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治便秘手上有哪些穴位
便秘是不少上班族容易出现的小毛病,但是这个小毛病却不能忽视,反而要积极治疗,中医认为按摩能治疗便秘,那么按摩哪里,按摩什么穴位可以缓解便秘症状呢?
三个穴位缓解便秘症状
3、足三里穴
【身体部位】:足部穴道。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
【穴位找法】:外膝眼(膝盖下面外边那个凹窝)直下3寸(4横指),距离胫骨约1横指尖的地方就是穴位。
【穴道按摩DIY】:坐姿,左足放置椅子上,右手掌握拳,以右手食指第2指尖关节,上下推按穴道。
治疗便秘的按摩操
耳朵按摩
耳朵上有很多反射区与穴位,通过手对耳朵施力按摩30秒,能刺激身体的其他部位,令自主神经系统恢复平衡,同时分解体内的废物硬块。
反手用拇指与食指掐着左右耳朵,然后轻轻施力,从后往前地以圆弧状扭动耳朵。同样的方式用拇指与食指掐着耳朵,向后轻轻拉扯耳朵,令耳朵充分拉伸,注意力度要适当。
脚底按摩
双腿盘坐,将右脚脚背架在左边大腿上,右手扶着脚腕固定,一边深呼吸,一边用左手手掌轻擦脚底,令温度上升,刺激血液循环。左右各按摩30秒。穴位按摩前,可以先在脚底上涂抹一些乳液或精油,不但能起到护理足部的功效,还能减少手与脚之间的摩擦力。
左右的脚底上有涌泉穴,是调整自主神经系统,缓解寒症,加速新陈代谢的刺激点。另外,左右脚掌的后半部分分别有上行结肠、下行结肠、肛门的反射区。分别用手指的指腹按压并推压这些反射区,能很好地改善便秘问题,促进肠道的蠕动能力。
㈡ 怎样敲天枢穴图
首先敲通俗的说就是按压的意思
其次先来认识一下天枢穴
天枢穴,是治疗肠胃疾病的重要穴位。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均过于天枢穴。那么如何找天枢穴呢?
【定位】脐旁两寸。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天枢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泻泄,痢疾,月经不调。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泻泄。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1)大肠的募穴;(2)《千金》孕妇不可灸。
[别名] 长溪,谷门,长谷,循际,谷明,补元,循元。
[穴义] 募集气血上输大肠经。
[名解]
1)天枢。天星名,即天枢星,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天枢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执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执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太乙、滑肉门二穴传来的风之馀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胃经上、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天枢。
2)长溪、长谷。长,源源不断也。溪,水流的路径也。谷,狭谷也。长溪、长谷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向外输出源源不断。本穴物质由胃经上下二部汇聚而成,其气强盛,源源不断地输往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3)谷门、谷明。谷,胃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明,可见之物也,指本穴气血强盛,外输气态物为可见之物。谷门、谷明名意指胃气由本穴源源不断地输送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4)循际、循元。循,循气血执行的固有道路执行也。际,际会也。元,本元也。循际、循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循气血物质的固有通路外输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5)补元。补,充补也。元,本元也。补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为人体后天之气的充补之元。人体之气分为多种,有元气、宗气、神气等等。元气为先天之气,也就是肾气,它与生俱来,不可改变。元气为人的先天之本,它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而不断消耗,但元气的消耗随人体后天之气的盛衰而改变,后天之气盛则元气消耗慢,后天之气衰则元气消耗快。同理,补充了人的后天之气也就是间接地补充了人的元气,本穴输出的强盛之气即是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功用,故名为补元。
6)大肠经募穴。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浊气,性温热。
[执行规律] 水湿浊气由本穴交于大肠经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 募集大肠经的气血物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㈢ 天枢的准确位置在哪
天枢穴位于人体的中腹部,在脐旁开两寸处,也就是平时说的肚脐向左右三指宽的地方即是此穴。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经常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此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对于便秘,腹胀,肠鸣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它还可以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病症,实验证明此穴对于缓解治疗肾炎也有一定的作用。
天枢穴的功效与作用:
1、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缓解治疗腹胀、肠鸣、绕脐痛、泄泻、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便秘、胆囊炎、肝炎、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
2、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3、缓解治疗肾炎等
4、穴位减肥:天枢穴位促进胃肠蠕动
㈣ 中脘 天枢 气海 关元 足三里 这些是具体什么部位
1、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2、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3、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4、关元:其位于脐下三寸处。
5、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4)天枢穴最简单找法图片扩展阅读:
气海穴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很多妇科疾病也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中医认为,气海穴出克养生保健以外,对于是人体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暖穴道。
经常按摩气海穴能够强壮体质,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减少患病的可能。父母如果经常给孩子按摩这个位置,能够促进孩子身体更加健康的发育。
㈤ 肚脐两边是什么穴位
天枢穴。
天枢穴在腹中部,取穴的时候,从肚脐正中向肚脐左边或者右边水平量取两寸,天枢穴就在距离肚脐正中两寸的位置。
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能够调动大肠经的元气,对肠道有着双向的调理作用。腹痛、腹泻、便秘,都可以通过它来调理。
(5)天枢穴最简单找法图片扩展阅读:
天枢穴的由来:
该穴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
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太乙穴、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胃经上、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
㈥ 中脘、天枢和关元、穴位委在哪 最好有图。
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神阙穴)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2寸。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㈦ 天枢的准确位置图
天枢穴位于人体的中腹部,在脐旁开两寸处,也就是平时说的肚脐向左右三指宽的地方即是此穴。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经常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此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对于便秘,腹胀,肠鸣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它还可以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病症,实验证明此穴对于缓解治疗肾炎也有一定的作用。
别名长溪、大肠募、谷门。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绕脐切痛,水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
以及肠道蛔虫症,肠梗阻,阑尾炎,细菌性痢疾,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