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图片 > 简单的东巴文图片

简单的东巴文图片

发布时间:2022-11-02 05:54:44

❶ 纳西东巴文学的东巴文和东巴经

东巴文,即纳西象形文字,纳西语称司究鲁究,直译为木迹石迹,包含两层意思:一?quot;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二是木石之痕迹,可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因这种文字大多只由东巴掌握,用来撰写经典,所以又称它为东巴特额,意即东巴文。东巴文的基本特点,正如清代余庆远在《维西见闻录》中所道: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这些字形带有浓厚的图画味道,但是每个图形都已经有了它固定的概念、固定的线条和笔法,有了固定的读音,已经成为表示语言里某个字、词的符号。显而易见,它是介乎于图画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间的一种文字符号。关于东巴文的创制,难以确考。只有一些无从稽考的创制者的传说,一说是腊依本梭(意为神的三兄弟);一说是木氏祖先麦宗;一说是居住在中甸白地的圣人劳迪般独……。实际上,东巴文的创制是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从最初刻画在木石上的单一的或少量的记号图像,发展到大量的、约定俗成的一批相对固定的图像符号,到能应用更多的图像符号记载复杂的事件,直到最后能书写记载长篇着作,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这只能是多少人、多少代人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劳动的结晶。从象形文字脱化而来的还有一种标音文字,称哥巴文,东巴也运用这种文字撰写了二百多册经书。这种文字比划简单,一字一音,比东巴文进了一步。它多数由东巴文脱胎、缩减、演变而来,部分借鉴了汉字,但应用不广。
东巴书写、念诵的经书,纳西语称东巴久,即东巴经。这种经书用本地一种木本植物皮所制的厚棉纸(俗称东巴纸)订成册,书写工具有用锅烟灰拌胆汁制成的墨及自制的竹笔。东巴经分布于金沙江上游的纳西族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和中甸、维西的部分地区。在方圆数百里的地域内,曾经赓续编撰和辗转传抄出两万多本东巴经,其中,互不雷同的书目约有1500多册卷,计1000余万字。有一万多本已于建国前流散到美、英、法、日、德、加拿大、奥地利等国,仅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博物馆就藏有4000余册。国内收藏较多的有丽江县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及博物馆、北京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台湾博物院等。
作为东巴文化的物质载体,东巴经按仪式或道场的不同可分为:祭天、祭署龙、延寿、解秽、祭村寨神、祭五谷六畜神、祭山神、祭祖先、祭家神、求嗣、祭猪神、放替身、解禳灾难、祭胜利神、祭水怪猛妖、开丧、祭死者、祭风、祭短鬼、退口舌是非、驱瘟神、占卜、道场规程、零杂经等24类。
东巴文化以其浩瀚博大的内容构筑成一座纳西族古代文化的雄伟殿堂,深蕴着神奇宏富的文化内涵。东巴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东巴文学花朵,就是在这样丰厚的文化土壤上展蕊怒放的,其艺术个性和美学特征的形成,与东巴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密切的关系。

❷ 寓意“平安幸福”的东巴文字怎么

http://www.artwork-cn.com/Html/dongbawenzi/2626.html

❸ 东巴象形文字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纳西话叫“思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东巴文创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大约有1400个单字,至今仍为东巴(祭司)、研究者和艺术家所使用,被当今学者们认为比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和中国甲骨文字显得更为原始古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这种古文字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从东巴象形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还有一种标音文字,称“哥巴文”。“哥巴”是弟子的意思,“哥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哥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东巴也用它写了二百来册经书。这种文字笔画简单,一字一音,比象形东巴文进了一步。哥巴文虽有2400多个符号,但重复较多,常用的只有500多字,标音不标调,同音和近音代替很多,致使运用不广。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这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的确是个奇迹。

❹ 求所有东巴文字的图片!!!

图片http://ke..com/pic/16/11477461948231851_small.jpg
http://ke..com/pic/34/1152367307947453_small.jpg
http://ke..com/pic/4/11524652055663109_small.jpg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一、 东巴文化(一)

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她是云南省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这里美绝人寰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东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东巴,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

东巴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动,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在里头,所谓东巴文化就是指的这么一个文化体系。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有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由于东巴才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为东巴文。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东巴经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了,它现在被统称为是纳西古代社会的网络全书,因为它牵涉到方方面面,就是历史,政治,天文地理呀,还有文学艺术呀,宗教啊,人类学,甚至于医药,还有生产生活方面的许许多多知识,当然也有很多神话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东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个,它集书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简练,色彩鲜艳,而且目前很多东巴仍然在使用这些文字。

东巴文字,由于人类造字尊重意识,或者叫做仿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文字无非就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工具。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了,开始的时候就是有图画,现在我们的东巴文里面有很多的图画字,一幅图画就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约定俗成固定的一个内容,大家一看这个画就知道它是指什么事情,所以由于图画字,人们在观察,比如说我们汉字,因为是在平原里面看那个‘山',是一个山,一个山的,所以他写字呢,就有三个山头,但是纳西族它生活在山区里头,他一出门就是大山,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就是只有一个‘山',就是这么个意思,像汉字的门字,有两扇门,纳西族只有一个门,所以他造字的时候看到的只有一个门,与他所处的环境是有关系的,所以他在造字的时候看到什么就画下了什么,逐步用图画从繁到简,就把它减少了,形成约定俗成的一种笔画,固定的形式,它属于这样造字的范围,所以东巴文它是通过图画到文字发展起来的。我们用汉族的话说叫书画同源。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又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

丽江东巴文化学者兰伟:“象形文字从它的造字以及整个发展的情况来看,它是从图画逐步发展演变成现在的东巴文字,所以现在的东巴文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一个东巴文字都是很美的一幅画。”

知识点滴:纳西族,自称“纳”,“纳西”,“纳汝”。晋、唐史籍称“摩沙”或“摩些”。分布在云南丽江、中甸、维西、宁蒗及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或藏缅语族彝语支。

二、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不仅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且他们的服饰也是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这主要体现在纳西族妇女的服饰上。

纳西族居住的川滇交界地区,群山耸峙,平均海拔约2700多米,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宛若晶莹的玉屏,矗立在丽江的北部和中甸的东南部。纳西族共有24万多人,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县约有17万人,是纳西族主要的聚居区。

披星戴月的纳西妇女是丽江古城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她们健壮爽朗、热情质朴,以勤劳能干着称,就像她们所穿的羊皮披肩上那七个刺绣圆盘所象征的一样,肩担日月,背负星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她们日夜操劳,几乎担负了所有的家务劳动。

古代的纳西族人民为了适应高原地区的农牧生产,一般以自织的麻布或粗棉布做衣料,男穿短衣、长裤,女着短衣、长裙。无论男女,大都不穿鞋袜,束花布腰带,外披一块羊皮或毛毡。纳西族妇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她们运送重物主要靠肩背,这时披肩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后来由于受汉族的影响,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她们身穿大褂,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多褶围裙,在劳动或出门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制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缀有两个大圆布圈,背上并排钉着七个小圆布圈,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

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英古与旱魔搏斗,奋战了九天,最后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

三、东巴文化(二)

舞蹈是纳西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舞蹈。东巴舞就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它表现了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邪恶势力的斗争。

纳西族素以能歌善舞着称。唐代和元代的志书就有“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饮酒歌舞”,及“男女动数百,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的记载。目前广泛在民间流传和新发掘整理的舞蹈,有原始舞蹈、东巴古典舞蹈、组舞和新歌舞等几类。“麦达蹉”和“热热蹉”等是诗、歌、舞三者合一的原始舞蹈。其特点是边唱边舞,以唱促舞,以舞助唱,唱完舞止;没有乐器伴奏,人数、地点和场合不受限制,男女皆可参加。舞步简单,一般是以右手搭左肩或手挽手,从右行进,渐成圆圈。

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东巴舞从形式上,似乎多是跳神驱鬼之类的动作,但实际上,大部分内容是表现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邪恶势力的斗争。

它的舞蹈根据祭祀的内容有区别,比如说祭天,有祭天时候跳的舞蹈,祭风有祭风时候跳的舞蹈,比如说送葬,送葬的时候,又有送葬时候跳的舞蹈,它是有区别的。

东巴舞蹈素材的来源主要从民间,因为从民间舞蹈里面把它吸收过来了以后,用在它祭祠的时候来跳,又加上有东巴教神韵的一些风格后,就变为东巴的舞蹈,它又有非常浓郁的民间性,本来东巴也是在民间,因为它没有脱离他家庭,生产、生活一切跟民间的劳动者是一样的,所以有很浓的民间性。

在用象形文字写的两本有关舞蹈的典籍《蹉模》中记录了几乎失传的60个舞蹈的几百种跳法。《蹉模》中的舞蹈可以分为动物舞、刀弓舞和大神舞等几种类型。其中刀弓舞又包括刀舞、弓箭舞和赤脚舞。

弓箭舞是镇邪的,所以他往天上打的时候就射恶神,往地下就是打恶鬼,所以他的方向就是朝天和朝地,他是这样往上、往下,它就是这么两个动作,另外就是朝四个方向,四个方向、方位的恶鬼,鬼还要分好鬼和恶鬼,神也有好神和恶神。

《牦牛戏老虎》是根据纳西民间的一个典故改编而成的动物舞,舞蹈分为颂经、牦牛戏老虎等几个部分。主要讲述了两只猴,分别代表人类最早的两个家族,一族崇拜老虎、一族崇拜牦牛,两家族为此发生争执的故事。

在东巴舞中,有很多舞蹈都是模仿动物的动作而形成的。据《东巴舞谱》记载,纳西最古老的舞蹈源于金色青蛙的跳跃。如今在丽江西北部山区仍然保留着一种古老舞蹈《勒巴舞》。据《吕氏春秋》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歌以歌八厥”。而《勒巴舞》最显着的特点也是拿着牛尾巴跳的,它分别模仿大象、鹰、猴、蛙及虎,并使之形成了一套连贯的舞蹈动作。

四、东巴宫

作为东巴文化的主要部分,无论是文字、音乐还是舞蹈,它们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东巴,座落在丽江古城的东巴宫,更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东巴文化的窗口。

东巴宫座落在丽江古城东大街,它的门楼上装饰的是东巴的“五幅冠”,大门两旁悬挂着东巴的木牌画,东巴宫内别具一格的装饰和文化活动更会让您感受到东巴文化的魅力。

大研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国内外的游客都来了,东巴文化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的内核部分,所以我们就企图搞一个窗口,向外展示东巴文化的音乐舞蹈这一部分。

来到丽江的人们除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外,听一听纳西古乐、看一看东巴舞蹈、了解一下东巴文化也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整个东巴宫的布局,我们想突出纳西族的特点,就是突出东巴的特点。主要是通过像东巴的经卷、文物、东巴的绘画、祭祠用品、东巴的壁画、浮雕等等这几个方面来相对完整地介绍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的音乐、舞蹈这一块,我们企图加强它的文化气氛,给大家有一种能相对直观的了解纳西族的音乐、舞蹈文化。

整个东巴宫就是一座小而全的民族文化艺术博物馆,通过它可以欣赏到举世无双的东巴文化艺术,领略到真正的纳西古乐以及民间歌舞神韵。

也是为了保护、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在保护和弘扬里头,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可能我认为挖掘整理跟保护是很重要的一块,所以我们就集中了我们纳西族的一大批民间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还有老东巴,把他们集中在这儿,包括我这样的人在内向他们学习,只有学习好了以后才能去传播它,我们也强调这一点,就是一个民族他的文化消亡了,这个民族也就不存在了。

为了更好地传播东巴文化,东巴宫组织了纳西地区部分着名老东巴,民歌手和一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以东巴文化艺术为主,挖掘整理了一批最富乡土气息和最有民族特色的精彩节目,节目新鲜神奇、雍容优雅、深沉浩远、气势豪壮,深受国内外观众的欢迎。

五、东巴文化(三)

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经文画几大类,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

传统东巴画主要是东巴在做法事时制作和使用的,有布轴的神佛像画、经书画、木牌画上的神、鬼、鸟、兽画,以及大型布卷画,民间还有反映生产和生活的装饰画,这些画笔调粗犷、色彩浓艳、形象朴实生动。

东巴文化里面的所有内容,包括经书,包括木牌画、纸牌画、神轴画,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全是以绘画的形式保留下来的、记载下来的,因为它本身洋洋万卷的经书,它本身就是洋洋万卷的绘画,因为它的绘画的形式是图画象形文字。传统的东巴绘画它大部分画在什么地方呢?可以说在岩壁上、树皮上,特别是东巴绘画里面,象形文字,洋洋万卷的象形文字,其实也是非常单纯、抽象的东巴绘画。从我作为画家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这就是绘画。他们这个绘画是画在什么地方的,书写在什么地方呢?书写到自己制作的纸上,非常粗糙,但是我认为质地也好,保留期又非常长久,这里面非常有特点的神轴画,包括《神路图》,《神路图》在国际上是非常有名的,传统的《神路图》宽有45公分左右,长可以到20米,在国际上被誉为直幅长卷画之最,它又是画在什么地方呢?它又是用一种什么颜料制作呢?它是用纳西族农民自己手工织的布,把布织出来以后用石头一点一点轧,表面轧的非常光滑,那么再把那个虫胶,农民用的那个胶,虫胶又打上去,然后再这么制作了以后,在这个地方用传统的竹笔或者是一种自制的毛笔、勾线,所以说传统的东巴绘画呢,你看包括它的文字,是写在他自己做的纸上,木牌画呢,非常有特色的木牌画,是画在咱们把那个树一砍几瓣,然后用咱们自己矿物质颜料,传统的东巴绘画的这些颜色特别好,都是自己制作的一些颜料。

传统东巴画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东巴画中的布卷画《神路图》它一般长达14米多,宽26厘米左右,主要用于丧葬时超度死者亡灵仪式中,描述了死者亡灵要经过的地狱、人间、自然界、天堂等各阶段的具体场面,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虽然传统东巴画也受到周边民族文化,特别是汉藏文化的影响,但它仍然比较系统地保持了自己整体的风格和特点。

纳西的东巴文化,确实受藏传佛教的影响相当之大,所以在纳西的所有的东巴文化的那个绘画部分,包括其它的仪式部分等等,人家都自觉不自觉地一看就知道受藏文化、藏传佛教的影响特别大,包括绘画,但它整个过程、整个那个赋彩、用线,非常、非常怎么说呢?不是那么求华丽,它是求朴实、画完一张画以后,它外观的包装,它是不加以装饰的,怎么样就怎么样,然后呢上下一般的是用两块黑布,然后中间呢就像我们裱轴画一样,国画里面裱轴一样,穿上两根木头,它整个过程已经完成。

东巴神谱则是纳西人的图腾,在神谱里有神保佑他们,“青蛙、飞螺、大鹏鸟修曲、战神优麻、吉祥双鱼”等等数不胜数。一个民族想要强大,首先它必须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能够很快地繁衍后代。据说纳西人迁徙到现在生息的土地,看到青蛙的繁殖能力是最强的,就把青蛙选作他们的繁殖之神,飞螺是一只长着翅膀的海螺,它是海神,亦是一种东巴用的法器,大鹏鸟修曲、战神优麻、双鱼则分别是保护、勇气和吉祥的象征,从古至今许多木雕艺术反映的正是这些神的传说,这些神谱木刻构思慎密,线条流畅优美,图案栩栩如生。久久凝视,仿佛就回到了遥远的年代。

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内容主要表现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其中也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

它主要用于东巴教的各种仪式中。它以东巴教中的诸鬼神为绘画对象,常见的有经书的封面和题图,做佛事时用的布帛(卷)画、木牌等。

老的东巴画是最具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纳西族东在做仪式时,要绘画各种各样的佛神、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并对他们进膜拜与祭祀,这种服务于宗教活动的各种绘画,统称为东巴画。东巴绘画艺术具有象形文字经典所具有的五个艺术品特性,即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

东巴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木牌画:分尖头形和平头形。尖头木牌画,一般画神的形象,插于上方神坛前,平头木牌画,画鬼的形象,插于下方鬼寨中。
(二)经书绘画类:经书封面装饰画,经书扉页画,题图和画谱"冬模"等。
(三)纸牌画:绘五方(东、南、西、北、中)等各战神,神鹏"休曲"斗恶"署",金色巨型蛙、孔雀,各优麻神等和五幅冠,占卜打卦用的各类画等。
(四)卷轴画:每幅主要绘一尊大神或战神,表现的是某个神祈及其所居的神界。
(五)神路图:用于丧仪和超度亡度之仪式的大型纵向连续画卷。东巴画内容庞杂,用量极大,在整个东巴画中能较规范地表现出异常丰富,成千上万的各种形象,全赖于画谱"冬模"。画谱"冬模"对东巴画有着指导和规范化的作用,使东巴画不失其规矩,特征和宗教内涵。

东巴画的绘画手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形成多种风格,但从总体上大致可为两类:
(一) 保留原始古朴画法的;如东巴画谱,木牌画和经书绘画类等,此类画多用竹笔和自然颜料绘制,单线平涂;造型质朴古拙,简练概括,变形夸张,线条粗犷流畅,率真豪放,刚柔兼备,有古朴稚拙之美。
(二)吸收融合汉、藏民族画法的;如有些卷轴画、神路图和一些画法精细的纸牌画。此类画多用毛笔和矿物质颜料绘制,把东巴画传统的古拙画风与外来的精细清丽画风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形成粗细有致,疏密相间的风格,构图日趋严谨,画面繁实,层次分明,设色富丽,线条工整,造型准确,技术技巧有了突破性发展。

❺ 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存在说明着什么

有种象形文字叫东巴文,也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因为本质上这算是某种图画,所以我个人觉得还算不错。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它的存在基于历史,也确定了现在。也是很多人都在认为一切都是在证明还活着象形文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先赠与后代的艺术。


我个人很喜欢这种意义非凡的存在。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还是一种生活。代表了以前也代表了现在。体现了从前的悠然生活,也体现了现代的传统。

❻ 谁知道这是什么 大概是东巴文化东西

中国事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一、 东巴文化(一) 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唯逐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她是云南省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这里美尽人寰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同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东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东巴,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 丽江东巴文化学者兰伟:“东巴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奠活动,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在里头,所谓东巴文化就是指的这么一个文化体系。”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有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由于东巴才把握这种文字,故称为东巴文。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丽江东巴文化学者兰伟:“东巴经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了,它现在被统称为是纳西古代社会的网络全书,由于它牵涉到方方面面,就是历史,政治,天文地理呀,还有文学艺术呀,宗教啊,人类学,甚至于医药,还有生产生活方面的许很多多知识,当然也有很多神话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东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个,它集字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简练,色彩鲜艳,而且目前很多东巴仍然在使用这些文字。 丽江东巴文化学者兰伟:“东巴文字,由于人类造字尊重意识,或者叫做仿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文字无非就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工具。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了,开始的时候就是有图画,现在我们的东巴文里面有很多的图画字,一幅图画就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约定俗成固定的一个内容,大家一看这个画就知道它是指什么事情,所以由于图画字,人们在观察,比如说我们汉字,由于是在平原里面看那个‘山',是一个山,一个山的,所以他写字呢,就有三个山头,但是纳西族它生活在山区里头,他一出门就是大山,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就是只有一个‘山',就是这么个意思,像汉字的门字,有两扇门,纳西族只有一个门,所以他造字的时候看到的只有一个门,与他所处的环境是有关系的,所以他在造字的时候看到什么就画下了什么,逐步用图画从繁到简,就把它减少了,形成约定俗成的一种笔画,固定的形式,它属于这样造字的范围,所以东巴文它是通过图画到文字发展起来的。我们用汉族的话说叫字画同源。”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又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创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 丽江东巴文化学者兰伟:“象形文字从它的造字以及整个发展的情况来看,它是从图画逐步发展演变成现在的东巴文字,所以现在的东巴文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一个东巴文字都是很美的一幅画。” 知识点滴:纳西族,自称“纳”,“纳西”,“纳汝”。晋、唐史籍称“摩沙”或“摩些”。分布在云南丽江、中甸、维西、宁蒗及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地。语言属汉躲语系或躲缅语族彝语支。 二、纳西族衣饰 纳西族不仅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且他们的衣饰也是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这主要体现在纳西族妇女的衣饰上。 纳西族居住的川滇交界地区,群山耸峙,均匀海拔约2700多米,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宛若晶莹的玉屏,耸立在丽江的北部和中甸的东南部。纳西族共有24万多人,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县约有17万人,是纳西族主要的聚居区。 披星戴月的纳西妇女是丽江古城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她们健壮开朗、热情质朴,以勤劳能干着称,就像她们所穿的羊皮披肩上那七个刺绣圆盘所象征的一样,肩担日月,背负星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她们昼夜操劳,几乎担负了所有的家务劳动。 古代的纳西族人民为了适应高原地区的农牧生产,一般以自织的夏布或粗棉布做衣料,男穿短衣、长裤,女着短衣、长裙。无论男女,大都不穿鞋袜,束花布腰带,外披一块羊皮或毛毡。纳西族妇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她们运送重物主要靠肩背,这时披肩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后来由于受汉族的影响,男子衣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衣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她们身穿大褂,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多褶围裙,在劳动或出门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制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缀有两个大圆布圈,背上并排钉着七个小圆布圈,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 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英古与旱魔搏斗,奋战了九天,最后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以为纳西族自古将田鸡视为聪明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田鸡的眼睛,是一种田鸡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 三、东巴文化(二) 舞蹈是纳西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舞蹈。东巴舞就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它表现了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势力的斗争。 纳西族素以能歌善舞着称。唐代和元代的志书就有“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饮酒歌舞”,及“男女动数百,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的记载。目前广泛在民间流传和新发掘整理的舞蹈,有原始舞蹈、东巴古典舞蹈、组舞和新歌舞等几类。“麦达蹉”和“热热蹉”等是诗、歌、舞三者合一的原始舞蹈。其特点是边唱边舞,以唱促舞,以舞助唱,唱完舞止;没有乐器伴奏,人数、地点和场合不受限制,男女皆可参加。舞步简单,一般是以右手搭左肩或手挽手,从右行进,渐成圆圈。 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东巴舞从形式上,似乎多是跳神驱鬼之类的动作,但实际上,大部分内容是表现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势力的斗争。 原丽江地区歌舞团团长和世伟:“它的舞蹈根据祭奠的内容有区别,比如说祭天,有祭天时候跳的舞蹈,祭风有祭风时候跳的舞蹈,比如说送葬,送葬的时候,又有送葬时候跳的舞蹈,它是有区别的。” 东巴舞蹈素材的来源主要从民间,由于从民间舞蹈里面把它吸收过来了以后,用在它祭祠的时候来跳,又加上有东巴教神韵的一些风格后,就变为东巴的舞蹈,它又有非常浓郁的民间性,本来东巴也是在民间,由于它没有脱离他家庭,生产、生活一切跟民间的劳动者是一样的,所以有很浓的民间性。 在用象形文字写的两本有关舞蹈的典籍《蹉模》中记录了几乎失传的60个舞蹈的几百种跳法。《蹉模》中的舞蹈可以分为动物舞、刀弓舞和大神舞等几种类型。其中刀弓舞又包括刀舞、弓箭舞和赤脚舞。 东巴宫原丽江地区歌舞团团长和世伟:“弓箭舞是镇邪的,所以他往天上打的时候就射恶神,往地下就是打恶鬼,所以他的方向就是朝天和朝地,他是这样往上、往下,它就是这么两个动作,另外就是朝四个方向,四个方向、方位的恶鬼,鬼还要分好鬼和恶鬼,神也有好神和恶神。” 《牦牛戏老虎》是根据纳西民间的一个典故改编而成的动物舞,舞蹈分为颂经、牦牛戏老虎等几个部分。主要讲述了两只猴,分别代表人类最早的两个家族,一族崇拜老虎、一族崇拜牦牛,两家族为此发生争执的故事。 在东巴舞中,有很多舞蹈都是模仿动物的动作而形成的。据《东巴舞谱》记载,纳西最古老的舞蹈源于金色田鸡的跳跃。如今在丽江西北部山区仍然保存着一种古老舞蹈《勒巴舞》。据《吕氏年龄》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歌以歌八厥”。而《勒巴舞》最明显的特点也是拿着牛尾巴跳的,它分别模仿大象、鹰、猴、蛙及虎,并使之形成了一套连贯的舞蹈动作。 四、东巴宫 作为东巴文化的主要部分,无论是文字、音乐还是舞蹈,它们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东巴,座落在丽江古城的东巴宫,更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东巴文化的窗口。 东巴宫座落在丽江古城东大街,它的门楼上装饰的是东巴的“五幅冠”,大门两旁悬挂着东巴的木牌画,东巴宫内别具一格的装饰和文化活动更会让您感受到东巴文化的魅力。 中国舞蹈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杨宏:“大研古城被列进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国内外的游客都来了,东巴文化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的内核部分,所以我们就企图搞一个窗口,向外展示东巴文化的音乐舞蹈这一部分。” 来到丽江的人们除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外,听一听纳西古乐、看一看东巴舞蹈、了解一下东巴文化也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中国舞蹈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杨宏:“整个东巴宫的布局,我们想突出纳西族的特点,就是突出东巴的特点。主要是通过像东巴的经卷、文物、东巴的绘画、祭祠用品、东巴的壁画、浮雕等等这几个方面来相对完整地先容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的音乐、舞蹈这一块,我们企图加强它的文化气氛,给大家有一种能相对直观的了解纳西族的音乐、舞蹈文化。” 整个东巴宫就是一座小而全的民族文化艺术博物馆,通过它可以欣赏到举世无双的东巴文化艺术,领略到真正的纳西古乐以及民间歌舞神韵。 东巴宫中国舞蹈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杨宏:“也是为了保护、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在保护和弘扬里头,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可能我以为挖掘整理跟保护是很重要的一块,所以我们就集中了我们纳西族的一大批民间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还有老东巴,把他们集中在这儿,包括我这样的人在内向他们学习,只有学习好了以后才能往传播它,我们也夸大这一点,就是一个民族他的文化消亡了,这个民族也就不存在了。” 为了更好地传播东巴文化,东巴宫组织了纳西地区部分着名老东巴,民歌手和一些身怀特技的民间艺人,在保存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以东巴文化艺术为主,挖掘整理了一批最富乡土气味和最有民族特色的出色节目,节目新鲜神奇、雍容优雅、深沉浩远、气势豪壮,深受国内外观众的欢迎。 五、东巴文化(三) 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画几大类,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 传统东巴画主要是东巴在做法事时制作和使用的,有布轴的神佛像画、经字画、木牌画上的神、鬼、鸟、兽画,以及大型布卷画,民间还有反映生产和生活的装饰画,这些画笔调粗犷、色彩冶艳、形象朴实生动。 纳西族画家张春和:“东巴文化里面的所有内容,包括经书,包括木牌画、纸牌画、神轴画,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全是以绘画的形式保存下来的、记载下来的,由于它本身洋洋万卷的经书,它本身就是洋洋万卷的绘画,由于它的绘画的形式是图画象形文字。传统的东巴绘画它大部分画在什么地方呢?可以说在岩壁上、树皮上,特别是东巴绘画里面,象形文字,洋洋万卷的象形文字,实在也是非常单纯、抽象的东巴绘画。从我作为画家的角度来说,我以为这就是绘画。他们这个绘画是画在什么地方的,书写在什么地方呢?书写到自己制作的纸上,非常粗糙,但是我以为质地也好,保存期又非常长久,这里面非常有特点的神轴画,包括《神路图》,《神路图》在国际上是非常有名的,传统的《神路图》宽有45公分左右,长可以到20米,在国际上被誉为直幅长卷画之最,它又是画在什么地方呢?它又是用一种什么颜料制作呢?它是用纳西族农民自己手工织的布,把布织出来以后用石头一点一点轧,表面轧的非常光滑,那么再把那个虫胶,农民用的那个胶,虫胶又打上往,然后再这么制作了以后,在这个地方用传统的竹笔或者是一种自制的羊毫、勾线,所以说传统的东巴绘画呢,你看包括它的文字,是写在他自己做的纸上,木牌画呢,非常有特色的木牌画,是画在咱们把那个树一砍几瓣,然后用咱们自己矿物质颜料,传统的东巴绘画的这些颜色特别好,都是自己制作的一些颜料。” 传统东巴画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东巴画中的布卷画《神路图》它一般长达14米多,宽26厘米左右,主要用于丧葬时超度死者亡灵仪式中,描述了死者亡灵要经过的地狱、人间、自然界、天堂等各阶段的具体场面,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固然传统东巴画也受到周边民族文化,特别是汉躲文化的影响,但它仍然比较系统地保持了自己整体的风格和特点。 纳西族画家张春和:“纳西的东巴文化,确实受躲传佛教的影响相当之大,所以在纳西的所有的东巴文化的那个绘画部分,包括其它的仪式部分等等,人家都自觉不自觉地一看就知道受躲文化、躲传佛教的影响特别大,包括绘画,但它整个过程、整个那个赋彩、用线,非常、非常怎么说呢?不是那么求华丽,它是求朴实、画完一张画以后,它外观的包装,它是不加以装饰的,怎么样就怎么样,然后呢上下一般的是用两块黑布,然后中间呢就像我们裱轴画一样,国画里面裱轴一样,穿上两根木头,它整个过程已经完成。” 以纳西族中青年为主体的一批画家,在吸取古老东巴字画精华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法和材料创作出了现代东巴画。 纳西族画家张春和:“那么现代东巴绘画,当代东巴绘画就截然不一样了,由于现代又出现了很多绘画的工具、材料,起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现代的东巴画派里头绘画表现的一些方式,手段啊,包括我,还有和我一样的很多的纳西族的探索东巴绘画的人,他们用的材料呢,你即便是布上油画,很多人还用进口的,像进口的非常有名的温莎牛顿这些,那些油画家在画,即便于木刻也如此,木刻它们还有一种水印木刻,上面还有套色,这种形式,那么像国画,重彩画也如此,那么现在云南画派里用高丽纸,最初这些绘画。重彩,赋予很鲜艳的、很对比的那种木和色的这种对比,夸大这些那个形式,那么所以呢,当代和现代的用料不一样,用色不一样,观念也当然不一样了,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画放在一起,它尽对不一样,各安闲探索各自的路子,各自用的材料和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这一点是非常好的现象,也是能保持那个很长久的生命力的一种现象,再觉得有一点不一样,我刚才重复过一句就是说我们这个画派是立足在我们传统的几千年产生的这个东巴、东巴文化的一个非常厚实的一个文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确当代的东巴绘画。所以呢这种绘画在国际上非常有生命力,而且呢内容非常新,形式非常新,非常有那种当代人对过往、对传统、对古老文化的一种非常沉重的一种反思的一种现象,所以它不是很飘的,不是很唯美。”

❼ “山”字的象形文字图片是什么样的

山字的象形文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属皆从山。

白话版《说文解字》:山,宣发地气。高山宣发地气,散布四方,促生万物,有石崖而高耸。象高峰连绵之形。所有与山相关的字,都采用“山”作边旁。

(7)简单的东巴文图片扩展阅读

东巴文: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

外地人来到云南丽江,不仅为秀美的玉龙雪山、大研古镇所折服,也为纳西族独有的东巴文所吸引。这可是世界上至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

早在2003年,东巴古籍作为东巴文化的载体,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记忆录”。在中国迄今为止已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五项遗产中,东巴古籍是唯一一项少数民族世界遗产。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和丽峰(纳西族)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东巴文是丽江纳西族的文字,属于象形表意文字类型,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文字总数约1600个左右。

东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字句从左至右,自上而下。这种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至今仍在使用之中。

从文字自然形态发展的角度看,东巴文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后来随着纸的发明,纳西先民才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

东巴文中的每一图像符号都有它约定俗成的线条和笔法,形成固定所指的概念,并具备了表示某字、某词的符号。

从保留下来的卷帙浩繁的《东巴经》看,留存至今的东巴经书和文献多达1500余种,共两万多册,其中属东巴经典的约有一千多部,广涉天文地理、宗教哲学、神话传说、民俗民风,被称为古代纳西族的“大网络全书”。

有趣的是,在丽江,纳西族的老百姓会讲纳西语,但不会写东巴文字,因为东巴文字只有“东巴”才有资格学,而“东巴”是纳西族的“祭司”。

为了保护和传承东巴文,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及有关研究机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具体而言,主要是三大工作,一是开展深度研究,二是加强了对东巴传人的培养,三是立法。

早在1980年6月,丽江地区行署就正式发文成立“丽江东巴经翻译整理委员会”。1981年5月,中共云南省委批准成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室”,由省社会科学院和丽江地区行署双重领导,2004年改为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

国家民委、云南省民委、省文化厅、省社科院都先后资助东巴圣典翻译工作。为抢救东巴文化,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近年来整理出版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共计一百卷(为国家“九五”重点出版工程)。

还编写出版了一系列东巴文化图书,如《东巴文化艺术》、《东巴文化研究所论文选集》、《纳西族东巴教仪式资料汇编》等,对现存的东巴典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广泛开展了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丽江市还用特殊的“学院加民间”的方式培养新一代“东巴”,让他们在学院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仍保持自身与乡野社会的联系。

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2002年,东巴文化研究院与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共同开办了“纳西族语言文学和东巴文化方向”本科班;

2003年,经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批准,东巴文化研究院与西南师范大学文献所共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东巴文化登上了大学殿堂,填补了东巴文化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的空白。

2005年5月,“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国际标准化”正式立项,由云南省民语委牵头,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正在进行中。(记者任维东)

❽ <东巴文>谁能帮我翻译一下图片的东巴文在汉语的意思吗

上一个的意思是:是喜欢的朋友。读音为:Pieq ZZi waq(纳西拼音)勉强可以这样理解。
下一个的意思是:播种秋天的大地。读音为:Lerl pul mee ceel diuq(纳西拼音)
两句都写得不是那么标准。
还有一种可能是名字的音译。可以根据读音自己参看一下。

❾ “云南”“丽江”两个词用东巴文怎么写急!!!10悬赏!!

云南丽江东巴文如下:

云:

❿ 这两个东巴文是什么意思

不是“我爱你”的意思,东巴文“我爱你”图画里必须有一男一女,这个图里只有一个人和一个杯子,发个标准的客人图片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简单的东巴文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王者荣耀人物图片动漫男生 浏览:413
想象中的学校怎么画图片 浏览:21
龅牙嘴唇恢复正常图片男生 浏览:580
带字美女葵花图片 浏览:317
微信消除模糊图片和文字 浏览:906
不想说文字图片 浏览:433
笑着哭的图片女孩 浏览:780
鞠婧祎图片壁纸写真红衣服 浏览:65
捂耳朵图片可爱 浏览:645
提取签名到word图片工具 浏览:778
超级赛尔人图片大全 浏览:297
唯美文字图片励志 浏览:941
娜扎衣服图片大全 浏览:642
简单的豆子粘贴画图片大全 浏览:168
动漫人物裙子画法图片 浏览:960
漫画q版人物图片大全可爱图片大全 浏览:570
越南23女孩子图片 浏览:15
动画中女生练舞蹈的图片 浏览:210
豪华大门价格及图片 浏览:440
黑衣服玩图片软件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