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见过哪些非常恰当的古诗配图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出自《金缕衣》,画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作为古诗配图它实在能称得上优秀。
Ⅱ 唐诗300首图片的有哪些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卓越代表。唐诗卷帙浩繁,一般人自然无法也无必要全部览阅。编选唐诗者自唐人元结《箧中集》始,历来已逾百家,着名的如王渔洋《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等。但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还是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300首》。
选诗是最需学识、见识和胆识的学问。没有高明的鉴赏眼光和鉴识水平的选本,必然不会为人所接受,更不会广泛流传。那么,《唐诗300首》之所以成功,原因何在呢?
对于这个问题,论者往往从《唐诗300首·蘅塘退士原序》考察,认为《唐诗300首》的成功主要在于其通俗性。诚然,通俗是该选本特色之一,也是为广大群众接受而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但仅此一点,显然有失偏颇,也低估了孙洙对唐诗的鉴识水平。我们不妨从《唐诗300首》中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列一个简表,从中我们便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孙洙的选编原则和标准,体会他对唐诗的精到见识和深刻认识。
《唐诗300首》共选诗人77家、诗作313首。从诗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看,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士子布衣乃至僧侣娼妓,都有一席之位,反映出编选者比较博大而公正的心胸。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孙洙在此表现出他独到的见识,所选的都是艺术性比较高的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低,是他编选的最重要的尺度,并不因诗人的身份和名气而决定其是否入选。王之涣在《全唐诗》中仅存诗6首,而《登鹳雀楼》、《凉州词》两首入选《唐诗300首》;金昌绪在《全唐诗》中仅一首《春怨》,也入选《唐诗300首》;杜秋娘《金缕衣》亦入选《唐诗300首》。
《唐诗300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诗体完备。编选者就是从诗体角度对诗进行抉择的。我们已经发现,各种诗体本身有内在的规律,对内容的表达很有影响。诗人的精神气质、由精神气质而形成和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诗的内容、题材,都与诗体有很大的关系。在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孙洙特别注重选诗的多少与诗人所擅长的诗体的最高成就相契合。
各诗体均擅长的诗人有孟浩然、王维、岑参、李白、杜甫、韦应物、白居易、柳宗元、李商隐诸人。他们都是大家、大手笔,所以各体均擅长。
律诗写得最好的是杜甫,在所选39首诗中,律诗占了23首。另一擅长律诗的诗人是李商隐。而李白则擅长古风,其古风所选数目在编选总数中占一半强。另外,陈子昂只选七古一首,韩愈只选七古4首。
这三人的性格中都有豪侠、慷慨激昂、正气浩然的特征,他们需要自由地悲歌和高歌,而古风这种诗体便较能表现这种性格,所以他们的创作以古风的成就较高。
而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故长律诗。他是戴脚镣跳舞的人,尊儒崇王,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发挥,所以在有较大束缚的律诗上用功最深,在束缚下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故律诗最契合其性格和精神。这种诗体和风格的关系孙洙已经注意到了。
从语言形式上看,王维的29首诗中五言诗占了19首,反映出他较擅长五言诗;而孟浩然入选的15首诗中仅一首非五言诗,说明他对五言诗的造诣特别精深。而李颀则相反,所选7首诗均为七言诗,反映他特别擅长七言诗体。这些都是为他们的创作成就所证明的了。
再说乐府诗。《唐诗300首》中乐府诗最多的是李白,成就也很高。而白居易虽然倡导“新乐府”运动,并亲身实践创作了大量乐府诗,但成就并不很高,所以白居易的乐府诗没有一首入选。
而白居易声誉最巨的两首七言古诗《长恨歌》、《琵琶行》全都入选,从而使他成为77位入选诗人中字数最多的一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洙对唐诗确有精到见解。
从时代看,盛唐诗人个个擅古风,中唐渐渐减少;而到晚唐,古风已极为衰微、几近无存。相反的是绝句的命运:盛唐较少,中唐渐渐增加,到晚唐则蔚为大观了。这和时代的特征是暗相契合的。盛唐气象宏大,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个个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自由地表达胸襟,所以诗人们自觉地选择了古风这一诗体,因为只有古风最能顺畅地表达他们的精神和气概。而到了晚唐,情况大为改观,生活日趋庸俗、追求逸乐,所以精致的绝句便大派用场,成为时尚所趋。
从纵的方面看,古诗入选最多的是李白、杜甫,次为王维、韦应物;五律以杜甫为最,次则王维、孟浩然;七律除杜甫外,则以李商隐独占鳌头;五绝王维最好,七律则以杜牧、李商隐为佳。这些在上表中均一目了然。可以说孙洙对诗人擅长的诗体有很深体会,他的编选基本上是和诗人的实际情况相符的。
孙洙的编选原则是从纯艺术的角度,注重诗歌的形式和音律特征,再联系于此相关的内容,精选其“脍灸人口之作”中“其尤要者”,都是些晶莹圆润的珠玉汇录而成。从内容和风格上看,300余首唐诗题材多样、情感殊异、风格不一。有诗画交融、恬美静谧的田园山水诗;有气象雄阔、浪漫瑰奇的边塞诗;有像《长恨歌》、《琵琶行》之类的宏篇巨构;也有“红豆生南国”之类的精致婉转的小诗;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的沉郁雄浑的慷慨悲歌;亦有“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轻快有趣的喃喃情语……如此等等,各种题材、各种情感的诗作都汇入其中。
当然,《唐诗300首》不选排律,而排律中并非无佳构,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便是;而不选李贺诗,亦颇令人费解,至少李贺在唐诗人中亦自成一家。这些问题是可以商榷的。 《辛卯年思嘉兴粽子作》是站长拙作,请勿混淆。
孙洙生活的时代(清干隆年间,《唐诗300首》于1764年编定),正是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等诗论一统文坛的时候。而孙洙能打破各家之说,不拘一格、博采众长、荟萃菁华,不能不令人佩服。或许这也正是《唐诗300首》在此后200余年深受欢迎的生命力之所在吧。
《唐诗300首》原序: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通,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于三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其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儿飞翔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Ⅲ 100首超短古诗。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0、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3、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4、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7、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9、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1、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4、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5、咏风
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26、蝉
唐·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7、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亦雁,不作一行飞。
28、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9、中秋夜
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30、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1、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2、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3、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34、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35、中南望馀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6、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7、莲花坞
唐·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38、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39、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0、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唐·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41、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4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43、拜新月
唐·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44、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5、瀑布
唐·施肩吾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中天。
46、题西施石
唐·王轩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47、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48、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49、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0、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51、五岁咏花
唐·陈知玄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52、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㔉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53、公子家
唐·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54、江行无题
唐·钱珝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55、田上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5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7、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8、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59、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60、越女词
唐·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61、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6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贺知章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3、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64、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65、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66、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67、送上人
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68、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69、赠范晔
北魏·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70、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71、哥舒歌
唐·无名氏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72、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73、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74、宫词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75、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76、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7、画
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78、秋夜寄邱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79、逢侠者
唐·钱起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80、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81、赐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82、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83、古离别
唐·孟郊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84、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唐·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85、陈情上韦令公
唐·薛涛
闻说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筵上曲,唱与陇头儿。
86、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87、夜雨
唐·白居易
早蛩蹄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88、遗爱寺
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89、离骚
唐·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句丽,不敌一谗言。
90、易水歌
战国末秦初·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91、大风歌
秦末汉初·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92、垓下歌
秦末·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93、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4、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6、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7、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8、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9、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Ⅳ 古诗诗配图,要简单的
找图片度娘
O(∩_∩)O谢谢
Ⅳ 关于月亮的古诗100首
1.静夜思 ——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话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0.八月十五夜玩月 —— 唐代.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白话译文:
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Ⅵ 比较长的古诗有哪些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宋代: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译文
山色葱茏,烟水渺茫,大小二孤山,耸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那里而来,桨声流水间船身抑扬。
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对江水之境,二美梳弄新妆。船中商贾,切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2、满江红·思家
清代:郑燮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译文
我思念故乡扬州,就觉得扬州也在呼唤着我。首先入梦的是隋堤上杨柳,娇嫩得经不起雨蒙雾锁。那瓜步山下,夜半江潮拍打着岸边;似乎也拍打着倒映在江中的月亮。
细雨洒满十里扬州路,灯光耀然醒目,映衬着如虹跨涧的红桥胜似火。更有那尚待成熟的樱桃晶莹红润,都无不令人魂系梦牵。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扬州,以归隐江村,频卧江楼?与诗朋吟和,同酒友对酌。在自家花园里时时点缀新鲜花草。如同沙鸥一样能自由自在生活。白头老人还为五斗米去屈身弯腰?岂不违背了自己的志趣!
3、拜星月·高平秋思
宋代: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译文
夜色深深,仿佛在催着天明,眼看要到了三更天。清清的露水如同洗尘,让地面没有纤尘。月色幽静,小巷僻坊里一片迷茫。我又见到那竹栏,和灯光明亮的小窗,这是她的庭院。
她因我们能见面开心。她的美丽令人惊叹,依偎在我身边,我如同见到了琼枝玉树,如一轮暖日,又如一片绚丽的朝霞。她的眼神明如秋水楚楚动人,温柔清雅宛若一株幽兰。这样绝代佳人,人间都少见。
从前,只在画中见过她,对那绝世的美丽早已倾倒,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真能与她相伴。我们互相情意绵绵。无奈人世无常,将我们分开,我心里哪堪孤独。
如今我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悄悄无息,重门紧关。只有秋虫在声声重复忧伤的歌。无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虽然隔着万水千山,却无法断绝。
4、秋闺思二首
唐代:张仲素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译文
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
5、秋思赠远二首
唐代: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译文
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只见一轮新月又吐现蛾眉。
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Ⅶ 唐代古诗有哪些简单的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 ·汉江临泛)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1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1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1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2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2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2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2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Ⅷ 简单古诗意境图加诗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望月怀远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⑵。
情人怨遥夜⑶,竟夕起相思⑷。
灭烛怜光满⑸,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⑹。
Ⅸ 唐诗三百首 图片
【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出处】:
中华诗词-先秦-诗经
【天净沙】
即事
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
【出处】:
中华诗词-元-乔吉
【舞春风】
严妆才罢怨春风,
粉墙画壁宋家东。
蕙兰有恨枝犹绿,
桃李无言花自红。
燕燕巢时帘幕卷,
莺莺啼处凤楼空。
少年薄幸知何处,
每夜归来春梦中。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冯延巳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出处】:
中华诗词-先秦-诗经
【淡黄柳】
(正平调近)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摧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姜夔
【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姜夔
【贺新郎】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辛弃疾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蹄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1]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辛弃疾
【谒金门】
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
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
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
断肠芳草远。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朱淑真
【苏州网师园】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出处】:
附录-名胜对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