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图片 > 简单的宝塔诗图片大全

简单的宝塔诗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22-07-28 15:40:52

⑴ 宝塔诗的作品举例

宝塔诗原称“一七体诗”。因为它从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宝塔诗因句式参差,讲究格律,后人谱以为词,并以“一七令”之名定为词牌。后来这种体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如:
一至七言(尖塔诗)

诗/贵谷子
荷。
芙蕖,水灵。
欲鲜翠,露尖角。
擢荡叶长,住湖人家。
头莲五月采,别样不待期。
人静看荷赏景,风漪小浪映红。
邀绿浩渺吟明月,并蒂荷莲漾拂波。

诗/贵谷子
梅。
岁寒,傲蕊。
腊月里,一枝梅。
微隐自开,暗香有来。
隆冬含枝俏,悄翘春快到。
严霜风雪碧园,雅君淡雅芬芳。
青白杏乌五福梅,冰清玉洁朵朵开。

诗/贵谷子
竹。
青峭,枝翠。
莫干山,清风赞。
梢动西北,苍瘦剑叶。
疏疏绿径处,绵绵雅竹魂。
高低不拘小节,摇头晃脑满山。
题居归山正此意,千竿立根不关春。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吴敬梓<<儒林外史>>
鲤。
诗/浮生爵
戏月
游池底
蓝锦缠身
群鳞抚月华
烟波飘渺水声
潺潺犹伴荷下欢 见得多的是双宝塔诗,两塔对峙,是由单塔中的一七体,演化而来,左塔不用一韵到底,由右塔充之。开头也是最多七字,后来发展到九字。据说五代道士杜光庭写的《怀古今》,从一字句递增到十五字句,各字句均为双字句,共240字,被认为是宝塔诗中最长的一首。唐朝这种诗刚出现时,首句为单字外,其后每两句递增一字。以后每两句为一组,恰似一副副对仗工整的对联,且寓意深刻,仍然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比如唐代令狐楚的《山》就是如此,如: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
据《唐诗纪事》所载,此诗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长安兴化池亭饮宴席间,为白居易分司东都送行而作。主客有李绅、元稹、张籍等共九人,各以一字至七字为题,题韵合一写诗。白居易自己以“诗”字为题。其诗除一排“塔尖”仍为单个字外,第二排陡然增为四个字,此后每排递增两字,至第七排为十四字。也有人将“塔顶”的一字句重复而成双字句,且在各排中间形成一个无形的对称轴,以其为界左右作间歇停顿。后来也有在第一句写两个相同的字,双塔就更明显了、如唐代张南史的《花》,读作:
花花
深浅 芬葩
凝为雪 错为霞
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 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
愿待春风相伴去 一攀一折向天涯。
诗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白居易《诗》
双塔诗并非只有一七估五十五字或五十六字,也有一至九言乃至更多。象宋代文同<<咏竹>>诗,由一至九言组成。
竹,竹
森塞,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披静苒苒,凤女笙竽清簌簌
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荫复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因为比较形象,台湾的图象诗受此影响较大、如塔影倒映,主要是单塔。它如塔之临水,比较形象。

唼唼
春满生
荡漾木兰船
中有双少年
少年醉鸭不起
----张籍<<春水曲>>
阴阳
天地大
黑白分明
傍早做人家
你叽呱我也叽呱
坛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读书造化不读书告化
清明不拆絮到老不成器
告化子遁走猢狲就没戏耍
要知未来路径须问过来人家
罔活三千年不知天知地知
有书不苦读不如睁眼瞎
黑眼乌珠难见白铜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前船是后船涯
事上无难事
有德终发
回味甜
由他
这是清代的王有光摘吴越俗谚俚语排成目录,用塔之对顶的形式。
纪道德
杜光庭
道,德。
清虚,玄默。
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 抟之不得。
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 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于干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 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 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逾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怀古今
唐杜光庭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沈。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
始炫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 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 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不能劳神效苏子张生兮于时而纵辩, 不能劳神效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僧慧令诗
游,愁。
赤县远,丹思抽。
鹭岭寒风起,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季颓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诚难在,终望持经振锡往扬州。
此诗由一、三、五、七、九言各两句组成,为宝塔诗的扩展。

⑵ 求一些宝塔诗。。。。。就像这样的。简单的 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⑶ 请问大家知道简单的宝塔诗吗一字至七字的,中间没有标点符号的那一种!

宝塔诗对

麻子考生中举,秃子考官令其对宝塔诗以戏之,出诗曰:“筛.藕芥.蜂房开.雨打尘挨.钉靴印冰阶.石榴皮翻过来.满地坑洼树待栽。”麻子考生略加家思考对之曰:“球.肉瘤.玻璃头.虱虮不留.梳篦不上头.西瓜瓜蒌葫芦.一轮明月照九州。”对罢.二人相顾大笑。

在<<儒林外史>>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中梅玖在申祥甫家吃时念的就是一首一字七方的塔形诗。形式如下: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⑷ 求关于茶的宝塔诗

是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不是元缜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⑸ 有40个字的宝塔诗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到十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
但宝塔诗的特点是总字数为单数,最上一字,后面都是两句为一韵,为双数,所以40字的估计没有。

⑹ 很短的宝塔现代诗有那些

念奴娇•宝塔抒怀
鉴江西岸,茄树苍,宝光塔顶眺望。
极目鸟瞰,东门岭,艮龙塔镇四方。
繁华去处,中山东路,母校居其中。
同学少年,弄墨学砚塘旁。

榜岭挂南天上,文笔塔挥膀,喻志学子。
勤修治典,取功名,立业定国安邦。
往事已矣,今神州大地,日新月异。
风流人物,共绘古城新装。

⑺ 除了元稹的《茶》外,古代还有什么很美或者有趣的的宝塔诗

唐朝有个诗人叫做张南史,写有《花》诗一首,诗歌是这样的:
花 花。
深浅, 芬葩。
凝为雪, 错为霞。
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 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 一攀一折向天涯。

⑻ 下面的宝塔诗怎么读啊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满山开,

应该是的

嘻嘻

以下是一些关于宝塔诗的资料

宝 塔 对
在诗体中,有一种奇特的宝塔诗;在联苑中,也有一种奇特的宝塔联,这种对联首句为一字,以后每句递增一句,因形状象一座宝塔,所以得宝塔联的雅称。如苏轼的一联:

请 坐
请 上 坐


敬 茶
敬 香 茶
据说这是最早的宝塔联。关于此联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相信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轼曾住杭州通判,有一天,便服出城,来到一座寺庙游览。寺中老僧见他穿着平常,又不认识,只冷冷地哼了一声“坐”,然后又向小和尚说了声“茶”,态度冷淡怠慢。老僧与苏轼交谈一番之后,见他谈吐不凡,并非俗客,于是,又招呼到:“请坐”,并吩咐小和尚:“敬茶”。老僧待知道来者便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顿时满面笑容施礼不迭,恭敬地招呼:“请上坐”,还传呼小和尚:“敬香茶”。后来,苏轼告辞时,老僧急忙拿出纸笔,乞求墨宝,苏轼对这种看人行事的势利小人十分鄙视,即兴挥笔写下了这幅宝塔联讽刺老僧,老僧见后羞得满面通红。

藏头诗

看《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在“吴用智赚玉麒麟”一回中,由吴用口述,卢俊义曾在墙上写下这样一首诗:
卢花滩上一扁舟,俊杰黄错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乍一看这首诗没什么特别之处,但诗的真意即暗藏于诗句之首为:“卢俊义反”四个字,这种诗叫“藏头诗”,又称“藏头格”,它是杂体诗的一种,一般讲究韵律、对仗,但字句不拘。这种诗的特点是:将不便明言的本义逐字分藏于诗句之首。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一道《减字木兰花》

郑庄好客
容我尊前先堕帻。
落笔生风,
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老,
莹骨冰肌那堪老,
从此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这首诗,每句句首藏一个字,合起来便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个字。据说苏轼自杭州召回朝廷,过京口、润州太守林子中设宴款待,座中营妓郑容、高莹出牒,林子中命呈牒于苏轼,苏轼见牒上是二妓女求落籍、从良,即不当妓女而嫁人。那时有规定,营妓要求从良,须得本郡府长官批准。苏轼时在作客,不便作主,便索笔题了这首词于牒后,批准她俩落籍从良。

藏头诗(二)

相传宋代时,蜀郡才女苏小妹曾三难新郎,开始她写有四句诗要秦少游猜,诗云:“钢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秦少游一看,这四句诗正是嘲笑他的,因为他曾假扮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相苏小妹。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云:
化工何意把春催?
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
人人不敢上花台。
苏小妹一看,原来是一首藏头诗,每句顶头一字,合之乃“化缘道人”四字,正合她的诗谜。
清朝干隆年间,李调元上京赴试。在书院遇见一批文人在谈论诗文,大家问他姓名,李调元即作诗一首:
李白诗名传千古,
调奇律雅格尤高。
元明多少风骚客,
也为斯人尽折腰。
他作的是一首藏头诗,将每字连起来,便是“李调元也”四字,恰是答了众人所问。形式特别,与众不同,颇显才华。

复 字 对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秋菊飘香。几个秀才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趁着酒兴,吟出一上联,让众友对,结果谁也没有对上来,除夕之夜,几个秀才又坐在一起,吃酒守岁。在这一夜交替之际,出上联那位秀才灵机一动,对成了这副巧联。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都有其特殊规律。此联正是悟出了其中之奥妙,中秋之夜出句,除夕之夜对成。对仗工整,令人玩味无穷。

回 文 谐 音 对

在有些回文联中,顺读和倒读、谐音相同,意思明确,称为回文谐音对,读读这副对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细细品之,此联无论顺读倒读,读音不变,平仄谐调,或音同字异,或义异字同,变化有致,回文谐音兼备,较之一般回文联难度更大。说起此联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相传一位翰林到寺庙游玩,见庙里挂着一幅荷花,墨色淋漓,笔法挺健,特别是那亭亭玉立的荷杆一笔画就,尤见功力。翰林连声叫绝,问老僧是何人所作,意欲求之。老僧说:“乃贫僧所画,我出一上联,大人若能对得,当以此画相赠”老僧的上联是:
画上荷花和尚画;
翰林一时未对上,只得悻悻而归,回到府内,仍在苦思。忽然看见每日临摹的字帖,心中亮,便做出了下联:
书临汉贴翰林书。

回文诗

唐宋以来,以回文体入诗之风很盛。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织锦图回文》诗云: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此诗不见回复文字,回文尚待读者倒读而成,这种回文诗属待回型。倒读则诗曰: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这同样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回文诗是中国文化中心一个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苏轼还有一首《题金山寺回文本》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经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晚,霭霭红霞晓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雪峰千点数鸥轻。
反读则又为诗:
轻鸥数点千峰雪,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曰晓霞红霭霭,晚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也很奇物,诗云: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这首十字回文诗,每句来回复读,可成一首七言绝句。四首绝句,也描写四时景色。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这组回文诗,很有韵味,意境极佳,细细品味的确妙趣无穷。

回文诗(二)

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正读些诗清新流畅,充满诗情画意,已算是诗中佳作;但倒读也同样顺理成章,意境幽远,则是更为难得。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回文诗中还有两种不同于以上回文诗的形式,即双篇回复式和本篇回复式。双篇回复式即由两篇完成一个回复。如宋代李禺有《两相思》回文诗云: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种回文形式顺读表达一个主题,逆读又另表达一个主题,而且写得顺畅洒脱,不见半点牵强,足见作者对语言运用之功力。
本篇回复式,即后两句为前两句语的倒读文。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云:
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
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
寒风晓日映沙滩,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滩沙映日晓风寒。
本篇回复式回文诗中又有一种特殊形式,即本句回复式回文诗,就是后半句即为前半句的倒读回文。清代诗人李《春闺》诗云: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
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
期归梦还梦归期。
回文诗虽是中国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并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也不失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花。

拼 字 对

相传古代有位相国小姐,选择女婿的条件很特别,不论贫富,只要对出她出的对联便可以。她出的上联是: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上联贴出以后,一直过了三年,也无人对得上。这联为何如此难对呢?原来是副拼字联,"寺"和"诗"分别由"寸"和"土"、"言"和"寺"拼合而成,"月""乃""明"字拆开的,而且每句首字均与上句末字相同,这是顶针格,还有引号内又是一句唐诗,这称做转引格,末字"寺"又是第一个组合的字。条件之多,属对确实很困难。
一天, 有位林秀才上京应试过此,得知此联,思索片刻,即对出下联: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林秀从自己的姓上做文章,虽然个别平仄不合,但是拼字、拆字、转引诸条皆合要求,能对出这样的下联,确实不易了。
又如,下面这副拼字对:
长巾帐内少女妙,立女为妾;
寸土寺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这副对联还有段故事。传说有位和尚不守本分,借出对调戏民女,联中全用拆字手法,"长"、"巾"乃"帐","少"、"女"为"妙","立"、"女"是"妾",心怀鬼胎,有意侮辱民女。一位樵夫仗义执言,对下联嘲讽和尚,也用拆字手法,"寺"可拆成"寸"、"土"、"枯"则拆作"古"、"木","柴"即拆作"此"、"木",把和尚骂作朽木,只配作烧柴,真是骂得痛快淋漓。

双 关 对

有人把双关的修辞方法运用到对联中,能使语联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相传明代宰相李贤,看中了青年人士程敏政,打算招他为婿,于是设宴款待他。席间,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对道:
因荷而得藕;
程敏政猜到李贤用意,随口应道:
有杏不须梅。
李贤见他果然才思敏捷,即把女儿许配给他了。
表面上李贤似乎在说盘中的莲菜,其实,他是借用双关的修辞格:荷,何也;藕,偶也。问程敏政凭什么得配偶。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程敏政才思过人,大着胆子说:我三生有幸,何用人作媒。一问一答,但不说破,一个心照不宣,一个正中下怀。一联赚得佳偶,实乃千秋佳话。
陕西咸阳市有家烧鸡店贴有一副对联:
司马懿闻香回马;
诸葛亮见机出山。
此联未直接炫耀该店的烧鸡如何好,生意如何兴旺,而是通过“司马懿闻香回马”来暗示烧鸡的风味独特,引来了见“机”出山的诸葛亮。下联的“机”和“鸡”谐音,一字双联,言此而意彼,饶有风趣。
一日,姓石的乡绅有意借对对子,显露一下腹内文墨,同时,也想当众戏弄一下蒲松龄。出乎意料,蒲松龄下联不仅对得工整无隙,而且戏弄了“石先生”。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笑可笑!对联是: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即是对“砖后死”的字,同时又暗含了姓石的乡绅姓氏,一语双联,石乡绅便成了“粗毛野兽”。妙!

谐 音 对

一担重泥逢子路;
两岸夫子笑颜回。
一天,一位秀才在田梗上遇到一农夫,挑着一担河泥,二人谁也不肯让路。农夫要与秀才对对子,秀才自恃才高,满口应允,并说对不上情愿让路。农夫指着泥担子出了上联:
一担重泥逢子路;
秀才一时不解其意,红着脸下田为农夫让了路,惹得众农夫失声大笑。这一笑,却正好笑醒了秀才,秀才对出了下联;
两岸夫子笑颜回。
“重泥”一语双关,实指泥挑子,虚指谐音“仲尼”(孔子,字仲尼)。“子路”是孔子徒弟。下联也含此趣:“夫子”既指众农夫,又指孔夫子。“颜回”是孔门弟子,此处秀才是用来自比

⑼ 有哪些着名宝塔诗

宝塔诗,顾名思义,是宝塔形状的诗,底大顶细,由唐代的“一七体”发展而来。“一七体”,即诗的第一句为诗题一字,以下逐句递增字数,由二、二,三、三至七、七。以唐代诗人元缜的《茶》为例子: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前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兮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着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这是值得推广和遵循的。就拿宝塔诗来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

宝塔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文学画廊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虽有文字游戏之嫌,但是只要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将诗歌的“形”与“神”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诗例: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吴敬梓<<儒林外史>>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白居易<<诗>>

张南史宝塔诗四首:

泉。
色净,苔鲜。
石上激,云中悬。
津流竹树,脉乱山川。
扣玉千声应,含风百道连。
太液并归池上,云阳旧出宫边。
北陵井深凿不到,我欲添泪作潺湲。

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花。
深浅,芬葩。
凝为雪,错为霞。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草。
折宜,看好。
满地生,催人老。
金殿玉砌,荒城古道。
青青千里遥,怅怅三春早。
每逢南北离别,乍逐东西倾倒。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杜光庭‧纪道德:

道德 清虚,玄默。
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抟之不得。
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于干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逾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杜光庭‧怀古今: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沉。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
始炫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不能劳神效苏子张生兮于时而纵辩,不能劳神效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山 满
桃 山 杏
山 好 景 山
来 山 客 看 山
里 山 僧 山 客 山
山 中 山 路 转 山 崖

⑽ 古代像《茶》这种很美的宝塔诗,还有哪些

宝塔诗,正如其名字,诗词的整体结构像宝塔排列一样工整,富有美感。“宝塔诗”是一种风格独特的诗体,更是诗词界的一朵奇葩,它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隋朝。它一言起句,依次逐句增加字数。除第一行仅有一行(通常只有一个字),作为题目以外,后边的都为每行两句,直至最后一行为七字句作为塔底而结束。所以,宝塔诗的原称为“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 这种诗歌整体很美,且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快便流行开来。

这首诗里面描述了峻山,沧海,白云,简单几句就描述得极具画面感。甚至加入了谢灵运游山玩水等典故。读起来酣畅淋漓,很有艺术感。



阅读全文

与简单的宝塔诗图片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影女孩图片小学生 浏览:747
假面骑士rx图片高清 浏览:801
女生穿着可爱睡衣的图片 浏览:735
女生手持仙女棒图片头像 浏览:903
男生剃胡子后图片 浏览:166
节能灯图片和价格 浏览:646
简单的运输图片 浏览:205
彩虹图片头像简单 浏览:42
衣服开业图片 浏览:197
大明少女发型图片大全 浏览:190
cad画图图片大全简单 浏览:363
男生蘑菇头烫发发型图片 浏览:247
女生上床图片 浏览:893
华为手机如何用大图片 浏览:120
女生野餐穿搭图片 浏览:51
大象干活图片可爱 浏览:844
创业男生头像图片 浏览:775
有文字的图片怎么做的 浏览:716
校服女生裙底图片 浏览:705
小李子图片年老高清 浏览: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