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如何画山水画中的图片

如何画山水画中的图片

发布时间:2022-04-25 13:17:26

1. 怎样画山水画

怎样学画中国画

一、国画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一)笔 1.笔的分类:

笔有硬毫、软毫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

(1) 硬笔: 硬毫笔主要用狼毫制成,也有用獾、貂、鼠的毛或猪鬃做的笔,性刚,劲健。常用的有"小红毛"、"衣纹笔" "叶筋笔"、"书画笔"(大、中、小)、"兰竹"(大、中、小),以及大的 "狼毫提笔"等。 (2) 软笔: 软毫笔主要用羊毫制成,也有用鸟类羽毛制造的,性质柔软,有大小、长短各种型号。 (3) 兼毫笔: 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相配,或羊毫与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属中性。如大、中、小号的"白云笔","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笔。 2:笔的使用方法

学画初学时用笔不必全部齐备,最初有大中小几枝就可以了。要从难要求,这对基本功的训练大有好处。待画熟练了,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多准备一些笔,选用好笔。

每次作完画,一定要用清水把毛笔清洗干净,防止宿墨和余色滞留笔根,破坏笔的性能。洗笔不要用开水,因为开水会使笔毛变硬、变脆。一般保存笔的方法是洗净之后放在笔筒里,也可以把笔吊挂起来。外出作画时可以买个细竹丝编成的小帘子,叫笔帘,把笔卷在笔帘里,携带很方便,能保护笔毛不受损害: (二)墨 1.墨的分类:

墨有"油烟"与"松烟"两种。作画用的是油烟墨。

(1) [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的。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画. (2) [松烟墨] 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松烟墨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偶然用松烟墨来画蝴蝶,或作为墨紫色的底色。例如画墨紫牡丹,须先用松烟墨打底子。 2: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轻推,不可太快。磨研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则墨浸水中容易软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个碗里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几次 。

墨锭研后一定要把墨口拭干,防止干碎。墨锭不宜暴晒或受潮,最好用纸将墨包裹一层,再涂一层蜡,能防止断裂,又免于污手。

(三)纸 1.作国画的用纸 (1)绢:

中国画古代多数用绢作画,绢是很好的作画材料。绢也有生绢熟绢之分,经过捶压之后,再上胶矾水的叫熟绢,适合于作工笔画,现在有些工笔画仍用绢。但绢的成本较高,不便于普及,现在用绢作画的人比较少。熟宣纸的性质和绢差不多,所以现在多用熟宣纸代替绢。 (2)宣纸:

大约在元代以后逐渐选用宣纸作画。我国宣纸大约自唐代就开始生产,因为以安徽省宣城制做的宣纸最有名,所以称为宣纸。

宣纸的吸水性很强,容易渗化,用水稍多容易洇。这是它的特性,画出来的画墨色浓淡参差,富有变化,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特有表现力和笔墨技法。 常用的宣纸有:净皮、料半、棉连等。 好的宣纸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定笔,就是画上去笔触之间留有笔痕;

二是发墨,就是笔行纸上不串,不会把浓淡关系串通没有了,墨色不会发灰; 三是渗透力适中…

把宣纸用矾水加工,称矾纸或熟宣纸,它的特性就改变为不吸水,不外洇了,便于工笔画逐层上色,或用水色碰染。常用的熟宣纸有:"蝉翼宣"、"矾棉连"等。 一些地方生产的生活用纸与宣纸的性质接近,如果能够掌握它的特性,也很适宜作画,并能画出与宣纸不同的某些效果。如:云南皮纸、温州皮纸、四川夹江皮纸、山西麻纸、东北及北京的高丽纸等。初学国画或练笔可以选用价钱比较便宜的粗制纸,如毛边纸、元书纸等。但白报纸、道林纸、绘图纸等不适宜作国画纸。 (四)砚 1.砚的种类

砚石的种类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其形式有方、圆、长方及随意型砚石。以广东出产的端砚,和安徽出产的歙砚较有名,只是价钱较贵。 2:砚的选用

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普通选用质地细,容易下墨的就可以。如果太细则拒墨,不易磨浓;如太粗研墨虽快,但墨汁也粗,且容易损坏笔毫。作大幅国画需要多墨,选用砚池宜稍深些,可以多存墨。砚石要有盖,可以使墨汁干得慢一些,又便于保持清洁。 (五)颜料

国画颜色分石色与植物色两大类。 1.石色

石色是矿石制成,有赭石、朱砂、石青、石绿、雄黄、石黄等。 2.植物色

植物色有藤黄、胭脂,花青等色。 二、中国画基本技巧之一 用笔

唐代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张彦远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用笔便成了中国画基础的基础。 1.笔与线

中国画的用笔实即用线,线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在形体的塑造中绝不是一种对轮廓线的描摹,还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动感。比如在山水画中,斧劈皴给人坚挺硬朗的感觉;披麻皴则给人松软的感觉等等。线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画家对客观形象的概括、提炼和理解能力,体现了他们驾驭物象的巨大创造力。

在中国画中,线及其塑造的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线条自身的品格特征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正如石涛所说:"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笔墨(线条)所具有的这种抒情写意性,是由于画家在运笔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使线条自身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姿态。一方面,线条丰富多姿的形态可以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的万般物象中类似物体形态美的联想,使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事物形体美的一种间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唤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另一方面,画家在运笔过程中个人情绪、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国画中的线条具有明显的画家个性特征,达到抒情、畅神、写意,进而表现画家的审美理想、气质、心灵、人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画如其人"。 2.笔与意

张彦远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把立意看作是用笔之"本","本"即统帅。"意"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它是画家主观世界的复杂反映,即各种感情、理想修养、气质等等。"意"是主观的,但又不是纯主观的臆造。中国画家就是通过线的运用来实现这种"抒情写意"的。所以清代布颜图认为"意之为用大矣哉……故善画必意在笔先,宁使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故学之者必先意而后笔,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

作为人的主观世界活动的"意",其本身是不能直接"用笔"的,中国画以意使笔的要领,就在于以气使笔,以意领气,即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意在笔

先"就是说画家在命笔落纸之前即已形成立意构思,一旦笔行纸上,意在笔中。 中国画家往往就是在这种情态下来把握自己瞬息万变的情绪流程,抓住来去倏忽的创作灵感,保持创作冲动的新鲜性和连续性,不失画机,一气呵成。 3.笔与力

气运用笔要求画者全身精力贯至笔端,下笔自然能产生力度,这就是"笔力"。由于构成画家的"意"的气质、涵养、情感、思绪不同,贯于笔端之气也会不同。以气使笔的"气"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如吴昌硕运笔质朴而苍浑,赵之谦用笔如"绵里裹针",郑板桥的线则秀挺刚直,更有名垂青史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中国画家在意存笔先、以气使笔中,创造出了形态有别各具韵致的种种笔法。笔法的变化是以笔力的变化来体现的,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多姿多彩又给中国画家提供了"笔力"的创造源泉。如王羲之从鹅颈的回转感悟到了笔力的弹性变化,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出狂草之笔法,而苏轼、黄庭坚又分别从逆水行舟与船夫荡桨中悟出了笔力的奥秘。

中国画家在运气使笔时,笔随气行,画家的天机才华,全在有意无意间自然流溢。清代王原祁说:"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与笔墨之外。"中国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常说要排出杂念,保持松静自然的心身状态,就是要使气运笔端,笔笔畅通,笔笔见力。 三、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 --用墨

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历来的画家都讲究用墨,大写意画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应用,用墨与用笔便成为中国画的基本特色。

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此外,还有墨分六色之说,清代的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谈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又云:"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瓣,是无凹凸远近也。"以中国画墨色变化的丰富程度是可想而知了。没有变化的墨色必然呆滞板浊,成为没有生气的死画。一个画家成功往往离不开用墨的精能,如齐白石画虾所以能妇孺皆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用墨的得当。他画虾曾三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

"如今我们所见到他笔下的虾形态栩栩如生,通体透明而坚韧的虾壳,特别是虾的头部,在脑壳墨色清淡处,浓墨一笔即为虾脑,真是妙到了绝处。

中国画用墨技巧,并不是体现在调色盘中能调出多少种墨色的变化,而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纸面上体现出来,其中尤为困难的是,如何使一枝笔中产生出各种墨色的变化。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用墨的技巧也趋成熟,产生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多种表现手法。 四、中国画的技巧之一 色彩的特点

中国绘画历来都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随类赋彩"作为"六法"之一。这以物象的种类不同面赋以不同色彩的理论,便是中国画用色的基础。

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的变化,物象的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南北朝时的萧绎对这一现象曾作过仔细的观察,在《山水松石格》中谈到:"秋毛科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是我国最早说明季节、气候的不同,所以起的物象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冷暖色调的变化。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科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科黯。"清代的唐岱《绘事发微》引用郭熙的话,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

五、 写意画的创作方法 1. 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写意画和工笔画不同。工笔画创作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起稿;其次勾墨线定稿;最后染色填彩完成。而写意画必须落笔成形,一气呵成。因此,在创作方法上,必须把所要描绘的对象,通过观察或写生,把各种物象默记在心,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譬如:你想画竹,必须在未画之前把竹子的形象、结构、特征乃至在风、晴、雨、雪等等不同环境中的变化理解得清清楚楚。通过想象,在动笔以前,一眼看去仿佛千枝万叶已经跃然纸上了。最后,把你所要描绘的竹子一枝一叶地通过一笔一墨刻划出来,这就是写意画的创作方法。但必须做到形象生动活泼,笔墨淋漓洒脱。

2. 落笔成形,一气呵成。

工笔画的完成经过上三个过程,需要花费时间;而写意画就不同,最好落笔成形。什么叫落笔成形?譬如撇兰叶,一笔下去从根部到梢头,它的浓淡、粗细、刚柔、顿挫等等,要求非常有力而且十分自然地表现出来,既不能涂改,也不能草率。所以在用笔时首先要注意调墨,浓淡干湿必须调配好,做到心中有数。运笔时要大胆落笔,既不紧张,也不忙乱,非常沉稳地一笔一笔地画下去,就能很好地完成。兰叶细长,草质,比较坚韧,有一定的硬度,但毕竟是草木花卉,又需要一定的柔度。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嘱做"喜气写兰,怒气画竹"的创作方法,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做为画兰叶的一种指导思想。譬如:我们要把兰叶画得既"刚"且"柔",可以用"喜气写兰"来指导我们进行创作。同时,要表达竹子高风亮节的品质和格调,也可用"怒气画竹"的方法来完成。这些要求都是落笔成形的例子,我们可以在今后实践中去体现。

另外,所谓一气呵成不能理解成呼一口气就要完成。譬如:我们要画二三十片兰叶,最好一下完成,也就是一气呵成。这样处理很有好处,可使笔与笔、叶与叶之间的相互交错、穿插和笔法的连贯及气势的衔接等等都不受影响。否则停笔久了,就会把原来的意图改变,可能使先画和后画之间统一不起来,达不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因此,一气呵成的绘画习惯应该在初学时培养好。其次,正因为落笔成形就必然造成"可一不可再",这也是写意画的特点之一。 六、山水画写生方法

说起"写生",就令人想起那种支起画夹,对景描画,一坐半天一天的经历,这一般是西画的写生方法。而在中国画,所谓"写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摸写记之,……"(元·黄公望《写山水诀》)。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生观中,实在是把对自然的深入观照和细微体悟放在首位,并使自然山水与画家心灵互融神会,最终达到顾恺之所说的"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目的。为达此目的,光是"模写"是远远不够的。遍游名山大川,融汇于胸,然后发于毫端,而至传神。观照与体悟的功夫是必须到家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神遇而迹化。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生观,其实是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物我"之间了无阻碍,既然山水之神已达,必定形神俱足。这一点是目前现代意义的"写生"无法达到的。但其精神,对现代山水画写生教学,也有其积极作用。


  1. 现代山水画写生的作用

1.1写生的桥梁作用

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均从临摹入手,并贯穿全过程。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在短期内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国画技法,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临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而通过写生,就能使学习者在传统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与真山实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1.2写生的记录作用

作为游历山水时的感受的记忆手段,写生也有其重要作用。当面对真实山水时所得的感触,同时因地、因气候变化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都会有许多变化。这些用写生记录,往往比较切合感觉,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实"而缺乏感人力量。

1.3写生的体微作用

比较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但如不能把这些临摹所得与自然真山水相比照,就不能有大收获。直接面对活生的自然山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这些独特体会经过多次强化,并反复去粗存精,就会成为个人绘画风格面貌确立的起点。


2.山水写生应注意的地方

2.1 不要"泥古不化"。

过分强调临摹所得的山水画技法,特别是山石皴法等,结果是要么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写成死山水,要么是思路被真山实水所束缚,而找不到表现的方法。

2.2 避免"食洋不化"。

是以西画速写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国画山水写生中,把国画写生等同于硬笔明暗速写或线描速写。其直接恶果是当速写得心应手之后,无论平时随手挥写,或严肃的创作,所画之作几乎全为一副"速写相"。这些画作,如果光从画面视觉效果看,可能也不错,但却不能称是中国山水画。因直露和肤浅,直接决定了其品格的低下。


3.山水画写生法

3.1 局部模写法: 适合初学者, 临摹未到熟练程度,真山水写生又未多接触,须要两相对照,揣摹模写,此时切忌贪大求全。

3.2 详记法:

较完整"真实"地记录画面,适合初步熟练的学者,此时即当强调感受之真实,而非物象表面之"真实"。

3.3 记异法:

只对特别的事物加以记写,适合时间较少或有特别感受时用。 3.4 记意法(简记法)

简单记录一个印象,不作详细刻画。

3.5 放大法:

选取一有感受的局部,放大并作较详尽表现,常可有意外收获。

3.6 映象法:

针对整体景物的感受,较简洁的画出大体印象,不求形似,但求达"意"。

3.7 映象重叠法:

不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记,而注重整山整水甚至千山万水的叠加印象,此即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3.8 重复体味法:

此法即留恋于此山此水间,留连忘返,反复观照体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烂熟于胸,以致行坐眠食 ,时刻不忘。石涛之钟情黄山,潘天寿先生之画雁荡,黄宾虹先生之爱观夜山,即得此法三昧。


4.总体的把握

4.1中国山水画是宏观的,要在宏观把握中去处理微观,注重整体大感受,防止受拘于一草一木。

4.2写生越熟练,越要减少直接对景描画,而多把身心投入观照,体悟造化的神妙,在这里"观"十分重要,通过"观"和"看",努力达到物我两忘之境。 4.3应特别注重特定条件下的自然山水对自己产生的强烈感触,因这类感触往往是你个人特有的体验,努力强化这个体验并表现它,那就是你神遇而迹化的开端,也就是你的绘画风格确立的开端。

2. 怎样才能用碳笔画好山水画

  1. 山水画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材料是用水墨,你说的那种意境就是利用水墨的特殊效果才能得到的啊。
    这里我并不是随便说说的用具。
    山水画中的“墨分五色”,是炭笔做不到的。

    以为网上较为方便,所以我从网络摘下这样的解释:
    【墨分五色,中国画技法名。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
    关于“墨分五色”的解释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你也看到了。水和墨能做出透明度而炭笔是办不到的。



  2. 你既然用炭笔,为什么不用来画西方的风景画呢?
    因为“风景画”和“山水画”还是有所不同的。炭笔是西方绘画的工具,在风景画里面使用的比较经常。所以你的问题应该是你对“山水画”和“风景画”的不明白引起的。
    如果你要画山水画,就用国画的工具。画风景画就用西画工具。
    至于你说的“意境”,这个是很抽象的说法,但以我对意境的体会,我认为你需要对你所表现的的景致有所感动,你就能画出自己对对象的体会。
    ps:多看临本,一些大画家的风景画或者国画家的山水画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他们对自然保持着感动。人过你只是一味追求虚幻的意境,还不如拷问自己,你对自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3. 还有就是一切善于表现自然的画家,一定是在技法上已经非常熟练了。不论是国画家还是风景画家,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在技法上先做到熟练。


    希望帮助到你了。:-D


3. 中国水墨画中的山要怎么画

只要你能画出好的效果,怎么画都行,比如用两只毛笔画,一支比沾重墨、另一支沾淡漠,两只笔拿在一个手里一起侧峰用笔在宣纸上就能画出现不同的远山效果。也可 先用浓墨画接着在用淡漠破 ,也可相反用墨画都能画出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用一只比先沾水 然后用笔尖沾墨在调色盘中调好浓淡过度色后,在到宣纸上作画,都可以的。总而言之不要一支笔大沾浓墨直接画那样会很糟的。一准会出现一团黑的。
画山水画讲究皴法 可你不太懂。
只有先用淡墨或焦墨水份不要太多,用狼毫笔或石獾笔比较硬点的毛笔画起来比较好得手!画前能观摩学习一下更好,下面是提供的学习山水画的网站,很好的。也许对你帮助有佳。http://video..com/v?word=%D6%D0%B9%FA%C9%BD%CB%AE%BB%AD%B5%C4%BC%BC%B7%A8&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4. 如何画好山水画

国画教学
国画工具与材料
笔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又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画山水各种型号都要准备一点,一般“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备一支,羊毫笔”小白云”、“大白云”各备一支,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笔”就可以了。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
制笔和选笔有四个标准,即“尖、齐、圆、健”四德,“尖是笔锋合拢后顺畅而尖,尖则点划不失其锋,“齐是锋毫齐平,齐则易于变化,“圆是笔毫本身圆整,圆则书写时圆劲不分叉,“健是笔毫具有适度的弹性,健则坚固耐用。中国的毛笔不同于西洋的油画笔,中国毛笔是圆锥状,油画笔是扁平的刷子,近似我国排笔。笔的性质决定于制作的技术与所采用的比毫种类,供作画用的毛笔大致可分为硬毫、软毫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硬毫笔主要用狼毫(黄鼠狼的尾尖毛制成),以有用貂、鼠、马、鹿、兔毛制成,硬毫的笔性刚健,适合画线条,常见的“兰竹”、“小精工”、“小红毛”、“叶筋

笔”、“衣纹笔”、“书画笔”等,日本笔有“山马笔”、“面相笔”、“勾勒笔”等。软毛笔主要用羊毛制成,也有用鸟类羽毛制造的,性质柔软,含水性强,适合作大面的渲染用,常见的软毫有“大鹤颈”、“白圭笔”、“染笔”、“大鹅”、“纯羊毫提笔”、等,日本笔则有“彩色笔”、“隈取笔”等。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或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如“七紫三羊”、“白云笔”、“纯紫尖毫”,日本笔有“则妙”、“玉兰”、“长流”等.
好的毛笔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圆、齐、尖、健,使用起来才能运转自如。画笔用后应及时清洗干净,避免墨汁干结损坏笔毫。

墨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挑选墨首先看其色,墨色发紫光的最好,黑色次之,青色又次之,呈灰色的劣墨不能用;然后听其音,好墨扣击时其声音清响,研磨时声音细腻,劣质的墨声音重滞,研磨时有粗糙响声。磨墨要用清水,用力均匀,按顺时针方向转慢磨,直到墨汁稠浓为止。作画用墨要新鲜现磨,存放过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中有浓缩后的渣滓,用不好有脏黯之。现在北京、天津等地生产的书画墨汁(如一得阁),使用方便,已为许多书画家所用,但墨汁中胶重,最好略加清水,再用墨锭研匀使用。墨色更佳。

纸中国画在唐宋时代多用绢,到了元代以后才大量使用纸作画。中国画用的纸其它画种不同,它是青檀树作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宣纸产于安徽泾县,古属宣州,故称宣纸。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纸是用矾水加工制过的,水墨不易渗透,遇水不化开,但和其它纸张的效果也不一样;可作整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适于画青绿重彩的工笔山水。生宣纸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特点是吸水性和渗水性强,遇水即化开,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能收到水晕墨章、浑厚化滋的艺术效果,多用于写意山水画。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故画山水一般喜欢用半生半熟宣纸。半生熟宣纸遇水慢慢化开,既有墨韵变化,又不过分渗透,皴、擦、点、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现丰富的笔情墨趣。可以代替宣纸作画的纸还有东北的高丽纸、四川的夹江宣纸、江西的六吉纸等等,其性能接近于半生半熟的宣纸。

砚砚台我国最有名的砚是歙砚和端砚。歙砚产于安徽歙县,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好的砚台。一般书画选择各地产的砚台可以了,选择砚台主要择其石料质地细腻,湿润,易于发墨,不吸水。砚台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尽,保持清洁,切忌曝晒、火烤。砚的优劣,对墨色有很大的影响、最理想的是广东肇庆出产的端溪砚,或安徽的砚,都是石坚致细润,发墨快,墨也磨的细,且能贮墨甚久不易乾,但良质的砚价格昂贵,本省二水出产得螺溪石砚品质亦佳,但不宜选购树脂加石粉灌出来的塑胶品选择砚台虽然以石质细润为佳,但过于光滑(如台湾大理石砚),亦不容易发墨。砚台的形状也有多种款式,以墨海一型最便利,储墨多,使用后可盖上盖子,以免墨水干涸。经过一段时间后,残墨积的太多,应先用水浸泡,再洗除墨垢,保持砚台清洁。 颜料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 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运用有逐渐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颜料有所认识,作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合。传统的颜料两大类。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常用的有:
(一)石绿:通常呈粉未状,使用时须兑胶,石绿根据细度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渐细渐淡。
(二)石青:性能与用法大致与石绿相同,石青也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几种,头青颗粒粗,较难染匀,应多染几次才好。
(三)朱京:朱京又叫辰京以色彩鲜明成朱红色者较佳,也有制成墨状,朱京不宜调石青、石绿使用。
(四)朱膘:(朱标)是将朱京研细,兑入清胶水中,浮在上面成橙色的部分。
(五)赭石:又秩士朱,从赤铁矿中出产,呈浅棕色,目前赭石大多精制成水溶性的胶块状,无覆盖性。
(六)白粉:可分成铅粉、蛤粉、白垩等数种,蛤粉从海中的文蛤壳加工研细而成,日久易“返铅”而变黑,用双氧水轻洗则可返白,至于白垩(白土粉)在古代壁画中常用,亦历久不变色。植物性颜料,透明色薄,没有覆盖性能,
常用的植物性颜料有:
(七)花青: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淀,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
(八)藤黄: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从其树皮凿孔,流出胶质的黄液,以竹筒承接,乾透即可使用,藤黄有毒,不可入口。
(九)胭脂( 脂):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暗红色颜料,但以胭脂作画,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目前多以西洋红取代。目前的中国颜料商品,多将颜料研漂或处理后再出售,大致可分为已加胶和未加胶两种形式;已加胶(如花青、赭石、朱膘等)制成块状存于小杯中或制成小片状,装成一小包,这类颜料沾水后随时可用较方便,但以“轻胶”者较佳,未加胶者(如石绿、石青、白粉、朱砂等)多呈粉末状,需调和胶水才能使用,较为麻烦。近年来代用颜料渐多,用品质较佳的罐装广告颜料或水彩颜料(牙膏状)替代,日本也生产盒式简便颜料,每种颜色都调好胶水,制成等大的长方块、整齐的排列于盒中,适合学生使用,但色彩比较鲜艳,品质尚待改进。

其它工具除了上述的笔、墨、砚、纸绢、颜料之外,上需准备相关的用具:
(一)调色(储色)工具:以白色的瓷器制品较佳,调色或调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除色以梅花盘及层碟较理想,不同的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二)贮水盂:盛水作洗笔或供应清水之用,亦以白色瓷器制的较佳。
(三)薄毯:衬在画桌上,可以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铺纸后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四)胶和矾:上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落,可用胶矾水罩上,矾有粉末状和块状,胶则有瓶装的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鱼胶、鹿胶等,最好备置一套杯、酒精灯,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五)乳钵:粉状颜料粒子太粗时,需用乳钵研磨再置于烧杯中\飞漂。此外挂笔的笔架、压纸的纸镇、裁纸的裁刀、起稿的炭条、吸水的棉质废布(或废纸)、以及钤印用的印泥、印章等皆可酌情备置

国画执笔法和用笔用墨
执笔法中国画最显着的特点就是以墨线为基础,用以表现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同时通过墨线还可表达作画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的墨线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立的美学价值。所以,中国画中怎样用笔是画好中国画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绘画执笔同于书法,虽然各人喜好不同,执法也无定式,但初学必须要掌握基本要领。拿毛笔时用大指、食指把住笔杆,呈“龙眼”或“凤眼”状,中指紧随食指把住笔杆。执住笔后,一般笔杆不超过食指的第一指节。指实、掌虚、腕平、五指齐力,运转收放要自然。书法执笔较严谨,绘画执笔较灵活,可直掌可横卧,执笔可略高一些,笔锋转动才能灵活,腕、肘、肩、身互相配合,动转方能得力。

3 国画教学

笔墨是中国画的特色,精华所在,没有笔墨不能称其为中国画,笔墨一词从广义上讲,指利用笔墨达到的画面气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诸方面的绘画语言。狭义的笔墨专指用笔用墨的技巧。

1、用笔《古画品录》中六法: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力度,有骨气,心随笔转,意在笔先。具体说来即提,按,顺,逆正,侧,藏露,快,慢等。用笔要觉着、痛快,讲究提按、顺逆、快慢、转折、正侧、藏露等变化。(见图1)
山水画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中锋运笔,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侧锋运笔,手掌向左偏倒,锋尖侧向左边,由于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笔线粗壮而毛辣,多用于山石的皴擦。(见图2)

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露锋运笔。逆锋运笔,笔管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树干、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运用。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故画出拇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见图3)

中国画运笔方法十讲究,从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黄宾虹先生提出的“五笔”之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要“如屋漏痕”。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谓“变”,是指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二是指运笔要互相呼应,“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见图4)笔线的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画线时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使之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山水画的线条的提倡: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见图5)

枯而能润上乘用笔应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所以,必须学会运用枯、润这一对矛盾,使一对矛盾统一起来。哪么这种笔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李可染先生说得非常清楚:“笔内含水不要太多,这样运笔则苍;行笔涩重有力,就能把水份挤出来,这样运笔铡润。”刚柔相济是指笔线形式要达到既不柔弱又不刚直的完美境界。刚和柔,又是用笔上的一对矛盾。不会运用这对矛盾,往往不是失之“刚”,就是失之“柔”。着名画家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先生把刚柔这对矛盾处理得非常的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陆俨少的画中,山石的勾勒,树、苔的点擢,苍劲雄健,势挟雷霆风雨;而云、水的笔线则轻盈容与、婀娜多姿。刚柔相济,产生极强的形式美的世术魅力。有质有韵是指肉容与形式的统一。质,是客观物象的形体实质。在绘画上,无论画得多好的线条,如果脱离了制要表现的对象,就成为没有价值的笔墨游戏了。韵,是线条运动的韵味、韵律、节奏。

“画是不声的音乐”就是指好的画之一笔一划就象一个个动人的音符,组成了支美妙的动人乐曲。有质是对描绘的客观对象的“真”的追求,即能神形兼备;有韵是指通过客观对象以表达主观的精神,即能传神写意。中国画要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毕生追求的世术境地。用笔“三忌”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所谓“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所谓“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指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美感。别外,还其禁忌如“枯、弱、光滑、草率等等是也。中画画家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书法通于画法”的理论。要避免上述的三忌,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书法,真、篆行、草都练一点,才能掌据各种用笔的技巧。要克服笔病,一要增强腕力,做到“笔为我使”。二要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三要在行笔这前做到“胸有成竹”。2、用墨有光彩、讲层次,求变化。对墨的要求,清、润、沉、和。清,层次分明。润,墨色滋润。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泼墨法:用笔毛饱蘸浓淡相宜的水和墨,大胆落于纸上。积墨法:由淡和深(待墨干后)层层添加。破墨法:先画一种墨,未干时再破以不同的墨,可以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

4 国画教学

国画的山水画基本画法
画树法树在山水画里也称为林木,在传统山水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即使只画树,也能成为一张完整的作品。画树宜先观察树的整体特征,再观察树枝,因树木种类繁多枝的生态也不尽相同。初学者应从枯树或冬天的落叶树作为练习的对象,没有叶子的树枝结构清楚,姿态鲜明,容易了解各种树的生长规律与基本结构。

(一)树枝树枝的结构大致可分成三大类,一为向上升长的类型,传统的画论中称为鹿角枝,这种类型最常见,如柳树、相思树、樟树等。二为向下弯曲的类型,称为蟹爪枝,如龙爪。三为平生横出的类型,可称为长臂枝,如松、杉、木棉等。亦有介于前述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形态。写生树枝前先围绕树的四面,细心观察,选择最美的树干与最合适的角度。先把主干粗枝勾好,再加细枝,画时首先要注意树分四歧的原则,即树干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切忌如同鱼骨,二二并生,缺乏错落的风致。其次注意疏密与气势的安排,可略加取舍,其实小枝与树梢可大胆的舍去,应从艺术的角度选择合于美的原理原则者进行写生。另外必须留意用笔,要挺拔,每一树枝都要与树干或粗枝连接,不能凌空生长,而树枝理愈越长愈细,不能把尾部写粗或枝粗干细,违反植物生态。

(二)树皮,树根树的面貌,个性和特征有时可以从树皮的纹理分辨出来,每一种树皮都有不同的纹理组织,如松树皮呈鳞状纹,柳树皮成斜裂人字纹,樱急杏的树皮成横纹,博树皮呈扭曲纹,尚有许多难以用文字形容的纹理,在写生之前需仔细观察。画树干时,除了注意树皮的纹理之外,尚需画出立体的感觉,皴树皮时靠近两侧的纹理要密窄,(或墨较浓),靠近树中央的纹理可疏阔(或墨较淡),这样就合乎透视的原理.画完枝干以后即画根部,至于画不画树根可依土石的多寡或树的种赖类而定,通常石多土少的情型,以露跟居多;土多石少的情形,则以藏根居多,又如榕树多露根。然而画的时候也可以不计土石的分野,依画面的需要而决定藏根或露根,但要画出从土中崛起,坚韧稳固的特性,不可画成如插在土面,一推即倒的感觉。

(三)树叶树叶的排列法与结构亦因种类而异,不管画哪一种树,先要近看了解叶的形状与排列原则,再远看整体的姿态与感觉。下图的十二种树叶是台湾常见的。大自然的数木是最佳的画谱,变化多端,让我们画之不尽,平时应多做观察,勤加写生。古人画树以夹叶(勾叶法)首先被广泛的使用,将每一片叶子用两笔以上的线勾出后再填上色彩。水墨兴盛后,夹叶渐少,单叶(点叶法)逐渐增多,简化以一笔象征一片或一组叶子,并依其形状有胡椒点、字点、介字点、梅花点、鼠足点、垂藤点、松叶点、竹叶点、…。等许多不同的符号,然而这些符号都是前人从自然的观察里提炼而成,既概括又写实,并非凭空捏造。除了松、竹、柳、梧、等具有鲜明形象特点的叶子外,其他特征不甚明显者,通称为杂树。点叶时需注意树顶受阳光叶子较多,靠树干处叶子通常较稀疏。

(四)松树画法松树象征人类之君子风度与长寿。古人多喜爱画松,表现出松之挺拔苍劲,顶天立地的气概。松皮呈鳞状,画松皮要苍劲,毛而不光,忌讳太规则的排列。松叶如针状,有半圆、圆形、马尾形、锯齿形等多种不同的画法,松干本直,生于石隙崖丛则曲。

(五)柳树画法古人常说: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一画便出丑。柳树体态妩媚,有向水边倾斜的特征,柳干苍老而柳条柔嫩。画柳条要微带粗细,不露锋芒,笔缓势连,柔中带刚,如点柳叶,要蓬松富有变化。
(六)竹林画法山水中的竹,多以竹林(丛林)之形态出现,叶可分下垂竹叶与上仰竹叶(晴林新篁)等两大形态。画时可先画竹干,枝干皆略成弧状,注意疏密穿插,竹叶的排列不宜态工整,须考虑整体之意趣、虚实与远近的关系。

5. 山水画中树和山石怎么画,说说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在山水画中,笔墨技法的运用主要通过勾、皴、点、染这四种基本的表现方法来体现,只不过在表现不同对象时,其步骤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画树步骤大体如下:1勾:用墨勾画出树干和主枝。2皴:用墨皴出树皮纹理。3、点:有墨点出树叶。4、染:用颜色或淡墨渲染树叶和树干。画山石一般步骤:1勾出石的主要轮廓2皴出石的脉络纹理3用淡墨一次或多次 染 出石形凹凸4点苔着色

6. 怎么画国画的荷花图片

画国画荷花方法/步骤:

7. 国画中的写意山水画怎么画

一般情况下是临摹写生是从右下角往上面推着画 这是比较传统的 当然也可以整体画 比较现在的画法 更适用于水墨的画法 如果画传统的一定要注意笔墨感受 笔墨在传统绘画中很重要 当然我没有说要忽视感受 感受永远是第一位的 !!尤其写生 要师造化 师心源 。。。 还有注意写生和临摹兼得 你会进步很快

阅读全文

与如何画山水画中的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2张图片合成一张 浏览:99
始终如何使损的图片 浏览:231
图片文字怎么向下移动 浏览:290
图片草原蒙古美女 浏览:401
艺考女生裸量胸围图片 浏览:326
过年的画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 浏览:756
韩式图片文字 浏览:754
短发穿冬衣服搭配图片欣赏 浏览:286
微信猫咪图片大全可爱摇尾巴 浏览:171
萝莉动漫图片头像 浏览:364
女孩子发花的图片该怎么回 浏览:345
手机表格图片变成word文档 浏览:163
word里如何批量处理图片大小 浏览:791
修行图片高清图片大全 浏览:509
Word文档中表格显示在图片上 浏览:460
清代铜钱价格表及图片 浏览:780
修身衣服裤子搭配图片 浏览:187
抖音女生图片动漫 浏览:553
漫威头像高清图片美队 浏览:763
叫我画卡通可爱图片 浏览: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