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端午节的手抄报好看的简单的好看的呢
文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端午的多个名称叫法: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1]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1]
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5]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1]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1]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1]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1]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1]
【各种传统民俗活动】:
划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戴香包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制作步骤:
首先,划分版面进行排版,然后将上述文字进行筛选放入手抄报,最后加上图片和边框进行美化就可以了。
具体的以下方手抄报为例,可观参考
② 端午节图画
端午节的元素一般都是龙舟粽子,这些图片,然后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③ 端午节手抄报
如果说对于小学生说,在制作端午节的手抄报首先可以考虑比较简单的画作,比如画一些富有表情的粽子呀,画一些粽子叶呀,在上面简单的叙述一下端午节的由来之类的,富有卡通气息以及简短的语录更容易被接纳。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说中学生想要完成一个较高质量的端午节手抄报,我们可以多考虑一下龙舟呀,赛龙舟的场景以及一些艺术字体的搭配。蒸笼里的粽子。这些元素都挺不错的。
祝您完成一副优美的手抄报噢!
④ 肖战端午节仍在片场,手绘粽子送祝福,你惊艳了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节日里,大局部公司都响应国度号召,给员工们放了假,让大家能够好好感受一下节日背后的文化底蕴,同时尝尝美味的粽子。不过《玉骨遥》的拍摄进度十分紧,作为该剧的大男主肖战,也只能据守在片场开工,但期间他仍不忘忙里偷闲,为粉丝们带来了一份端午小礼物。
众所周知,肖战在出道之前学的就是设计专业,还当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师。而这项技艺并未由于他转行当艺人就被旷费,反成为了他跟粉丝交流或者偶然表达心情的好途径。有些话不太好直接说出口,像是对逝世外公的怀念,他就会用手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像是母亲节的时分,肖战也曾画了一张大手托小手的图画,来表达对母亲哺育之恩的感激。
此外,肖战还曾为他的音乐作品《光点》设计过封面,该图直至目前仍被他用作微博头像。在翻唱《红梅赞》时,他的绘画才能也得以发挥,为歌曲的宣传奉献了一份力气。可见艺多不压身的道理一点都没错,虽然肖战如今从事的工作内容与绘画设计简直没有半点关系,但在关键时辰还是能够为他提供协助,凭仗这项技艺,肖战也发明了无数次热搜。
肖战此次作画,一方面当然是为粉丝们送祝愿,一方面则是在回忆过去几年里本人饰演过的角色,从他还能这么细致地回想起每个角色的点滴,就能够看出他是真的很珍惜这些演出时机,真正认真看待过每个角色。固然这些角色当中,有些是番位小得不能再小,戏份也少得不幸,但每一次阅历都是生长,正由于那些小角色的堆叠和锤炼,才有今天演技的成熟。希望这些角色可以带给肖战力气,协助他更好地完成眼下《玉骨遥》的拍摄,让他的职业生活再添一个部好口碑的作品。
⑤ 肖战将几个角色画进端午手绘,这分别都是哪些角色
这几个粽子分别代表的是肖战演过的每一个角色,有时影,唐三,五号病人,疾冲,张小凡 ,没脚的小凤,魏无羡,永宁小妖,顾魏,蔡丁。
⑥ 端午节手抄报怎么画
可以画一些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画,以下端午节手抄报图片可供参考:
⑦ 关于端午节的动漫图片
端午节的动漫图片:
相关介绍: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7)端午节手绘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扩展阅读
相关习俗:
端午节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此外由阴阳术数及季节时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
根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古人还把端午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称为“龙花会”,有“千载难逢龙花会”之说。
⑧ 端午节的手抄报简单插图
你到网络图片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