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的平民被称作“布衣”,“布衣”就是指棉布做的衣服吗
我们知道古代的老百姓叫“布衣”。在人们的印象中,“布衣”应该是棉衣。事实上,这种判断是错误的。因为棉布在中国出现得很晚,“布衣”一词出现得更早。
但别以为穿亚麻布有多舒服。我们现在穿的都是棉布和亚麻布。是棉和亚麻的混合物。如果是纯亚麻的,穿在身上很不舒服,但没办法。无论从经济条件还是学制来看,普通的百姓只能穿麻衣。
❷ 关于清朝太监的服饰
太监的称谓与服饰是清代宫廷中的制度。太监所穿戴是有等级之分的,不同身分的人的穿着亦不相同。一般来说,赏有太监顶戴的称为老爷;无顶戴的称为师傅。太监头目,都收徒弟。下班后,捧洗漱具、拿扇、持麈尾,都由徒弟所为。大小太监,夏日皆穿葛布箭衣,系白玉钩黑带。
清朝太监总管衣服上的图案不是龙,是蟒。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蟒袍,一名花衣,明制也。
明沈德符《野获编》云: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趾)耳,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也就是说蟒袍就是少一个爪子的蟒为主图案的衣服。
(2)葛布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龙袍、蟒袍下端斜向排列的线条称“水脚”。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为“江牙海水”。海水有立水、平水之分。立水指袍服最下摆条状斜纹所组成的潮浪;平水指在江牙下面鳞状的海波。海水意即海潮,潮与朝同音,故成为官服之专用纹饰。
江牙,又称江芽、姜芽,即山头叠,似姜之芽,除表示吉祥绵续之外,还寓有国土永固之意。蟒袍在明代是官员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宽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颜色、蟒数上有区别限制。
蟒是装饰性极强的服装,它继承了中国历代服饰追求意境美,体现精神意蕴美的传统,即以服装来装饰人体。其长袍阔袖的服装造型,具有庄重感;华美的装饰图案,赋于象征意义。
蟒的另一大特点是可舞性强,它摆脱了自然生活形态,不束腰,服装可任意摆动以表示人物情绪(玉带挂在衣上,仅起装饰作用);它借用夸张后形成的水袖,丰富表演动作,传达人物感情。
❸ 古代人在夏天都穿什么衣服
古人虽然没有科技,但是智慧却是无穷的,他们能够在低价里面收藏了很多冰块,然后利用冰块来冰镇莲子羹或者冰镇西瓜,以此来减轻炎炎夏日带来的痛苦。而且,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的研究,其实古代的夏天没有我们现在这么炎热,第一个就是人流量没有那么大,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气温最高指标,在那个时候还是比较正常的,不像现在有三四十度。
❹ 葛衣的介绍
葛衣就是葛布制作的衣服,多在夏季穿戴。粗布葛衣叫“绤”,细布葛衣称“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葛衣葛布的织造。汉代生产的郁林葛布,避贡朝廷,以至京城“榜人皆着郁林布”,唐乾封元年(666年)郁林布称为“郁林葛”,被列为贡品,延续一千余年。1云南双江邦丙布朗山的布朗人至今保留着“葛布”这种古老的手工工艺织衣服、织挎包、织线毯。2日本神道教的御衣仍使用古传的挂川、大井川葛布。
❺ 为什么现在几乎看不到使用葛布做出来的纺织品,那种质轻色白有光泽切耐磨耐洗的葛衣有点向往。。。
亚麻:古埃及富贵人才能穿着,至今在欧洲仍然是富贵的象征,所以很流行,优质的亚麻原料多来自西欧,也为那里的农业创造了很多价值。
苎麻:主要是日本、韩国人比较喜欢。
大麻:抗菌性最好,雅戈尔与总后在大力推广,目前部队有一定的使用。
葛布:没人发掘其价值,湖南是否有这种植物?如果确实有其特色,将隐藏着一个特别的机会。
❻ 学姐知道里面葛布的这件衣服大神们知道是什么牌子吗重返二十岁里面鹿晗的姐姐也穿过的!
zara 我有一模一样的
❼ 古人把华夏分为九州,是指哪九个州古人夏天穿什么衣服
九州有: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春秋时期,绝大多数夏季穿的衣服都是由葛布做出来的。那时候越国织出来的是细葛布,极为细致,这类葛布做出来衣服裤子在夏天穿既清凉又舒服。贫苦人家会穿一些麻的衣服裤子,由于葛这种植物生长周期慢,而麻生长周期快,麻是一种被普遍种植的绿色植物,当初就能获得。
麻衣穿起来肯定不如纱裙清爽舒适,但比纱裙划算,普通百姓都能穿得起。但夏季还是得干活儿,总会大汗淋漓,为了防止汗液打湿衣服,古人一般会在衣服里穿件“竹衣”,穿在身上具备透气性和隔汗功能的。“竹衣”是通过毛竹编制的,和现如今夏季睡席子实际效果非常。
古时候的人们为了抵挡酷热,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聪明智慧。中国历史时间里每一个朝代的文化风俗都不一样,所穿的服饰也各有不同。近些年,古代服装做为古典风格服装意味着应运而生,街上身穿古代服装,款款而行,总让人眼前一亮。这为中华传统文化重归带个好头,有益于重构今日的人们对于本中华民族的认知、自信和认可。
❽ 古人如何避暑
素纱单衣。
――白居易《寄生衣与微之》
现代人过夏天,在室内,风扇空调是基本标配;出门在外,能有多凉快就穿多凉快,短袖短裤配凉鞋的小妹儿一抓一大把。但是,在没有电的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又是如何度过盛夏的呢?尤其是看古装剧,电视里各朝代的古人们基本上都穿着宽袍大袖,里三层外三层的,看着真是热得慌!
果真如此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了着名服饰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志春先生,他告诉我们:古人夏季所穿的衣服面料相当轻薄,六层加身,依然可以看到胸口的痣。不但面料如此清凉,在款式、颜色上也相当讲究,可以说得上是既时髦又凉快。
清朝凉帽。
一够亲民
芭蕉等植物纤维均可织成夏布
夏季衣服自然想要穿得凉快和健康,因此,面料的选择就显得相当重要。一般来说,丝、棉、麻等天然纤维,比较透气舒适,很适合拿来做夏季衣料,古人那是相当聪明,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先秦时代,平民很多都靠葛布来度夏。而王公贵族则比较奢侈,爱穿纱衣、丝绸。”张志春说。
“葛布”俗称“夏布”,对现代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在尧舜时代可是风靡了中国好长一段时间。《韩非子》中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了“冬日?裘,夏日葛布”的穿衣指导,可见夏天穿葛布衣服肯定是非常凉快的。制作葛布的原材料是植物葛的茎纤维。这种纤维制成的布料质地细薄,穿在身上轻薄飘逸。除了可用来做衣服之外,魏晋时,人们还喜欢用它来做头巾。唐朝大诗人杜甫就曾写诗描述过葛布的清凉,“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光读这诗,就有一种微风拂面的清凉感。其实啊,葛布现在也有,但现在最好的夏布,在古代也不过是中等。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除了葛布之外,许多植物纤维指称的面料都适合在夏天暑热的时候穿,比如,以苎麻制成的夏布,芭蕉皮织成的蕉纱,竹皮、木芙蓉皮纤维织成的竹布、慕容纱等等。“竹与芙蓉亦为布,蝉翼霏霏若烟雾”,这些面料也都能达到轻薄透凉的效果。
二够轻薄
穿六层丝绸,仍可隐现肚脐
古代既有亲民舒适的葛布,也有奢华精致的丝绸。
据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中期,我国就开始养蚕、取丝、织绸。到了商代,丝绸的生产开始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随后的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花色、品种也开始渐渐丰富。
丝绸是纱的一种,广义上的纱还包括毛、麻等纤维纺成的织物。由于纱薄而疏,重量轻,造型美观,透气性好,古时应用较广,是各个时期夏服的流行用料。而古代王公贵族爱穿的丝绸等纱织品,现在依然是市场上的宠儿。
为何在夏季,古人如此爱穿纱衣?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轻薄。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素纱?(单)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0厘米,仅重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是“薄如蝉翼”,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在南京的博物馆,还保存有一件宋代的纱衣,重量只有34克。
除了轻以外,纱衣还特别薄透。对此,张志春还举了两个例子佐证纱衣之透:据文献记载,早在古罗马时代,丝绸就从我国出口到了古罗马。当时的凯撒大帝穿了六层丝绸去看戏,还是隐约可以看到肚脐,大家的注意力纷纷集中在他身着的丝绸衣服上,引发剧场的轰动。
相对应的,我国文献中也曾有过“锦衣五重”的记载:“一位阿拉伯商人看到一个穿着纱衣的唐朝官员,透过衣服还能看见胸口的黑痣,就惊叹地说,‘您胸口上的痣,怎么透过两层衣服还能看见?’官员哈哈大笑,请他靠近再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层之多,可见纱衣有多薄。”
在古代文人笔下,纱衣还有传情达意之妙用。据记载,元和年间,白居易身贬江州,元稹被贬通州司马。白居易担心通州过热,曾寄一套轻纱生衣给元稹,“浅色?衫轻似雾,纺花纱?薄于云,莫嫌轻薄但知着,犹恐通州热杀君”(《寄生衣与微之,因题封上》)。元稹又回寄一匹绿?丝纹纹布和白轻容纱给白居易,白居易请夫人裁成绿?丝单衫和白轻容纱单?。
三够舒适
背心马甲上阵,隔汗衣透心凉
竹马甲。
我们现在穿的背心、马甲、透视装什么的,古人表示早就穿腻了。而且,古人还特别敢穿,夏天经常穿着“开裆裤”,既透风凉爽,又方便如厕。
张志春介绍说,在古代,着装方面也遵循“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礼法。平民的衣服就尽量的短,还会将长衣剪短,常见的有贴身的汗衫和背心。古代的背心不叫背心,有别的名称,据隋唐的史料记载,古人将它们称作?裆(liǎng dāng)和?腹(bó fù)。
所谓“?裆”其实就是古代的背心、马甲,前裆胸后裆背,多为布帛所制,但肩部稍宽,即《唐书?车服志》所说“短袖覆膊”。?裆从诞生就定义为休闲款,男女通穿。?腹和?裆有区别。?裆是腹部两侧不漏光,两条攀带挂肩的衣服。而?腹是一片长部,中间剪个洞两边搭下来,在两侧胳膊间各用四根绳带连着的褂子。
古代还有一种竹子制成的马甲,俗称“隔汗衣”,穿在身上具有透气和隔汗的功能。早年间,张志春就在古玩市场上见到过清末民初的隔汗衣。
背心、马甲可能还比较多见,不足称奇,古人还经常穿凉爽的“开裆裤”,这可让人大跌眼镜。在固有印象中,开裆裤是小孩的专属,可是古代却不是这样。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记载,那时的裤子(胫衣)只有两个裤腿,裆是不缝合在一起的,是广义上的开裆裤。
古代胡人发明了最早的有裆的裤子,因为他们要骑马作战,有裤裆非常重要。
夏季穿“开裆裤”,除了在透风凉爽之外,还特别方便上厕所。贵族女子日常的穿着,不像我们现在只有薄薄的一层衣衫,她们的长裙里面还有衫、袄、袍子、裤子,穿起来那是相当繁琐。正因为如此,宋代女性的裤子形制多用开裆,穿在正式裙子里面,以方便如厕。《红楼梦》里,刘姥姥到了大观园,虽然穿着长裙,却一蹲下来就可以如厕,应该是穿了开裆裤。
如在江苏金坛南宋周?墓出土的男裤、山东邹县元代李裕庵出土的女裤,也都是开裆的。
四够时尚
“森系”清新风凉鞋儿是爆款
古代麻鞋。
舒适美观的凉鞋,契合热情似火的骄阳,才是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那么,古代人民在夏季穿的又是什么鞋呢?其实,古人已经开始穿凉鞋了,首先是在苏轼的词“竹杖芒鞋轻胜马”中出现的“芒鞋”。
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超文艺?其实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草鞋。编织的材料一般有稻草、蒲草、麦秸、玉米秸、东北乌拉草等。芒鞋轻便得很,穿在脚上跟没穿一样,所以很多出门远游的文人都爱穿。“除了发挥避暑的作用,穿芒鞋主要是为了劳动的时候更方便。有的芒鞋可以用残破的布条来做,成本也很低,穿坏了直接扔掉也不心疼。”
另外,还有一种用芦苇絮制成的麻鞋。“麻鞋比草鞋档次要高一些,根据传统习俗,守孝的时候也要穿麻鞋。”麻鞋的风格用现代话来说,是森系清新风,其一般为平民百姓所穿。
《荀子》曰:“粗布之衣,粗纠之履而可以养体”。这里说的“粗纠之履”,就是指麻绳编织的鞋子。唐朝开元以后,这鞋成了女孩子们的心头好,爱美的女孩在本色的基础上,还会将鞋染成彩色。穿麻鞋的形象在唐代绘画作品中有诸多反映,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中的宫女们,全都穿着麻鞋。还有一种古人夏季常穿的鞋是木屐。南方多雨天,路上泥泞,木屐耐磨防水又防滑,很受人们欢迎。
开裆裤。
五够讲究
喜欢穿白色,玩转同色搭配
若要问夏季衣服最清凉的颜色是什么,十有八九会有人答白色。白色在商朝时是很祥瑞的颜色,周灭商之后,将白色贬损了,代表着灾难,痛苦,一般在殉葬、祭祀的时候穿。到了战国时期,五行学说盛行,五德终始说陡起,白色取得了季服色的正常位置,儒家的坚持,白服色依然承担丧葬服的职能。但是在暑热的时候,穿白色是正常的。白色依然是避暑的常态色彩,人们又在夏天开始穿白服了。
古代的韩国也喜欢穿素白色的衣服,以示清洁、干净、大方,夏季也更为凉爽。张志春解释,韩国朝鲜崇尚白色起源于商周政权更替的时候,箕子带了大批商朝贵族进入朝鲜半岛,创立了箕子王朝,也带去了当时殷商“尚白”的文化。据《海东绎史》记载,高丽“衣皆素白而布缕多粗”。直到现在,朝鲜族服色仍尚白,足见其影响之深。
“尚白”的传统日本也有,日本传统文学美以“风花雪月”为上,除了风之外,花、雪、月都是白色的,日本人喜欢穿的衣服也偏爱性冷淡风的色调。而说到款式,很多日本人到了夏天都会穿一种较为轻便的和服――浴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人还特别讲究鞋子与服饰颜色与款式的搭配,《仪礼?士冠礼》中说,“玄端黑屦”、“素积白屦”。意思就是如果身上衣服是黑色的,就要穿黑色的鞋子;如果穿腰间带褶的白色丝织衣裳,就得用白色的鞋子进行搭配。这一同色搭配原理,领先现在的“时尚精”好几千年呢。
古人衣服。
□链接
古代纳凉有何配饰?
斗笠
斗笠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从古至今,在江南农村一带,几乎每家每户家中都有斗笠。在外出中,他们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戴在头上,成了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凉帽
清代官员夏日所用的官帽被称为凉帽。凉帽的形制,无檐,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竹制成。外裹绫罗,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黄色等。上缀红缨顶珠。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
头巾
头巾,渊源甚古,原本是平民的标志。到了明、清时期,规定读书人必须戴儒巾,后来被广泛流传至今,成为一种方便、实惠的饰品。
团扇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团扇是众多扇子中的一种,起源于商代,最早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荀超见习记者陈荷
❾ 古时候的百姓们在夏天的时候,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
眼看着上半年过去了一大半,气温也会逐渐走高,在给自己添置衣物时候突然奇思妙想:没有空调的古人夏天穿什么呢?讲究礼制的古人们会不会像包粽子一样穿衣打扮?
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古人比我们过得还要滋润呢!
古人对时间的变化非常敏感,春夏秋冬都会按季换相应的衣着,这也是古人对于上天的尊崇膜拜行为之一。
刘若愚·《酌中志》:三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罗衣……四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纱衣。溥仪·《我的前半生》:至于要谈起皇帝所穿的春夏秋冬四季衣服来,也真够麻烦人的。最讨厌的,就是得按一年二十四个节令的转移,来穿适合于节气的衣服。
所以到了炎热的夏天,他们甚至比我们还有注重“生活的仪式感”,换上夏天特有的着装。
“竹衣”顾名思义就是竹子编制而成的衣服,就跟咱们夏天睡凉席差不多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还穿一种“开裆裤”,学名叫“胫衣”,只有裤管包裹大腿,底下真空上阵。
尤其是贵族女子的裤子,大部分都是开档,穿在正式裙子里面,这样不仅凉快,上厕所也非常方便。单单从夏天穿衣这件事上,就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