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80后经典服装
80后经典服装
80后经典服装。80后们目前正面临着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家庭压力等等各方面的压力,而且他们已经成为了工作上班族当中的主力军。以下分享80后经典服装和回忆,快来看看吧
1、佐丹奴
佐丹奴成立于1981年,在1991年正式在香港上市,在1992年8月份佐丹奴正式进入大陆市场,开创了中国休闲服装零售连锁店现货,目前佐丹奴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庞大的营销网络,拥有超过1000多个营销店,店铺的网络仍然在不断的扩张当中,企业的产品在国内深受消费者拥戴,并且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为中国质量诚信企业。佐丹奴成立的宗旨就是要给顾客贴心的感觉,已经穿出个人的风格,因此提倡超越顾客期望不只提供优先出发,提供超越顾客期望的服务让顾客称心满意。
2、班尼路
南宁路成立于1981年,是意大利的一个休闲服装品牌,到现在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服装品牌。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香港经营,后来开始进入大陆进行销售。班尼路品牌给人的感觉便是物超所值。班尼路的产品以女、男、中性的休闲服为主导产品,强项是基础休闲服和针织类一辆,比如说T恤衫。
班尼路的产品特别适合较为含蓄,注重材质而又追求潮流的顾客。班尼路善于抓住消费者们的性格特点,崇尚自由奔放,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
3、真维斯
真维斯是意大利的一个服装品牌,于1972年成立,在1993年在上海一炮打响,如今在全国已经拥有2000多家连锁店和加盟店。在国内众多的同类服装品牌当中,真维斯是位居休闲服龙头位置,从连锁店铺的卫生环境,店内的安排,商品的摆设和售后服务等均别出心裁。
每一个买过真维斯品牌的消费者都会从真维斯的品牌和服装当中感觉到,真维斯是一个健康向上的服装品牌,相比同类型的品牌更能显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美特斯邦威
虽然听着美特斯邦威像是一个国外的名字,但是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休闲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成立于1995年,诞生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主要销售休闲系列服饰。美特斯邦威是中国的服装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秉承着世界的财富的梦想,以不走寻常路的精神不断进取和向上突破目前在全国的专卖店数量高达3900余家,并且在2005年在上海创办了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同时它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服装博物馆。
80后的经典物品
它们曾是80后最流行的时尚单品,尤其图4,几乎所有80后都有穿过!凉鞋 这种胶鞋在小时候那可是箱单受欢迎,几乎每家的小孩都有一双以上!
这种袜子在八十年代十分流行,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女人都穿过,质量杠杠滴!
围裙 这个围裙可不是家里厨房做饭得围裙,而是家长们给孩子穿戴得一种围裙,就是担心把衣服弄脏,各样的五颜六色的都有!说说你穿过几种?
小时候也很流行穿这种样式的毛线马甲,小时候总觉得织毛衣是那么神奇两根棒针一来一回就形成了毛衣!
一、比如金利来,“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当年的广告语让它成为了人们认知度较高的'品牌,1991年,中国纺织工业部还给它颁发了”中国十大名牌服装第一名“的称号。
当年,”金利来“在呼和浩特入驻的可是大牌云集、走高端路线的“天元商厦”。
1997年,蒙马财经的我曾攒了好长时间的钱才在天元商厦买了一条红底黑条纹的金利来领带,送给了男朋友做生日礼物。
一条领带当年卖198元,是当时人们三分之二的月薪,是奢侈级的生日礼物。
而现在,年轻人对它的定位是“爸爸们曾经爱穿的服装品牌”,它的业绩也连年下滑。
2014年至2016年,该集团的业绩和净利润均持续下滑。
2017年8月6日,金利来发布盈利预警,称其上半年盈利预期较2016年同期下跌20%-30%。
截至2019年的前6个月内,其营业额和净利润均下跌约5%。
二、 再比如班尼路,曾经占据呼和浩特的各大商场,其中最大的旗舰店在民族商场过街天桥下,门口贴着大大的刘德华的海报。
那时的班尼路很“拉风”,找来很多大牌明星当代言人,比如“刘德华”比如“王菲”比如“黄晓明”,郭敬明也曾为它写诗。
它是当时大学生眼中绝对的“潮”牌。
还记得曾买过一件班尼路的外衣,很正的那种红色外套,类似现在的冲锋衣,衣袖上有灰色反光面料的滚边装饰,当时穿上这件衣服,瞬间变成整条中山西路上“最靓的仔”。
那件衣服质量很好,是锦纶面料的。当时大学宿舍里没有洗衣机,我一般用刷子来洗衣服,刷过很多次,不掉色,不起毛,不打折,晾干后和新的一样。
一年后,我长胖了,那件衣服不合身了,就把它送给了当时上高中的妹妹。妹妹喜欢得不得了,又穿了两年……
可如今,全国的4404家的班尼路店面,在6年时间内关闭了3000家,中国内地的厂房也已经关闭。
昔日呼和浩特旗舰店的店面如今已经是H&M的旗舰店。
班尼路风“潮”不再!
三、其实,在我们视线中消失的不仅仅是这些品牌,还有佐丹奴、美特斯邦威、以纯、梦特娇、唐狮……
纵观这些服装品牌,蒙马财经发现,他们的通病是“款式老化、不时尚、款式更新时间长”。
在H&M、优衣库,ZARA等快消服装品牌涌入中国后,带来了一股新的时尚潮流概念。大卖场式的服装销售方式,独特的商品策划、开发和销售体系,使得来店铺运作低成本化。服装的款式紧跟潮流,售价又亲民,迅速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而且,如今电商迅速崛起,而班尼路等传统服装品牌却在线上“乏力”,有些没有涉足线上,有些尽管在天猫、京东上有专卖店却只是把线下的产品照搬到线上,把线上当做线下店铺的过季服装折扣卖场。
拼“时尚”拼不过快消品牌,拼“价格”拼不过电商品牌,班尼路等传统服装品牌纷纷成为80后的“回忆”就不难理解了。
80后网友晒出“藏品”
引发同龄人集体怀旧
常报全媒体讯 陈莺从小酷爱收集各种服装的包装袋,最近几天,她回到娘家整理房间,无意中整理出了不少2000年左右常州各大流行服装店的包装袋。陈莺说,这些袋子一下子勾起了她在学生时期的回忆。陈莺随后把这些照片上传到网络,没想到她晒出的这些“藏品”,却引发了80后网友的集体怀旧:“我们记得这些服装店,当年爸妈带我们去买过衣服。”“虽然这些衣服现在看上去有点老土,但是这是自己的宝贵回忆啊。”
收集包装袋的网友,
晒出十几年前常州流行服装店的包装袋
近日,一则“十几年前南大街、市中心的一些专卖店的牌子,看看你还记得多少?”的网帖引起网友热议。昨天,常州晚报记者联系上了发帖人陈莺。
陈莺今年29岁,是土生土长的常州80后。“女孩子总爱收集一些漂亮的东西,我从小到大的爱好就是收集漂亮的包装袋。”陈莺说,她小时候就爱收集包装袋,父母给她买了衣服,她看到好看的包装袋就会拿出来收藏。她的亲戚朋友也知道她有这个爱好,买了衣服后看到好看的包装袋,也会给她留一个。现在陈莺已经收集了500多个包装袋,其中有100多个都是中学时候收集的。“这些袋子我都整理在纸箱子里,而且我结婚后,回娘家的次数少了,所以一般平时不会拿出来看。”
前几天,陈莺回娘家拿东西,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打开了那塞在角落里、装满包装袋的纸箱。陈莺拿起好几个十几年前南大街、市中心服装店的包装袋,“三高”“SUNNY”“FUN”“以纯”……这些曾经父母在中学时代为她购买过的衣服包装袋勾起了她的回忆。“别看这些牌子现在看上去有点老土,但是在当时都是名牌。”陈莺回忆说,在她初中的时候,也就是2000年左右,当时能够穿上一件以纯、真维斯的衣服,在学校就算是时尚潮人了。“那时候刚刚有名牌的概念,耐克、阿迪达斯都太贵,所以这些牌子是陪伴我度过中学时代的牌子。”
陈莺把这些包装袋都整理了一下,拍照片后上传上网。“我相信不少常州的75后、80后都认识这些牌子。”陈莺说。
网友集体怀旧:
当年所谓的好衣服,就是帖子里的那些牌子
陈莺的帖子发上网后,立刻引起网友的热议。200多名网友在网帖下点评,有网友直接说“这些衣服就是我的青春。”
有的网友在网上回忆自己曾在这里买过衣服。网友QC是外地来常州读书、上班、定居的80后,对这些服装店“印象深刻”。他说自己1995年到1999年在常州上中专,2000年后在常州上班。“印象比较深的是FUN,稻草人,π。FUN买的人最多,经常有些促销。稻草人折扣比较多。π,好像就不打折的,所以买不起,动辄三四百的,对学生来说是天文数字。
有的网友说,当年自己还是学生,所有的衣服都是父母给自己买的,当时最希望的就是父母给自己买南大街的“好衣服”,而当年所谓的好衣服,就是陈莺晒出来的那些牌子,虽然现在看上去很老土。“FUN以前也很火,上学那会,觉得能买买真维斯、FUN什么的,就很不错了。”“牛仔裤要300多一条的,能够穿上一条班上同学都要羡慕半天的。”宸临天下说。
更多的网友开始怀念过去,怀念学生时光。80后网友小韩也跟帖说:“看到这些袋子,想起以前老南大街的样子,路面不宽,路边都是大树。在华朋服饰我买了好几件衣服的,现在还在家的,还有钻石门。”“十几年前的袋子了,拿出来依然是那么眼熟,都有!属于我们80后的记忆。”
80后网友感叹,这十几年,好像换了一个世界
“现在满大街都是HM、ZARA等牌子,我们学生时代的一些牌子几乎都没了。”网友小夏说,最近十几年社会飞速发展,许多熟悉的东西、品牌也都物是人非。
“那会儿还没有淘宝的概念,买衣服都是上街买。可以说,这些牌子是我们对于名牌的启蒙。”小夏说,他身边的80后不少已经为人父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80后也开始回忆怀旧了。“有时候更喜欢给孩子买小时候玩过的玩具,自己看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吃小时候爱吃的零食。”
小夏说,十几年前还没有网购,没有微信,那时候诺基亚是最好的手机,而现在一切都变了。“有一种这15年,好像换了一个世界的感觉。”
80年代大学合影
80年代的农村
80年代工厂工人下班的情景。
80年代的农村。
80年代的家具。
80年代的中学生。
80年代自行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80年代看电视的情景,电视在那个年代是个奢饰品。
80年代中国街拍美女。
80年代的结婚照。
80年代的公交车。
80年代结婚的情景,那个年代的聘礼“三转一响”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❷ 八十年代后期女式粉红色西装上衣,订有四颗红色有机玻璃暗花的纽扣,哪里能找到图片和视频
可以去扣子市场找,也可以在网上找,现在的东西隔几年就会复古再流行一次的
❸ 80年代服装特点
80年代初期,服装流行与变化速度相对缓慢,到了80年代中后期,市场机制臻于成熟,服装流行加快,这时候女性服饰开始向时装化变化,在浪漫娇美的基础上,加上了成熟因素的设计风格。
造型和装饰突出艺术性和时代风貌,强调合体廊形线和腰线,通常采用轻薄和半透明的丝绸等材料,使装式更接近着衣者的需要,充分显示人们享受时装美的生活情趣。
1982年夏天,一种一开到底,钉上大扣子的布裙悄悄流行,随后,有出现了黑色紧身踩脚裤,以及露脐短衫。运动休闲是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概念,人们趋之若鹜,之一时期出现了外穿运动装的时尚。
宽松,舒适,健康风尚使得运动装不再是竞技场上的专利,而成为健康养生,陶冶情操,调剂生活的一种服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登山旅游,上学上班,走亲访友,都能见到蝙蝠衫的身影。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
(3)80年代女士衣服图片外套扩展阅读:
中国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
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
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
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其中长期代表中国传统服饰且受多民族服饰影响的汉服大放异彩。
❹ 80年代流行的连衣裙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说服装是穿在身上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可以透过不同时代人们的穿衣变化来寻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因为服装是我们这个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它就像一个多棱镜,通过堆红叠翠的衣着折射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0年是多长时间?30年前我们是什么样子?从1978到2008年,30年间中国经历了社会的巨变,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70年代: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一群蓝蚂蚁”--当时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就是这样的。把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 20世纪70年代,一群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几乎都穿着那个时代流行的蓝色服装。 30年前,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服饰颜色单一,样式简单。从50、60年代实行计划经济以来,布料要凭布票买,买鞋也要凭鞋票。在那清一色的年代,没有人讲究服饰衣着。也许一件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代表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人们对穿衣的普遍认识,那一代年轻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装饰穿在身上,而是把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 80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1978年。人们看到了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还有连衣裙。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喇叭裤几乎就是时尚的代名词 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它的轰动效应不亚于现在的裸奔。当时有一首流行歌曲《艳粉街》唱道:“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上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尽管如此,却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喇叭裤在中国的冒险。 喇叭裤作为一种怪现象出现,但是它却打破了之前中国服装(000902,股吧)的统一制,也逐被大众所接受。同时像体型裤、港裤等各种新潮的服装也开始相续涌现,凡是女生无论年龄大小几乎都穿过。 后来一部叫做《霹雳舞》的歌舞片成了当代青年的流行风向标,剧中人身着蝙蝠衫,头上裹着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的样子,成为当时年轻人的追逐,于是蝙蝠衫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装,蝙蝠衫宽宽大大的袖子一改传统服装的样式,让人们耳目一新。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 80年代流行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谁也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 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快 90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一年,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1998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的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用奇怪。 90年代,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 在过去二十年中,“LV”几乎是每个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梦想的、也是首选的奢侈体验。 除了对品牌的追宠外,服装的大胆尺度也开始挑战中国人的眼球。内衣外穿、露脐装、哈韩服等都站到了流行前沿。当露脐装、吊带装最早在中国出现时,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 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掠过你的视线,保暖内衣的热销、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21世纪:个性才是硬道理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对着装的追求已经转向个性化、多元化。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世界服装时尚进入中国、给中国人的服装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❺ 80年代流行的服饰什么样
八十年代蛤蟆镜、长头发、大鬓角、小胡子、花格子衬衫、大喇叭裤是典型的小混混形象。
八十年代服装样式越来越丰富,夹克衫、西装、运动服是主流服装。服装流行样式一个接着一个,从牛仔裤到文化衫、休闲装、健美裤(踩蹬裤)、直筒裤、老板裤、萝卜裤、夹克衫、蝙蝠衫、皮大衣、西装、晚礼服、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甚至超短裙、迷你裙等纷至沓来,人们分辨着、追逐着、模仿着、新旧杂陈,花样百出。
据说健美裤(踩蹬裤)唤醒了中国女性的审美和独立意识,它一度泛滥于全国各个层面的女性身上,从学校的小女生到工厂的女工再到街道大妈,几乎人人都有一条这样的裤子。可后来再也没人问津这种裤子。
❻ 80年代的人们当时都喜欢穿什么样式的衣服
80年代不穿中山装啦 都是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 上面那兄弟说的是60
❼ 80、90年代的服装特点
80年代:80年代改革开放,港台的服装进入内地,年轻人开始引领新潮流,勇于追求时髦,紧身衣、牛仔裤、红裙子、超短裙、长丝袜及高跟鞋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
90年代:到了90年代后期,时装就花样翻新地抖出各种卖点:闪亮,斜肩,花卉以及荷叶边。那其中软软垂下的荷叶边几乎无处不在,似乎成了女人心爱之物。而那些穿着荷叶边的女子,也好像平添了一份温柔,一份妩媚。
1993年至1994年夏季流行过一阵贝贝裙,无领无袖,腰节线以下有一圈细密的折裥,腰带束于身后,在女装中女性化元素流行了几年之后,贝贝裙在1998年夏季成了女性裙子的首选,哈韩族,迷你,松糕鞋等词开始流行。
(7)80年代女士衣服图片外套扩展阅读:
服装行业现状:
总体来说我国服装行业呈上升趋势,而随着一些电商的加入,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为用户谋取了更多优惠和便捷。
清明小长假期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通知显示,目标价格政策是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项农业支持政策。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后,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
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具体补贴发放办法由试点地区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衣服穿着打扮:
西方学者雅波特教授认为,在人与人的互动行为中,别人对你的观感只有7%是注意你的谈话内容,有38%是观察你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但却有55%是判断你的外表是否和你的表现相称,也就是你看起来像不像你所表现出来的那个样子。
因此,踏入职场之后,那些慵懒随意的学生形象或者娇娇女般的梦幻风格都要主动回避。随着年龄的增加、职位的改变,你的穿着打扮应该与之相称,记住,衣着是你的第一张名片。
❽ 美国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女性服装风格是什么
十九世纪末,西方的科学技术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中以得到了大大发展,但女性服装却仍沿袭着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大裙撑。为了使身材凹凸有致,小女孩从十一、二岁起就被迫束腰,以追求"18英寸"腰围,长大后多导致骨盆变形,因而使许多妇女死于难产。而且,这种裙撑使日常生活如同坐牢般难受,忍无可忍的女性们开始强烈要求从服装上解放身体。随着钢铁工业的进步,钢丝弹簧的出现使人们设计出后裙撑,这种设计的最大好处在于,妇女们终于可以自如的坐在椅子上了,但它仍难改繁琐与累赘的式样。不过,随着交通的发展,户外活动和旅行的增加,更轻便的女性服装也渐次产生。大工业提供了丰富多采的面料,为服装展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而此时西方的男装式样以基本定性,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均无大的变化。
20世纪初,西方世界开始关注东方,并将东方的审美情趣融入时装之中。当时着名的设计师波赫、维奥奈等,都将中国、土尔其、印度、日本的民族风格渗透到时装设计中,使之影响到日常服装。此时,东方风情可谓风行一时,东西方服装文化开始碰撞出独特诱人的火花。东方无裙撑、无紧身胸衣的式样也诱发了设计师的灵感,使他们的设计在神秘中更增添了舒适灵活的宽松。羽毛、纱饰、披风仍被大量运用在那一时期的设计当中。
20年代夏乃尔的出现,可谓是现代女装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她推出的上衣下裙式套装,在解放女性身体的同时,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简单优雅。这一设计大大方便了妇女们投身现代生活,适应日渐加快的节奏。从此以后,服装的变化频率日渐增长。她的"高级简单式"一改过去拖泥带水的作风,使女性的身体都趋于自然天性。这期间,天才的时装大师层出不穷的涌现,更为现代的时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当时,也偶有一些反叛意识的款式出现。30年代,女性的线条未被过分夸张,体现出较为温和的风格。二、三十年代期间,古典主义也一度出现,服装多为皱折垂挂式,被称为"罗马柱"式样,低腰线时装也极度流行。32年,着名影星马莲•底特瑞琪因在巴黎街头身着裤装,而被警察以"有伤风化罪"拘捕,此时,女士穿裤装仍为勇气和叛逆的同一词,可见当时风气之保守。
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世界都被卷入了战争的阴影,这一时期对女士而言并无真正意义的时装。不过,妇女们需要从事过去男人的职业,使女裤堂而皇之的成为日常女装,并使它在后来的时装王国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战后,女性的魅力重新受到重视,华丽而优雅成为典范之作,并产生了一批卓越的设计大师。克里斯蒂安•迪奥的"新式样"不仅在当时好评如潮,至今仍被许多设计师视为灵感来源。
六十年代,整个世界都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进退两难,英、法等国的战争婴儿已长到叛逆的年龄,而中国的几亿人口,都卷进"文化大革命"中。动荡中人们开始反思,嬉皮士的夸张怪异突出了年轻一代的反传统,小女孩装表达了他们不愿面对长大后的这个真实世界。一代名模翠姬以削瘦的身材、孩子气的面孔成为时髦,是女性疯狂的追求瘦身,以至于向本特这样着名歌手也因厌食而早逝。
70年代最具代表意义的服装是喇叭裤,它流行之广,影响范围之宽,持续之久,可以说在近代服装史上也不多件。应当指出的是,他对中国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种服装,随着文革后的解禁和开放,青年们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国际流行的喇叭裤,他们以极大的勇气和热情全盘接受了它。从此,国际流行开始与中国结缘。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的国际服装逐渐恢复了理性,时装风格也趋于平和,在简洁愉快中透出传统古典的气息,就连休闲装也不乏中矩的味道。简•芳达的健美操让女性们终于摆脱了病态美,带来更为健康的新风气。
九十年代,整个社会的加速繁杂和细化,又使人们的观念出现剧烈动荡服装风格包罗万象,飞速扩展仿佛一只万花筒,折射出多变的世象。高科技主题出现在90年代中期,信息时代的特征时尚演绎出光怪陆离的金属感,90年代中期小女孩装又再度轮回,民族风情被不断回顾,而英国王妃则成为许多顶级模特也无法争辉的时装领潮人。
走过二十世纪,今天的人们开始幻想未来……
❾ 建国六十周年,中国的服装发展和变化,具体的文字与图片说明。
建国初期比较杂,男人是袍子加圆帽或者西装,女人旗袍
60年代—70年代是65式军装加红袖章
70年代—80年代是全国一片青灰,中山装为主
80年代—90年代,的确良的衬衣具有代表性
90过后,衣服就跟澳洲鹦鹉一样绚烂了
附图80年代初的的确良服装(白色)
❿ 80年代的女人穿什么衣服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它的轰动效应不亚于现在的裸奔。所谓喇叭裤,因裤子形状似喇叭而得名。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