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闽东什么的建筑最有特色
建议去看看福州的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是中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街区内有着众多的名人故居。
福州的民居乍看之下与江南民居有些类似,其实不然。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俗称“马头墙”,以徽派建筑最为典型,构
成感很强,福州的民居则是流线型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三坊七巷民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外墙每段颜色不同,外墙大多数是黑
色的,白色的地方也是用白石灰上色,整体显得偏黄,不象江南民居大都是黑白二色的长调对比,只有大户人家才用红色,林则徐家的祠堂就是红色的。
1.福州民居是几形马头墙
2.福州民居大多数是不上漆,木头原色加上清漆
3.福州民居外墙大多数是黑色的,用什么木炭熏黑之类,白色的地方也是用白石灰上色,整体显得偏黄。
4.福州民居很少在木头的细节里上金粉
5.福州民居在墙头和燕尾脊上使用彩绘
2. 为什么马头墙能防火
马头墙的高度能在近的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所以马头墙又称为封火墙。
古代灭火技术,不如现代发达,而且古代建筑为木制结构,容易着火,因而没有发达灭火技术的古代人,就发展出了一套适合于中国古代木质建筑防火的专门技术,用绝火的砖土建成的马头墙正是其中之一。
马头墙也叫做封火墙,作用主要在于隔,就是隔离火势,即便一部分房屋发生火灾,火势遇到马头墙也能被隔住,不致蔓延。这一防火思想,在古代建筑中有着丰富的体现。
现代仿古建筑中,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房屋,完全没必要设置马头墙一类的屏墙,这时候马头墙,主要是被当做一种优美的景观设计存在,成为一种漂亮的装饰。
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水乡特有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造就了徽派建筑唯美、婉约、素雅的独特底蕴。
3. 关于世界上有名的墙
哭墙:耶路撒冷犹太教圣迹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亦有“叹息之壁”之称。为古代犹太国第二神庙的唯一残余部分,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公元初年,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即是欧亚分界线。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哭墙高约20公尺、长50公尺,中间屏风相隔,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许多徘徊不去的祈祷者,或以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一般。
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放火墙等等,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古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见的山墙,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
马头墙高低错落,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南方徽派建筑常用格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徽派建筑风格。一般来说,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
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与玻璃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有单层和双层玻璃的墙体。反光绝缘玻璃厚6毫米,墙面自重约40kg/㎡,有轻巧美观、不易污染、节约能源等优点。幕墙外层玻璃的里侧涂有彩色的金属镀膜,从外观上看整片外墙犹如一面镜子,将天空和周围环境的景色映入其中,光线变化时,影像色彩斑斓、变化无穷。在光线的反射下,室内不受强光照射,视觉柔和。中国1983年首次在北京长城饭店工程中采用。
去过美国纽约的人大凡会被其繁华的都市风貌所折服,那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蔚为壮观,而其通体的玻璃幕墙映衬出空明的蓝天和飘舞的白云,更为之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那么,玻璃幕墙是怎么做成的呢?玻璃幕墙是指作为建筑外墙装潢的镜面玻璃,它是在浮法玻璃组成中添加微量的Fe、Ni、Co、Se等,并经钢化制成颜色透明板状玻璃,它可吸收红外线,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降低室内温度。它既能像镜子一样反射光线,又能像玻璃一样透过光线。
现代化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还采用了由镜面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隔层充入干燥空气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两层和三层之分,两层中空玻璃由两层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个夹层空间;三层玻璃则是由三层玻璃构成两个夹层空间。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热、防结霜、防潮、抗风压强度大等优点。据测量,当室外温度为-10℃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2℃,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而在夏天,双层中空玻璃可以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阳光依然可以透过玻璃幕墙,但晒在身上大多不会感到炎热。使用中空玻璃幕墙的房间可以做到冬暖夏凉,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
4. 马头墙的作用和寓意是什么
“马头墙”亦称“封火墙”,顾名思义,封火,防火也。古代房屋多用木材造成,加上房屋修建密集,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像森林大火一样蔓延开来,所以设计了“封火墙”。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江南传统民居建筑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4)现代马头墙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马头墙是中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见的山墙,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是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特色。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常用格式之一,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江南传统民居建筑。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难得和珍贵。
5. 我需要马头墙图集 望好心人帮帮我! QQ邮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以去黄山古韵砖雕厂的网站里找一些图片做藏考
6. 现代建筑中的古典元素
中国八大古建筑元素:
一、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二、围合式院落、庭院
庭院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以房屋围合的形制中,装载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这种内向封闭而又温馨舒适的院落空间,曾经滋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性情和性格,以致成为最为普遍的传统生活方式。在使用上,院落空间几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内容。院落式民居吸引人的是隐藏在建筑形式后面的人文精神。围合,不仅仅指的是物理的保护,而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东西,围合形成独立完整的局部空间而感受到安全感与归宿感。围合也必然形成大间距,既保证了居民私密空间的距离,同时又扫除了因安全而附加的封闭感觉,促成空气流通,营造了良好的局部气候条件。围合力弱的空间,人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几乎感觉不到凝聚力和存在感。
三、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单纯的高会给人压抑的感受,故而在围墙上又常镂空雕刻花窗,图案往往是喜鹊登梅,喻寒尽春来的喜讯,既是在家妻儿的向往,又是对在外家人的祝福。窗雕图案多采用谐音与暗喻方式,如雕佛手、寿桃暗指“福禄寿全”,如在雕的花瓶里再雕上月季花图案则指“四季平安”,如瓶中插的是如意则是“四季如意”,如雕马和猴者,则谐“马上封侯”之音,蝙蝠倒挂意指“福到”,还有很多抽象的各种龙图案,龙象征王权,刻龙是指望家族仕途通达,不敢刻太明显是以区分百姓与皇家之别吧!这些图案不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还具有采光通风、防尘、分割空间的功能。朱红色,又称中国红,是红色颜色之一,介乎红色和橙色之间,是一种不透明的朱砂制成的颜色,因为宫殿装修的主色调使用的是金黄色和朱红色,因此朱红色表示高贵与权威,朱红色的大门象征着庄重。
四、石雕、木雕、砖雕
石雕、砖雕、木雕是古徽州建筑的“三雕”。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粉墙上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条石桌、石凳,点缀小品,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庭院小,颇得园林之趣,体现了建筑的有机功能,但石雕、砖雕囿于材质坚硬,并未见有精妙之处;常见徽州木雕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鸟、山水、八宝博古、几何形等共处一个画面上,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显得民间风味浓郁,装饰性强。
五、坡屋顶在中国,坡屋顶几乎是传统建筑的代名词,在传统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坡屋顶造型设计,会使宫殿、庙宇等宫殿建筑产生雄浑、挺拔、高崇、飞动和飘逸的独特韵律,也会使民居建筑产生亲切、自然和温馨的感觉。坡屋顶有许多优点,比如节能,夏天聚热于顶部,冬天又不感觉室内冷。因为热气是往上跑的,坡顶可以聚热气于两坡交叉位;风也是往上跑的,因为风会通过低处的窗往上坡顶窗聚合(其实是和户外的风流聚合),这样室内通风也会比较好;不积水,防水性能好。
六、飞檐
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角处。飞檐是其屋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是中国建筑上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飞檐设计构图巧妙,造型优美的屋顶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飞翘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灵兽,似麒麟,像飞鹤,有人喜欢灵兽,有人喜欢祥云,或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代表着临水而居的亲水文化。
七、四合院四合院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形成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四合院采用的是老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格,强调居住空间的私密性,中国的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是内院式住宅,但南北方有差异。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其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并不独立存在,在楼房合围下,南方住宅庭院一般较小,被称为“天井”;而北方的四合院院落宽绰舒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方便起居。
八、青砖、黛瓦或粉墙“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壁,青黑的瓦,用来描写房屋的。建筑色彩上,江南民居青砖、粉墙、黛瓦,形成质朴、淡雅的风格,屋盖是青瓦,外墙用砖砌,屋顶、屋檐、空斗墙、观音兜山脊或马头墙,形成高低错落的形体节奏和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江南水乡民居总的面貌是:平房楼房相掺,山墙各式各样,形成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因地制宜,临河贴水,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因此,常被人称之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
7. 徽派建筑马头墙的作用和寓意是什么
1、马头墙的作用
从建筑功能来看,马头墙具有防雷、防风和防火的作用。“马头”高昂,特别是头尖部位与现代建筑中避雷针原理相似。雷毁马头,主体建筑则完好无损。风大会掀翻瓦块,而马头墙有了挡风的功能。至于防火,道理也很简单,火苗难以越过马头墙殃及旁边的房屋,因此马头墙也叫风火墙。
2、马头墙的寓意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而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将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寓意就在于此。
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中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使人视觉上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与兴旺发达。
8. 现代徽派别墅特点有哪些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归于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地方,我们就略过了。我们说说徽派建筑的特点吧,最重要的,马头墙。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作用:防火、防风、好看。有象征性,寓意不错。
9. 现代江南水乡民居特点
现代水乡
江南水乡传统的青砖小瓦房盖得比较高,门窗开得比较大,便于通风散热。房顶坡度较大,便于雨水下泻。夏天,人们喜欢睡凉席,枕竹子做枕头。晚上人们还习惯躺在竹床上,在屋前乘凉。
如今,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们,渐渐富裕起来了。村村都办起了工厂,很多人进了工厂。有的人一边务农,一边做工。单纯务农的人已经少了。他们已过上了小康日子,收入和生活水平比一般城市居民高。富裕的乡镇,有一条条宽阔的马路,有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农民住的是别致气派的小楼房,数不尽,看不完。不少农家小楼铺着木地板,家里不仅有彩电、空调、冰箱,还用上了自来水和液化气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已变成现实。原来零乱破旧的村庄,已变成了整洁的生活小区。人们还集资兴建学校、老人公寓、公园、文化馆、社会福利院、影剧院等。休闲时,人们最爱欣赏越剧、沪剧、锡剧、昆曲和苏州评弹。
江南水乡的不少乡村,已不同于一般农村社区,这些社区看上去与城市社区差别不大。
10. 马头墙的形成原因
一、马头墙的成因是什么?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江南古典建筑中扮演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二、马头墙的作用是什么?
马头墙的作用主要在于本身的防火和精神方面的作用,因为古代建筑多以木质为主,是不防火的,而百姓多是聚族而居,建筑密度比较大,一旦有一家出现走水现象,就会蔓延到整个建筑群,而高高的马头墙,可以隔断火源,在精神方面盼望家人回归及家族兴盛。
三、马头墙尺寸一般是多少?
1、设计马头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具体形式、尺寸规格等等。至于马头墙尺寸一般是多少,它是有确切数值的。
2、徽派建筑一般为两层高,也就是5-6米,山墙即马头墙略微笔屋脊高0.5-0.9米,阶数一般为三阶。但作为现代设计而言,没必要严格遵守古建筑的形制,阶数以能呼应你设计的建筑体量为宜。
四、马头墙的做法是怎样的?
1、马头墙的做法多种多样,其退阶尺寸随山墙大小及出檐大小由单体设计灵活确定。有楼层出挑时,上下垛头可以不同类型组合运用。挑斗式马头墙做法、坐斗式马头墙做法、鹊尾式马头墙做法均为常见的马头墙做法。
2、而传统马头墙做法有两种:
(1)刷灰青色涂料,画假面砖,施彩画,弹老仔墨线,山墙带有博风板。
(2)青细砖贴面剁头,弹老仔墨线。
总之,马头墙尺寸一般是5-6米,其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
五、徽派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1、徽派建筑在选色上,反差很大。以黑白为主。徽州民居的外部形态主要有大块白色墙体构成。日出到日落,光的投影变幻无穷。
2、徽州有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和木雕。手法多样,表现内容和形式丰富,题材广泛。工艺精湛。
3、徽派民居一般分为两层。马头墙上几乎看不到窗户。一块块的白色马头墙连在一起,视觉上的效果感觉很完整。
4、徽派建筑讲究对称。由一个中轴线向四周展开。空间立体感强。这也是中式建筑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