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鲁迅的成长经历手抄报初中生
鲁迅的成长经历手抄报
1、1881年9月25日这一天,在江南绍兴城内一座周姓南知子里,鲁迅出生了。清政府正走向没落,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开始急剧地走向灭亡。祖父周介孚时任北京内阁中书,是一个标准的京官。周家的祖坟确实有德行,后来的鲁迅能够有幸成为中华民国教育部一个小官员,与这不无关系。祖父是京官,周家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就是祖父不从北京汇一文钱回来,日常生计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远远的。
4、“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最严厉的书房,其实鲁迅是不愿意到那里读书的,不过最大的收获是,鲁迅在“三味书屋”画了不少画,可以说度过了他最浪漫的一段时光。记得有一项必修课,叫作“对裸”,大意是老师出一句词语,让学生按照词义和平仄,选相对的两字来回答。鲁迅的对课成绩多次得到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称赞。一回,一位姓高的同学偷看了寿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地来问他:“你说我对什么好?”鲁迅说:“你对‘四眼狗’好了。”那个同学上课时竟真以“四眼狗”回答寿先生,寿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把那同学狠狠地骂了一顿,再看鲁迅,却在一旁用书遮着脸,憋不住要“咕咕”地笑出声来。
B. 《鲁迅的童年》手抄报内容
《鲁迅的童年》手抄报内容
1、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5、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C. 走进鲁迅手抄报
鲁迅被称为民族魂,他的思想烛照着世人,感召着人们灵魂。以下是要给大家介绍的走进鲁迅手抄报,欢迎各位的参考!
鲁迅博物馆简介:
鲁迅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1956年10月19日正式开馆。鲁迅博物馆是中国人民为了纪念和学习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鲁迅先生而建立的社会科学类人物博物馆,现为司局级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家文物局,是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鲁迅博物馆心得体会
假如你喜欢在都市中漫游,却忽略了光顾博物馆,你的损失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
假如你喜欢到书海中遨游,内心深处肯定有过很多感动和追忆,会与“鲁迅”这个名字紧密相联。
那么,不妨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到鲁迅博物馆寻觅先生的足迹,你收获的将是意想不到的丰饶。
坐落在阜城门内的鲁迅博物馆,是一个闹中取静的传统园林式庭院,绿草如茵,佳木葱茏。先生的白色半身雕像伫立在风中,长长的围巾似乎翩然起舞,触动着你的思绪翻飞。他侧目凝视着东南方——那是故乡浙江绍兴的方向。他的.脸部线条呈现出一贯的硬朗,双眉微蹙,好像直到今天也一刻没有停止过思索。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我和妈妈来到了鲁迅博物馆,参观了鲁迅先生的生平。走进展厅的一层,鲁迅先生作品中的经典名句被镶刻在墙壁上。《阿Q正传》、《呐喊》、《狂人日记》……“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我还从未读过先生的书,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展厅的二层按照先生生活的足迹一一做了介绍:南京、上海、日本、厦门、北京……我知道了先生的童年、知道了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知道了先生用他犀利的笔对封建旧思想、旧传统的抨击。我也理解了为什么在他病逝后,灵柩上覆盖着一面上海民众敬献的白色旗帜,沈钧儒先生题写“民族魂”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走出博物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和妈妈相约,有时间我们一定多去博物馆看看,能够增长我的知识,开阔我的视野,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D. 我的童年和鲁迅的童年手抄报
鲁迅的童年生活十分美好,有个睡觉会讲美女蛇吃人的故事的长妈妈。还给我买来带图画的“哼经”,长妈妈慈爱、淳朴、宽厚。闰土雪地捕鸟,衍太太圆滑阴诡,看“五猖会”,敬爱的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一系列的故事、人物给作者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写出了童年生活轨迹。
鲁迅的童年十分美好,我的童年也不赖!
我的快乐童年有快乐的伙伴、慈爱的爷爷奶奶、美丽的田地……。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
我的童年是在老家江西奶奶家度过的。那里是个美丽的地方,装载着我所有童年美好的回忆。在这个快乐童年中,我有许多快乐的好伙伴,我们最喜爱的就是寒假于暑假的期间。
在暑假,烈日当空,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地,但这热不到辛勤的农民和我们一群调皮的小孩。所以,在暑假大家都是早出晚归,白天家里都是空的,没人。大人们出门,带着斗笠,到了田中,卷起裤脚,在收割,虽辛苦但很快乐。我们小孩子就马上结成队,足包上山,我们也在劳动,我们在摘果子,一边吃一边放在袋子里,每天嘻嘻哈哈真开心!
1、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善良的桥,童年是一本精彩的书。当回忆童年时,我感到十分快乐,却有带着一点留恋和向往。
2、童年是一支笔,描绘出美妙的图画; 童年是一幅画,开满了艳丽的鲜花;童年是一束花,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3、童年是梦,梦出外婆的桥;童年是桥,接着未来的路;童年是路,使我们远离童年。
4、童年是风,吹来朵朵天云;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童年是雨,滋润初生的花;童年是花,伴我暮看晚霞。
5、童年是纯白的百合,美丽,清秀又不失典雅;童年是一朵朵白云,承载着希望与欢乐;童年是一朵含苞未放的花骨朵,虽然没有绽放但以开始成长;默默的回首童年我笑了--
6、童年是一支笔,描绘出美妙的图画; 童年是一幅画,开满了艳丽的鲜花;童年是一束花,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E. 鲁迅的童年手抄报图片
鲁迅的童年手抄报文案
1、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他们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作“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蟋蟀弹琴,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等等。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来到了“三味书屋”,拜本城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
鲁迅变得十分冷静和富有同情心,鲁迅原生活在显赫家族,后来变得衰落困苦。这不仅使鲁迅变得很坚强,也使他感受世态炎凉,养成了爱憎分明的性格。他过早体会生活的艰辛,鲁迅生活一直简朴,他从不铺张浪费,也和这有关。
F. 我眼中的鲁迅手抄报
说到鲁迅先生,作为念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以下是“我眼中的鲁迅手抄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图一:我眼中的鲁迅手抄报
图二:我眼中的鲁迅手抄报
图三:我眼中的鲁迅手抄报
图四:我眼中的鲁迅手抄报
我眼中的鲁迅手抄报内容: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着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慨叹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多为革命做一件事。
是他,鲁迅先生!他是永远不倒的猛士,他是人们心中的巨人!
从他那肃穆的眉宇和冷峻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愤怒,看到了他的无奈。他呐喊,不是因为自己的“运交华盖”,而是因为“寄意寒星全不察”的无奈;他彷徨,不是因为自己“破帽遮颜过闹市”的落魄,而是因为国人都像“阿Q”那样的愚弱;他伤逝,为的是他无法一直“俯首甘为孺子牛”,和只能用笔杆“横眉冷对千夫指”。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一切所折服,反而,更加勇猛。因为他知道: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战场上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他用尖锐的目光看到了社会的腐败,人们的愚弱,他说国人的病需要用文字来医,而不仅仅是药。他以尖锐的笔代枪向敌人的咽喉刺去,他用铁肩为人们担起了“地狱”城头那扇黑沉沉的闸门,他声嘶力竭呐喊着,企图唤醒在“黑屋子”里沉睡的人们。慢慢地,有些人醒了,看到了污浊,他们试图站了起来。于是一批批猛士在鲁迅的引领下为了自己、更为了国家开始革命,他们向着日出的东方奔去。
他关怀进步青年,他给小售票员的两本书,是售票员的希望,他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他知道身边有点点革命的火种,就会以持续不断的热情去关怀。他为左联“五烈士”写下的挽歌“忍看朋辈为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让更多的进步青年站了起来。直到今天,他还在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前进。
七十四年了,他的背影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怎能忘记他?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族魂啊!历史和人们的心中,将永远铭记着他的名字;将永远铭记他的警示,在一个民族最沉沦的时候,他对人们的鞭挞、对人们精神的哺育;将永远铭记他的呐喊……
G. 怀念鲁迅(周树人)手抄报边框花边简单漂亮的设计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祖籍河南正阳,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曾有过百来个笔名,而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着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故乡》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其中《少年闰土》就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第17课),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种文字。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