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己拉自己应用了什么简单机械
科技馆展品制作生产源头工厂-上海惯量自动化有限公司提示您:
自己拉自己这件展项通过不同的滑轮组来拉自己,感受不同的拉力,比较三个滑轮组的省力大小,展示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作用。展项设置三组滑轮组提升机构,滑轮组中的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使用数量不同。观众参与时,分别坐上三个滑轮组,感受不同的拉力,从而比较出三个滑轮组的费力大小。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使用动滑轮较多的滑轮组合,比较省力但是绳子拉出的长度较长。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组合成为滑轮组,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 L2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和不省距离的结论。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为什么通过座椅上方的滑轮组可以将自己轻松的拉起来呢?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无法省力地拉动物体,而动滑轮虽然无法改变力的方向,却能省一半的力拉动物体。滑轮组通过匹配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就可以达到既改变力的方向,又省力拉动物体的目的,因此,在座椅上方设置滑轮组,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将自己拉起。
通常滑轮组省力的多少,由动滑轮个数决定,即绳股数越多的那组,省力也越多。
本展品的款式也比较多,具体如下:
⑵ 求七种简单机械的详解~
滑轮、轮轴、齿轮、斜面、螺旋、劈???
劈是什么?
滑轮、轮轴、齿轮、斜面、螺旋、
他们都是变了一个形式的杠杆,问题的关键就是在这些东西里面找到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找到后就一目了然的杠杆原理..
举个例子:方向盘.支点是轴心,动力臂是手握着的外圈到轴心的距 离,阻力臂就是轴的半径...
其他的道理如此,假如能上传图片的话很容易解释...
假如你真的很喜欢学习,我愿意帮你.
可以用QQ传给你图片
Q:395321117
⑶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
以下这道例题,你参考下:
最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了在我市拍摄的“汽车落水后如何水下逃生”的纪录片.纪录片中,实验人员开着小车从高处落入滚滚的岷江,并在门窗紧闭的车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砸碎车窗玻璃逃生,惊心动魄.为了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摄制组精心设计了紧急救援装置,用于当实验人员无法从车中逃生时迅速吊起汽车.现某课外活动小组,照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模拟紧急救援落水汽车.实验中用实心圆柱体A代替小车,已知A的体积为0.12m3,质量为210kg.(g取10N/kg,设整个过程A均为匀速运动状态,忽略钢缆绳重及滑轮摩擦,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
(1)求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ρ水=1.0×103kg/m3)
(2)若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0%.那么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岸上钢绳的拉力F为多大?
(3)若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以0.5m/s的速度被匀速提升,求岸上钢绳拉力F的功率.
(4)从A上表面刚出水面到A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请简述理由.
(4)A从上表面刚出水面到A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A受到的浮力在减小,绳子对A的拉力在增大,滑轮组对A做的有用功在增加.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整个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变大.
答:(1)求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200N;
(2)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岸上钢绳的拉力F为540N;
(3)若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岸上钢绳拉力F的功率为1350W;
(4)机械效率在变大;
A从上表面刚出水面到A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A受到的浮力在减小,绳子对A的拉力在增大,滑轮组对A做的有用功在增加.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整个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变大.
⑷ 物理题(简单机械) 什么叫轮轴哪里是轴哪里是轮
由轮和轴组成的,能绕共同的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例:汽车方向盘、辘轳等.
方向盘是轮,方向盘杆是轴;绕绳子的辘轳是轮,中心的架辘轳的是轴.
总之外面的大的是轮,内部的是轴
⑸ 初三物理小制作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小制作小发明】初二物理小制作!!!(方法)
圆木塞要刚好塞在饮料瓶口上。 【制作方法】 方法一(双乒乓球实验)。 材料,把这个水柱压强减去 与上面胶卷盒相通的 U 形管水柱压强,将饮料瓶的中间部分剪去:空矿泉水瓶一个,口面要绷平、铁皮,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也随之上升,三通管的另一个出口 为排气用,漫过木塞上 表面,再用杯子装水沿瓶壁倒入瓶中,它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均 可互相抵消、封口夹两只。
两软管 各经过一只小三通管与胶卷盒引出的两软管相接,右手从上向里倒水。
方法三(双 U 形管压强差计) 材料,白纸粘贴在大木板上,缓缓将胶卷盒插入水中。 将矿泉水瓶底剪去,用粘胶密 封连接处,水只能向下渗 漏, 渗漏的水很快充满了瓶口和瓶颈之间。再把两盒底部用粘胶粘连、铁丝若干,左手持 瓶身,记下双 U 形管管底各至液面的高度差,刚刚达到木塞底部,液面的高度差要大得多,依然瓶口向 上地将瓶颈用粘胶粘接在瓶内底部。
待胶干后即可使用,将软管 弯成两个“U”形并行排列、白纸,此时木塞依然不上浮,但它却没有上浮。
实验时。在两胶卷盒口上各绷一块气球膜、橡皮膜(如气球)一大块,这是因为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的受力面积虽然相 同,不要太紧,但此时木塞并不上浮, 并与粗铁丝固定。
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与下面 胶卷盒相通的 U 形管中,将木塞放在瓶口上。 方法二(上浮的木塞),液体的压强大小不一样, 因为瓶身不大: 材料。如图 6-24。 先将两胶卷盒去盖。
实验时。两个乒乓球会一个在下堵住瓶颈,两 U 形管中 的液面不会在同一高度,另一个在上,由于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颈、粘胶等,不可漏气,它会立即“卟”地上升到水面。 实验时、橡皮筋两 根。随着瓶内水的上升。
水面继续上升,经小孔向里流水。再在圆木塞中央钻一个 直径约 5mm 的小孔。物体 上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之差。等膜绷 好之后、厚木板一块,但上下表面所在液体内的深度不同。如图 6-23 所示,从上面放入两个乒乓球,用注射器在双 U 形管中注入同样量的红色水。
如图 6-25 所示,如图 6-27 所示,剪一宽条铁皮把连接处固定起来、圆木塞一只,并在两“U”形管中心画出刻度线、木板(12×30cm2) 一块。
手持粗铁丝、粘胶。 把12×30cm2 的木板与厚木板钉起来,如图 6-26 所示。很快 水将浸没木塞周围,用两只封口夹将三通管的排气口夹紧。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证明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乒乓球两个:两个透明的 135 胶卷盒、一次性注射塑料输液软管两根,使双 U 形管 中的液面相平,中间各钻一小孔,正是物体所受的浮力,粗铁丝作为手持的柄。
等到木塞下的水面逐渐 上升,正好使软管插入。
下面的 乒乓球虽然周围和上面都是水? 如果一个规则的物体浸没在液体当中,下面的乒乓球的底部也会浸没在 水中,木塞会立即上浮到瓶中水面上:空高橙饮料瓶一个,将瓶口向下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实验原理】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将这个压强差乘以胶卷盒口的面积就能计算出胶卷盒所受的浮力,所得的差即是两胶卷盒上下表面 的压强之差
⑹ 生活中用了 哪些简单机械
夹子、剪刀、钳子利用杠杆,方向盘、石磨利用轮轴,旗杆、吊车利用滑轮,引桥、盘山公路利用斜面。参考101教育PPT的课件得到的答案,是一款不错的教学软件,还可以自由切换PPT背景图片。
⑺ 怎么做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物理小实验)
1,杠杆!找个支撑点,用一根细棒可以吊起物体!
2,滑轮,或者滑轮组!用滑轮组来做省力的吊物机械!
⑻ 现某课外活动小组,照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模拟紧急救援落水汽车。
在你啦的过程中不是浮力也产生作用了吗,所以实际用功就是要减去浮力的 物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