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崔子范作品图片大全

崔子范作品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22-05-05 21:25:47

⑴ 艺术家个人简介

吴作人:
1909年出生于江苏省。1927年至1930年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着名画家徐悲鸿先生,1930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1946年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务主任和油画系主任。1950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教学和领导工作。

张仃,
当代着名中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1917年5月19日出生于辽宁北镇县,祖籍黑山县。
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等职。

崔子范
原名尚志,字子范,男,汉族,山东莱阳县(今莱西县)人, 出版有《崔子范画先〈崔子范作品选取集〉。创作善于吸取众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精大写意花鸟画,亦擅山水,作品题材广泛,构图简练概括,具有古拙朴实,苍劲学浑厚的鲜明风格.
曾为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国花鸟类画研究会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类画研究会顾问。

关山月,
男,1912年9月生于广东省阳江。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本科。
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广东画院院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广东画院名誉院长、
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王学仲
诗人、书画家.
1979年调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从事美术创作。
1980年应聘为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任教数年。
曾任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现为天津大学教授、
北京炎黄书画院副院长、
天津市诗词学会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靳尚谊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展 出: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 获 奖:《十二月会议》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 《孙中山》获“1986年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第一名 收 藏: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出 版:《靳尚谊油画选集》等。

吴冠中

1919年 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 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任重庆大学建筑系助教。
1947年 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
1951年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 因教学观点不同而被调往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

[启 功简介]

1912年7月生。满族,北京人。对古代书画和碑帖精于鉴定,曾受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委托,主持对各大博物馆的国家级书画珍品进行全面鉴定和甄别。出版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论书绝句》、《启功书画留影册》等。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⑵ 崔子范书法字画作品多少钱一平尺,怎么鉴定,值

1000元左右。
并不高的。

⑶ 张大林的个人简历

张大林:1963年生,山东青州人,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张大林书画刻绘艺术工作室导师。现任中国刻绘艺术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写意花鸟画家、篆刻家、中国教育电视台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国当代写意田园画派代表人物、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理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等职。在中央美术学院期间曾得到张立辰、田黎明、陈平、毕建勋等老师的指导。张先生自幼酷爱绘画,8岁习画,从事中国画研究40余年,擅长写意花鸟尤长画竹,四君子、葡萄和大鸡,其画风自成一格,既有传统笔墨功底,又有质朴生活感情,富有哲思灵气,充满力量与生命。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参加多项大展并获奖。作品被多家权威单位和知名人士收藏。中国外交部曾做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并入选《中国当代书画选集》、《世界书画家大辞典选集》、《中国青年书画家艺术辞典选集》、《中国书画家简明辞典选集》、《国际篆刻大观选集》等十余部辞书。1997年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世界书画家艺术协会联合等十余家权威单位联合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名人”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个人着有《张大林花鸟画画集》、《张大林花鸟画小品集》《当代书画研究——中国花鸟画大家》等书籍。中国书画报、大众日报、人民日报、艺术中国报等多家报刊曾多次发表。中央电视台、《荣宝斋》《中国美术》、《收藏界》《传统与现代》《中国艺术名人》等近50家媒体都做过报道。作品多次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2006年6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课堂艺海星光》栏目邀请写意花鸟画家张大林先生为花鸟画讲座教授。
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张大林花鸟画讲座正在热播。播出时间:2010年7月9日开播每日上午10点,下午14点,晚间18点,夜间22点。每日播出两小时。
2010年12月26日全国政协礼堂悬挂30余幅张大林先生国画精品与张大林书画铭刻名家紫砂壶系列作品。
2015年8月5日,张大林与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发展和文化艺术大使季汉生、着名国画大师陈大章、世界教科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张玉奎、南通书协主席丘石合作的“狼山支云壶”,被中国首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永久收藏。 1997年香港回归参展作品《雨后春笋》大幅竹笋图,获优秀奖。(现香港美术馆收藏),同年10月参加中国三峡工程(现场义演活动)后,加入中国三峡书画院并聘为高级画师。
1998年5月为中国外交部作画,部分作品被外国友人所收藏,同年10月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画展,《农家篱笆风秋硕》获银奖。 1999年澳门回归,大型展览《烈日荷花》 现澳门政府收藏,同年3月参加中国青年书画协会举办的展览,《深秋欲坠葡萄图》获最高奖金奖。
2000年应澳门政府的邀请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及全国着名画家一行58人到澳门参观,并现场作画,其作品被澳门政府和多家权威单位收藏。
2001年参加中国美术馆港澳书画巡回展,其中《梅》﹑《兰》﹑《竹》﹑《菊》四君子,被中国美术馆所收藏。
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班深造。同年12月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作品展。2003年4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4年应外交部邀请为外交部作画,其作品现悬挂外交部会议大厅。同年5月应中央组织部邀请与蒋采萍、王天胜老师共同作画,其作品被中央组织部收藏。
2005年加入北京荣华书画院,被聘为副院长。
2006年6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课堂艺海星光》栏目邀请写意花鸟画家张大林先生为花鸟画课堂讲座教授,同年7月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聘为写意花鸟画教授,并在全国发行教学课程光盘,同年8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二套、三套在全国播出张大林花鸟画教学。
2007年12月应邀赴日本在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画展,其画作受到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赞赏并收藏,并获最高奖,其作品《红梅图》被日本东京画院收藏。
2008年张大林先生作为首批艺术领域有成就和地位的知名书画家应邀赴湖南醴陵红官窑参加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绘制“中华复兴”庆典瓷瓶。
2009年被中国山东费县美术家协会聘为中国费县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并颁发证书。
2009年3月应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请为中国美协高级研修班学院授课。
2009年6月作品《高风亮节》被“崔子范美术馆”收藏,并颁发其收藏证书,并受到崔子范老先生的好评。
2009年9月作品《秋硕果》入展“翰墨大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名家书画邀请展”并被 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中心,中华书画协会联合授予共和国艺术功勋奖。2009年12月8日国画作品《硕果累累》,参加“祖国万岁·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作品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
2010年春应邀参加中国海瓷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海瓷艺术创作观摩交流会。
2010年5月18日被北京市慈善协会艺术院聘为研究员。
2010年7月9日张大林花鸟画讲座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花鸟画课堂播出。
2010年12月26日全国政协礼堂悬挂30余幅张大林先生国画精品。
2013年4月25日着名花鸟画家张大林应邀参加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青州暨全国31位书画名家精品展
2013年7月22日中国电视唯一读书频道《大家名家》栏目:张大林视频专题(上下)开播
2013年9月6日2013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新人新作成果展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开幕张大林刻绘的紫砂美女瓶《竹报平安.大吉大利》荣获博览会最高奖(金奖)。
2013年9月6日第十三届(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淄博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张大林淄博工陶鲁玉瓷公司创作的科汇玉板瓷《梅兰竹菊四君子》屏风参展
2013年9月28日翰墨青州·2013中国书画年会开幕张大林《墨竹图》应邀参展
2014年1月15日张大林应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2014大美之春书画频道春节联欢晚会
2014年2月26日张大林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画高级研究工作室路怀中工作室任教 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收藏价值很高,升值潜力巨大,其作品年年在各大拍卖行中创佳绩!最重要的是张
大林先生国画作品写意绘画创作功底深厚,大气逼人,气韵生动,有浓重的中国画的写意韵味。给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张大林先生绘画生涯已有40年,在从事绘画艺术创作40年里,张大林先生一直坚持自己的绘画艺术之路。讲究中国画的写意与写神,不断地探索创新与尝试,创作了一批经的起历史考验的经典绘画作品。在近几年中张大林先生的写意花鸟画作品不断地在各大电视报刊媒体网站出现。作品也受到众多书画爱好者追捧与好评也得到众多书画同行的赞肯。收藏张大林先生花鸟画作品的人越来越多,张大林先生的国画作品将会越来越经得起历史和中国绘画艺术的考验!
200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二套、三套用了整年的时间播出张大林先生花鸟画教学节目!
2010年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播出张大林先生花鸟画教学节目!
在艺术之路上张大林先生始终如一的探寻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张大林先生曾说,“中国画的最高艺术境界贵在无中生有。就像齐白石大师所画的大虾,生活中并不存在;就像主观成分和客观成分处理得当一样“和二为一”。齐白石大师把海虾与河虾合二为一,不也是更可贵吗!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绘画技法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真的很值得我们中国画家追求!雅俗共赏是两个对立的矛盾,它是两个极端,真正在绘画上做到雅俗共赏的先例并不多见。愉悦自然的文脉,编制自己的心境,让这个情感世界来确立这个千古绝笔所追究的目标吧!”
以下是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拍卖纪录:
2006年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白梅图镜心设色纸本》尺寸:96x180cm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以104500元人民币成交。
2007年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三友图镜心设色纸本》尺寸:68x136cm 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以46200元人民币成交。
2008年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笑口常开图设色纸本》尺寸:68x68cm 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以35840元人民币成交。
2008年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梅花 立轴 设色纸本》尺寸:68x68cm 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以26400元人民币成交。
2010年张大林先生国画作品《硕果累累》尺寸:68x136cm 在北京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67937元人民币成交。

⑷ 崔子范的艺术经历

崔先生自幼喜爱绘画,后得到中学美术教员张子莲先生和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指导,打下良好的中国画基础,在北京画院工作的二十多年对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作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离开了行政领导岗位后,潜心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1981年《玉兰八哥》获北京市美术作品展等奖。曾先后在北京、瑞典、丹麦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出。1986年,他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了大型个展。吴作人、李可染、叶浅予、何海霞、张仃等美术巨匠都亲临参观,高度评价。1991年山东省成立崔子范艺术国际基金会。同年被国家评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出版有《中国当代美术家崔子范精品集》和《崔子范艺术研究》。1994年他将自己的精品122件捐赠中国美术馆,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嘉奖。同年崔子范艺术馆在山东省青岛市落成,这里将永久性地陈列作者的主要作品和他所收藏的历代名家珍品。
崔子范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着名花鸟画家。他自幼酷爱绘画,曾得吴昌硕弟子—中学美术教员张子莲的启蒙。五十年代初,他与中国画大师齐白石相识,深得白石老人的赞赏。齐白石鼓励他说:你的画是真大写意,不要照我的画,照你自己的画法画下去。
子范的画,脱胎于中国文人画,但又没有文人画的陈腐气。虽然他的题材大多是前人画过的,但从造型到内涵都进行了变革。他的画中,注入了时代气息和新的艺术活力。但笔端流出的“天真”、稚拙、幽默、夸张,无不反映出他对新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烈追求和深厚之爱。他把篆隶和行草融进创作,用笔抑扬顿挫,苍劲有力。用墨,浓淡宏量,气势非凡;用色,冷暖相宜,浓淡兼施,追求一个“雅”字。
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感和浓厚的生活情趣,构成了独具风格的崔子范花鸟世界。论年龄,他已是古稀,论艺术,却处于风华正茂的青春期。前十年,他在花鸟画创作中,取得了突破,开创了一个新天地。他计划再奋力一个十年,在艺术上进行新的探索和追求。

⑸ 崔子范的绘画艺术

被誉为东方凡高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崔子范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誉满中华,震撼海内外。他的大写意花鸟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在中国画坛上崛起,并一鸣惊人,成为当代画坛大手笔。
一个职业革命家,一个大写意花鸟画大师,这“双重性”在崔子范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他的一生坎坷而又光彩熠熠。
崔子范最先启蒙于吴昌硕传人张子莲,从师齐白石,深受徐青藤和八大山人的影响,他从中国写意文化的最高点上脱胎换骨。他到延安,进北京,几十年间受益于新文化的熏陶,他把自己与花鸟融于一体,将中国水墨画注入了现代形态,构成了既有传统,又富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自家面貌。细读崔子范的画,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他那大黑大白,大红大绿,大块面,大笔触的用笔,拙重雄浑的画作,浓重而又质朴率真,或泼墨淋漓,或浓墨重彩,醇厚洗练,具有极强的形式感。他构图巧妙,画面单纯,墨彩浓厚润泽而绚丽,笔触奔放,拙朴深厚,平中求奇。他的画不以画面表面的流利华美取悦于读者,而是巧妙的把民间艺术的那种单纯、明快亲切动人的精神和内在的幽默感及民间艺术特有的稚拙美渗透在自己的画境中,同时他把传统笔墨与对齐白石艺术精华有着独到的“悟性”融而会之,从而创造出他独特强烈粗犷的造型风格特征。
综观崔子范的画作,它象是一首散发着浓烈乡土气息的田园诗,它又象一步纯朴动听的交响乐。他在取材上多以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以及农村常见的花卉、鱼虫、禽鸟和蔬果。从作品中能够看出他始终保持着对大自然充满着浓厚的感情,他对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浸透着他的爱。件件作品都透露出纯朴的天真情趣和生动的意境。崔子范晚年的作品,风格愈见纯朴、浑厚,意境和技法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崔子范在画面色彩处理上,或浓或重,或淡泊,但都可与墨色融为一体,鲜艳浓重与墨色形成了了对比,灰白淡薄与墨色成为衬托。特别是那些浓墨重复渲染所使用的淡颜色,不但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同时也使画面具有了现代彩感。
崔子范在作品中塑造的形象,都显出朴素而憨厚的品格,又略带几分幽默和稚气,具有很浓的人情味和人格化。不论画的是金鱼、青蛙、猫、丹顶鹤,还是荷花、牡丹、鸡冠花等,都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稚拙感”,他通过艺术的夸张,凝重,古拙的笔墨,塑造了一个个颇有点愣头愣脑的憨厚的小生命,表现了她们可爱的“稚气”和活泼的生命力。他画面中的“拙”,不是呆板,而是拙中藏巧的拙。
崔子范的绘画艺术自80年代初就令人瞩目,受到了中外广泛重视,西方评论家评价崔子范的画誉之为:“中国后现代派杰出大师”,“强有力的画派代表”,“是最具有中国味的现代绘画作品”。大画家李可染说:“崔子范为写意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着名画家叶浅予先生看过崔子范画展后说:“有人说齐白石先生达到了中国画的顶峰,我认为崔子范先生是又一顶峰”。这都是行家的真知灼见。
崔子范对花鸟画题材和意境的开拓不落俗套。不断开拓新的题材,从崭新的角度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如《换了人间》寓意深厚,作品画面构图别致,几棵红彤彤的成熟的红高粱,错落有致的穿插十分巧妙,两条富有现代生活情趣的电线横跨画面,再点上几只正在欢唱的小燕子,整个画面把人们引向一个秋高气爽充满丰收喜悦的现代田园风景之中,从而寄托了画家对昔日在青纱帐里为人民解放而战斗的怀念和联想,同时画家以激昂的心情来讴歌祖国今天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小园秋色》是崔子范多次描绘的题材之一,在他的心境中,秋天农村的小院是那样多姿多彩。园中红彤彤的扁豆果实累累,绿绿的大丝瓜,丰硕的葡萄,艳丽的秋菊……把秋天的小圆点染的缤纷夺目,秋高气爽的小园生意盎然,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悦。
荷花是中国历代画家都喜欢画的题材之一,有关荷花的作品千千万万,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往往有些类同、近似、或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之感。
崔子范也很喜欢画荷花,但他画的荷花表现的却是现代人的情感,充满着清新的格调,给人一种纯洁美好的催人向上的感觉。他笔下的荷花,大笔挥洒,泼墨浓重,酣畅淋漓,他运用多层宣纸重叠画法、背托法和西画中明暗对衬手法,充分发挥水墨细蕴自然交融特性,并在荷梗的处理上大胆地使用平行线,从而进一步强调了出污泥而不染的亮节气质。他所作的《墨荷》《荷塘》《天香临波》《干坤正气》《风荷》等也都是他代表性的作品。
崔子范先生是位真正具有献身精神的画家,是一位画品和人品都十分高尚的艺术家。他平易近人,淡薄名利,甘于寂寞。他经常以“我只不过是一名战士,美术街的新兵”,自慰自谦,他心里始终装着对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爱。
年愈古稀的崔子范先生可称大器晚成,他虽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他仍壮心不已,力求开拓新的题材和新的表现手法和更新的画风。他表示:“我还要前进,还是要变的。要把那些没有变的变成自己的,把已变成自己的东西进一步升华”。他要求自己的作品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崔子范先生永葆艺术青春,他始终不渝孜孜不倦的努力,勇往直前继续攀登艺术高峰,为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画作《宝宝睡了妈妈忙》赏析
这是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花鸟画作品,又是一副没有人物的风俗画作品。作者画猫,画金鱼、线团,是为了画人,画人的精神和情感,因此,这幅作品展示了广阔的画外空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此画一反崔子范平日构图饱满的特点,变繁复为简约,舍饱满为空灵,造成疏朗、透气的感觉。画面上金鱼、猫、线团基本在一条斜线上,造成画面由右上至左下的斜势,毛线头和毛衣针向右侧水平方向带出,款在左上方横势写出,使全画于险中求稳,平中寓奇,动中寓静,显示出作者不凡的谋篇布局能力。
画面虽简,但笔墨并不逸笔草草,金鱼和小猫以稚拙之笔写出,朴厚内敛又憨态可掬,充满童趣。小猫岁大笔浓墨写出,但静中寓动、活泼可爱、机灵敏捷、煞有介事、如临大敌的可爱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体现了画家对生活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得心应手的表现力。用色上,借鉴了民间艺术简单、强烈、夸张的特点。选取红、黑两种颜色,以少胜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⑹ 科学家5位,文艺家5位,艺术家5位,每位用100字简述其生平及事迹

安培:法国物理学家,电动力学的创始人。少年时期主要跟随父亲学习技艺,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安培自幼聪慧过人,对事务有敏锐的观察力。他兴趣广泛,爱好多方面的科学知识。1799年安培开始系统研究数学,1805年定居巴黎,担任法兰西学院的物理教授,1814年参加了法国科学会,1818年担任巴黎大学总督学,182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还是柏林科学院和斯德哥尔摩科学院院士。

安培善于深入研究他所发现的各种规律,并且善于应用数学进行定量分析。1822年在科学学会上,他正式公布了他发现的安培环路定理。在电动力学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安培的研究工作结束了磁是一种特殊物质的观点,使电磁学开始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电流的单位。

牛顿: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恩格斯说:“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天文学,由于进行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学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的确,牛顿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作了奠基性的贡献,堪称科学巨匠。

牛顿出生于英国北部林肯郡的一个农民家庭。1661年考上剑桥大学特里尼蒂学校,1665年毕业,这时正赶上鼠疫,牛顿回家避疫两年,期间几乎考虑了他一生中所研究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他一生中的几个重要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微积分和光学。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他用一个公式将宇宙中最大天体的运动和最小粒子的运动统一起来。宇宙变得如此清晰:任何一个运动都不是无故发生,都是长长的一系列因果链条中的一个状态、一个环节,是可以精确描述的。人们打破几千年来神的意志统治世界的思想,开始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是智慧所不能确切知道的。相比于他的理论,牛顿更伟大的贡献是使人们从此开始相信科学。

牛顿是一个远远超过那个时代所有人智慧的科学巨人,他对真理的探索是如此痴迷,以至于他的理论成果都是在别人的敦促下才公诸于世的,对牛顿来说创造本身就是最大的乐趣。
伽利略:意大利着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是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合贯通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三门科学的科学巨人。伽利略是科学革命的先驱,毕生把哥白尼、开普勒开创的新世界观加以证明和广泛宣传,并以自己在教会迫害下的牺牲唤起人们对日心说的公认,在人类思想解放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300多年后的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才公开承认对伽利略审判的不公正,1980年10月,世界主教会再一次声明,为科学巨人伽利略沉冤昭雪。

伽利略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大家庭。他从小表现聪颖,17岁时被父亲送入比萨大学学医,但他对医学不感兴趣。由于受到一次数学演讲的启发,开始热衷于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1585年辍学回家。此后曾在比萨大学和帕多瓦大学任教,在此期间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由于他反对当时统治知识界的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和物理学,同时又由于他积极宣扬违背天主教教义的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所以不断受到教授们的排挤以及教士们和罗马教皇的激烈反对,最后终于在1633年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强迫在写有“我悔恨我的过失,宣传了地球运动的邪说的“悔罪书”上签字,并被判刑入狱(后不久改为在家监禁)。这使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很大的摧残。但他仍然致力于力学的研究工作。1637年双目失明。1642年他由于寒热病在孤寂中离开了人世,时年78岁。(时隔347年,罗马教皇多余地于1980年宣布承认对伽利略的压制是错误的,并为他“恢复名誉”。)

伽利略自制的望远镜
伽利略的主要传世之作是两本书,一本是1632年出版的《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简称《对话》,主旨是宣扬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另一本是1638年出版的《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简称《两门新科学》,书中主要陈述了他在力学方面研究的成果。

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动力学的创始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德布罗意之前,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只局限于两种基本的物质类型:实物和场。前者由原子、电子等粒子构成,光则属于后者。但是,许多实验结果之间出现了难以解释的矛盾。物理学家们相信,这些表面上的矛盾,势必有其深刻的根源。1923年,德布罗意最早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大胆地设想,人们对于光子建立起来的两个关系式 会不会也适用于实物粒子。如果成立的话,实物粒子也同样具有波动性。为了证实这一设想,1923年,德布罗意又提出了作电子衍射实验的设想。1924年,又提出用电子在晶体上作衍射实验的想法。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不久,G.P.汤姆孙与戴维孙完成了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此后,人们相继证实了原子、分子、中子等都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的设想最终都得到了完全的证实。这些实物所具有的波动称为德布罗意波,即物质波。

杨T:英国物理学家,考古学家,医生。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1773年6月13日生于米尔费顿,曾在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和格丁根大学学习,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巴黎科学院院士。1829年5月10日在伦敦逝世。

杨自幼天资过人,14岁就通晓拉丁、希腊、法、意、阿拉伯等多种语言。开始时学习医学,后来酷爱物理学,特别是光学和声学,一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哲学、语言、考古等广泛的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科学史上他以作为物理学家而最着名。杨在行医时就开始研究感官的知觉作用,1793年写了第一篇关于视觉的论文,发现了眼睛中晶状体的聚焦作用,1801年发现眼睛散光的原因,由此进入光学的研究领域。他怀疑光的微粒说的正确性,进行了着名的杨氏双孔及双缝干涉实验,首次引入干涉概念论证了光的波动说,又利用波动说解释了牛顿环的成因及薄膜的彩色。他第一个测定了7种颜色光的波长。1817年,他得知A.J.菲涅尔和D.F.J.阿拉果关于偏振光的干涉实验后,提出光是横波。杨对人眼感知颜色问题做了研究,提出了三原色理论。他首先使用运动物体的“能量”一词来代替“活力”,描述材料弹性的杨氏模量也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他在考古学方面亦有贡献,曾破译了古埃及石碑上的文字

吴作人:
1909年出生于江苏省。1927年至1930年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着名画家徐悲鸿先生,1930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1946年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务主任和油画系主任。1950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教学和领导工作。

张仃,
当代着名中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1917年5月19日出生于辽宁北镇县,祖籍黑山县。
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等职。

崔子范
原名尚志,字子范,男,汉族,山东莱阳县(今莱西县)人, 出版有《崔子范画先〈崔子范作品选取集〉。创作善于吸取众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精大写意花鸟画,亦擅山水,作品题材广泛,构图简练概括,具有古拙朴实,苍劲学浑厚的鲜明风格.
曾为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国花鸟类画研究会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类画研究会顾问。

关山月,
男,1912年9月生于广东省阳江。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本科。
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广东画院院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广东画院名誉院长、
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王学仲
诗人、书画家.
1979年调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从事美术创作。
1980年应聘为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任教数年。
曾任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现为天津大学教授、
北京炎黄书画院副院长、
天津市诗词学会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苏洵的长子,人称“苏长公”。苏轼与其父、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访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儋州,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为人正直、性旷达,所传忧国忧民之说,为世称道。苏轼的书法重在写“意”,走自己的路。“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谓“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气韵,可以说是他的书法最大特点。明董其昌更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故世称苏的书法之美乃“妙在藏锋”、“淳古道劲”、“体度庄安,气象雍裕”、“藏巧于拙”,是“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的大家风度,而他的书论寓意之说则更加精辟,既为当世直视,又为后世楷模。
苏轼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与黄庭坚齐名,称“苏黄”。词开豪放派的先声,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能画竹,学文同。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

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 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莎士比亚简介:莎士比亚是文学史上公认的大师,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对世界文学及文化的影响深远,但是他一生的故事却仍是一个谜,世人对他的了解并不多,甚至有人认为并没有这个人的存在。

不过最广为人所接受的事实是,莎士比亚于1554年生于斯特拉福,他的父亲是位殷商,他在18岁那天和安妮海瑟威结婚,并育有三名子女。1585年至1592年这段期间,完全没有莎士比亚的任何记录,直到他于1592年他在伦敦担任演员和剧作家。他在伦敦剧场界声名鹊起,并引起许多竞争对手的妒意。

1593年他出版多首十四行情诗,1594年他的事业终于有了重大突破,他完成伟大的爱情剧“罗密欧与茱丽叶”。到底他的灵感来自何方?关于这点是众家所说纷纭。有些学者认为他曾有过一名神秘的情妇,不过直到他于1616年四月去世,都没有任何证据能证实这一点。

马克吐温简介: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着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⑺ 崔子范的介绍

崔子范(1915-2011)曾用名崔尚治。山东莱阳人。1940年至1945年于延安军政学院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后任山东胶东地区南海行政公署专员。1949年后历任北京医院政委,国务院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1956年任北京国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自幼喜好绘画,得齐白石的鼓励和指导。擅长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善于吸取众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精大写意花鸟画,亦擅山水。作品题材广泛,构图简练概括,具有古拙朴实、苍劲浑厚的鲜明风格。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北京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及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博物馆收藏。作品有《芙蓉八哥》、《麻雀枇杷》、《金鱼》等。出版有《崔子范画选》,《崔子范作品选集》等多种。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⑻ 《春意》《蔬果图》《晨曲》哪些是徐悲鸿的作品呢

吴昌硕画的《蔬果图》崔子范画的《春意》《晨曲》是徐悲鸿所画 他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

⑼ 水墨画名家排行榜

“中华国宝书画文化复兴工程”的前十名书画艺术家--刘咸宜、张为熙、梁兆金、刘玉妹、霍玉山、潘世钊、高瑀、刘奇新、吴凤、李家原
(排名不分先后)
5.1 刘咸宜
中国着名国画艺术家,师从崔子善、李可染、傅抱石等名师,是这些着名国画大师的得意弟子。刘咸宜大师作品多次应邀赴美参展,曾为美国前总统卡特当场挥笔作画并赠送,受到卡特总统的赞赏,并亲笔写感谢信表示感谢和高度赞扬。其多幅作品还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政界、商界、艺术界等着名人士,受到当地媒体热评。
5.2 张为熙
中国着名国画艺术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会员。张为熙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师承国画名家崔子范(国画大师吴昌硕嫡传弟子)。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画展参赛并获奖,在全国各大展赛中入选并获金、银、铜奖,其中作品《水清鱼壮》获全国老年书画比赛金奖,作品《挚友相会》获得“感动中国・魅力夕阳”首届中国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大赛金奖。多幅作品被入编世界权威书画典籍,入选个人书画大展赛典籍。
如今,张为熙先生的作品,市场价值已高达1.5万元/平方尺。张为熙先生创作的作品相继在国内美术作品大赛中获奖,分别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国家级博物馆及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国际友人收藏。
5.3 梁兆金
出生于1957年,于80年代中期拜张大千得意门生俞致贞为师。他秉袭张大千所创“大风堂画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创作风格,集文人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其作品不拘泥于一技一派,追求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被其师褒扬为:“最接近恩师张大千50岁时期的‘瑰丽’画风”。纵观梁兆金的画作,所显现的胸襟、气象、境界,正是历代画坛许多国宝级大师所共同追求的艺术境界。
张大千老师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长期置身故宫与敦煌临摹古画与壁画,不仅完整的吸收了前人技艺,更造就了他独特的画风。梁兆金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他严格遵循张大千艺术之路,对基于中国画传统之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等无所不能,无一不精,无愧于当代实力派全能型画家之称号。其多幅作品被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等其他多位两岸领导人也多有收藏。
梁兆金在国外举办多次个展,回国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赞,称其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国画的魅力” 。如今,其大部分书画作品真迹已被“中华民族友好促进会”选定为国际交流礼品而不再进入国内书画市场。
5.4 刘玉妹
中国着名国画艺术家,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研习书画。她的作品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她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她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深得中外书画收藏家的喜爱。刘玉妹大师师承国画名家刘立杰,是中国着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嫡传弟子,深得齐白石大师真传,其绘画作品多有齐白石大师的神韵。多幅国画作品被所属书画研究院以及中外友人收藏。多幅作品入选《当代中国文艺家大辞典》等全国各大书画典籍。
刘玉妹作品《寿三千》曾引起藏界极大反响,此国画中的桃子,又称蟠桃,泛指西王母所居处之仙桃。《山海经》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相传西王母寿辰常举行蟠桃盛会,各方神仙群往祝寿。所以蟠桃又称寿桃,寓意幸福、富裕、长寿。此作风格大气,颇有齐白石大师的神韵,被当代着名书画家评价为:“此桃丝毫不逊色于齐白石大师的风格”。
5.5 霍玉山
中国着名国画艺术家,师承朱乃正,国画大师吴作人嫡传弟子。其绘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刻意探求,大胆创新。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可谓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霍玉山是继吴作人之后中国国画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作品《秋雨过后》《远方的呼唤》《闲着没事》《清爽的风》分别获“金色秋天--油画艺术精品展金奖”,“迎新春·中国画·精品展”金奖,“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迎新春国际美术精品展”银奖,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家、博物馆所搜求。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讲学、举办个展或联展、参观访问、文化交流等活动。
霍玉山作为国画界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在书画市场炙手可热。2005年前,霍玉山先生六平尺的绘画作品大约在8000元左右,2010年,其六平尺的书法作品在多家拍卖公司上拍,作品底价50000元,最后都以15万元以上价格成交,霍玉山先生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当代最美国画”,他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国画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更预示了书画投资市场的美好远景。
5.6 潘世钊
中国着名国画艺术家,美协会员。师承国画名家纪云梓,国画大师张仃嫡传弟子。作品屡获国内外各大书画展金奖,其中作品《福禄同享》《福寿延年》分别荣获山东省老年书画摄影大赛优秀奖,“北京东方兰亭国际书画艺术中心--感动中国魅力夕阳中国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典藏编委会”金奖,并入编此书,被授予“感动中国·中华杰出功勋书画家”荣誉称号,同时被中国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永久珍惜收藏。
潘世钊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他的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现其花鸟作品均价每平尺近15000元人民币。其作品多次被中国最具权威的拍卖公司以较高的价格拍出,并多次获得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许多作品被各地政府机构及海内外知名人士收藏,足以说明潘世钊的作品极具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商业价值。
5.7 高瑀
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中心副馆长,中国第六种字体《茝巅文》书法研究院副院长。高瑀先生书法风格与欧阳中石书法风格一脉相承,是欧阳中石最得意门生,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笔落在纸上,龙蛇游走,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气韵飞动,极尽刚柔相济之大美。厚重处,泼墨积水,有种肆意宣泄任笔挥洒的美感。淡雅处,枯笔飞白,线条奇崛,苍古豪放,极具书法气势。结构巧中有拙,拙中藏巧,耐人品味。高瑀通过毛笔的提按顿挫、平移绞转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中《骏嶪腾飞》、《医者仁心》、《龙马精神》等作品被国家多个重要单位永久珍稀收藏,参加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书画展并荣获金奖,受到全世界书画艺术家及收藏单位的高度赞誉。
5.8 刘奇新
当代着名书法艺术家,师承书法名家、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刘金才,为王子元、于右任门下嫡传弟子。十几年前就以其深厚的文化学养、扎实的书法功力,以及卓然的书法作品《清平乐.六盘山》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海内外书画大赛”上荣获金奖。十几年来,刘奇新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大步迈进,艺术造诣深得恩师刘金才以及王子元、于右任真传,并在继承和发扬恩师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突破创新。
业内着名书法专家曾对刘奇新有过这样的评价:刘奇新是当代书坛难得一见的书法奇才,他能够在继承家师真传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这是十分难得的,未来几十年之后必将成为和他的恩师刘金才、王子元、于右任一样优秀的书法大家。
5.9 吴凤
中国着名书法艺术家,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梅花组合篆书”创始人。
2007年创作了八仙过海、毛主席诗词等“梅花组合篆书”,2008年又创作了迎奥运贺词组合篆书,这些作品分别受到了书法专家和书法大家的称赞和认可,从此奠定了他自己独有的书法艺术--“梅花组合篆书”,使得其作品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梅花篆字书法的一块“活化石”。
吴凤是近几年书法界的“红人”,其独创的“梅花组合篆书”让其声誉海内外,独领风骚。其书法作品广受书法专家及书法界同仁的称赞和认可,更被广大书法爱好者争相追捧。
5.10 李家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书画家协会会长、北京当代东方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介的“中国书法50家”之一、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首席评委、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首席嘉宾,热衷于公益书画事业。
李家原公开出版的专着有《毛笔行书实用对联精选》,《优秀散文诗硬笔书法字帖》等,主编出版了《中国书法艺术大观》、《中国老年书画家大典》等大型书画作品集。2001年9月,李家原入选中国书协会员,其书法创作历程在中央电视台“翰墨飘香--中国书法50家”专题节目中播出。2006年5月,李家原丈二巨幅《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悬挂。更值得称颂的是,多年来,李家原一直坚持从事青少年书法教育,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和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他专注于小楷创作,字形端妍秀美,书体清新雅逸,30米长卷《金刚经》《道德经》等深受好评。作品曾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全国政协礼堂、美术馆、艺术馆等多方收藏。作品获国际书法大展、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等国内外各大画展金奖。

⑽ 汉风的大美之梦:走进汉风的艺术世界

老 甲(老甲美术馆馆长、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着名国画家):
汉风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看了汉风的艺术哲学专着《生命存在与艺术存在》,感觉汉风很了不起。这部专着不是那种空泛无物的理论,它不但有深度,成体系,而且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格言是汉风从自己几 十 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凝聚而成,它很鲜活,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在里面。我相信,这部专着理论家看有兴趣,真正的画家和艺术家也一定会有兴趣。汉风从哲学的角度找到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所在和艺术的本质所在。而对哲学的思考又强化了汉风的国画创作理念。汉风的国画有文化的深度和强烈的生命感,他的画很强悍、很拙朴、很浑厚、也很有力度。从汉风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那种博大的民族根性精神状态、民族基本生命特征和生命力的表现。汉风的国画笔墨功夫很深,如果在构图上能有一个大的突破,那他的国画表现力会更加强大。从汉风在哲学及理论上的深厚造诣和他敏锐的艺术感觉来看,他的潜力很大,未来不可限量。
崔子范(北京画院原院长、着名国画家):
汉风是一位有深度、有思想、有个性而且很敬业的国画家和艺术理论家。这些年,他的作品在全国获了不少奖。汉风能够在美术理论和中国画等诸多方面均有成就,非常不易。作为汉风的老师,我为他高兴。汉风的作品既很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最可贵的是他能够将自己的哲学思考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任何优秀的创作均来自于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汉风在这方面做得很突出。希望汉风再接再励,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鲁慕迅(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着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
我对汉风的评价是三句话:理论有真知,绘画有真情,对人很真诚。他作为美术史论家,基础扎实,治学严谨,成果卓着;他作为国画家,不守绳墨,勇于创新,一任性情。其画风洒脱清新,雄浑拙朴。他对朋友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同行间有口皆碑。我与他相识有年,所言皆平日所知所感者。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杂志执行主编、着名美术理论家):
汉风先生:
寄来的作品图片和文章收到了。看到先生笔墨丹青生涯如此丰富多产,在理论和绘画方面都能出人头第,与众不同,殊为羡慕,向你祝贺。
先生的中国画体现了你所说的“大美、壮美、素朴之美”这“三美”的追求,与一般的文人学者绘画的谨严细密有所不同。先生的绘画有中西融合之意,用笔大胆自由,着色鲜明强烈,有德国表现主义之风。在构图上又深得中国传统绘画经营位置之理,注意疏密与黑白关系对比,在表现出空间感觉的同时,也具有平面上的装饰意趣。我尤其喜欢《海上渔船》与《山间农家》这样的自由抒情之作。
先生正值盛年,文思敏捷,妙笔生花。祝先生笔耕不辍,更上层楼。
旭 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着名书法家、诗人):
从汉风的作品,不但可以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启示,同时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在汉风脑子里深厚的积淀以及儒、道、释的精义所凝聚成的众多闪光的东西在汉风的艺术思想体系中的独特展示。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在汉风的意识里有着崇高的位置。汉风的哲学、美术理论和他的国画生动、浑厚、大气磅礴,充满着朝气和力量。他的艺术源于时代,源于民族。艺术是生命的展示和生命的呼唤。抒情实际上就是抒理论、抒学问,这是艺术的内核。这个核要坚实丰厚,只有这样,艺术才有可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表现人。历史上的大艺术家都是大思想家,都是在理论上独树一帜的人物。汉风能有今 天的成就,并在全国产生影响,最主要是因为他有高度。我们河北美术界、书法界和文学艺术界缺乏真正看的高、看的远的艺术家和理论家,而汉风显示了他不平凡的才华和能力。汉风的出现以及他在中国画和艺术理论上的成就对河北文艺界来说是一个大的成就。河北呼唤汉风这样的优秀人才。
赵贵德(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着名国画家):
在我与汉风多 年的学术交往中,我感觉汉风是一位有很强哲人意识的思想者和国画家。汉风对生命与艺术的思考是很深刻的,这体现 在他那非常大气而且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国画创作和美术理论创作中。汉风的《生命存在与艺术存在》虽然立足于生命和艺术的关联点,但其放射却非常广泛。这部着作从人本的角度建构起了汉风独特的艺术理想。这部着作采用了格言体的表现形式。格言体实际上是从道理中提纯的道理,它是人文哲理和语言经典的闪光。而且格言体的一语道破可以使人从迷茫中突然清醒。正是由于格言体的这种纯粹性、经典性和穿透力,决定了用格言体表述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我之所以对这部着作很感兴趣,就在于它揭示的很深刻,挖掘的很透彻。有很多论述非常精粹。从这部着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风的功力和智慧。我感觉汉风似乎握有一把他自己独有的金钥匙。作为一名画家和艺术理论家,汉风的文化建造意识,汉风对民族文化与不同文化关系的深层把握,汉风对艺术理想的执着追求都是令人佩服的。河北能够诞生汉风这样的艺术家,应 该说河北是幸运的,我感觉欣慰的是我比别人较早地发现了汉风的价值,并且能够与他的思想产生很多的共鸣。
李 松(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原主编):
汉风的国画画的好,很大气,论文写的也好。他的论文对美术界的现状和河北美术把脉把的很准,他对河北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论述和评价很深刻。他对大美、壮美的追求很可贵。
程大利(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着名国画家):
我感觉河北美术界在思考学术问题,从这次出版的画册中(《河北当代国画优秀作品集》),我们发现,汉风的长篇序言写得很深刻,提出了不少重要的学术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我认为这篇论文应该在其它学术刊物上再转发一下,以引起更多人对其学术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部原主任、着名美术理论家、国画家):
汉风是一位具有深厚史论学养和艺术创作实践的多面手,他的大写意国画深厚拙朴,他的理论探索视觉宽阔。中国古人说“画者文之极也”。我相信,汉风的文化意识和多方面的学养一定会使他的艺术格调得以不断升华,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习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习三内画学院院长、冀派内画创始人):
汉风的大写意中国画有一种震憾人心的力量。我认为,他使大写意中国画走向了一个新的巅峰。作为艺术家,汉风对物象和造化的表现有其非常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精神诉求,并通过他那极端化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来,因此给人的感觉相当有个性和高度。他的大写意国画用笔雄浑老辣,单纯拙朴;构图弘阔奇险,大气磅礴,于大动中寓大静,具有相当强烈的精神冲击力和视觉冲击力。大写意中国画能够画到这种程度和境界应该说很难很难。因 此,他的艺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陈 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着名美术理论家):
汉风很了不起。从他的艺术哲学专着和他的画集可以看到,汉风对艺术的认识已经很高,他对艺术、生命、文化的关系有深刻的探索和把握。他的国画非常好,非常拙朴、宏大,有气势、有生命感。由于汉风本身是位国画家,他的美术理论和艺术哲学有实践的依托,所以,他的理论很有针对性并且具有独特的个性。现 在的中国美术界,能够在绘画创作和理论创作上均有成就的美术家太少了。所以说,汉风这样的人材就显得非常可贵。在现 在的历史阶段,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材,我们以后培养人材应该强化这种意识。作为一名画家,不但要有笔墨功夫还要有文化层面的理论思考,《生命存在与艺术存在》展示了汉风的智慧和他多年来对艺术和哲学的思考。汉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将自己的艺术理论更加系统化,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我相信汉风未来的创作一定会更加精彩。
徐恩存(《中国美术》杂志主编、着名美术理论家、国画家):
汉风先生的大写意中国画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其笔墨老辣苍茫,天然拙朴;其色彩运用与墨的结合浑融一体,恰到好处;其画面的整体气息浑厚苍茫,颇具大家风范,显示出北方文化特有的内含与精神。他的作品充溢着可贵的真气和浩然之气。这与他深厚的哲学功底、美学功底和人格锤炼是分不开的。他在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一直是在传统文化与当代中西文化的交汇贯通中拓展着自己的艺术创造之路,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在当代的中国画坛中,我们尤其需要汉风先生这样的艺术思想与艺术精神。即:创造就是一切,创造就是生命。有时候历史不看过程,只看结局。汉风先生对中国画的独特创造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
吕云所(天津美术家协会顾问、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着名国画家):
汉风是中国当代非常有成就的大写意国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他的作品不是小桥流水,不是哝哝细语,他的作品是大江东去,是雄魂壮魄,是黄钟大吕。他的作品悲而壮,雄而弘,震撼人心。欣赏他的作品,使我感受到燕赵悲歌,感受到他作品骨子里所透出的高吭、雄浑和神秘,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豪迈和铮铮铁骨。他的作品属于典型的大美、壮美范畴。汉风真诚、善良、单纯、执着的人格力量和他那令人震憾的艺术语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汉风的这一切对于当代中国美术应该说是非常珍贵的。
赵力忠(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着名美术理论家):
从汉风的国画可以看出,他不但很有朝气和创造力,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汉风的国画很大气,有燕赵厚重之气。很有力度,也很苍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画架子已经撑开,下一步就是如何完善细节。他的笔墨既有浙派的因素,也有北派的因素,同时也有文人画派的因素。从汉风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拭图将壮美和静气之美结合起来,就好比把武术和太极拳结合起来。这种追求是很有意义的。从他对生命、哲学、艺术等等的认识来看,他不但善于思考,而且思考的问题很深刻,他为《河北省当代国画优秀作品集》大型画集所写的长篇序言就非常有水平。汉风的站位高,视野宽,并没有就画论画,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河北的中国画进行了全面独到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不少值得深思的理论问题。汉风在文章中主要谈了两个美:一个是大美、一个是壮美,可以看出汉风追求的两个方面。汉风还提到三气:真气、元气、浩然之气。真气就不是假气,不是做作之气,这就要做到坦坦荡荡,像河流一样奔腾而下,或平缓,或急湍,有其自然的节奏和规律。
陈孝信(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着名美术理论家):
汉风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国画家和艺术理论家。他的艺术哲学专着《生命存在与艺术存在》见解独到,思想深邃,无疑是一部讴心沥血之作。从不同的报刊得知汉风兄在这些年来硕果累累,喜报频传,我非常高兴。这些成果自然得来不易,汉风对艺术的真诚和表现出来的智慧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衷心地祝愿汉风为中国美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丁 方(南京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着名油画家):
收到你的信和国画照片,对你的艺术追求我十分理解。尤其在你的国画和诗词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和苍凉悲壮的意味。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预计下一阶段将产生中国有史以来最深厚悲壮的艺术形态。这是由灵魂状态制约的。就象你的诗词上那种“易水举觞留悲壮,长城秣马啸长夜”的精神将再度返回中华民族的灵魂中,这就是历史的命运。让我们为共同的精神而奋斗。读了刘骁纯主编转给我你所写的稿子,“悲剧艺术—— 一把永恒的剑”很感振奋,从中我看到了一种珍贵而深刻的东西。你的文章直朴平白地切中了这一要害,我非常赞赏。痛苦,每个民族都有,而这些民族的优劣之分就在于对这些痛苦所意识到的深刻程度。只有在这种创造性的表现中,我们才能将自身微不足道的命运与整体人类的命运整合起来,才能变的更加高尚和伟大。

阅读全文

与崔子范作品图片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线条怎么画好看图片简单 浏览:165
高清钙化鹿茸图片 浏览:171
烟台白兰地价格及图片 浏览:236
word购买图片 浏览:907
手机屏保图片男生文字 浏览:649
丫鬟头发型图片 浏览:79
简单的立体刺绣花图片 浏览:454
杨紫双马尾图片可爱 浏览:736
一个女孩大哭的图片 浏览:307
手机如何在图片里加一个框 浏览:937
淘宝店铺图片怎么有字 浏览:349
文字缩写笔顺图片 浏览:370
萌萌女孩高清图片卡通头像 浏览:789
流行的头像图片女生好运连连 浏览:427
推文图片如何套边框 浏览:499
男生剃什么头好看图片 浏览:911
男生驼背图片 浏览:286
李花的发型图片 浏览:256
朋友圈里图片加文字怎样发 浏览:526
粉紫色运动鞋怎么搭配衣服图片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