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人科举考试为什么放弃状元也要做“探花郎”,“探花郎”有什么吸引力
虽然探花郎只是国家考试的第三名,但是比状元更受欢迎,其中原因有两点:
一、探花郎是各大世家的联姻对象,而古时候科举考了状元大多是要娶公主的。皇家的公主自然是要配天下最有才华的人才对,而这个通过国家考试脱颖而出的状元郎就是不二人选了。历史上有很多状元娶公主的事例,但是真的娶了公主才发现,现实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在唐朝时期每次国家大考出了结果以后,都要举办宴会来庆贺。为了表示对状元的祝贺,要从进士中选两个模样长的最俊俏的少年去摘两朵花送给状元,这两名少年就叫探花使。所以等到北宋以后设立探花郎这一名称后,就对颜值也有要求起来,慢慢的探花郎就成了一个既有才华又有颜值的角色了。
这就是为何有人宁愿当第三名探花郎也不愿意当状元的原因了。
‘贰’ 白衣执甲什么意思
白衣,没有功名的人,指平民,如白衣秀才,白衣执甲,即全民出征的意思,甲是盔甲、铠甲,战争防具,防护设施,“执甲”是拿着铠甲的意思。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湖北全省和援鄂医疗队广大医务工作者听从总书记指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毫无畏惧投入防控救治工作,日夜奋战,舍生忘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武汉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2)白色衣服的古代状元郎图片扩展阅读:
白衣也有“白衣天使”之意
白衣天使是对医护人员的美称。而天使也是帮助别人,多指护士。《护士条例》中所称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因他们身穿白色工作服﹐从事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快乐的.所以给护士起“白衣天使”这个美名﹐故称白衣天使。
‘叁’ 个性张扬,坚持自我,敢爱敢恨,这就是古代真实的状元郎
说到古代的状元郎,电视剧上的都是风流倜傥,公主见了要嫁,侠女见了立马退出江湖的男神级人物。而在课本之中,他们又是八股取仕制度下的读书机器,呆板木讷,对皇权卑躬屈膝的小官员。而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举史,也诞生了诸多个性鲜明,敢爱敢恨,在官场外颇有成就的状元郎,他们有的敢对封建官场的叫板,有的将一生奉献给了科学事业,也有的是热衷慈善的商业奇才。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古代状元们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这个国家,对于这个官场,对于这个皇帝,文天祥可能充满了不满,但他终究没有放弃过他的君主和国家。二十岁中状元并不值得夸耀,而一生都坚持初心,才是他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状元科学家——吴其濬对于古代的仕子们来说,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是唯一一条提高家族阶层的道路。而对于吴其濬来说,官场再混乱,工作再繁忙,也不能阻止他的学术梦——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不同于俊才群出的江苏,在整个清朝,河南省仅仅出过一个状元吴其濬,而且这个状元还是个涉猎甚广的全才,做上了封疆大吏,光耀了门楣,还完成了数本科学巨着。有学者曾言,吴其濬可能是中国1300多年科举史上,唯一一个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突出成就的状元了。
吴其濬出身在书香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是举人,他在21岁考上了举人,28岁考中了状元。吴其濬光耀了门楣,父子三人均在朝中任职,吴家一时风光无二。可仅仅过了四年,吴其濬父亲逝世,吴其濬与兄长奉柩归里,在家丁忧。而命运多舛,归乡后,吴其濬的母亲和兄长都相继去世,吴其濬在家丁忧八年,也就是这八年,他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吴其濬潜心修建了自己的植物园"东墅","堤上种桃八百株,栽柳三千株",同时建茅屋数间,"半藏农具半藏书","亦种奇花亦种菜"。在归乡之前,吴其濬在翰林院任职,可以接触到很多植物学的古文献。吴其濬在这片属于自己的沃土之上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亲自栽培观察,还经常徒步山野,对家乡的植物进行观察。
吴其濬对于植物的潜心研究,道光帝都十分敬佩,关于植物方面的问题道光帝也会常常请教,不仅仅拿宫中的珍稀花草给他识别,还询问他黄瓜何事从西域传入中国这种问题。
道光二十年(1840年),吴其濬开始外放为封疆大吏,先后出任湖南、浙江、云南、福建、山西巡抚,并曾署湖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他宦游了大半个中国,也对各地的生态环境、植物动物、甚至于矿产冶炼都进行了系统的统计了研究。在云南,他深入矿区,总结采矿和冶炼生产,写出《云南矿厂工器图略》、《滇南矿厂工程图略》。而在植物学之上,他更是如鱼得水。这位正省级高官对吃喝玩乐、拉帮结派丝毫不感兴趣,闲暇时间全在田间山野,为了了解一个植物,他会谦虚地询问农夫、药农甚至于放牛娃。
吴其濬白日工作,晚上写作,积劳成疾。他本想在山西正式辞职,安心完成自己的着作。而他的《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尚未完成好,他却因病与世长辞。后继任的山西巡抚陆应谷用了两年时间潜心整理,并校勘印行。
这两本书超过了历代本草名着,是中国古代史上记载植物种类最多的着作。所记植物分布19省,绘图谱精美准,曾被翻译为德文、日文、英文,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
‘肆’ 唐朝第一帅哥,又是状元,明明身份敏感为何却当上了宰相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他能力出众,二是他性格忠厚老实,三是他的家族背景强大。
01、武元衡能力出众
武元衡饱读诗书,他在第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他就一举夺魁,成为了状元郎。后来,他进入仕途,他恪尽职守,每次都把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他在闲暇之余,他喜欢写诗,他的五言诗让很多文人墨士都争相抄阅,他写的191首诗都被收录在了《全唐诗》中。令人惊奇的是,才貌双全的他还吸引了女诗人薛涛的目光,薛涛对他疯狂追求。
武元衡成为宰相以后,他努力为唐宪宗分忧,当时唐宪宗最忧愁的就是地方势力过大,威胁到了他的地位,武元衡得知了这件事情以后,他亲自去各地方的节度使那里查看,最后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伍’ 古时候的状元郎和现在高考状元比,谁更厉害
古代状元更难,但是论各方面综合实力,那还是现代的状元更强一些。
中国自从有了科举制度以来一共只产生了600位文状元,武状元170位。武状元在今天已经没有了类似的替代品。只说文状元,状元可以理解为全国上下学习最好,对四书五经,时事策略最为了解之人,而且这个人还非常有毅力,智商又高,能够在一群人之中脱颖而出,并且他特别讨皇上喜欢,能够在殿试时让皇帝信服,所以才能称之为状元。
之所以说古代状元更难,是因为科举考试的程序非常繁琐,笔试有了好成绩,到了面试那里也不一定能够过关,照样当不成状元。而且要有成为状元的资格,首先要成为秀才,秀才之后继续考才成为举人,有了举人功名才能参加最后一场会试,即全国考试。这时还需要你脱颖而出,才能直面皇帝参加殿试,殿试第一名方可成为状元。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状元其实相当于我们现在一级一级往上考或者遴选的公务员制度。程序十分繁琐,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公务员录用考试不光需要你知道的多,知识储备丰富,还需要你有从政的能力。但受限于古代科举考试没有那么全面的知识考察能力,所以其考察内容大多是四书五经和一部分策问内容,对于数理化等理工科内容没有涉及
而现代的文理状元其实相比科举专员在程序上就简化了很多,只要好好读书进入好的中学高中就是自然而然地事情,高考结束之后也几乎不需要面试,分够了就行。现代状元胜在知识面极广,任何一位文理状元高考时几乎可以说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中间人文社会也非常了解,所以他们知道的东西,还是比科举状元要多的,这是时代使然。
‘陆’ 白衣执甲啥意思
白衣执甲,即全民出征的意思。
白衣,即没有功名的人,指平民,如白衣秀才。在现代指医务工作者的白大褂,代指医务工作者。
甲是盔甲、铠甲,战争防具,防护设施。“执甲”是拿着铠甲的意思,是指参加战斗并且获得顶级战斗荣耀。
合起来是说,医务工作者像战士一样战斗,并获得了顶级战斗荣耀。
(6)白色衣服的古代状元郎图片扩展阅读
形容获得的荣誉很多的成语
1、衣锦还乡
读音:yì jǐn huán xiāng。
释义:富贵以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也说衣锦荣归。
出自:明·高则诚《琵琶记·南浦嘱别》:“但愿得你名登高选,衣锦还乡,教人作话传。”
2、独占鳌头
读音:dú zhàn áo tóu。
释义:古称中状元。科举时代,进士中状元后,立在殿阶中浮雕巨鳌头上迎榜,故称为独占鳌头。后亦称在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出自:元·无名氏《陈州袭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译文:在金銮殿前曾经献出过自己治理百天下太平的计策,我是浮雕巨鳌头上迎榜的状元郎。
‘柒’ 古时候状元穿什么样的衣服
凡给赐状元进士冠服
状元宴花抹金银牌脚一副 【 牌上钑恩荣宴三字】
素银带一条 【 照六品制以上银作局办】
乌纱帽一顶 【 展翅全】 黑角带一条
朝服、大红罗袍一件。大红罗裙一条
大红罗蔽膝一条 【 三项、共用大红线罗五丈八尺。黑青线罗一丈二尺。红生绢九尺。青苏绢五尺。连中单、共用白红丝线三钱五分】
白绢中单一件 【 用白苏绢二丈二尺】
梁冠一顶 【 簪绦全】 玎珰一副 【 铜钩全】
锦绶一副 【 青丝网环全】 黑朝带一副 【 以上文思院造】
木笏一片 【 营缮所造】 履靴一双
毡袜一双 【 以上皮作局办、顺天府解银召买】
从以上会典记载来看,状元赴宴时应该和进士所穿衣服一样,唯用乌纱帽,簪花与牌和进士不同,素银带、黑角带或有可能同时使用,一虚束,一实束,因为明代有很多同时束双带的例子。
而朝服则是一整套,就是绯(红)罗圆领袍,长至脚,内穿罗裙,至于腰束黑朝带,考之会典文字,郡王长子有用玉朝带,可知朝带亦当为革带,非大带(大带另有别称如夹带、假带等),黑朝带较为可能即黑角带(革带,青鞓,饰以黑角,垂挞尾于后),带应该较长,类似宋代革带制度,腰间紧束再绕过胸部垂挞尾于后,因此便不需要紧束的大带,文字也就未记载大带青组之类。此黑朝带与上面赴宴所用黑角带可能形制相近但长度或细节有不同,所以分两开记述。
‘捌’ 北宋状元胡旦,为何死后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
古代通过科考中了状元的人无不是高官厚禄,颐养天年。但是宋朝有一位状元郎胡旦,在年轻的时候才高八斗,高中状元之后进入朝廷为官。因为他在朝中目中无人,为人十分刻薄,建敌无数,被三次贬官处置。在晚年挥霍无度,最后却落得了一个双目失明,死后连棺材都买不起的凄惨状态。
胡旦的前半生可以用风云人物来定义,可是他自从进入仕途,因为性格张狂、嚣张拨扈,对同事十分的刻薄,引起朝廷官员的不满,因此三次被贬,终身不得重用。再加上胡旦对钱财挥金如土,导致逝世之后都没有棺材下葬的悲惨境界。胡旦的结局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一手的好牌被自己打的稀烂。可见一个人无论是多么的优秀,没有一个优良的品德终将是一事无成。
‘玖’ 古时状元锦袍是什么颜色
从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的来历,可见状元穿红袍的原因。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