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图片 > 客家美食图片简单笔画

客家美食图片简单笔画

发布时间:2022-10-16 16:01:01

‘壹’ 客家特产有哪些

1、柿饼

制作柿饼是客家人的传统——客家人为了过冬和迁徙的需要,习惯在农作物丰收之后将它们制作成可供长期储存的干粮,柿饼就是当中的一种,梅州客家人也称其为“柿花”。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胶质状、柔软、甜美,性甘湿无毒、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清肠。

‘贰’ 广东客家特色小吃你都吃过哪些呢

客家美食还是比较多的,客家人基本集中在江西、福建和广州,所以到这三个地方才能吃到正宗的客家美食,有幸去过几次,对客家美食真的是念念不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印象中的几道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客家美食。

1、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也称为肉末酿豆腐、东江酿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据说与北方的饺子有关。通常将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块,在每小块豆腐中央挖一个小洞,用香菇、碎肉、葱蒜等佐料填补进去,然后用砂锅小火长时间煮,食时再配味精、胡椒等调料即可。

6、牛肉兜汤

兜汤,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兜汤名字来由,有两种:1、做兜汤的时候,所有食材都是放在一个漏罩里兜着,烫熟后再放入碗里,所以有兜着做的意思,因此叫"兜汤";2、客家语中,"端"(本意是端在手上)发成"兜"(dou),端着吃的汤。为什么端着吃,因为这类汤的最早是穿大街走小巷的商贩制作的(在古代所有商贩都是挑着担满街走),后由于美味可口,因此客家人习惯性把这类做法的汤取名叫兜汤。

‘叁’ 客家特色美食

客家菜以虽然“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汤不浓”着称,而且客家菜馆在数量上也不少,但它的名声始终不及热闹过几轮的川菜湘菜新疆菜蒙古烤肉等外来特色,更不敢随意和同样来自广东的广府菜和潮州菜攀比。这两个老大哥可是早已红遍大江南北,成为豪华奢侈的代言“菜”了。毕竟客家菜的用料以家禽肉为主,先天就不及广府菜潮州菜的山珍海味,只能在技法上多下点工夫,凭的就是在普通家常菜的外表下体会出一些不寻常的真本领。

客家菜吸引食客的是浓郁的山野气息和鲜明的乡村特色,注重调和及搭配,原汁原味,真材实料,毫不取巧,其中领略到的是客家人浓厚传统文化中的气质,繁华落尽见真淳。其实客家菜在深圳虽不十分流行,但是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像香辣蟹之类的如过眼云烟,就是因为客家菜不重花巧,而且“抵食夹大件”(广东话,意谓价钱相宜兼分量多)很适合一家大小享用。
盐焗鸡名列十大客家名菜之首,和大多数客家菜一样,外表虽然一般,但吃起来可是不一般,香脆的皮、细嫩的肉、骨酥味香。据说是一位贤慧的客家妇女为了让久病的丈夫开胃而特意精心制作的,卧病在床的丈夫越吃越想吃,很快就康复了。其他如水晶鸡、咸香鸭也是客家菜中家禽菜的精品,做起来虽极费工时,却不枉爽口软滑,汤汁香浓之效。最主要的是肥而不腻,即使是很想保持体形严重节食的“减肥族”也会因为吃了第一口后放松戒备,不知不觉间吃得满嘴留香,猛地醒悟,惊呼上当。而酿苦瓜、酿豆腐和酿茄子是客家人的三宝,色泽诱人,形态各异,味道独特,夏季吃来,消暑解热。客家菜中也有一些普通的海鲜如清煲草鱼、上汤桂花鱼、娘酒醉河虾,不过这些菜需要客家本地的鱼虾才显出真味,所以在深圳不是非常流行。不过客家菜肴虽无鱼虾翅鲍的贵气,却总能风情万种地演绎出一番民间田园景象,在“酒肉穿肠过”的请客时代里,益显其醇、其真。
客家菜又称为东江菜,因为东江流贯粤东客家地区,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
客家菜特点的形成,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客家人早期多聚居山高水冷地区,地湿雾重,食物宜温热,忌寒凉,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这便形成“烧、香、熟”的特点。客家人出门即须爬山,生产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肥腻一点的食品能有效充饥,而以前的客家人因粮食不足,煲成的粥水多米少,“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可以增加体内盐分,这便形成“咸、肥”的特点。客家菜的特色反映客家人勤奋艰苦、刻苦耐劳的传统精神,客家人生活素守俭约,对于饮食以经济实惠为原则,但不失其口。酿豆腐就是一款大众化的菜式,客家地区多山泉,泉水清澈,因而客家人对豆腐的烹调法甚有研究。原煲上桌的酿豆腐,热气腾腾,特别滋味。酿豆腐里面的内容通常还有瘦肉、鱼肉、虾米、咸鱼肉、冬菇等。
客家人的主食是稻米,粘米作日常蒸饭食用,糯米制作成各式糕点称之为米反,齐粑是最常见的米反:将糯米用饭甑蒸好,放入“舂臼”里均匀用力敲打而成;红米反是把糯米磨成浆,挤去水分,包入豆沙、花生、红豆做成的饭团,遇喜事时分发,是把快乐分享给大家的意思,添新丁时又叫新丁米反;发米反,把酵粉放入米反浆里蒸,米反面隆起而分裂,意为“笑”,是发财致富的好征兆;清明节用艾草做成艾米反。
客家人对土地的深情也表现在饮食里。梅菜干有两种:甜菜干和酸菜干,甜菜干颜色乌黑油亮,梅菜扣肉香甜鲜美,制作时先将鲜芥菜洗净,晒1-2天,至菜叶晒软,然后用蒸笼熏蒸,蒸后再晒,晒后又蒸,如此反复三次以上,即所谓的“三蒸三晒”,有的加工精细的要七蒸七晒;酸菜干颜色黄褐,味道酸中带甜,与猪大肠同炒是绝妙搭配,制作时先将鲜芥菜洗净,然后晒软切碎,加盐揉搓入瓮内,使之发酸,待一周左右取出焖煮晒干,再用蒸笼熏蒸,蒸后晒干,晒后再蒸,蒸晒两次以上后收藏。炒蕨菜粒是难得的餐前开胃小菜,椒丝炒芋梗充满泥土的芳香。番薯切成细丝,蒸晒成黄灿灿的“番薯签”,芋头切丝加上芝麻花生同炸,是两款令人垂涎的美味小吃。
客家菜与广州菜的比较
客家菜家常菜见长,广州菜酒楼菜发达。客家菜贵在朴实大方,营养合理。广州菜胜在花色品种,用料广泛。客家菜蒸煮较多,广州菜小炒为主,二者相比,客家菜摄入的蛋白质比较多。如吃豆腐,如果是红烧,吃的量肯定少于酿豆腐;单是炒肉片,量也没有吃肉丸多,炒牛肉也是比不过吃牛肉丸。广州老火靓汤有名,荤素搭配比较好。客家汤清,如煲排骨汤,根本不加任何配料,强调一个清,强调是什么肉就什么味。
广州的大菜比较多——乳猪、烧肉、*烧、烤鸭,这些都要专门的器械的;客家的盐火局鸡,显得简单多了,一个小锅,一把热盐,即可制造。广州人吃蛇,几乎没有什么品种不吃的;客家人吃蛇,传统单吃南蛇,其他都不吃。客家菜不足的是鱼类太少。

‘肆’ 客家美食有哪些

客家美食是指东江客家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和红烧肉。与潮菜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而这又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

美食分布

惠州:东坡扣肉、惠州盐焗鸡、葱油鸡、横沥汤粉、烧鹅、碌鹅、港口海鲜等等。

河源:龙川车田豆腐、麻布岗豆腐、龙母鱼生、万绿湖河鲜、东江河鲜、客家白切鸡、姜葱鸡、老鼠粉、紫金八刀汤、腐竹、铁勺辣、忠信花生、麻布岗脐橙、牛筋糕等等。

梅江区:梅州盐焗系列(鸡、鸡翅、鸡爪、鸭爪等);肉丸系列(猪肉丸、牛肉丸);炸芋丝、炸南瓜丝、仙人粄、酿豆腐、梅州腌面

梅县区:沙田柚(梅州金柚)及系列产品、菜干、梅州客家娘酒、松源麦芽糖、丙村开锅蒸丸

长汀:汀州酒娘、冬瓜甑、白斩河田鸡、芋子饺、泡猪腰、汀州珍丸、汀州炸肉丸、煎薯粄、长汀米粉

平远:柿饼、萝卜苗茶

蕉岭:绿茶、白渡思乡牛肉干

大埔:香豆干、腐竹、笋粄、老鼠版、捞面

丰顺:姜糖、捆粄、浮油豆干

古竹:酿豆腐焖鱼干

永定:芋子包、下洋牛肉丸、泡鸭爪

‘伍’ 客家故事︱14种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

1 酿豆腐的由来

传说酿豆腐源于北方的饺子,因岭南少产麦,思乡的中原客家移民便以豆腐替代面粉,将肉馅塞入豆腐中,犹如面粉裹着肉馅。酿豆腐是客家第一名菜,逢年过节或款待宾客,客家人都做酿豆腐,取“豆腐”的谐音“大富”,寓意一个好兆头。

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兴宁籍客家人和一位五华籍客家人两位好朋友结为把兄弟。一天,他们相邀到饭店吃饭。点菜时,兴宁人要吃豆腐,五华人要吃猪肉。两人互不相让,各执己见,争吵起来,饭店老板从中斡旋,从而想出了一条妙计:把猪肉剁碎,拌上佐料,酿进一块块豆腐里,先把酿豆腐的两面都煎成金黄色,再盖锅焖煮。香气四溢、色香味俱全的酿豆腐吃起来香滑可口,两位同年拍手叫绝,连说‘好吃、好吃’!

后来客家人又按照类似的方法制作出酿苦瓜、酿茄子、酿青椒等客家 美食 。

2 盐焗鸡的由来

盐焗鸡是客家一道名菜,客家人选取当地嫩鸡,宰杀后除去内脏,晾干;再用抹涂了少许食油的草纸将整只鸡包捆严实,塞入炒好的热盐堆中,用文火焗半小时左右即可。取出后将其拆撕成丝肉片,放进盘内上席,再配以姜汁、麻油等调味料,皮软肉嫩,香浓美味,并有温补功能。关于它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位客家商人接受朋友赠送的一只肥鸡。商人打算将其带回家给妻儿尝尝,但路途遥远,活鸡不易携带,于是他便将鸡宰杀制成白切鸡,用盐包封,装在包袱里。不料在回家的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东西吃,他肚子饿了,便从盐包里掏出白切鸡,烤着吃了。出乎意料地,他发现这样弄出来的鸡肉味道非常好,商人留了几块,带回家给妻儿品尝,妻子品尝后依法炮制,“盐焗鸡”就这样诞生了。

3 梅菜扣肉的传说

梅菜是客家传统特产,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传为“正气”菜,用梅菜、五花肉、佐料等精心制作而成。“梅菜扣肉”久负盛名,据说它与盐焗鸡、酿豆腐同时被称为客家三件宝。

“梅菜扣肉”据传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北宋年间,苏东坡居惠州时,专门选派两位名厨远道至杭州西湖学厨艺,两位厨师学成归来,苏东坡又叫他们模仿杭州西湖的“东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腻人,深受欢迎,很快就成为宴席上的美味菜肴。

4 客家肉丸

客家人爱吃肉丸,肉丸既是小吃,也是一道家常菜,客家人主要是取“丸”与“圆”同音,寓意团圆、圆满。肉丸因用料不同而分为猪肉丸、鱼丸、牛肉丸、牛筋丸等。其特点是,味道纯正,保持原有肉味,韧性爽脆。

据史料记载,自晋朝末年开始不少中原汉人南下迁徙,形成了早期客家民系,后来部分汉人继续东进福建或南迁广东等地。为逃避中原战乱、饱受迁徙之苦的客家人,期盼着太平盛世,渴望举家团圆,永享安宁,特地制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带有浓厚喜庆色彩的风味 美食 ,那就是圆圆的客家肉丸。

5 客家猪肚鸡

猪肚鸡是客家人招待贵宾的重要菜肴,也是客家人的家常菜。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大户人家的媳妇刚生完小孩,家婆每天都煲补品给她吃,可是她就是没有胃口,身体日渐消瘦,奶水不足。于是她丈夫请来厨师为她做菜,厨师发现她特爱吃胡椒煲猪肚,后来厨师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鸡放进猪肚里面加药材煲汤。果然,她胃口大开,身体好了起来。后来,街坊邻居纷纷如法炮制,这道菜从此便在客家人中流传开了。

6 梅菜干的由来

梅菜干为客家传统名菜,选用新鲜的梅菜经晾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可作梅菜扣肉、梅菜干蒸排骨、梅菜干煲例汤及其他肉类佐料之用。梅菜干的由来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客家某地有一位卢夫人,她出身大户人家,知书达理,心地善良,但后来家道中落。卢夫人育有五子,因战乱饥荒,生活越来越拮据,常常三餐不继。有一天,她在河边洗衣服,孩子们饥肠漉漉,吵着哭着要吃东西,卢夫人不禁心酸落泪。恍惚之中,一阵清风吹过,飘来彩云一朵,只见一位仙风道骨的娘娘站在自己跟前,自称是梅仙姑,碰巧路过此地,问卢夫人缘何伤心?问明缘由后,梅仙姑拿出一包东西,说:“此有菜籽一包,你拿去播种,春节前即可收获!可缓解你的燃眉之急!”说罢即腾云而去。卢夫人接过菜籽,赶紧叩谢仙姑。

于是,卢夫人在菜园播种菜籽,辛勤劳作,很快便长出绿油油的菜苗,秋收后,又在稻田大量种植。转眼到了腊月,正值收获季节,采来煮食,鲜甜嫩滑,孩子们饱餐一顿,欢天喜地。丰收的菜吃不完,卢夫人便试着将菜砍下晒干,加盐腌制放入陶罐堆藏,以后再加以蒸、晾、晒等工序,制成的菜干金黄油亮,香气四溢。春节期间,卢夫人取出梅菜与猪肉一起焖煮,鲜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亲朋好友问及此乃何物,卢夫人略一沉思,说:“是梅仙姑送的菜种,就叫‘梅菜干’吧。”

7 大埔笋粄

千百年来,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延成习,流传至今。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客家先民,从中原迁移到南方定居,他们也带来中原的饮食习惯,逢年过节都要包“饺子”,但定居到南方,当地不产小麦,因而弄不到包饺子的面粉。聪明的客家人把当地种植的山芋、薯根制成淀粉作面皮,用当地盛产的竹笋、香菇以及肉料变通制成形似“饺子”的笋粄,而作为节日贺岁食品,年长日久,笋粄就成为久负盛名的客家小吃。

8 大埔忆子粄

大埔忆子粄的得名有一段凄婉的故事。相传在明代,大埔某地有一户人家,母亲叫松婶,儿子阿根武艺出众,在郑成功部下当一名水兵,漂洋过海到台湾去铲除倭寇、除暴安良,久未归家。松婶思念儿子,每逢中秋节,就做了儿子爱吃的粄,摆在月下,对月思念儿子。春去秋来,足足等了30年。在一个中秋之夜,儿子突然回来,松婶端上儿子最爱吃的粄,阿根接过母亲手上的“粄食”,欢庆团圆,此粄因而得名“忆子粄”。

9 大埔薄饼

大埔薄饼为大埔传统 美食 ,有二百多年的 历史 。相传清干隆年间,在陕西任按察使的大埔百侯人杨缵绪,回家为母亲祝寿。为孝敬母亲,带侍从、家厨回大埔摆寿宴款待乡亲,其中有一道点心“薄饼”,不曾想到母亲颇喜食之。杨缵绪事假已到,要返回陕西,为了让母亲长期能吃到“薄饼”,便叫家厨留下,让他把制作“薄饼”的手艺传授给当地村民后再返回任所。从此以后,制作薄饼的技艺就在大埔百侯民间流传,大埔客家人结合本地盛产的原料不断加以改善、变换口味,从而演变成今天的风味小吃。

10 大埔企油饼

相传一百年多前,梅州大埔县茶阳太宁有一个钟姓男子,常年挑担到茶阳卖农产品以维持一家生计,为省下午餐钱,他总是带着自家做的饼作为干粮,并且百吃不厌。有一天老钟突发奇想,为何不顺便多做一点饼?说不定别人也像我一样喜欢吃呢。于是,他真的就做了不少,挑到茶阳赶集,在圩市上卖,并取名“企油饼”,有油有糖,而且价格又便宜。果不其然,企油饼一上市即大受欢迎。尝到了甜头的老钟从此改行专做企油饼生意,待儿子长大,子承父业,继而孙承子业,如今企油饼已传至第四代,工艺自然也大大提高和改良,成为大埔 美食 中一颗闪耀的明星。

11 永定芋子包

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芋子包是一种客家小吃,它用芋子加适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加上馅料包成的一种包子,制作方法简单。一般将个头大、易烂的芋子洗净,连皮置锅内煮熟,然后取出剥去芋皮,置盆内捣(烂)成芋泥后,加入适量木薯粉和精盐,用擀面杖擀成包子皮。而内馅是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萝卜丝、葱白等料,并将其剁碎,放入精盐、味精下锅翻炒,滤去汤汁即成馅心。

芋子包包好后,摆入垫有纱布的蒸笼中,下锅用猛火蒸15分钟后便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此时出锅摆盘,放入麻油等调料。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芋子包就大功告成,芋子包可蒸着吃,也可用水煮、油炸、油煎等各种烹调方法,其味各具特色。

闽西客家地区还流传着一个“芋赈饥”的小故事:古时有一寺僧,专力种芋,岁收极多,杵之如泥,筑造为墙,后遇大饥,独此寺四十余僧食芋泥以度凶岁。可见芋子是个好东西,是山中之珍品。而聪明能干的客家人在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变换芋子的吃法,更新芋子的烹制花样,以芋子烹制菜肴宴请客人,于是就在生活实践中烹制出乡间 美食 ——芋子包。过去,芋子和番薯都是山村客家人家中的主要杂粮,正如农谚所言“番薯芋子半年粮”,它既可当蔬菜,又可当粮食。

在闽西客家地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做芋子包,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芋子包,更有特殊的味道,不但有“包银包金”的寓意,全家聚拢在一起包芋子的场景更是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散发出缕缕的温馨!

12 等郎妹酒

从前,客家某地有一对夫妇,夫妻恩爱,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以酿酒为业,生活无忧,但结婚几年一直没有生养。一日丈夫出外送酒,在回来的路上看见路边一被弃女婴哭声凄惨,心生怜意,将她抱回家,妻子也是心善之人,即放下手头活计,给女婴梳洗,经过梳洗的女婴眼睛乌溜溜十分惹人喜爱,这时正好酿出一锅香气逼人的酒,夫妇俩甚是高兴,将酒入瓮落窖贮藏,夫妇俩商议:将来自己如果生子,则将此女婴作儿媳妇;如果不能生子,则将她作女儿,这锅酒就给儿子、媳妇成婚或女儿出阁之用。也许老天被夫妇俩的善心感动,二年后夫妇喜得贵子,小女长也得聪明伶俐、乖巧可爱,七、八岁就学会了酿酒,而且经她手酿出的酒奇香可口,很多远客都慕名而来要买“等郎妹酒”,从此这一家兴旺发达。

十八年后,夫妇为儿子媳妇办婚事,摆酒宴请四方乡邻,那贮藏十八年的美酒开坛更是奇香扑鼻,一位山歌名手即兴山歌一首:

从此,这对夫妇善有善报的事传为佳话,据说“等郎妹”的称呼也从此传开了,客家人抱养“等郎妹”的习俗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13 艾粄的传说

客家人有一种传统习俗,就是在春天,他们用艾草与糯米粉搓揉做成“艾粄”,用来敬神和招待客人。《本草纲目》里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因此,客家人喜欢吃鲜嫩的艾草,清明时节天气阴湿,吃艾草便可祛湿温补。艾草不但用来吃,也被用来挂在门前避邪,小孩子用艾草来煮水洗澡,还可防生疮。关于艾粄,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年初春,有一条东海孽龙逃出水晶宫,在外面胡作非为。他到客家地区紫金一带,兴风作浪,狂风吹倒房屋树木,洪水冲走庄稼土地,恶浪打翻船只,孽龙还吞食人畜。百姓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二月十九日这天,观音菩萨云游路过此地,见孽龙无法无天,观音便化作一位慈眉善眼的老妇人,对当地百姓们如此这般地交代一番。百姓依照观音的交代,赶紧用艾叶加糯米粉制成粄类,让亲朋好友都来品尝。吃过艾粄的人,散发出一股让龙惧怕的气味。各家各户还装上一盘盘艾粄放在屏风前的案上,或者挂在高处,让艾草味徐徐散发。此外,还点上香烛,燃放爆竹,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孽龙被艾叶味熏得昏头转向,半死不活,又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沸腾的场面,吓得魂飞魄散,乖乖逃回海中,从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14 兴宁蓼花的趣闻

“蓼花”是兴宁县有名的糕点,素有“糕饼之花”的美名。一百多年前,“蓼花”就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各地。“蓼花”讲究形、色、味,外表好像冬瓜一样,里面好像瓜瓤,酥脆甜香,选料及制作工艺都有较高的要求。说起蓼花,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江南才子祝枝山曾任兴宁知县。有一天,祝枝山十分想吃家乡的名点“糯米糍”,于是,他请来一位姓陈的点心师傅,口授“糯米糍”的制作方法,叫陈师傅如法炮制。不过,陈师傅并没有完全按照他所授的制作方法去做,而是融合了客家点心制作特色,用糯米、芋头、芝麻、砂糖等原料,制作了另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祝枝山一吃,又酥又香,又脆又甜,色香味俱佳,不禁连声称赞,夸奖陈师傅手艺高超,同时给陈师傅加倍薪俸,还亲自给这种糕点命名为“蓼花”。从此,“蓼花”的名声就在客家地区传开了,慢慢地传到海内外。

‘陆’ 客家特产

客家十大名菜:东江盐鸡、红焖猪肉、酿豆腐、上汤桂花鱼、酿三宝、娘酒醉河虾、清煲草鱼、水晶鸡、薯丝煲、咸香鸭。
特产:五指毛桃、客家娘酒、紫金辣椒酱、霸王花米粉、酸萝卜、笋干、茶树菇等。

‘柒’ 广东梅州比较经典的5道客家美食都有哪些呢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广东梅州的美食,因为有很多人觉得广东梅州的美食味道是非常好的,并且有很多人觉得广州梅州的美食口款式非常不错的,甚至还有很多人觉得广东梅州的美食种类是很多的,所以从中可以看出,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都非常喜欢吃广州梅州的美食,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你们知道广东梅州比较经典的五道客家美食都有哪些吗?


腌面

腌面吃一道非常好吃的面食,味道很鲜美,价格也很划算,并且也是非常有地域特点的,而且口感非常棒,所以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

综上所述,广东梅州比较经典的五道客家菜分别是梅菜扣肉,酿豆腐,味酵饭,腌面,三中举汤。这五道客家菜都是非常好吃的,味道都很鲜美,所以我坚信这五道客家菜一定能够被流传下去的。

‘捌’ 客家美食的客家美食

客家美食风味万千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来到客家人最多的聚居地——梅州、赣州、汀州、惠州、增城等地,你一定会被风味万千的客家菜所深深吸引;不少阔别家乡多年的海外游子,一回到故土就醉心于品尝留在童年记忆里的客家美食。一位九十高龄的海外老华侨曾动情地说,尝尽山珍海味,喝遍玉液琼浆,都不如家乡的农家菜好!如今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不难发现客家菜 的“身影”,即便在海外不少中餐馆里,红焖肉、清水鲩丸、梅州酿豆腐、梅州盐焗鸡等客家菜也颇受青睐…… 客家饮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客家菜肴,另一为客家小吃。
首先,因为以往客家人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肥腻一点的食品能有效充饥;其次,客家人因长期粮食不足,即使比较富裕的大户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数人家长年累月顿顿稀饭,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增加体内盐份;再次,山区草木多,养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习惯,且他们觉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混血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江淮,江西到达赣南、闽西、粤北等闽粤赣边区,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闽粤赣边区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
客家人在历尽艰难险阻后,成片聚居于闽粤赣边区。由于中原地区和闽粤赣边区都属内陆腹地,因此梅州客家菜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日积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
在客都梅州,常见的客家美食可分为客家菜肴和客家小吃两大类,客家菜与潮菜、广州菜并称广东三大菜系。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就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梅州客家菜也同样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随着梅州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文化兴趣日浓,不少客家传统名菜和创新菜色由于其风味独特、经济实惠而拥有越来越多的食者群数量。
社会在不断变革,梅州客家菜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原汁原味,可口可心”的几个优点:一是选料讲求野生家养粗种的食物,即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二是烹调方法采用煮、煲、蒸和炖等居多,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与纤维;三是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一般用生葱熟蒜调味;四是膳食讲究养生保健的效用,多用民间中草药材入菜,用于调理阴阳,清降补泻。时至今日,客家菜的创新不外乎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从蒸、炖、煲、酿等传统客家烹饪方法到借鉴其它菜系流派的煎、炒、炸等技法;二是从只采用野生粗养的家禽肉类等为原料到采用山珍海味等高档食品为材料;三是由过去外形古朴、花色简单到追求今天的色、香、味、形俱佳,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梅州客家菜在不断地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传统梅州客家菜吸引食客的是浓郁的山野气息和鲜明的乡村特色。与广州菜相比,客家菜以家常菜见长,贵在朴实大方,营养合理;而且蒸煮较多,汤清不加过多配料,强调是什么肉就什么味。 今年9月24日,梅州市首届客家菜“双十佳”大赛由广东省烹饪协会选派的国家级评委现场评出我市客家菜传统“十佳”和客家菜创新菜“十佳”。本次大赛开创了梅州客家饮食文化的风气之先,对推动我市旅游饮食产业发展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起到了深远影响。
近年来我市不少旅游企业也在巧用客家菜精心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饮食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如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围龙大酒店近年来推出备受游客称道的一系列客家菜肴和客家风味小吃;梅州市梅县区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则以南药为原料,开发出20多个药膳汤类品种;大埔县委、县政府在弘扬地方饮食文化方面先行一步,今年已建成开业一条高标准的同仁路美食一条街;梅州市星园酒店近年来则以建筑精妙绝伦的大型客家围龙屋承德楼为依托,精心打造出“吃一天客家菜,做一天客家人,过一天客家生活”的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品牌,吸引了众多海外华人华侨和珠三角游客。
客家菜是梅州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宏伟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把客家饮食文化弘扬光大,梅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梅州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正准备在成立全市烹饪行业协会、坚持举办类似“名店、名厨、名菜肴、名小吃”为内容的旅游美食节、申请创建“中国客家菜之乡”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为梅州客家旅游饮食产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懈努力。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梅州客家菜对传统继承不足,一些传统古老的客家菜肴和客家小食烹饪方法逐渐失传,而在创新方面则有舍本逐末、盲目模仿别的菜系流派的倾向;另外,梅州客家菜在品牌的包装宣传方面远不如广州菜和潮州菜,在产业化、现代化、大众化的经营程度上又比不上西餐和一些中式快餐店。 闽西客家美食之都:长汀
福建省长汀县是海外闻名的客家首府,是历史上客家人聚居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每年都有大批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地的客家人返汀寻根问祖,举行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
汀州美食更是中外闻名,素有“吃在长汀”的美誉,2004年,长汀被命名为“中国客家菜之乡”“福建美食名城”。长汀菜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菜肴的“原汁原味”非常突出。烹饪是很少用味精的,甚至不用味精。此外,糖也少用。食品色素历来不用。菜谱中的蒸、炖、酿、焖、煮的菜肴特别多。炖牛腩、精蒸白鳗、甲鱼游江、炖鱼肚、精炖鱼、蒸全鱼、清汤田鸡、清蒸鸳鸯鸽、双燕迎春等等,这些菜都具有独特的长汀山珍客家风味,“长汀豆腐干”居汀州八大干之首,有一千多年历史,驰名中外,曾经与长汀柿饼红糖同为历代贡品。长汀河田鸡是中国五大名鸡之一。“白斩河田鸡”历来被列为长汀菜之首。1986年获得福建省省颁“地方特殊风味菜点”称号。“麒麟脱胎”,又名“猪肚包狗仔”,也是长汀名菜之一。获福建省“优质菜点”称号。长汀菜先后获省、市佳肴奖达10余项。盛世逢时,当您对长汀这座美丽的古城留连忘返之时,谁人能不被这里的美味佳肴深深陶醉! 梅江区:梅州盐焗系列(鸡、鸡翅、鸡爪、鸭爪等);肉丸系列(猪肉丸、牛肉丸);炸芋丝、炸南瓜丝、仙人粄、梅州酿豆腐、梅州腌面
梅县区:沙田柚(梅州金柚)及系列产品、菜干、梅州客家娘酒、松源麦芽糖、丙村开锅蒸丸
长汀:汀州酒娘、冬瓜甑、白斩河田鸡、芋子饺、泡猪腰、汀州珍丸、汀州炸肉丸、煎薯粄、长汀米粉
兴宁:单丛茶、桂圆(干)、酿豆腐、酿苦瓜、鸡炒酒、酿板、姜糖、阳天酒、侯荣记牛肉干、红焖猪肉、挥丸
平远:柿饼、萝卜苗茶
蕉岭:绿茶、白渡思乡牛肉干
大埔:香豆干、腐竹、笋粄、老鼠版、捞面
丰顺:姜糖、捆粄、浮油豆干
五华:长乐烧酒肉丸酿豆腐
古竹:酿豆腐焖鱼干
永定 :芋子包、下洋牛肉丸、泡鸭爪
连城红心地瓜干:是着名的“闽西八大干”之一,已有二三百年历史,清朝时,作为贡品进贡皇宫,是宫廷宴席上的珍贵小点,美名“金薯片”,连城也成为中外闻名的“红心地瓜干之乡”。连城乡村土质松软,酸碱适中,气候适宜,很适合这种红心地瓜生长。这种地瓜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营养丰富,远销东南亚和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连城白鹜鸭:连城白鹜鸭出产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嘴黑、脚乌、全身羽毛洁白。清代《十药神书》记载,连城白鹜鸭治咯血、虚痨等病症,是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食品,中医和民间对鸭均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祛痰开窍、宁心安神、开胃健脾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小儿麻疹、肝火、无名低热高烧和血痢,对癌症患者具有缓解病痛、辅助治疗作用。清朝道光年间被列为珍品、贡品。经厦门大学生物系和省农科院中心室试验测定:连城白鹜鸭含有17种氨基酸和10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胆固醇含量极低。1999年11月,中国家禽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的《连城白鹜鸭产业发展研讨会》一致认为白鹜鸭是我国优秀的稀有种质资源,是鸭类中的国粹。连城白鹜鸭是连城县农业的龙头产业。被农林部列为全国禽畜优良品种之一的“连城白骛鸭”,又名:“连城白鸭”,是“全国唯一药用鸭”。连城是中国白鹜鸭之乡。
丰顺捆板:亦称米粉板、卷板,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后,因当地不种小麦,无面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创造,北风南味,别具特色。梅州南部地区,几乎家家会做,人人爱吃,街头小吃摊上也时有出售。
涮九品:连城传统涮酒名菜,俗称“涮九门头”系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经过严格选料,精细刀功,辅以佐料、米酒和数味中草药制成。此菜鲜嫩脆爽,汤味馨香,有健胃补肾、祛寒去湿的功效,是药膳兼济的佳肴。由于食用的是牛身上九个部位的肉,几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华,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
永定芋子包:芋子包是客家人的经典美食之一,它还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呢。“无山不客客住山”、“番薯芋子半年粮”,客家人多居住山区,芋子是主要杂粮。所以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芋于包,芋子饺,芋子肉丸等种种食品便应运而生。芋仔包就是用芋子加适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种包子,制做方法简单,一般将个大、易烂的芋子洗净,连皮置锅内煮熟,然后取出剥去芋子皮,置簸箕内捣(烂)成芋泥后,加入适量番薯粉和精盐,用擀面杖擀成包子皮。而内馅是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箩卜丝、葱白等料,并将其剁碎,放入精盐、味精下锅翻炒,滤去汤汁即成馅心。芋子包包好后,摆入垫有纱布的蒸笼中,下锅用猛火蒸15分钟后便香气如蝶满屋翩跹,令人垂涎。此时出锅摆盘,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芋子包就大功告成。趁热食之皮滑滑的、嫩嫩的,馅香香的、美美的。芋子包除蒸着吃,也可用水煮、油炸、油煎等各种烹调方法,其味各具特色。
永定下洋牛肉丸:着名侨乡永定下洋镇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看初溪土楼,观虎豹别墅,洗侨乡温泉,尝下洋肉丸。)下洋的美食真多,如老鼠粄、马头圈、焖狗肉等,而最负盛名的当数下洋牛肉丸。闻名遐迩的下洋牛肉丸以柔韧、松爽、味香的独特风味跻身于客家美食之林,可谓闽西一绝!下洋牛肉丸,相传由广东梅州兴宁人传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如今,牛肉丸摊店已发展到三十多家,产品销往福州、厦门、深圳及临近县乡。下洋牛肉丸各家的制作大同小异,风味却大相径庭。制作过程:选取新鲜牛臂肉,去筋膜肥油,均匀切成一厘米厚的层肉,用干布汲干水分;然后剁碎并反复拍打,使肉色转为鲜红柔韧,加入适量盐、薯粉,反复揉搓,捏成一粒粒拇指大的肉丸;然后放入冷水盆中漂洗半小时,捞起,放入盛有骨汤的沙锅中,用木炭火文煮;待肉丸蓬松胀大,加入少量胡椒、味精、葱花等调味品即可食用。
泡鸭爪:下洋泡鸭爪选用上等肉质的鸭爪,配上老店独特的腌制秘方,成品的鸭爪个个颜色诱人,浓浓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配方里加一些大蒜和香醋,这两种东西即是调味剂又是天然的防腐剂,确保了正宗下洋泡鸭爪的风味!吃一口,有点酸,带点甘甜,还有一点点辣,独一无二的味道让你越吃越不想停口,此产品色泽鲜艳,口感香脆,酸辣可口, 产品色泽金黄诱人,香辣纯正,略带香甜的酸味,鸭肉无比鲜香脆爽。 口感微酸,有点辣,香脆爽口,酸辣回味,又脆有香又爽滑的美食,开盖香气四溢,很适合大众休闲聚餐。尝一尝,好味道实在忘不了。 下洋泡鸭爪以其独特绝佳的美味征服了所有吃过的人,目前已成为一些大城市宾馆、酒店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佳肴,是一种娱乐、休闲、酒宴、居家旅游必备的好食品!当然,现在永定县湖雷镇的泡鸭爪也相当出名,别有风味!
已列入全国名菜谱。
芋子饺:芋子饺皮呈玉色,形如半月,内包猪肉、香菇、大葱等原料调制的馅心,食之皮嫩馅香,润滑适口,是连城城乡群众逢年过节必制的传统名食,在连城已有数百年历史。据传,早期制作的芋子形如“米桃”(寿桃),俗称“桃子”,又因芋饺上席后须趁热食用,放凉后则香味流散,故又有别名“赶烧”(趁热之意)。
四堡漾豆腐:福建客家菜四堡漾豆腐,是福建闽西连城县客家的特色佳肴。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与明清时期四堡的印刷业繁荣有着很大的关系。据说,当时印刷工场的工人日夜劳作十分辛苦,家人就专门烹调出一些清心润胃、滋阴养元的菜肴给他们补身体,漾豆腐就是其中最着名的一个菜。以四堡当地特产的一种“五月黄”豆为原料制成的豆腐,嫩白滑爽,滋味香鲜。福建客家菜四堡漾豆腐就是以四堡产的豆腐为原料制作的。
雪花鱼糕:连城群众喜爱吃鱼,不仅因为鱼肉鲜嫩可口,营养丰富,且“有鱼”象征“富足有余”的
好兆头。连城菜中有多种多样的淡水鱼菜肴,其中尤以“雪花鱼糕”制作精细、造型新颖、鲜嫩可口,成为宴席中的上等菜肴。“雪花鱼糕”选用鲜净鱼肉,剥除皮、骨,配以肥猪肉、地瓜粉、蛋清及调味品制成,将鱼肉捣成鱼泥,肥猪肉剁成肉泥,投人地瓜粉、味精、胡椒粉、盐、姜汁、葱汁等搅拌均匀,装人圆盘中,放锅中蒸熟后出锅划成菱形片,再把蛋清抹在蒸后划成片的鱼糕上,回锅蒸3分钟即可上席。
“雪花鱼糕”又称雪花银片、烊鱼,装盘后观之如银似雪,食之鲜香滑嫩。喜庆宴席中,人们常以出不出这道名菜作为宴席是否丰盛的标准,以至有“不出烊鱼不成席”之说,在闽西首届“山茶花节”评比中,此菜获风味小吃第一名。 近日,由梅州市旅游局、梅州日报社、市餐饮协会共同举办的“十大客家健康美食”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十大客家健康美食为梅州盐焗鸡、梅菜扣肉、酿梅州豆腐、三及第汤、梅州腌面、五香干卤鸭、姜糟焖狗爪豆、醋溜鱼、清汤双丸、萝卜丸。
主办单位举办此次评选活动旨在加快推进广东梅州 文化旅游 特色区 建设和 旅游业发展,继承和弘扬博大精深 的客家饮食文化,进一步发挥“中国客家菜之乡”的品牌效应。活动于今年5月份启动,历时5个多月。通过综合餐饮企业上报菜式、征求客家餐饮专家意见、报纸公示、网络投票和专家组评审,最终评选出了“十大客家健康美食”。
在评出“十大客家健康美食”的同时,还评选出了最滋补健康美食滋补羊肉煲、最传统健康美食客家娘酒鸡、最乡土特色健康美食开锅肉圆、最养生健康美食杂菌煲等。

‘玖’ 客家小吃有什么特色

客家美食拥有近200多种各类小吃:灯盏糕、七层糕、拳头桃、芋子包、薄饼、香芋饼、珍珠圆、汤圆、牛肉圆、扁肉、芋饺、艾饺、豆腐饺、米冻、豆腐丸、笋、鸡血、清汤米粉、酿豆腐、酿香菇、酿腐皮、算盘子、黄......

客家小吃取材广泛,品种繁多,具有浓烈的乡土性, 既展示了客家传统风格,又描述了客家时代风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味香四溢,百吃不厌,品种之多、选料之细,嗜食之众,将客家饮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有意思的是客家小吃米制品居多,多达一百余种。 这是因为客家人从北方平原迁徙到南方山区,粮食作物从过去主要种植小麦转变为主要种植稻米、番薯、木薯、芋头等,用大米谷物加工成各种花样的小吃也最方便最相宜。

在客家米制品小吃中,无论是乡村老宅,城镇街巷,最有代表性,最有风情,最凝结乡愁的非灯盏糕莫属。灯盏糕也叫油炸糕、也喊铁勺饼、辣哩、豆粒糍等,是客家地域最为普及的小吃。它是米与豆的结合,火与油的产物。古老的汀州童谣这样唱道:“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得死。”在连城则为:“灯盏糕,碌碌圆,又想吃,又钱。灯盏糕,扁那那,又想食,又还那(烫)。”从稚子口中道出了客家人对灯盏糕喜爱与念想。

闽西客家灯盏糕的来历却和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有着很大的渊源。传说诞生于宁化的清朝着名画家黄慎幼年丧父,家境清贫,其母为让黄慎专心学业,每天都在县衙旁边街头煎油饼卖,补助家用。黄慎的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磨米浆,年幼的黄慎见母亲如此辛劳,也早早起床帮母亲打下手推磨。米浆磨出后,其母就挑着炉锅出门炸油饼,因黄慎母亲炸的油饼金黄剔透,香气扑鼻,很受顾客的爱好,每天来买早点的人们络绎不绝。渐渐地,黄慎母亲所炸的油饼愈来愈出名,常常都供不应求。由于其母炸油饼的煎勺形似照明用的灯盏,聪明的黄慎就给它起了一个极有诗意的名字“灯盏糕”。从此“灯盏糕”的名字不胫而走。

小小的灯盏糕,在老一辈的客家人记忆里,是旧式灯盏下燃出一豆光明,孺子灯下攻书,慈母灯下缝补,耕读传家的精神在油灯的微光里世代传承。小小的灯盏糕,在孩子们的舌尖上,是诱惑,是家乡的味道,是一代代客家人基因密码的化解。他们吃进的不仅是客家小吃,吃进的还是文化。

阅读全文

与客家美食图片简单笔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婚房气球布置图片大全简单实用 浏览:87
北汽新能源360图片及价格 浏览:388
风景墙纸图片大全高清风格 浏览:718
简单色系搭配图片 浏览:277
放牛小女孩图片意义 浏览:170
鼻子长腿毛长鼻子大搞笑男生图片 浏览:830
寺院大师高清图片 浏览:40
word怎么批入图片 浏览:399
康氏图片文字图片 浏览:945
智慧城市如何插入图片 浏览:634
word文档图片怎么裁剪大小 浏览:725
可爱时尚情侣卖萌图片 浏览:749
傻子发型图片大全 浏览:68
南京城房地产图片高清 浏览:383
放重庆最美女孩夏人的图片 浏览:269
咸平通宝图片及价格表 浏览:800
可爱的图片卡通图片男 浏览:828
怎么把表格的图片的字消除 浏览:505
明星时尚衣服图片 浏览:694
如何从图片里抠出模糊印章 浏览: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