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宫廷服饰是什么样的
服饰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对服饰都有一定的要求。
不但如此,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都对服饰有着不一样的规定。我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称号,自夏、商起,开始出现了冠服制度,到西周时,已基本完善了。但是,到了清朝入关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便制定了官民服饰制度、服色制度,从而,导致汉族传统冠服制度彻底消亡。
此外,清代龙袍款式为圆领、面朝、左右敞口、袖尾直袍,长袍只能供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使用。
据文献记载,女皇的龙袍装饰有两种,北京故宫藏有三类器物,均为石蓝色:
第一类器物饰有八组五爪龙,肩上各一组,胸背各一组,前后各两组,下面饰有八宝、寿山水浪江涯及立水纹的图案,袖端各两条行龙及水浪纹图案;
第二类器物只饰五爪金龙八团的图案,下半部分和袖口没有花纹;
第三类饰五爪金龙八团,下面有水浪江涯、寿山、立水纹。
只有五爪金龙八团的装饰,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和龙袍与此种款式是一样的。而妃嫔们穿的龙袍,每肩有一条前后龙,翻领变成四条龙。
㈡ 皇后穿的衣服是什么
每个朝代的服饰都不一样。简单介绍一下比较有代表性的明清皇后的服饰:
1、明朝皇后常服为戴龙凤珠翠冠、穿红色大袖衣,衣上加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首服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绣有织金龙凤纹。
襦裙为明代自宫廷至民间所通服的最具代表性的女装款式,上身为短襦(袄子、夹衣),下身以马面裙为主,饰有裙襕,初期上衣多为交领,并有白色护领,后期多用立领等,袖为弧形琵琶袖,袖口收窄,或有白袖缘。衣在裙外,短则及腰,长乃至膝。
2、清代皇后服饰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
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清朝皇后除冠服外,平时的衣着和其他妃嫔无二,都是一水的旗服,只不过皇后可以使用明黄色。
服饰制度是历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服装的款式、质地、纹样、色彩等代表着服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清朝定鼎中原之后,其帝后冠服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直到干隆朝制订《皇朝礼器图式》,基本形成定式,并一直沿用到清末。由于建立和推行服饰制度之需,清初建国不久,清王朝就汲汲于恢复江南织造的生产,挤出钱粮买丝招匠,按式织造,将冠服织造视为要务,亲自过问并建立了江宁(南京)、江苏、杭州三织造。
清朝的服制比汉族任何一朝的服制都更为繁缛和累赘,他除了保留本民族的缨帽箭衣基本形式外,还从有着几千年传统的汉族服饰文化宝库中汲取大量的素养,形成了清代冠服的独特制度。
在清代各等级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和皇后的服饰。皇后冠服,礼制上与皇帝差别甚微,只是在形式上有男女的区别,见于《会典》的有礼服和吉服。清代皇后冠服从款式、质地、纹样、色泽到各种装饰,都有严格而详细的规定。
皇后礼服(即朝服)包括朝冠、朝褂、朝袍、朝裙、金约、领约、耳饰、朝珠、采帨等,在祭祀
和重大庆典时穿用。穿着时朝裙在里,再穿朝袍,外加朝褂。
皇后吉服有吉服冠、龙褂、龙袍、吉服朝珠等,常朝和一般节日时穿用。
皇后常服在服制中不见记载,但从实物和文献记载来看是存在的。它的形式应和皇帝常服相类似。即常服袍的色及花纹随所御,常服褂色用石青,应是日常穿用的。到清晚期又出现了氅衣、衬衣等汉化的博衣大袖形式。
传世的清代帝后服饰绝大部分都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数万件之多,它们是研究清代服饰制度、织绣工艺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宝贵资料。
㈢ 求个清朝皇帝吉服冠和朝冠的图(说下有什么区别,什么季节的衣服都行)
夏朝冠:
(3)皇太后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1、清代吉服冠:清代官帽的一种,是穿着吉服时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时官员戴的帽子,所谓吉服,是仅次于朝服的礼服,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
2、明代梁冠: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都用梁冠、赤罗衣,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以梁冠上的梁数区别品位高低。
3、清代朝冠:清代官帽与历代截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着的大臣才被赏戴。
㈣ 清朝皇后的服饰,里里外外一共要穿多少层呢
清朝时期的女贵族穿着十分繁琐,他们不仅仅是穿着繁琐还有发型也是,在清朝还有女子裹小脚的这种习俗。我想因为清朝是满族人的原因他们的服饰才会这样。而当时的清朝皇后穿的衣服皇后礼服除朝冠、朝服外,额上束金约,颈下还饰领约,另在朝服内衬朝裙,外部罩上朝褂,除此之外脖子上还要戴三盘朝珠。
在清朝时,皇后的装扮虽说好看,但是真要认真穿扮起来也是十分费劲,也比较困难,而且皇后身边的宫女肯定每天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了什么错,因为在当时如果因大意穿错衣服,就是大罪,再加旁人扇风点火,就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古代最封建的王朝就是清朝,他们的思想毒害了那一辈的很多人,纵观历史,我感到很幸运没有生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
㈤ 慈禧太后的生活有多奢侈,看完这些以后才知道难怪大清会灭亡呢
晚清慈禧太后统治清朝接近48年,可以说是历史上的铁腕女性人物了,但她掌权以后,更是一位祸国殃民的老太后,吃穿用度极其奢侈,可以说她的奢侈是以整个大清朝的灭亡为代价,她的奢侈程度和花销大可以达到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那我们一起来扒一扒大清太后慈禧的奢侈生活,看下她到底有多奢侈!
慈禧太后一生的生活可以说是穷奢极欲,非常奢侈,有时候看到她这样奢侈,真希望她如果活到清朝灭亡的时候,老百姓能亲眼看到慈禧太后被军阀们赶出紫禁城,然后看她自己受苦受罪的情景,只是她活着的时候清朝还没灭亡,她一直搜刮民脂民膏,满足自己的奢侈。她的奢侈无度是建立在大清老百姓贫困的生活之上的,她只顾一个人享乐,不顾国计民生,弄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可以说是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
㈥ 清朝皇太后皇后礼服,对现代的影响有哪些呢
封建社会的皇后与皇太后的衣服,对现代确实是有影响。
那就是服饰文化更加繁荣!
㈦ 晚清老照片:穿龙袍的慈禧太后,穿蟒袍的王公大臣吗
晚清老照片:穿龙袍的慈禧太后,穿蟒袍的王公大臣,在清宫,皇帝,皇后,皇太后,贵妃等都能穿龙袍,只是颜色不一样;蟒袍为皇子,宗氏王公及文武大臣所穿,同时也会根据爵位和品级的区别,来对蟒袍的颜色和数量进行区分。
㈧ 清朝末期后宫服饰图片及等级 需要图片
1、清代皇后朝服朝褂:清代皇后服饰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
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本图为戴朝冠、穿朝服、朝褂的皇后(《清代皇后像》)。
㈨ 清代后宫嫔妃服饰全套,包括护甲、旗头,按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的顺序排列,
1、清朝的后妃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根据她们不同的身份,“旗头”的装饰也不同。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
2、清代后妃服饰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
3、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
4、朝珠:清代皇后穿朝服时,要身挂三盘朝珠,中挂东珠朝珠,两侧为珊瑚朝珠;穿吉服时则挂一盘,珠宝杂饰随意。而皇贵妃、贵妃、妃等人身穿朝服时,中间佩戴一盘蜜蜡或琥珀朝珠,左右斜挎肩挂两盘红珊瑚朝珠;嫔以下乃至贝勒夫人、辅国公夫人、乡君等人,身穿朝服中间佩戴一盘珊瑚朝珠,另两盘为蜜蜡或琥珀朝珠。
5、氅衣:是清代内廷后妃穿在衬衣外面的日常服饰之一,也是后妃服饰中花纹最为华丽,做工最为繁缛,穿用最为频繁的服饰之一。清代氅衣的形制为:直身,身长至掩足,只露出旗鞋的高底。圆领,捻襟右衽。左右开裾至腋下。双挽舒袖,袖端日常穿用时呈折叠状,袖长及肘,也可以拆下钉线穿用。袖口内加饰绣工精美的可替换袖头,既方便拆换,又像是穿着多层讲究的内衣。氅衣在两侧腋下的开裾顶端都有用绦带、绣边盘饰的如意云头,形成左右对称的形式。
㈩ 中国古代三国时人穿的什么衣服
三国时期是延续了汉制的,在汉代也出现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体现在服饰的颜色、样式,佩饰的样式上。
先说颜色的事,对于朝中官员来说,主要有两类衣服:祭服、朝服。
顾名思义,祭服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服,古人对此极其重视,就像《左传》中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胳,戎有受服,神之大节也”,因此祭服是官府制度中最庄严的服饰了。
祭服该穿什么颜色呢?天子、三公、九卿、侯爵都是一样的:衣裳玄上𫄸xūn下,即黑色上衣,浅红色下衣。天子、三公、九卿、侯爵都要戴有旒liú的冕,黑色的。至于鞋,“赤舄xì”即红色的鞋。
主掌祭祀的官员戴长冠,穿黑色衣服。五郊祭祀,戴袀jūn玄长冠,也是黑色的,他们衣服的颜色取决于所处方位,东郊青色、南郊红色、西郊白色、北郊黑色、中郊黄色。不参与祭祀事宜的官员,佩戴常冠,穿黑色衣服。
同时里边的中衣,领子、袖子边缘都要是红色的,还要穿红色的膝裤,以示敬奉神明之心。“绛缘领袖为中衣,绛绔,示其赤心奉神也”
。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祭服,或者说庙服:绀gàn上皂下,即青紫色上衣,黑色下衣。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有蚕服,也就是皇后主持亲蚕礼时要穿的衣服,颜色:青上缥piǎo下,即青色上衣青白色下衣。贵人在亲蚕礼时,要穿助蚕服,颜色:纯缥上下,一身的淡青色。
朝服的颜色是随着五郊变化的,也就是说在立春到立夏之间,要穿青色朝服。在立夏到立秋前18天,要穿红色朝服。在立秋前18天到立秋,要穿黄色朝服。在立秋到立冬之间,要穿白色朝服。在立冬到立春之间,要穿黑色朝服。
皇后与二千石以上官员的夫人,她们的朝服就是蚕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至于寻常百姓,只允许穿本色麻布衣,不允许有间色,应为灰白色,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散民不敢服杂彩,百工商贾不敢服狐貉。”在《中国服饰史》中看到,公元前13年时,才允许百姓穿青绿色衣服,不过没有在史书上找到具体出处。
还可以从《三国志·吕蒙传》白衣渡江部分了解,当时商人穿的是白色衣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
汉代已经有口红了,只不过叫“口脂”,因为掺了朱砂,所以是红色的。《急就篇》就有注解“脂脂谓面脂及唇脂,皆以柔滑腻理也。”
这个时期,是以黑红为尊的。最后,皂、缁zī、玄、黑都是黑色,赤、丹、红、绛都是红色,实在无力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