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春天有哪些景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简介
杜甫 朝代: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写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原文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着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开篇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即草堂前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正冲向蔚蓝的天空。单从写景句来看,这两句诗显然描绘出了一派明媚秀丽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春色。“翠柳”,即刚抽嫩芽的柳枝,它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象征。而“黄鹂”鸟不仅使静景生动活泼了起来,还具有报春鸟的意味在其中。
至于“白鹭”、“青天”,它相较于“黄鹂”、“翠柳”的近和下来说,则是拓展了画面的宽度,使其变得远而上。同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黄鹂”和“白鹭”虽然都是动物,但是前者旨在表现春天的生机活力,后者却是为了突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是杜甫所向往却不可得的,亦包含了一种向上的奋发精神,这也是杜甫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另外,这两句诗还是一组极其工整的对仗句,并且还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可想而知这样的图景是多么的绚丽多彩啊。所以别看杜甫这两句诗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技艺,或许这就是它成为千古名句被世人广泛传诵的原因。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即坐在草堂的窗前,可以看到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西岭”,也就是今天成都市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从地理位置看,杜甫是看不到它的,所以这里的雪,应该是屋外初春时节尚未融化的冬雪。这样一来,以“千秋雪”代替屋外的残雪,便让整首诗的画面更为开阔了,意境也更为广远了。
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采用的手法与第三句一样,都是通过联想使诗更有意蕴。它的字面意思是说,门前停泊着来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虽然从画面上看,它不过就是一艘船而已,但是它实际上却是杜甫辗转漂泊到成都的真实写照。除此之外,三国时期的孙权自古就被不少人誉为明主,杜甫这里借东吴代指孙权,表达的便是对当朝皇帝的希望。
❷ 春天的景物有哪些
我们所在的各式各样的场所里,只要地方稍微大一点,就会有草坪,或者一小片绿地,这里总会有那么一两朵小野花,美丽至极。
❸ 能代表春天的景物有哪些
解冻的小溪、青青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从南方飞回的大雁、树木的嫩芽。 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为公历3——5月份,而在南半球则从9——11月
❹ 哪些景物代表春天来了
1、万物发芽
进入春天之后,由于温度的升高,湿度的提升,大部分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突破种皮,钻出土壤,发育成茎和叶,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柳树发芽、绿草茵茵等都是进入春天的标志。
2、鸟语花香
进入春天,温度回升,白昼变长,燕子、喜鹊等候鸟陆续回归北方,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水仙、迎春花、报春花、紫玉兰、鸢尾、马蹄莲季海棠、虞美人、牵牛、桃花等陆续开放。
3、农作物播种的场景
立春过后,春耕即将开始,在中国一些地区一直传承着试犁的习俗。桂北地区的开春试犁,城镇活动比乡村开展得还要热烈和隆重。
在瑶山,各家的主事人要扛锄头到田地里挖几锄,或到秧田和菜园里掏几锄,表示春耕动土外,还要上山砍几根竹子插在田里,表示插田,下地里埋上几颗种子,表示播种丰收。
在山西的浑源、朔县、山阴等县及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民间流行有击鼓迎春的习俗。
春耕前,民众手持羊皮圆扇形手鼓,且敲且唱,祈求消灾免病,秋后丰收。
(4)春天代表景物简单图片扩展阅读
除了以上景物,气温、雨水等地理条件的变化也是春天的象征。
进入春天之后,气温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回升。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
进入春天,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
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进入惊蛰时期,雨水逐渐增多,春雷乍动。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气温逐渐回升,也能促进万物的灌溉。
❺ 代表春天的景物有哪些
代表景物如春草、春风、杨柳、新燕、春雨、纸鸢、桃花、梨花、春雷、山花、海棠花、蝴蝶、蜜蜂、燕子、黄鹂、杜鹃、柳絮、黄梅、落花、蛙声等等。
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春季,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牙生长。
从节气意义上讲,我国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4月被定为春季。
气候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
中国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由于热空气开始北移,而冷空气还往往依然徘徊,此外土地、水域与空气温度上升的速度不同。春季,在我国南方许多地方是多雨的季节,而在我国北方多数会少雨干旱。在欧洲时常有很强的风暴,在北美洲往往出现龙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