸、疏密与集中、发散与聚合、凌乱与整齐等方式作对比,产生反常化的视觉对比效果。如波兰艺术家阿巴康诺维兹的作品红色的阿巴康是壁挂走向雕塑,走向空间的里程碑式作品。向前锐进的尖角与其后饱满深厚的卵圆形,形成强烈的对比,像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情勃然喷发。这种立体的壁挂,超越传统壁挂原来平面局限,糅合了现代雕塑的造型并与建筑紧密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从此现代纤维艺术迎来了质的飞跃一个形式风格多元的时代。
2、颠覆性和反叛性思维
颠覆性和反叛性思维是纤维艺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20世纪是人类发展最快、成就最高的时期,科技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进步,生产、交通、通讯以无法设想的速度改变着。随之而来,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出现一系列问题:现代社会紧张、快节奏、大强度使人感到压抑、不适,现代社会的人类精神和心理问题也引起关注。与其他艺术相比,纤维艺术以其非凡的想象空间、烦琐的工艺、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制作与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规范、以及烦躁压抑的心态形成对比,正如美国壁毯艺术家茹斯斯古尔说:现代纤维艺术是我们生活的匆忙世界的一种反叛活动。
二、现代纤维艺术的设计创新表现
1、突破材料方面的限制
纤维材料是纤维艺术的基础,就像石刻艺术中的石料一样,脱离其的作品便不是纤维艺术的范畴,材料的选取对作品含义的表达至关重要。传统的纤维艺术由于技术的限制,多只能用自然纤维(棉、麻、毛等)和人造纤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方面的`限制约束了艺术家们的能力使其作品表达的内容有限。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能制造出更多的纤维材料,如合成材料、有机化学纤维、金属纤维、光纤等,为现代纤维艺术提供了大量可选择的素材,各种材料质地的不同给了艺术家广阔选择和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运用多样的手法将材料进行处理给人带来新奇的视觉和审美体验,比如棉麻等柔软材料的制品总是给人柔美自然的感觉,而将钢丝等有硬度的材料与其结合处理却能形成富有力度的艺术形象。不仅如此,先进的材料还能让艺术作品有不同以往的性能,如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使作品有很好的防火防水功效。
2、设计理念的创意
中国传统的纤维设计重技法和精致的图案,其中以四大名绣为代表,作品给人细腻的感受,在有强烈的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图案与颜色的搭配与人们心灵达到相应契合,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人文内涵,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理念在借鉴中国传统纤维设计时引入现代元素,推陈出新,不是一味的模仿和还原,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引起人们的怀古思幽之情时又不会与现代思维形成过大的反差而产生突兀之感。
具体表现为将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形象抽象出来直接与现代制品结合,如引用龙凤等具有中国特色审美和情感寄托的图案,或是更进一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种思维方式表现在现代制品中,如中国山水画和刺绣作品中独树一帜的散点视角,即使不是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形象,也因其普遍的文化认同感而让人感受到古典的传统的魅力。这是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理念的创意中体现的一种,还有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是西方抽象主义理念的运用。
西方传统纤维设计曾一度沦为绘画的附庸而失去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人们追求其装饰效果的华丽,多以着名画家的绘画作品为范本,虽是色彩饱满,构图严谨让人视觉上较为满意,然而毕竟是绘画的临摹,相比起原作来总是有着差距,且没有发挥出其材料本身的特质,使纤维设计流于俗套。后来抽象表现主义画派兴起,引起了人们审美的又一次发展,此时,纤维设计艺术家们吸收过往的经验,不再单纯模仿画家的作品,而是将抽象主义概念和内涵内化为自己的产物,在纤维设计作品中进行艺术创造,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将材料编织处理成夸张的形象,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传达出艺术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领悟。具体表现为对自然形象进行解构重组再创造性的结合使平凡事物焕发出新的魅力,或是抽象出不同事物中的共性构造新事物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又或是用具有象征性的形象符号代替自然事物引起人们思考,以及通过重复的形象的排列进行强调来突出主题等创作手法表现艺术家对美的领悟和起伏的心绪。
3、表现形式的创意
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不在拘泥于以往的平面形态,逐渐向立体化空间化方向发展。平面形态的纤维艺术设计主要表现为地毯、挂毯等作品,形式较为单一,立体化则能够更好地挖掘材料本身的形态美,如果说平面形态的纤维设计像在材料的表面作画,那立体化便是像在塑造一件雕塑作品,所以立体化形态的纤维艺术作品又被称为软雕塑。它有着雕塑作品的严谨的结构美又因其材料的不同而有着独特的触感和自然亲和力,舒缓了雕塑所具有的冰冷尖锐的特性,让人在忙绿的现代生活中有着亲近自然的感觉。空间化则是将纤维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的视觉审美享受与建筑设施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品不仅仅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与周围的空间环境密切相关,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不能单纯以自己想象的艺术形象为主,要观察周围建筑的整体格调和布局,考虑纤维艺术品在哪个方位以哪种形态表现才能起到与空间环境相融又能有恰到好处的点缀作用。这几种表现形式的创意使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分类更加专业化,也对艺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论
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由于材料的丰富多样,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抽象主义表现方法的设计理念,从平面化向立体化空间化方向的发展使其越来越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相较于其他现代设计艺术,纤维艺术以其材料具有的独特质感和自然亲和力脱颖而出,在新时期希望现代纤维艺术设计能有更多的创意发展,利用新科技在日益繁忙的现代社会中给人以美的慰藉。
;2. 纤维艺术的含义定性
目前“纤维艺术”的划分在学术界虽没有准确的界定,
但一般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狭义的,泛指编织艺术的延伸,侧重欣赏型艺术;另一种是广义的,既有欣赏型也有应用型,既有服饰型也有装饰,既有织也有印、绣,只要由细小纤维构成的,都可以称为纤维艺术。通过本次研究的总结,我们可以把纤维艺术初步定义为:纤维艺术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使用天然纤维、人工纤维、化学纤维、有机合成纤维,通过编、结、缠、绕、贴、扎、缝、染等综合技法构成软体或综合材料构成体,如编织品、装置软体等,通称为现代纤维艺术,它具有坚硬或柔软,沉静或路动,影射或吸光,平直或曲隆,艳丽或暗淡,坚立和凹凸等不同的质感、肌理感、色彩感、状态感。无论怎样确立,纤维艺术终将为一门综合性、多元性与边缘性的艺术学科,在与现代人类生存环境亲和中,内涵丰富,风格独特,能烘托着人与环境的和谐氛围,能显示出视觉美和触觉美的艺术魅力,还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现代生活中同大量使用硬质材料制品所带来得冷漠感,重新让“人情味”回归人间。
3. 有没有用A4纸做的纤维艺术作品
有。4. 纤维艺术的运用材料
纤维艺术的无限开放性,为艺术家探索多元的纤维材料、开拓新颖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次参展的作品材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可以说想象奇特,创意别裁,化腐朽为神奇。运用的材料包括羊毛、丝线、纸、棉线、纸浆、铁丝、布、线绳、银线、稻草、亚麻、铜丝、织物、树脂、塑胶、手工纸、书的碎片、毛线、麻、丝网、锡纸、不锈钢、塑料、布带、丝、棉、混合材料、单丝纤维、多元酯纱、装饰纱、女人头发、蚕丝、人造丝、银丝、聚酯丝、高丽纸、蓝色牛仔、特制线、尼龙、棉布、丝绸蜡染、金属丝、报纸、纱线蜡扎染、金属软管、矽树脂、光纤、丙烯酸树脂、卤素灯、相片、丙烯酸纤维、纱、丝缝钉、手工染色蚕丝软缎、苎麻、金属网、有机玻璃、鱼线、丝绸、领带、衣领、人造皮毛、手工染色毛线、木、蜡染棉布、加热粘合剂、藤、树枝、玻璃丝、毛、黄麻、宣纸、金箔、蜡、仿亚麻薄纱、电影印刷品、碟子、珐琅、手套、竹、草蒲、麻绳、鸟笼、绡、铝箔、棕丝、钢网、尼龙绳、钩针织物、包装带、方铁管等等。这些材料因为作者的另类使用,给人以陌生化的视觉效果,构建了个性化的审美王国。
5. 纤维艺术的历史回顾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诗经·王风·大车》有“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大车哼哼,毳衣如璊”。毳衣,用兽毛织成,上面绣着五彩花纹的衣裳。说文:毳,兽细毛也。郑玄笺: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也。《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毛传》:“纠纠,犹缭僚也。夏葛屦,冬皮屦。葛屦非所以履霜”,可见它不是用葛布
而是以葛绳用手编织的。“纠纠”是绳与绳纠缠之貌。郑笺:“葛屦贱,皮屦贵”。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俊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其中,“江离、辟芷、秋兰、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都是香草名,古人用来做服饰和装饰品,屈原以此比喻贤德之人。春秋时期,据《左传》和《吴越春秋》所载,吴、越、郑、卫等国的织造、染色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到战国时期,丝织物在织法上,不仅能织细密的平纹,而且能织复杂的斜纹,还能够提花和绣花。其中锦的织法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当时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齐国和楚国。齐国出产的薄质罗纨绮缟和精美刺绣名闻天下,畅销各地,有“冠带衣履天下”之称。楚国的丝织品以湖北江陵出土的着称,被誉为“丝绸宝库”。每一个丝织品种都是织法多样,色彩纹样各异。丝织品中以锦、绣最珍贵。锦为重经提花织物,单幅为二色至六色。多色的采取区分法和阶梯连续法。花样多达十余种,主纹、地纹和辅纹互相烘托,富于变化,色泽古朴大方。绣品多用绢作底。绣法主要为锁绣,间以平绣,纹样繁复多姿,纷呈异彩。图案有二十几种,构图奇特生动,有浓重的浪漫神话色彩。古人不仅善于利用天然纤维丰富和美化生活,还不断发明、改进纺织技术,使人造纤维普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后的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有专门从事织绣的机构和艺人。 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 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主流品种之一,一向以编织120道壁毯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
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中国的地毯作品《万里长城》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总部,一时传为佳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从此,世界纤维艺术舞台上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纤维艺术进入了空前的多元创新与探索的时代。 纤维艺术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用编结、环结、缠绕、缝缀、粘贴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它可以用来制作服装鞋帽、佩饰、生活日用品、室内外环境装饰品,也可以是艺术家借以抒怀言志,表达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的艺术媒介。它既是实用艺术,也是超功利的纯艺术。纤维艺术包括传统样式的平面织物(壁挂)、现代流行的立体织物(软雕塑)、日用工艺美术品,以及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用各种纤维材料表达造型语言的作品。
6. 请问有关纤维艺术的网站和图片哪里找
http://www.chinafiberart.com.cn/news1.asp?Id=77 中国纤维艺术网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3-d5652055.html
Google上有好多 在图片里找--纤维艺术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7. 什么是纤维画
纤维画是一种纯手工的高档的艺术品。它以彩色纤维为原料,利用纤维的线条机理,用多种精湛的工艺术手法,根据画面题材及风格,既可表现油画,也可表现中国画;既可表现人物,又可以表现动植物。特点是色彩鲜艳�p生动逼真、立体感强制。制作的仿油画及风景画更适合华人的欣赏习惯,可远观画意,近看画韵,具有中国工笔画的特点,其意境胜过一般的复制画,完全是一种再创作品。
8. “纤维艺术”是什么艺术
纤维艺术起源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现代纺织科技的最新成果,因而也有学者称它为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应该说不管是从它的材料、工艺还是表现形式上,纤维艺术与纺织艺术设计都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在现代的发展中许多方面又是彼此交错、相互影响的。因而,从技术层面上说,他们之间不存在决然划分的界线。就某一个具体的作品而言,我们有时很难将它绝对地界定为是“纤维艺术”还是“纺织艺术设计”,这样的窘境在国内外的许多展览和着作中也是不鲜见的。
9. 纤维艺术的对人影响
我们在讨论纤维艺术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不得不提到人的存在,因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最终目标都是以人为本,纤维艺术的表现是对人心理的认识与掌握过程在室内环境的体现。同时,运用纤维艺术品体现室内空间环境良好的人文内涵,以及从中表现出室内生活者的美学品位、宗教信仰、民族习俗、职业等特征。
从文化角度来看纤维艺术对人的影响
首先我们从文化角度谈起,人是室内生活环境的主体,室内环境承载了纤维艺术品的创作,纤维艺术在经与纬、编与织的运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空间化的语言。它提供给人们一个情感述说的广阔空间,其中包括了创作者内心的情趣、对美的追求、民族精神的表达。例如,基维·堪达雷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秋之印象》,画面表现秋色红艳、层林尽染之景色,深色密林之中,一泓飞泉蜿蜒而下,又如飞升之云烟,尽在观者的遐想之中,而远处的山岚,清新碧透,整个作品宛若一幅中国的泼墨彩山水画,表现了非本民族的艺术特征,而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再如:美国纤维艺术家雷诺阿·察里斯的大型悬垂织物作品《秋·自然的垂落》和布里斯·让的空中吊饰作品《清凉的雨丝》,以及日本软雕塑家小林正和的以绳线缠绕而成的软雕塑作品《银色的波浪》,运用点、线、面的构成与室内空间紧密结合,表现现代纤维材料在室内空间中的纤维特殊效果,为忙碌在紧张气氛中的人们,平添一份自然的诗情画意。通过纤维艺术品形式与内容的创作表达了作者良好的审美品位。笔者认为室内空间的纤维艺术品,用丰富的语言为人们的审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满足了室内环境中人的精神需求。
从心理感受角度来看纤维艺术对人的影响
现代室内环境是人们工作、休息、就餐、娱乐等生活内容,与室内环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人的心理感受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传达到内心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因此,具体到室内纤维艺术品是否能引起人们的注目、是否让人们触景生情、是否能体现人们的行动心理都会对室内环境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瑞士艺术家摩依克的作品《无题》,把壁挂作品陈设于室内环境最突出的中心部位起到了引人注目的效果,含有画龙点睛的意味。清华美院的林乐成教授的纤维作品《春·夏·秋·冬》分别置于中苑宾馆茶廊和IBM北京总部的大厅里。作品中采用了大自然的色泽,黄、绿、红、紫四种颜色代表4个季节,寓意季节在不断变化,但生命却是永恒的。虽然不完全与大自然景色相同,但近似自然的美感能唤起人们脑海中的回忆与联想。再如:图中所示的室内纤维壁挂作品,根据人的行动心理因素,运用色彩绚丽、图形优美的纤维作品陈设于楼梯旁空置的墙体,指引人们的行动方向,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因此,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充分地说明了纤维艺术从心理角度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营造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纤维艺术在室内环境中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效果,而且具有传情达意的精神功能。如果能结合其他室内构成要素很好地运用在室内环境中,那么会让人类与所处的室内环境更加和谐与丰富多彩。另外,现代纤维艺术无论以何种形态来营造室内空间的环境,我们都应该看到纤维艺术创作对生活的关注,对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类情感的理解。我们要力求使纤维艺术更有效地作用于室内环境之中。
10. 纤维艺术的现代艺术
现代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在现代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受到公众较为普遍的喜爱。纤维艺术之所以被人们普遍的喜爱,除了它本身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生命力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每天所接触的现代都市环境,从交通工具到生活日用品等,大多是出自冰冷的机器,是一些缺少情感的模式产物。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越来越少。从而使得那些长期生活在繁杂大都市,这种现代工业文明所造就的“第二自然”中的人们,常常怀念质朴的第一自然,渴望人际之间情感的交流。将纤维艺术,尤其是将那些用手工精心制作的现代纤维艺术,装饰于室内外的环境中,可营造一种既温馨,又富有个性的艺术氛围。使人们从钢筋水泥的包围和由冷漠的机器成批生产的产品环境中,感受到一点人情味。同时,也能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愿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得以满足。
现代纤维艺术是一备受国内外艺术界广泛关注的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门类之一。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的亚麻壁毯是一迄今发现最早的纤维艺术作品,而西亚的纤维壁毯纺织比较兴旺,叙利亚曾经是壁毯纺织业的中心。中国有“丝国”的美誉,传统纤维丝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据《中国工艺美术史》记载,我国最早采用的丝织材料主要是麻葛纤维,这些材料虽然粗糙,但却能编出山形和菱形的斜纹。到汉朝时,中国的地毯编制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欧洲传统壁毯在中世纪时,内容多表现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形式也具有平面性,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特点。这种具有编织语言个性的纤维艺术到了13世纪,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但是,在17世纪,欧洲纤维艺术的审美标准受到学院派油画的影响。因此,盲目的用纤维艺术去模仿着名油画,在当时成为一种风尚。但是,也由于过分的模仿绘画作品,而失去了纤维艺术编织语言的个性。到19世纪末,已经失去个性的欧洲传统纤维艺术走向低谷。
现代纤维艺术孕育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发展于美国和欧洲。1919年建筑师格罗比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包豪斯设计学院。该校主张将艺术与技术在教学中相结合。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强调艺术创造力的开发,又注重具体工艺技能的训练。并且把美术和工艺的重点定位于各种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设计上。在这所学校内,还专门设有供师生们进行纤维材料研究,工艺研究的纤维艺术研究所。
最早对现代纤维艺术的探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有一些受到德国法西斯迫害的德国包豪斯艺术家,移居美国,他们也将在包豪斯对纤维艺术的研究成果带到了美国,其中,安娜·欧伯丝的传播影响最大。但在法国,让·芒萨早在1938年就宣称与传统的精密复制绘画式的纤维艺术决裂,充分发挥了纤维艺术在设计语言上的个性,并倡导不断的开发纤维艺术的新材料,新技法新语言。这标志着人们已开始不在将逼真作为纤维艺术的首要评判标准,而是将纤维艺术向现代化设计观念转入,强调创新。 我国对现代纤维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始于文革结束。1981年春,美籍华裔女纤维艺术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茹斯·高(Ruth·kao)带领15个美国纤维艺术专业的学生来到中央工业美术学院留学,敲开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研究发展的大门。198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届中国壁挂艺术展。在展览上,引起人们广泛注目的是江苏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林晓冷冰川为代表的作品,其材料使用相当广泛。1986年,瑞士洛桑国际壁毯艺术双年展上,展出了中国艺术家谷文达,梁绍基,施慧和朱伟的作品,第一次在洛桑展现了中国纤维艺术的风格,向世人阐述了现代纤维艺术的中国气派。2000年的“从洛桑到北京——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展”及随后的2001年12月在西安举行的“西部·西部”艺术大展,纤维艺术展更是具有影响的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的华夏文化气概和当代造型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