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教你设计师如何避开图片肖像权

教你设计师如何避开图片肖像权

发布时间:2022-04-27 02:09:32

‘壹’ 关于肖像权的问题以及公司间相互承担的责任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因此你所述的情况侵犯肖像权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可以通过与本人签订协议的方式来规避此责任;如果该照片属于摄影作品或者他人作品,则又牵涉到侵犯着作权的问题。很多法律纠纷只能尽量防范,无法完全避免,目前可以尝试在与设计公司签订的合同当中对此予以暂时的约束,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贰’ 把别人上传到网上的照片,用于我的设计里,算不算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啊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既然你是参加公众比赛的那种,应该算是盈利性质的,所以你最好联系照片中的人,取得她(他)的同意之后再参赛,否则一但发生冲突,你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叁’ 求这种类型的女生图,不要正面那种,因为做海报不想涉及肖像权之类

背面剪影看不到脸,不涉及肖像权,但是对于海报来说更严重的问题是图片版权,大多数网络图库都有这些图片的完全版权,且进行了版权登记。购买一张照片的限时使用权可能只要100-300元,但是如果被抓到盗版则可能面临50倍的罚款。留神别人挖个陷阱让你跳。免费提供的图片是有版权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拍摄或者委托设计师处理,在协议中写明设计方承担版权纠纷的责任。

‘肆’ 关于平面设计侵权的问题

你如果是在网上找到的别人的风景照片照片什么的,在进行过一些处理有别人也很难找到证据证明你的侵权行为,但是人物就不一样.如果你用别人的肖像来作为作品是构成侵权的,因为那证据比较好找.这一切都是以你的作品是属于盈利性质的行为才构成侵权,否则也不构成.不过你可以先考虑下你作品发行范围的大小.比方说是一个城市的商业广告,在网上找到的照片,别人也很难知道侵权的事实.就算知道了别人也不一定维权.只要你不要把别人的照片做丑化处理就好.

‘伍’ 设计师请进,关于素材选取问题。版权等等

只要摄影图片,不是你的都有可能会会牵扯到版权问题,特别是人物图片,不仅会牵扯到版权还有侵犯肖像权。网页设计更应该注意,应为有些公司就是专业查找图片版权的,他们重点查看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网站。如果你想避免这个问题,可以去类似壹图网等图片网站去购买,价格有点高。
nipic昵图网等素材网站上的东西,即使是花钱下载的也会涉及到版权问题,因为像这类中介网站提供给你的素材只是观看权、搜藏权、使用权,不能做对外宣传用。

‘陆’ 图片侵权如何界定

如果使用的是别人的图片做素材,然后你在别人的的图片上加以修改,一般风景图片的辨识度比较小,且无作者水印标识,可能会无法界定是否侵权;但是如果是人物照片的辨识度就属于比较高的,可能一般就属于侵权了,我也是一名摄影师(不太出名 在此就不吹牛了),一次偶然机会被大咖师兄推荐了一家专门代理摄影师图片侵权的公司 叫什么 计易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说是能帮我们摄影师维权,不用花钱 而且还有钱拿,我比较谨慎,刚开始不相信,担心受骗 后来是别人试验了下维权成功后,作为旁观者我才加入他们的签约维权摄影师队伍的,每个月还真有几千块左右的进账,好像是他们有个什么图盾爬虫系统,能检索谁侵权别人的图片了,具体文本侵权能检验出来不 ,我还不知道,做摄影师这一行,还挺辛苦的,为了得到一张美图 连续几夜跟拍是常有的事情,你作为一个设计师,没事不要随便使用别人的作品,近些年大家维权意识都增强了不少,没事还好,摊上了事情,还真是说不清,有时候不是赔钱的事儿!

‘柒’ 图片侵权怎样判定

法律分析:判定图片是否侵权,要看本身图形的着作权有没有登记,如果已经登记,就可能涉及到侵权。还要看图片的商标是否已经注册,如果是已经注册的,就可能涉及到侵权。外观专利的查询只是能查到专利号,查询到的说明已经申请专利,再使用可能就会涉及侵权。

法律依据:《着作权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四)美术、建筑作品;

(五)摄影作品;

(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捌’ 平面设计中图库里的图片是不是可以随便用不算侵权如果把图库里面的人物去掉一只手算不算侵犯他的形象权

我觉得也要区分,你去掉手的那个人物他是谁,现在还在不在世,你给他去掉手意思是什么?你做的图是要自己欣赏还是要拿出来让公众欣赏,这个都是有关系的。就像有的人把一些明星换脸,恶意中伤,通过传媒让很多人看到,对这个明星本身造成恶劣影响的,那如果这个明星较真儿,就会起诉这个创作者侵犯他人肖像、形象权了。

‘玖’ 如何看待“摄影版权”的问题

什么是版权
版权又称着作权,按照中国法律规定,版权是指任何人对于自己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拥有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以及出租、展览、传播等权利。当然这也包括摄影师对自己拍摄的照片拥有的同等权利。

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按照国际惯例和着作权法的规定,作品完成后摄影师就自动拥有了版权。例如:当摄影师按下相机快门,拍摄完成一张照片后,他就拥有了这张照片的版权。摄影师可以使用、发表、展示、出售这张照片或授权其他人使用。当然,作为作者,摄影师也可以去国家相关的版权机构将这张照片进行注册,以证明自己对该张照片拥有版权。

有一种情况不包括在这里,那就是如果摄影师在为顾客拍摄,受雇于某个公司,或者被媒体聘用。这个时候他们的拍摄是为了客户或者聘用他们的公司,并且在拍摄时已经获得了报酬,这种拍摄仅仅是一种职业行为。其实对于这样的照片,摄影师是否还拥有版权很难界定,因为他们的拍摄是一种职业行为。如果摄影师想通过出售照片,或将照片使用在商业广告上来换取经济上的利益,他需要得到自己雇主或者客户的同意。

很少有摄影师愿意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拿到版权机构去登记,一是麻烦,浪费大量的时间,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二是一个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只有一部分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益,而摄影师也不能完全确定哪一张照片可以成为畅销图片,为每一张自己拍摄的照片去注册版权实际上是增加了拍摄成本。所以对于摄影师来说,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证明自己对拍摄的照片拥有版权呢?有!最好的办法就是拍摄RAW 格式的照片。在当今数码时代,RAW 格式的图片就像是当年的胶片一样可以证明图片是你拍摄的,因为即使有人可以复制胶片,但是复制的底片在清晰度上比原版要差很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而在当今数码时代,RAW 格式照片就如同一张数码底片,那是不可复制的。如果有人希望使用你的图片,记住永远不要提供RAW 格式的文件给他,只要你手中有RAW 格式的图片,就可以证明你对照片拥有版权。因为RAW 格式图片可以被转换成JPG 格式或者其他格式的图片,而其他格式的图片却不可能被转换成RAW 格式的照片。

什么是肖像权
对于肖像,想必人们并不陌生,它可以以油画、雕塑、插图、摄影等艺术形式出现,特别是在人像摄影、时尚摄影、商业广告摄影和新闻纪实摄影中,人物的肖像大量存在着。

从法律上来说,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这也是一种隐私权。

肖像主要是表现一个人的面部,通过肖像,人们能清楚地辨认出某人,这时被摄者就对图片拥有了肖像权,法律对这种权利是给予保护的。任何公民都拥有自己的肖像权,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自己的肖像表现出来。例如在摄影中,被摄者可以通过其他人拍摄或者是自拍的形式把自己的肖像固定在某个载体上,这个载体可能是相纸或者其他的介质。当自己的肖像由他人完成时,制作人需要取得肖像权人的同意。如果没有经过肖像人授权而拍摄了该人的肖像,那么即使没有拿该人的肖像去展示、发表或者获取利益,也是对于肖像权人的一种侵权。就如同我们许多的摄影师在街头偷拍了别人的肖像供自己欣赏,虽然没有获利,但是也侵犯了那个人的肖像权。

摄影师可能会经常在拍摄时遇到肖像权问题,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产生很多的麻烦。所有公民对自己的肖像都有使用权和转让权,在转让给其他人使用时,肖像权人有权利获得一定的报酬或者放弃得到报酬的权利,让其他人无偿地使用自己的肖像。无论是有偿还是无偿地使用肖像权,摄影师都应该与肖像权人签署正式的“肖像权让渡书”。在肖像权让渡书中,应该明确说明肖像权人的肖像会出现在什么场合或使用在什么地方,肖像权人是否会得到有偿报酬,以及违反合同所应该承担的责任等内容,这样能避免将来产生争议和矛盾。拍摄领袖、政治人物或者是明星时,摄影师是否也需要肖像权让渡书呢?这在很多人心中都是一个疑问。通常这类照片如果被使用在报纸、杂志上,是不需要肖像权让渡书的,但是如果这类人物照片被用在商业广告中,那就需要被摄者签署肖像权让渡书。

对于一个商业摄影师来说,与模特签署一纸肖像权让渡书是必须的,否则摄影师拍摄的带有人物的照片将缺乏商业价值。它们只能被使用在报纸、杂志和一些媒体中,而不能在商业广告中使用。

这张照片拍摄于安徽合肥的一家艺术学校,目的是为当地的一本宣传画册做素材。毫无疑问,摄影师对于该照片拥有版权,但是摄影师没有得到模特的肖像权授权,所以很难使用在商业广告中。

什么是物产权
这可能是一个对摄影师都比较陌生的词汇。所谓物产权,其实是由“物权”和“产权”两个词组成的。一般在中国大陆,我们把动产与不动产的所有权称为“物权”,而在英美等国,一般将其称为“产权”,因此两者在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当我们明白什么是物产权后,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图片库所要求摄影师提供的物产权让渡书了。其实这和肖像权让渡书一样,如果摄影师拍摄的照片里出现了可以明确让人认出的物体、建筑等,摄影师就需要提供产权人签署的让渡书,否则这样的照片是不能作为商业图片出租给客户用于广告宣传的,也就是说,这类照片失去了商业的价值。

有很多建筑是受到物权法保护的,例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你在白天拍摄的埃菲尔铁塔可以用在广告上,而在夜晚拍摄的埃菲尔铁塔图片是不允许用于广告上的。因此摄影师在拍摄建筑时,最好能获得物产权授权。

许多摄影师虽然知道人物的照片比起其他类的照片更容易被使用,但是还是不愿意拍摄人物的照片,因为他们认为人物拍摄时要签署肖像权让渡书。但是,随着法律的完善,拍摄建筑物也需要物产权授权了,除非照片不用于商业用途。在我国,物权法并不十分明确,而在国外,一些摄影师提供的图片会由于有建筑物出现而被图片库拒绝。通常,在很多国家,当建筑物的建筑年限超过了100 年,摄影师在拍摄时就不需要物产权授权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美国底特律郊区的一个别墅区。原本这是一张很好的商业图片,但是这是私人别墅,属于个人的财产,如果你没有得到主人的物产权授权,图片是不能拿来做广告的。

这张照片很漂亮吗?可惜无法在广告中使用,因为它的物权属于国家。所以,通常你拍摄了这类照片后,可以把它放在图片库里,但是它必须是RM 模式的,图片库会告诉客户这张照片没有物权。如果他们想使用,需自己去协商沟通得到授权,否则会产生法律上的纠纷。如上图这一类现代建筑,目前在国外的一些图片库里只能用于编辑类用途。

大家都认识上图中的国家大剧院,然而,尽管摄影师可以把它拍摄得很漂亮,可作为一张商业图片,如果你不能拿到物产权授权,它就失去了商业价值。当然也有客户会冒险使用它做广告,但是随着国家的法律越来越健全,这类事情就越少。
(摘自:陈小波《把你的照片换成钱:揭秘商业图片库摄影》)

人有肖像权,很多建筑物有物产权,那么问题来了,动物有版权吗?

黑冠猕猴自拍照,掀起版权大战
2014年8月,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称,维基网络和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师大卫·斯莱特的版权之争,非常有意思。2011年大卫·斯莱特旅行至印度尼西亚,拍摄黑冠猕猴的照片。当他架设好照相机后,一只黑冠猕猴突然冲了过来,拿起相机自拍起来。斯莱特冲印出照片后,发现这只猕猴拍的非常好,表情有趣,于是就将照片发布到了网上。很快,照片在网上就开始疯传了。

黑冠猕猴自拍照

最终这张照片被维基网络收录到维基旗下的维基共享资源网中。该网专门存储与共享公共领域的图片,任何人可以免费使用这些图片。摄影师发现后立即要求维基将图片撤下,并声称自己拥有这张照片的版权,如果维基要公开他的照片,就应当先付他版权费。
而维基却干脆地拒绝了斯莱特的要求。维基的理由非常有意思,但却有道理:“这张照片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黑冠猕猴自己拍的照片。斯莱特对这张照片也没有版权。”
维基网络的发言人凯瑟琳·马赫也发表了一份声明称:“我方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和研究后认为,照片中的猕猴也没有版权。任何人对这张照片都没有版权。所以我方将这张照片划归为公共领域分类,任何人可免费使用。”
“根据美国法律,版权不能归非人所有。所以,在此事件中,尽管猕猴是照片作者,但它没有版权。在此之后,对照片进行冲印、加工、修改的人,也只对修改部分拥有版权,对照片本身不具有版权。”
此次事件中,版权的所有者应该是猕猴。但法律规定版权所有者必须是人类,所以从法律上来说没有人对这张照片拥有版权。

哪些行为构成侵犯版权?
·未经着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剽窃他人作品的;
·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
·未经着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贾平凹肖像着作权案 摄影师胜诉
摄影师赵雄韬为贾平凹拍摄人物特写照片一张,而贾平凹在封面和书脊上使用了上述贾平凹肖像照,未署摄影者的姓名,也未向赵雄韬支付报酬。对此赵雄韬起诉贾平凹。

摄影师赵雄韬为贾平凹拍摄人物特写照片一张,用于2003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中。2012年8月漓江出版社出版了《秦腔》、《废都》等八部图书,在封面和书脊上使用了上述贾平凹肖像照,未署摄影者的姓名,也未向赵雄韬支付报酬。

根据《着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人像摄影作品,是以特定人物肖像权为客体,通过自己构思、创作,利用感光材料记录人物形象的一种作品,享有着作权。本案中,贾平凹委托摄影师赵雄韬为自己拍摄照片,按照《着作权法》第十七条“受委托创作的作品,着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着作权属于受托人”的规定,贾平凹与摄影师双方可以通过合同约定着作权的归属,如果无约定或者约定不明,则着作权归受托人即摄影师赵雄韬所有。

贾平凹作为肖像权主体的委托人可否未经着作权人赵雄韬的同意,营利性使用自己的照片,是本案中贾平凹是否承担责任的焦点。但目前我国法律对此并未有明确的规定,仅国家版权局《关于对影楼拍摄的照片有无着作权的答复》中对此有涉及,但此答复与本案不属同一类案件。从陕西高院的判决来看,在摄影作品的着作权与被拍摄者的肖像权之间,更倾向于保护肖像权。

已故的保姆摄影师,版权归属问题
近几年大红大紫的保姆摄影师VIVIAN MAIER,去世后才受到全世界关注的民间摄影大师,也陷入到版权之争中,确切的说是她留给我们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极大的版权争议,而且此次争议的最终结果,很可能会直接导致VIVIAN MAIER的作品不会再出现在我们视野之内。

Vivian Maier (1926年2月1日- 2009年4月21日)

一辈子只拍摄了街头。然而,直到她逝世,都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业余摄影师。她在芝加哥做了40多年的保姆。她一生所拍摄的底片超过10万张,很多作品在她生前并未冲洗出来,一直到2009年4月21日辞世之后,这些未冲洗底片被一位年轻人John Maloof 购回,在部分底片被冲洗出来之后,John Maloof 发现Vivian Maier 的遗作中有大量五十到七十年代芝加哥街头的珍贵照片,这些影像对于芝加哥,甚至于美国发展的历史,都有着非常详细的记录。

John Maloof并不是资深摄影爱好者。2007年拍下薇薇安的照片时,他对街头摄影的了解微乎其微。2009年,他建立了一个博客,并在其上发布了一些照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约翰走访了薇薇安曾经的雇主家,收集到除照片之外薇薇安的许多物品,包括她生前收集的报纸,记录她和拍摄对象谈话的录音带,以及记事本、相机、衣服等等。约翰将自己的房子改建成照片冲洗房,他将薇薇安的底片扫描进电脑,再筛选出一些进行打印。他重建个人网站,将薇薇安的照片及个人简介传至网站。网站吸引了众多人浏览,继而吸引了众多芝加哥媒体的关注,而他本人则被定义成“为薇薇安· 梅耶在摄影史上争取地位的人”。

随着VIVIAN MAIER 的作品愈发出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这批作品版权所属的问题。以至后来占有大部份收藏、也是当年其中一位买家的JOHN MALOOF ,唯有找来与VIVIAN MAIER血缘关系最近的一位表亲,并付款给他,来购买这批作品的版权,才平息事件。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版权之争一直都是个比较尖锐的话题。尊重别人的创作成果,毕竟拍照不易,维权不易,且行且珍惜~

‘拾’ 肖像权怎么定义,就是怎么样算有肖像权的罪

您好!肖像权,是指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就是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
肖像权的内容包括:
(1) 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拥有对肖像的制作专有权和使用专有权。
(2) 公民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权或对肖像权进行损害、玷污。
1、肖像制作专有权
就摄影而言,即通过照相将自然人外貌形象固定在一胶片、相纸或其他物质载体上,使自然人的形象转化为肖像的全部过程。
肖像制作专有权内容包括:一是肖像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他人、社会的需要,自己有权决定自我制作肖像或由他人制作自己的肖像,他人均不得干涉;二是肖像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自己的同意或授权,擅自制作自己的肖像。非法制作他人的肖像,构成侵权行为。
在理解“肖像制作权”时,我们经常是以为只要不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就不构成侵权行为,这是对法律的一种误解。严格意义上的理解应当是:是否侵害肖像制作专有权,取决于制作人在制作时是否取得了肖像权人的许可,未经许可进行制作的——即使是以私藏为目的,不会侵害肖像权人直接的利益,那么,同样构成侵害制作肖像的专有权。以摄影人来说,你只要拿着照相机对准了自然人进行肖像摄影,如果肖像权人不同意而强行拍照,就是一种侵权行为。
2、肖像使用专有权
肖像一旦固定的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制作出来),使独立于世,可以为人们所支配、利用。尽管肖像的利用价值有普遍的意义,但享有使用专有权的只能是肖像权人。其基本内容是:
一是自然人有权以任何方式使用自己的肖像,并通过使用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财产上的收益,他人不得干涉(但不得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二是自然人有权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并决定从中获得报酬(这需要与使用人平等协商,签订肖像使用合同)。三是自然人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
3、肖像利益维护权
肖像利益是公民专有的人格利益,他人不得干涉和侵犯。内容是:一是公民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自己允许制作自己的肖像;二是公民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允许使用自己的肖像;三是公民有权禁止他人对自己的肖像进行毁损、玷污、丑化和歪曲。 一般原则是:公民对自己的形象的再现权——有权同意或者不同意在客观物质媒介上和空间里的再现自己的形象的权利;公民有权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权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权禁止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的权利。
主要特点
1、肖像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只有自然人才拥有肖像及其肖像权利。法人或其 他社会组织,由于不存在客观的、能够独立反映其容貌的“肖像”,因此不享有肖像权。(法人的“企业形象”不是指人的肖像,而是有关法人的经营、规模、管理、效益、资信以及产品质量等综合状况及社会评价。)
2、肖像权也具备一种财产利益,这种财产利益是通过肖像权人的人格利益所派生和产生的,它允许肖像权人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限度地转让肖像权,允许他人制作和使用自己的肖像,并从中获得应有的使用价值。
3、肖像权还是一种标识性人格权,具有基层性。基本作用在于以外貌形象标识人格,借以辩识每一个特定的自然人。(而姓名权是通过文字符号标识人格)。
表现方式
肖像权是公民人格权利中的一种,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有权禁止他人恶意玷污自己的肖像,或是未经本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地使用自己的肖像;二是有权同意他人摄制、写生本人的肖像并无偿或有偿请求司法保护。
但是,对肖像权的法律保护,各国规定并不相同,大多数国家将它纳入版权范围内加以规定(如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少数国家则将它纳入人身权编章内(如我国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则据情予以保护(如日本、美国等〕。
从保护层次看,各国规定也不相同,有些国家禁止擅自非法拍摄他人肖像,如日本,1967年在国铁田盯电东区,一名国铁职员上班时洗澡,被铁路公安员发现,公安员欲将该职员裸体拍摄下来,双方发生争执后诉至法院,东京地方法院认为,公安员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对此案,法院认为:“在我国虽不能说肖像权已在实体人确立,但作为受宪法保护的国民权利中的一项内容,公民具有不经同意不被摄影、不被随意发表的权利……”;
而另一些国家则规定,未经同意,他人不得擅自使用,如意大利法律规定:“未经肖像人同意,肖像不得展览、复制或出售”,由于司法、治安、科教等需要,涉及公众利益的除外;也有个别国家将肖像权作为一种相似财产收益的权利去加以保护。由于对肖像权保护的模式不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就较为活跃。[1]
认定标准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可见,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通常应具备两个要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常见的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主要是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业广告、商品装潢、书刊封面及印刷挂历等。对于侵犯肖像权行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请求交出所拍胶卷,除去公开陈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或赔偿损失等。赔偿损失请求权,不以财产损害为要件。
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侵犯肖像权也作出一些相应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9条规定:以赢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2]除此之外,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主要权利
肖像权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专有权,肖像权人既可以对自己的肖像权利进行自由处分,又有权禁止他人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专有的肖像。具体而言,肖像权的内容包括肖像拥有权、制作权和使用权等方面。
肖像拥有权指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未经公民的许可,他人不得拥有该公民的肖像,也不得损坏公民的肖像。
肖像制作权是指制作肖像的决定权和实施权,即决定是否制作、如何制作肖像的权利。
肖像人可以自行制作肖像,例如自拍、自绘等;也可以委托他人制作,如委托照相馆、画室制作。如有人主动为肖像人拍照或造像,则必须从肖像人取得肖像制作权。
法律意义上的肖像,则蕴含了肖像权人基于其肖像而享有的人格利益。一般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肖像是艺术地再现自然人的外貌形象。
通常,我们判断人物的外部形象表现是否构成肖像,应结合其表现的形式和表现的部位来看待。
首先,必须人物形象必须具有肖像特征。一是其表现形式即通过摄影反映出特定公民的图像;二是肖像还必须反映出特定公民的姿态、容貌、表情等主要特征;三是肖像必须真实可辩、熟知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肖像。
其次,必须是特定的公民肖像的事实。公民肖像在图片中,应占整个图像中被凸显的主体地位,被作为特定对象来表现,而不是作为陪衬体;同时目的也不是通过肖像使用(手段),来达到目的。
2、肖像具有物的属性。
肖像被艺术地再现,应是具体地、独立地被固定在某一特定的物质载体上(如相纸、电视屏幕、报刊杂志等),它是来源于肖像权人又独立于肖像权人的客观视觉形象,能够为人所支配、控制和处分,并具有一定的财产利益。
3、肖像是肖像权的客体,表现了自然人特有的人格利益。
所谓的“财产利益”并非产生于自然人外貌特征本身、而是基于肖像产生的人格利益所派生的,并体现了不同的人格利益需求。对自然人的肖像权给予法律上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对人格利益保护的需要。
所谓 “肖像权”,是一种专属于自然人的人格权。法律意义是:自然人对自己通过造型艺术或者其它形式,在客观物质载体上的再现自己的形象(肖像)所拥有的不可侵犯的专有权。
公民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是我国法律规定保护肖像权的对象。它包含基于肖像所体现出的人格利益上之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
主要限制
(1)政治家、影视和体育明星以及其他公共人士,在公开露面时,不得反对他人拍照;
(2)参加游行、示威和公开演讲的人,因其活动目的具有公共性,则不得反对他人对上述活动拍照;
(3)有特殊新闻价值的人,不得反对记者的善意拍照。如特别幸运者或者特别不幸者、重大事件的当事人或者在场人等,均属这种情况。
(4)嫌疑犯不得反对司法人员为司法证据目的的拍照。
(5)肖像专用权是指使用肖像来标记和表彰自己的权利,即决定是否使用、如何使用肖像的权利。未经本人同意,他人不得使用其肖像。
承担方式
我国的侵害肖像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是民事责任方式。该民事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其中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为非财产性责任方式,赔偿损失为财产责任方式。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侵权责任的确定一般是:一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是以营利目的作为赔偿的标准。即无论是否“情节严重”,也无论是否赢利,只要非法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赢利,且肖像权人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二是对于非以营利为目的的侵害肖像权的,就是说侵害肖像权精神利益损害赔偿的确定,是以“情节严重”这一基本标准为标准。情节轻微,不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不判定物质方面的赔偿。[3]
特殊情况
演员剧照的肖像权保护问题
继着名演员游本昌“济公”剧照被营利性使用而发生纠纷后,各地不少影、歌星纷纷投诉或通过律师交涉。如老幼皆知的某影星剧照被某酒厂用于广告,其委托律师投诉法院要求保护;一批歌星剧照被用于服装设计书,歌星们便联名上书。
演员剧照的肖像权是否受法律保护?法学界众说纷纭。一种意见认为,剧明应为版权人所有,不存在演员的肖像权,还有人认为剧照肖像权应是演员与导演等人所共有;另一种意见认为:即使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剧创,也不构成对演员的肖像权侵害,因为演员在剧照中仅表现为一个特定的艺术形象,其本身不能主张地本人的肖像权;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对剧照应区别不同情况,饰演特型角色(如扮演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等有原形特定人物)的演员不能主张其剧照的肖像权,而扮演非特型角色的演员,由于没有具体原形人物,其剧照反映角色与演员本身特征相一致,其主张肖像权则应予以保护。本文同意后一种意见。首先,对饰演非特型角色的演员剧照,该艺术形象与演员本身形象是密不可分的,群众也公认两者为一体,并符合公民肖像独特外表及基本特征,应受法律保护。60年代初,美国着名卢戈西诉讼案的首席法官曾说:“演员扮演虚构人物的肖像是可以受到法律保护的。”该案由于着名影星贝拉·卢戈西在一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伯爵形象,创造了一个生动的艺术形象。他死后,这一形象被当时流行的T恤衫、广告牌等广泛使用。为此,卢戈西的儿子与遗孀诉至法院并打赢了这场官司。其次,从我国肖像权保护的立法原则来说,主要是排斥他人营利性使用肖像人肖像,制止不当得利。对于演员主张剧照的肖像权和工厂、商业界主张剧照进入商品市场而为其获利,法律的天平更应倾斜于前者,以保护前者的权利。而后者的利益则可以通过与前者协商的办法得以实现。当然,剧照还涉及版权法律关系和演员与导演等合同关系,一般来讲,如果剧照版权所有人和其他权利人将剧照用于该剧的宣传、介绍成广告等,则不存在侵权问题。[1]
人体艺术作品的肖像权保护问题
“油画人体艺术画展”轰动于京城,但模特儿诉画展主办单位等的案件则振动了全国。模特儿委托的律师认为,主办单位的行为已明显构成侵犯肖像权和名誉权,故要求主办单位与有关人员应当赔礼道歉并予以经济赔偿等。
模特儿(特别是人体艺术模特儿)的肖像权应否受到法律保护?在法学界和艺术界引起了很大争议。一种意见认为,人体艺术模特儿的肖像权不受法律保护,主要理由是:作为人体艺术作品的特定人物,不再是原模特儿的主体,它经过艺术家的创作,即不再是模特儿的肖像,从美术角度出发,人体艺术与一般摄影作品或传统画像有本质区别。模特儿与画家订立的合同,本身就具有许可使用(如展览、制作画册等)的效力;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人体艺术模特儿的肖像权应受法律保护。人体艺术画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对那些以写实为主的作品,因其本身就直接、逼真地反映出模特儿肖像的基本特征,两者间为公众不难辩认,基于我国特定国情和风俗应考虑保护这类作品模特儿的肖像权。其他模特儿被有关单位录用,主要为画家及学员写生习作服务,但双方合同内容未包括公开展览,更未包括营利性展出或出版的,有关单位与人员应在另行征得模特儿许可后方可展出此类作品。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为绘画式美术摄影服务的模特儿肖像权一般不予法律保护,即使是全面暴露模特儿本人特征的也是如此。之所以不保护,主要是考虑到艺术对公众的利益要超过个人利益。同时,大多数国家把肖像权纳入版权保护范围内,即考虑“版权优先”原则。笔者认为,由于我国国情不同、司法制度不同,对肖像权保护的出发点也应不同。近期内,对人体艺术不能都采取不保护态度。首先,对人体艺术的展览应考虑模特儿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如意大利法律就规定:“在可能有损于肖像人声誉或尊严时,肖像不得展览或出售。”即从肖像人名誉权角度予以保护;其次,对营利性展览应严格限制。这里有一个商业公正信用问题,我们不能说这类作品的肖像进入公共领域会促进当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繁荣、能促进商品市场的健康竞争,因此就毫无限制地使用这类作品。笔者认为,发展我国人体艺术与保护模特儿的肖像权并不矛盾。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是未经肖像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地加以使用的行为构成侵权。如经肖像人同意或不以营利为目的地加以使用,则不构成侵权行为。为此,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法制意识、健全有关制度,是杜绝这类纠纷发生的最好措施,而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这类问题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具体的规定,则是目前我们法院妥善处理这类纠纷案件的直接依据。[4]
遗像的肖像权保护问题
《民法通则》[5]施行以后,某当事人投诉法院,称其父遗像被肖像烩制个体户用于广告,要求法院判令该个体户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公民死后,其遗像能否以肖像权被侵害而由其家属要求法律保护?对此,审判实践中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能力至死时终结,肖像权作为公民的一种人身权利,亦应随该公民死亡而自然消失。因此,遗像就不能作为肖像权而请求法律保护;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像应受法律保护,理由是:我国习俗有其特点,死者与其家属的利害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分的,故未经死者家属同意而利用死者遗像做广告或作其他侮辱性使用的,家属自然会起来抗争,但对遗像肖像权保护期限为多少年,尚有待研究。
本文原则上同意第一种意见,即遗像不能以肖像权被侵害而要求司法保护。但遗像又并非一概都不受法律保护。首先,遗像版权如系死者所有,其死后,该遗像的版权权益,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在他人擅自使用时有权起诉,但这只是从版权被侵害的角度提出法律保护。如联邦德国版权法第60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因订购而创作的肖像被画者有同样的权利,他死后权利属于其家属所有。这样就解决了一个保护期限问题,即版权法保护期限也就是这类遗像权利保护的期限;其次,如遗像被丑化或诋毁使用,影响了其家属的名誉,死者家属(主要是继承人)可以以自己名誉权被侵害而起诉法院。由于前述原因,父母的声誉对其子女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反之亦然),因此,对遗像被丑化等,我们从司法上予以必要的保护,亦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肖像权保护除以上3种特殊情况外,对因国家政府要员、社会名流等肖像被营利性使用,也应与一般公民权被侵害予以区分,对此,大多数国家的司法制度均采取”不保护主义“。此外,对因司法、治安等工作需要而未经本人同意,使用了其肖像的,即使收取了一定的费用,肖像人也不能为此而主张肖像权保护。[6]
相关维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149.盗用、假冒他人名义,以函、电等方式进行欺骗或者愚弄他人,并使其财产、名誉受到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150.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确定其赔偿责任。
151.侵害他人的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而获利的,侵权人除依法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外,其非法所得应当予以收缴。
139.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分析说明]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赔偿损失。因此,如肖像权受到侵害,公民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置之不理,公民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强制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无营利目的的侵害肖像权行为,肖像权人有权要求赔偿精神损失;对以营利为目的的侵害肖像权行为,肖像权人既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又有权要求侵权人对侵害肖像权所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进行经济损害赔偿。

民事责任
认定肖像权被侵害的原则
认定肖像权被侵害,有一定的原则。按照中国民法通则规定,只要符合这样三个要件, 即可认定构成侵害肖像权的民事责任:一是有损害事实的发生。如被摄者肖像权受到侵害后,受害人的名誉、地位、身份受到打击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主要体现为肖像权人就其肖像获取财产利益的可能性减少,这里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损失、包括精神损害和物质损害。2、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这里包含故意和过失)。即摄影活动中确有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非法侵害他人肖像权的,即可认定有过错。3、损害事实和侵权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这种有因果关系必须是摄影者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在摄影活动中情形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摄影活动中,只要有下列情形之一,即可被视为侵害他人肖像权。
一、在没有阻却违法事由情况下,未经肖像权人的同意使用其肖像的行为。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的行为,也称为“不当使用他人肖像” 。中国民法有关肖像权的法律规定基本上是针对肖像的“不当使用”而规定的。这种不当使用区分为: “以营利为目的”和“非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法使用。我们不能认为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或者虽经肖像权人同意,就可以非营利地任意使用公民的肖像,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中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9条,对这种侵权行为限制在:“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范围。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伤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
在未经本人同意,非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中,只有具有阻却违法事由的行为才是合法行为。如为新闻报道、公安机关为缉拿犯罪嫌疑人而发的“通缉令”等等。
肖像权与姓名权一样,具有专有权,对于自己的肖像的占有、使用和处分,只能归 公民本人所有,未经本人同意,他人不得享有。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在于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而在于不尊重公民对其肖像的专有权。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将公民肖像予以复制、传播、展览等,都应征得公民的同意,否则就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
二、擅自制作他人肖像(包括拥有他人照片)。
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创制、占有他人肖像(照片)的行为。对于摄影人来说,就是偷拍他人的照片行为。
肖像是公民“人格”外在表现,只有本人有权决定是否再现自己的形象。至于制作(拍摄)的肖像作品,是为了公开发表,还是以私藏为目的,并不影响侵害肖像权行为的构成。就是说:虽不加公开的使用,也同样地构成侵权,如照相馆私自加印顾客照片保存等。
三、恶意侮辱、污损他人肖像。
即不法行为人恶意的以侮辱、丑化、玷污、毁损等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或破坏他人肖像的完整性。包括涂改、歪曲、焚烧、撕扯或倒挂他人照片,这样的行为不仅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还往往会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综合上述,在摄影实践中,经常会构成侵犯肖像权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近几年来,所谓的侵犯“肖像权”的报道,似有愈来愈多趋势,为什么?原因很多,但归结 可能有这样三种:一是摄影人不懂法律;二是摄影人有故意侵犯人家肖像权而意图想“获利;三是被摄影者不懂肖像权的法律意义,只要看到自己的肖像见了报端就起诉索赔。
1、“以营利为目的”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他人的肖像;二是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即使用者在主观上,希望通过对他人的肖像的使用,获得经济利益。但是,所谓的“营利”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上的要有营利实事,只要有营利的主观意图,有客观营利的行为,无论行为人是否实现营利目的,都构成“营利”实事。
2、以任何形式侵害了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即被侵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可见,未经肖像权人许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使用他人肖像的,如给肖像权人造成实际损害的,如给肖像权人造成精神上的损害等,使用人也同样构成侵权(肖像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同样存在许多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污损、丑化、歪曲公民肖像的案例。
以上可以清楚的表明: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决定是否存在侵犯公民肖像权的 唯一前提和要件,而只是确定侵权责任大小的重要情节。
3、肖像权人虽然同意使用其肖像作品,但是由于使用人超出了肖像权人许可的使用范围、使用区域、使用时限。这种情况无需是否存在给肖像权人造成实际损害,都构成侵权责任。当然,这种情况一般是属于合同的违约责任问题。
如何维护
掌握肖像权的内容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肖像权的内容为:(1)肖像制作权。是否将形象转化为肖像,决定在肖像权人,没有征得同意或经默认,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制作肖像权人的肖像。同时,肖像权人有权制止他人擅自制作自己的肖像。(2)肖像使用权。即肖像权人有权将肖像有偿或无偿转让与其他人根据约定的用途使用。(3)肖像拥有权。公民可以拥有自己的肖像,可以保存、收藏自己的肖像。(4)肖像维护权。公民在其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或对其肖像进行毁损、玷污、丑化时,有权请求行为人停止侵害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侵犯肖像权认定依据
构成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应具备以下两个要件:一是要有使用肖像的行为,二是未经肖像权人同意或没有正当理由。具体来说,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有以下几种:(1)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权利人的肖像;(2)虽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未经肖像权人的同意而将权利人肖像进行展示、公开、陈列、复制、散发等行为;(3)超出肖像权人许可范围使用权利人的肖像;(4)超出肖像权人许可的地域范围内使用权利人的肖像;(5)超出肖像权人许可的期间使用权利人的肖像。
侵权行为的界限
根据内地法律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因社会公共利益,可未经肖像权人的同意而使用其肖像:(1)使用社会公众人物肖像;(2)为宣传报道而使用参加游行集会、游园活动的人的肖像;(3)旨在行使正当的舆论监督而使用公民的肖像;(4)因通缉犯罪嫌疑人或报道已判决案件而使用罪犯的照片;(5)为肖像权本人的利益而使用其照片;(6)国家机关为执行、适用法律而使用公民的肖像;(7)作为证据而使用公民的肖像;(8)为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目的而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他人肖像。
受到侵害后如何进行维护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赔偿损失。”因此,如肖像权受到侵害,公民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置之不理,公民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强制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无营利目的的侵害肖像权行为,肖像权人有权要求赔偿精神损失;对以营利为目的的侵害肖像权行为,肖像权人既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又有权要求侵权人对侵害肖像权所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进行经济损害赔偿。
谢谢阅读!

阅读全文

与教你设计师如何避开图片肖像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生倒立洗头发型图片 浏览:104
时尚时装秀衣服图片 浏览:211
印衣服的卡通汽车图片 浏览:578
如何用美图秀秀拼成10张图片 浏览:937
太子文字图片 浏览:59
海兽之子图片高清壁纸横屏 浏览:683
国产劳斯莱斯图片大全 浏览:264
蔬菜菜品怎么画图片 浏览:778
如何片鱼片图片解析 浏览:254
女生摘下口罩好丑图片 浏览:227
打磨机价格图片大全 浏览:900
如何将图片合并成一张图华为 浏览:856
小女孩吃胖胸部会不会长大图片 浏览:43
怎样在图片上添加文字加标题 浏览:263
男生下面硬起来的图片 浏览:364
可爱颖宝动态图片 浏览:130
硬笔楷书图片女生 浏览:701
荣威i6价格和图片 浏览:671
lv手表价格及图片 浏览:72
玩魔方女孩图片 浏览: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