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心怎么才能看透
人心是看不透的。有的时候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何况是别人。
有句话叫:人心隔肚皮。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要把精力花费在看透别人上面了。不晓得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感叹吧,想必是经历了什么事情。不要让自己烦恼了,只要自己尽量做到真心对待他人就好了,别人爱怎样就怎样。不知道你相不相信——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有因就有果。那些不懂得真诚待人的人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❷ 怎样做到慧眼识人,把人心看透
李宗吾认为,识人是用人的第一步。但人是善于伪装的动物,所以只有透过其表象,窥见其内心的本质,才能够真正了解人心,掌握人性,才能够在汹涌的人流中找到真正能够为我所用的人才。
以貌鉴人,窥透内心
古语有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人品质能力的好坏,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准确的。然而李宗吾却认为,一个人想要处世,就必须学会通过外貌去鉴别别人,进而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厚黑识人的关键,不是在于通过外貌去评断一个人的品质好坏,而是通过别人的外在表现,看透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
三国时期着名的“鬼才”郭嘉,就是一个拥有出色洞察力的智能之人。郭嘉出仕之初,投奔了当时的冀州牧袁绍。袁绍对郭嘉十分恭敬,将其奉为上宾。然而郭嘉仅仅在袁绍那里待了十多天,就对袁绍的谋士辛评和郭图说:“袁绍这个人,外表很宽和,但骨子里却很傲慢。他表面上学周公礼贤下士,实际上却不懂得用人的方略。想和他一起成就一番霸业,是很困难的。”辛评和郭图对此嗤之以鼻,他们说:“当今天下,袁公的实力最强,迟早将取得天下。况且袁公对天下的士人多有恩德,读书人都来归附,离开这样的一个明主,不是很可惜吗?”郭嘉知道他们二人并没有发现袁绍的弱点,于是不再多言,自己离开了袁绍。
后来,郭嘉在荀彧的帮助下,见到了曹操。郭嘉通过自己的慧眼,发现了曹操是一个“外机简而内精明”的人,于是赞叹地说:“真吾主也!”从此跟随在曹操左右,成为曹操前期的五大重要谋士之一。
郭嘉的独具慧眼,在数年之后得到了验证。自命不凡的袁绍,不听信谋士的意见,在和曹操争夺天下的战争中连连犯错,很快就将自己的一片领地拱手送给了曹操,自己也落得横死他乡的下场。而将袁绍视为明主的郭图和辛评最终也成了袁绍兵败的牺牲品。
郭嘉之所以能够在天下人都看好袁绍而轻视曹操的时候选择跟随后者,是因为他通过两个人的外在表现,看透了两人之间的区别,认识到了两人的差距。因此,他抛弃了表面上很尊重人才,实际上却嫉贤妒能的袁绍,而选择了外表上很随便,骨子里却精明十足的曹操。曹操后来在郭嘉去世后叹惜道:“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可见郭嘉洞察人心的本领何等深厚。
厚黑学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行事方法,往往会通过他的外在表现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而能够从别人的这种细小举动中看出他的内心和能力,是慧眼识英才的重要一步。
汉高祖刘邦年轻的时候,喜欢飞鹰走狗,游荡无度,被乡里视为泼皮无赖。然而当时一个叫吕公的县令却对刘邦十分敬重。
一次,吕公宴请贵客,当地的官吏和富豪纷纷前来祝贺。当时,刘邦只是个小小的亭长,按照规矩,他是没有资格进入厅堂的。刘邦很不服气,于是进门之后就高呼“贺礼万钱”。众人都嘲笑他异想天开,吕公却很是惊奇。他仔细观察了刘邦的相貌和气度,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不顾众人的反对,将刘邦引人上座。宾客们对此很不满,但刘邦却浑然不觉,谈笑自若。
酒宴结束之后,吕公特意留下了刘邦,并且对他说:“我有一个女儿,愿意嫁给你。”刘邦听说有这样的好事,欣然同意。吕公的夫人知道后,埋怨吕公说:“刘邦是一个泼皮无赖,你怎么能把女儿嫁给他呢?”吕公说:“别人都说刘邦是个泼皮无赖,成不了大气候。我看刘邦龙行虎步,举手投足之间隐现帝王之相,将来必成大器。”果然不出吕公所料,反秦战争打响后,刘邦斩白蛇起义,并且一举夺得了天下。
吕公能够通过刘邦的外在表现,看出刘邦不同一般的大家风范,不能不让人感叹其识人之术的炉火纯青。最终,吕氏家族也凭借着刘邦的成就而成为显族。
一个人的内在心理、所思所想总会通过他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厚黑学认为,只有用犀利的眼光把人看透,你才能更好地驾驭人。
察颜观人,一面看穿本性
古语有云: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往往是深藏于内心的,厚黑学认为,要想清楚地认识一个人,就必须仔细观察对方的举动,通过表面认识其内心活动,进而看穿他的本性。
贾诩是三国时代着名的谋士,也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中命运最好的谋臣,因为他活到了77岁。他之所以能够在当时的“上下相疑之秋”得以明哲保身,就在于其入木三分的察人本领。
贾诩原本是董卓帐下的官员,董卓兵败后,贾诩离开长安,去投奔自己的乡邻段煨。段煨对贾诩恭敬有礼,礼遇甚厚,然而贾诩却感觉很不安。正好当时南阳的张绣对贾诩很看重,经常和贾诩来往,贾诩于是决定离开段煨去投靠张绣。
段煨身边的人对此很是不解,他们问贾诩说:“段将军对先生如此敬重,像兄长一样对待您,您为什么要离开呢?”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他表面上对我很尊敬,实际上却害怕我取代他的位置。如果我不走,迟早有一天会被他所害。而且段煨这个人是很孤立的,没有外援来援助他,因此他希望我到张绣那里去,帮他打通和张绣的联系,这样他必定善待我的妻子和孩子。同时,张绣的帐下是没有谋士的,所以我去了他也一定会重用我,如此一来,我和我家人的性命都可以保全了。”
果然,贾诩去投奔张绣之后,张绣把他尊为上宾,而段煨也把贾诩的妻子和孩子接到了自己的家里,悉心照顾。这一切正如贾诩所预料的。
后来,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在投降之后又反叛了曹操,和曹操结下了深仇。正在这时,袁绍因为想要和曹操作战,就派使者来向张绣劝降,结果贾诩却把使者轰了出去。张绣很不安,就问贾诩:“你为什么要得罪袁绍呢?这样天下之大,还有我们的安身之处吗?”
贾诩说:“有,我们去投靠曹操。”
张绣吓得面如土色,问道:“当初我们投降了曹操之后,又反叛了他,还杀死了他的儿子和爱将。现在我们去投靠曹操,不是送羊人虎口吗?”
贾诩说:“曹操这个人外表很朴素,内心却很精明。这样的人,是不会因为个人的荣辱而忘记大事的。不仅如此,他还会借将军做个榜样,向天下人展示他的宽宏大度。而且现在他要和袁绍作战,我们这点兵力,送到袁绍那里不值一提,而对于曹操却是雪中送炭,将军请放宽心。”
贾诩所料分毫不差。张绣一到许昌,曹操就亲自前来迎接,并且任命他为扬武将军,封为侯爵,还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结成了儿女亲家,对过去的恩怨只字不提。
贾诩不愧是一个厚黑高手,他对人心和人性的了解达到了人木三分的地步。也正因为如此,聪明的贾诩在投降曹操之后变得沉默寡言、深居简出,也不和当时的名士上层打交道,连儿女结婚也不选择权贵上层,结果一生恬淡,寿终正寝。
贾诩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懂得通过一个人外在的细微表现,去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他不仅看透了人心,也看透了人性,因此,他才能够在当时的乱世中左右逢源,获得了众多的好评。
厚黑学认为,识人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对方的外在表现去了解对方的内心。这是和人接触的第一步,也是观察一个陌生人的最直接方法。诸葛亮就是深谙此道的识人高手。
赤壁之战后,刘备派关羽去进攻长沙,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关羽未能攻破城池。后来对方的将领魏延,因为不满韩玄对待下属的无礼态度,将韩玄杀害,献出了长沙城。
谁知道,随后赶到的诸葛亮在看到魏延之后,不但不褒奖他的功劳,反而要将他推出去斩首。刘备急忙劝阻,并向诸葛亮询问原因。
诸葛亮回答说:“他领取韩玄给的俸禄,却杀了自己的主人。住在长沙城中,却把土地进献给别人,是个不忠不义之人。我看他脑后有反骨,留他在阵中,日后必定会反叛。”
魏延虽然在刘备的求情下保住了性命,但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拥兵自重,想要自立为王。好在诸葛亮早有安排,临终前设下了计谋,吩咐马岱斩杀了魏延,从而避免了蜀国的一场祸乱。
由此可见,能够正确地识人、知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厚黑学所谓的相面,不是让你简单地去观察别人的五官,而是能通过人面窥到其内心的真相。
举止辨人,一动泄露本相
心里的想法在外在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因此,仔细观察一个人的日常举动,就可以窥探到他的真实面目。
三国时荆州地区有姓马的五个兄弟,被当地人并称为“马氏五常”。其中,年龄最小的马谡才名远扬,受到了当时刘备军事集团的谋士诸葛亮的欣赏。马谡经常和当时的一些文臣讨论兵法,讲起来滔滔不绝,舌灿莲花,而被视为奇才。然而,刘备对于马谡却并不看好,他认为马谡举止轻佻,为人好大喜功,不是大将之才。因此,他在临终之前,对欣赏马谡的诸葛亮千叮万嘱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可惜的是,刘备的话并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视。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恢复汉室的理想,率领军队攻击魏国,开始北伐。在此期间,诸葛亮力排众议,任用马谡为先锋,统领大军去守街亭。结果马谡不听部将王平的好言相劝,将部队都安扎在山上,最终被张邰截断汲水之道后大败而归。诸葛亮后悔不已,命令刀斧手将马谡拖出去斩首。
等到刀斧手将马谡的首级送上来时,诸葛亮大哭不已。诸将于是问诸葛亮:“马谡已经获罪正法,丞相为何而哭?”诸葛亮说:“先帝去世之时,曾经告诉我,马谡这个人夸夸其谈,不能重用。今天果真应验了。我深恨自己没有听先帝的劝告,因此而哭。”
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他的行动表现出来的,识人时如果被别人外表上的假象所迷惑,就容易看错人、用错人,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识人之难,就难在要透过一个人的外在行动,看穿他的内心。刘备透过马谡外在的行动,看穿了马谡是个骄傲自大的浮夸之徒,因此他说马谡“不可大用”;而诸葛亮只看到了马谡外在上的熟知兵法,而没有意识到他内心的无知和幼稚,所以得到的只有惨痛的教训。
能通过他人一举一动识人本质者,历史上并不乏其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识人知人上同样是值得学习的楷模。
刘邦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在多年的宫廷纷争中,却练就了一套出色的识人本领。他对于人性的把握,达到了鞭辟入里的地步,他往往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行为细节看透一个人的内心。
吕后有一次问刘邦:“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何丞相过世,谁能接替他呢?”
刘邦便郑重其事地回答:“曹参这个人,虽然说没有什么奇才和谋略,但学习能力很强,他可以代替萧何。”
吕后又问题:“曹参之后呢?”
刘邦答:“王陵可以,但王陵为人很憨,脑子太直,有时拐不过弯,须得有人随时提醒;陈平足智多谋,胆子却小,两个人都难以单独挑起重任,只有让他们通力合作才行。”
他又特别叮嘱:“大臣里面唯有周勃敦厚质朴,虽说文才少了点。可以后能够安定刘氏天下的,必定是他。此外要让周勃做太尉,执掌军权。”
吕后想从刘邦嘴里套出个能听从自己使唤,帮助自己篡权的人,于是继续问题:“周勃之后,还有什么人可以任用呢?”
刘邦不答,就此闭上了眼睛。
实际上,刘邦对于吕后妄图祸乱朝政、颠覆刘家天下的想法早已洞悉于心。他生前就曾对自己的重臣周勃和陈平说:“吕后这个女人,对于权力的野心是很大的。每次让她挑珠宝的时候,她虽然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只选一些中等的,但眼睛却始终盯在那些高贵的宝贝上。我死之后,她一定会颠覆朝政,你们要做好准备。”
结果一切都在刘邦的预料之中。刘邦死后,萧何、曹参、王陵和陈平成为汉朝的栋梁。直到公元前187年,吕后不甘心在后台当权,开始“临朝称制”,为以后取代汉家的天下做准备。
这时,刘邦生前留下的周勃、陈平等积极按照刘邦的遗志发动政变,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得到了兵符,一举剿灭了吕氏政权。
在刘邦的安排中,陈平和周勃是最为关键的人物。陈平善谋,是张良之后第一谋略家;周勃敢断,“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刘邦把他们留作吕后所知的最后丞相、太尉人选,一方面是因为两人的组合有勇有谋,可以担当恢复汉家江山的重任;另一方面,他们身居高位,可以掌握更多的权力,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实力。由此可见刘邦卓越的识人本领。
厚黑识人学认为,人是善于伪装的动物,他们经常将自己的想法深藏于内心,害怕被别人看出来。而无论他如果掩藏,细微之处的行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他的本性。只要你善于观察,长于分析,就能拨开表面的云雾,见到青天。
言色析人,透过神情猜内心
李宗吾认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他的神色上会有所表现,即使是城府再深的人,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通过自己的神色透露出自己内心的秘密。察言观色是厚黑学识人的基本技术。所以通过对对方神色的揣摩,你可以察觉到对方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情感。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弄不好会在风浪中翻船。
清朝年间有一个举人,寒窗苦读数年,终于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位。上任第一天,他去拜见道台大人,开始想不出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大人尊姓?”道台大人不之所以,被他的问话吓了一跳,勉强告诉了他自己的姓氏。
县令低头想了很久,突然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似乎没有。”
道台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
县令站起来,问题:“大人在哪一旗?”
道台说:“镶红旗。”
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
道台勃然大怒,县令却浑然不觉,接着问题:“大人家居何处?”
道台满脸怒气,认为县令是在讽刺他从关外而来,于是起身拂袖而去,县令仍茫然不知为何。
第二天,县令就接到了道台的公文,被贬到一个乡野小县去了。
这个县令被贬黜的原因很简单:他不懂得察言观色,只知道一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以此拉进和上司之间的关系,结果反而弄巧成拙。
察言观色是一个人处世识人时必须掌握的技巧。一个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并且让自己的反应与对方产生共鸣,从而取得对方的信任,实现自己的目的。
清朝干隆时期备受宠爱的宰相和珅,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治理国家,都不值得一提。他深受干隆器重和喜爱的原因就在于他特别擅长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权术,还会为皇上聚敛银钱,供皇上支付各种不便公开动支国库的费用,借此博取了皇上的欢心。
和珅很清楚,要想获得干隆皇帝的宠爱,就必须要了解皇帝的脾性。和珅很快就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掌握了干隆皇帝的喜好,并借此接近皇帝,获得了干隆的喜爱。
干隆皇帝很喜欢作诗,经常写一些即景诗。和珅经过对干隆皇帝所作诗文的用心研读,对干隆作诗的风格有了很深的了解。他时不时在干隆面前借用干隆自己的诗句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干隆对其自然大加赞赏,甚至很多时候还让和珅代替自己作一些诗文。和珅凭借着自己的钻营,赢得了干隆的初步肯定。
此外,干隆皇帝对书法也很喜爱,和珅就刻意模仿干隆的书法,时常令干隆自己也难以分辨。和珅如此的用心良苦,自然不会被干隆皇帝忽略,他的官职也因此一升再升,成了当朝的宰相。
后来,台湾发生了民众起义,负责镇压的清朝军队屡屡遭到抵抗和打击,干隆为此恼火不已,他在上书房召集了军机要员,表示要御驾亲征。
军机要员们听说皇上要御驾亲征,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只有和珅通过察言观色明晰了干隆所谓的“御驾亲征”,他只不过是气在头上,发发龙威,哪里会真的去台湾呢?可是君无戏言,皇帝的话已经说出口,怎么能够再收回去呢?和珅知道自己说话的时候到了,于是柔声细语地说:“万岁息怒,臣以为,台湾战事连连吃紧,原因众多,不在万岁。万岁统治期间,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连人头税都免了,您还有什么对不起天下苍生的呢?台湾民众之所以负隅顽抗,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主的仁德宽厚、英明神武,这是坐镇台湾官吏的责任,和您有什么相关呢?您现在因为台湾官吏的失误,要舍下中原的百姓赴汤蹈火,试问中原的百姓怎么能够同意呢?况且吾皇日理万机。朝中怎可一日少了您呢?因此奴才愚见,应当先撤换掉台湾当地的官员,让新上任的官员将您的仁爱之心传播到台湾,然后继续对贼子用兵。到时候,台湾的百姓了解了您的恩德,就会反过来帮助我们大清。这样我皇虽然没有御驾亲征,却和御驾亲征的效果一样。请万岁三思,取消亲征之命,则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干隆本来发了一通火之后气已经消了,正为自己的脱口之言后悔不已,听了和珅这一顿马屁,甘之如饴,因而采纳了和珅的意见,和珅也因此受到了褒扬。
正因为和珅擅长逢迎,摸透并迎合了干隆志得意满、好大喜功、爱听谀言、文过饰非、自诩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办事,所以受到了干隆皇帝的特别宠信,成为干隆唯一的心腹和代理人。
厚黑学认为,所谓的识人之术,就是通过不动声色地观察,通过察人外而知其内,从“心理语言”和“行为语言”去了解一个人,从而帮助其做出合理的决策。
品察他人,透过志趣看品位
厚黑学认为,透过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可以品察出他的生活品位。而生活品位,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内在想法和真实情感。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着名文士,和华歆是好朋友。他是个谦谦君子,视富贵如粪土,很受人们的尊敬。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种菜时从地里挖到了一块金子。管宁看也不看,继续挖地,华歆捡起来看了看之后,扔掉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在房子里读书,看到外面有贵人经过,管宁不屑一顾,而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管宁从此鄙视华歆的为人,他割断了和华歆同坐的席子,从此与其绝交。
后来,管宁又拒绝了曹操的邀请,到吴国隐居,终身不为魏国效力,而得到了民众的很高评价;而华歆则助纣为虐,害死了伏皇后,成为民间唾骂的对象。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和华歆割席断交的原因,是因为管宁通过对华歆的观察,看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热衷,读透了华歆渴望成为达官贵人的心理,摸清了华歆的志趣和品位。
李宗吾说:“厚黑处世,最重要的是看透别人,掩藏自己。”品评他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通过对对方的志趣和品位的研究,了解对方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从而分辨敌友,明晰是非。
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君主刘备,早年的时候曾经四处避难,狼狈不堪。但是,凭借着礼贤下士的名声,使得当时很多士人对其另眼相看。
刘备在荆州韵时候,曾经有一个叫许汜的人来见刘备,刘备于是和他坐论天下。谈到当时的名士陈登时,许汜说:“陈登这个人架子很大,为人很没有礼貌。我到下邳去见他的时候,他半天不和我说话,然后自己上大床去睡觉,让我睡小床。这哪里是对待客人的态度呢?”刘备听了,不屑地说:“足下素有国士之名,可惜并无国土之实。现在天下分崩离析,王令不行,百姓流离失所,你身为国家的名士,不仅没有忧国之心、救世之志,反而只知道到处购买田地,谋求个人的私利,这正是天下英雄所不齿的行为,陈登和你既然志向不同,又和你说什么话呢?你碰上陈登还算是幸运,有小床可以安身。我则恨不得睡在百尺高楼上,而让你睡在冰冷的地上!”说完,拂袖而去。
对于此事,南宋词人辛弃疾留下了“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词句来赞扬刘备的高尚气节。一向以礼贤下士着称的刘备,之所以对许汜如此不恭,原因就在于他看透了许汜的志向和兴趣不能为己所用,因此,他才愤然离席。
人的志向和兴趣,往往是通过“求田问舍”这样的细节表现出来的。想要明辨一个人究竟是志存高远的高洁之士,还是鼠目寸光的浅薄之徒,你就要学会从细节中寻找答案。
唐朝时,德高望重的吕元膺出任东都洛阳留守时,经常和同僚们一起下棋。有一次,吕元膺和一个掌管钱粮的官员一块儿下棋。正下到一半的时候,来了一批紧急公文需要吕元膺批示。于是吕元膺丢下棋局,急着去处理公务去了。和他一起下棋的那个钱粮官一看机会来了,就趁机偷偷地换了一枚棋子。这样一来,棋局顿时大变,钱粮官就稳操胜券了。
等到吕元膺回来,他发现了其中的变动。吕元膺也不当即戳穿,就顺着局势结束了这盘棋。
过了几天,他客客气气地对那个钱粮官说:“我这儿人浮于事,难免会耽误先生的前程,还是另请高就吧。”说罢,给他准备了一份礼物,为他送行。钱粮官只好红着脸,讪讪地走了。
其他的官吏都很不解,于是就问吕元膺这样做的原因。吕元膺说:“为人应当光明磊落,不应当在背后做些利己而损人的事情。他连下一盘棋都要耍手段为自己谋利,我怎么能够放心将洛阳的钱粮交给他掌管呢?他此生不再为官便罢,若再做官,必定会因贪污而受到惩罚。”
事情果然不出吕元膺的预料。那个钱粮官被罢免后,花钱买通了上级,又在另一个地方当上了掌管钱粮的官吏。结果几年之后,就因为贪污钱粮被抓进了监狱。吕元膺能够从一颗棋子中看清一个人的志向和抱负,可谓识人于微,毫厘不爽。
厚黑识人术认为,一个人的志向和品位与其成长经历和思维方式有关,其品位的高低往往能够从细微之处透露出来。一个人要想学会识人,就要透过对方的趣味和爱好看出对方的品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识人于微,见微知着。
性格断人,性格倾向破解妙法
李宗吾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性格完全一样的人。一个始终笑脸迎人的人,也可能把自己的内心包裹起来不让人窥见;相反,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也会有开怀大笑的时刻。
人的性格虽然难以捉摸,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倾向和内在规律。人的性格的形成是长时间磨炼的结果,只要了解一个人的经历,就可以从中推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范蠡,就是一个能识透人性的智者。
范蠡原本是楚国人,后来吴越之间发生了战争,越国不幸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成了吴国的俘虏,不得不到吴国做奴隶。为了保证勾践的人身安全,范蠡花重金买通了吴国的宰相伯嚭,让他在吴王面前替越王美言,同时还向吴王进献了美女西施,以安吴王的心。他一面不断鼓励勾践忍辱负重、东山再起,另一方面又拒绝了吴王几度招他为官的意图。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勾践用计谋获得了吴王的信任,最终安全地返回了越国。
此后经过范蠡和大夫文种的共同努力,越国日益繁荣富强,并且二人最终帮助勾践一举消灭了吴国,称霸诸侯。范蠡也因卓越的功勋被勾践封为上将军。
然而,范蠡此时已经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在和勾践共同相处的时间中,范蠡深刻地了解了勾践阴鸷深沉的性格。当初勾践为了复国求强,不惜君臣之死;而今天下归附,难保君臣相安。因此,他向勾践提出了退隐的请求,但是勾践并不同意范蠡离开,于是范蠡不辞而别,连夜逃到了齐国。
范蠡临走之时,给和自己风雨同舟的文种写了一封信,劝文种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越王为人深沉狠毒,可以与他共患难,不可以和他同富贵。先生如果不走,必然会被他加害。”
文种不相信范蠡的劝告,没有离开越国,只是托词自己有病,不再上朝。不久后,越王给文种送来了一柄短剑,文种深悔自己不听范蠡之言,只得拔剑自刎。
所谓人性,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在生存的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思维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改变,比如,有的人就习惯于发怒,有的人习惯于忧愁,这就是情感习惯;有的人习惯于多疑、有的人习惯于幻想,这就是思维习惯。
厚黑学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影响着他的行事规范和行为方式,通过自己的观察,你就能够看透这个人的内心世界。范蠡从越王的日常行为中认清了越王的性格,因此他才果断地选择了功成身退,从而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结局。
俗话说“眼睛比嘴巴更会说话”。厚黑处世认为,即使一个人的嘴里可以滔滔不绝地编造谎话,但他的眼神却依旧真实可信。因此,单凭眼神即可推测一个人的心理。但是,想要抓住一个人性格的话,那就必须以眼神为核心,再仔细观察对方的表情才行。
表情是动情的一种反映。所谓动情,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意志等内部的精神活动,尤其是最能够反映情绪的表面化动作,也就是所谓的表情了。
因此,只要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表情,即可基本看穿他的性格倾向,并且能借此判断他的人际关系。例如,表情丰富而时常浮现笑容的人,其人际关系一般都会很好,这种人属于容易亲
❸ 如何真正看透一个人的心
看透人心!请问你是神吗?是神我也怀疑他能否看透人心。可爱的宝宝,这个问题更很幼稚的。因为每个人都不同,不同的外貌,不同的身材,更有不同的思想。我们每个人都顶着一个不同的脑袋在思考问题,你想和我玩读心术吗?可以惜我不会啊!!
❹ 太长时间不发朋友圈了,都忘记怎么发了,可以教一下吗
微信怎么发朋友圈
1、首先打开微信,选择发现,点击朋友圈
2、点击右上角的相机符号,选择拍摄,从相册选择用微视拍摄其中一种
3、以从相册选择为例,选择从相册选择,确定需要发布的内容
4、点击完成,填写发布的文字,点击发布就OK了
发朋友圈的句子:一、人世间,我们来来往往,分分合合,笑笑哭哭,尝尽人间酸甜苦辣。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为他人而活,结果到头来却受伤最深。我们能够做好三点,人生便会更加有趣,更有意义。那就是:别爱太满,别睡太晚,别管太多。
二、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希望,充满向上的力量。这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三、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
四、不要忘掉别人生气时说的话,因为往往那才是真相;不要记恨说这话的人,因为这是他用另一种方式让你看清楚自己。
五、人生,犹如一杯白开水,平淡而无味。但却在白开水里放一颗糖,那么就会有淡淡的甜味。人生一杯水,拥有无数调味剂,只看你想放什么味道的调味,酸甜苦辣皆可,尝久了,发现纯净的白开水最有味。
六、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太在乎别人的感受,等于为别人活着,只要把自己做好,别自私、别自大就可以,不要把自己神话了,其实,你照顾不了所有人的感受,你只会让自己不好受。
七、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
八、如果你想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努力,勤奋,共勉之!
九、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努力做好自己,不为明天烦恼,不为昨天叹息。当梦想还在,告诉自己:努力,就总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十、期望别人都对你满意,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只要你自己满意了,就不必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你。
十一、 老天不给你困难,你又如何看透人心;老天不给你失败,你又如何发现身边的人是真是假;老天不给你孤独,你又如何反思自省;老天不给你生命中配上君子和小人,你又如何懂得提高智商!老天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人让你哭了,一定会有人让你笑。
十二、 悄悄地去努力,然后等变厉害之后,蹦出来把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吓一大跳,才是你现在需要当作目标的事。
❺ 如何一眼看透人心
都说认识一个人是五秒钟之内的事,哪部电影里面的台词,我与那个男人有没有戏,给我5秒钟就可以。这样的话不是谁都可以说,除了第六感、直觉之外,还需要专业的心理,现在有一个机会在你面前,你愿不愿意成为那样一个在第一眼便能看透人心的人?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门巨大的学问或是一部巨大的工程,如同心理学一般,环环绕绕,一个圈,外面还有一个圈,而你永远绕不进中心那个圈。现在有一个机会,让你离那个圈无限近,你会不愿意吗?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一笔巨大的花费,你会想我花了多少又能得到多少。“性价比”这样一个衡量价格与价值的词成了大众衡量消费值不值得的标准。
❻ 早一些看透人生的图片呵呵
❼ 怎么看透人心
没有谁能够掌握一个人的心,只可以更准确的认识这个人。话说人心隔肚皮,人的内心很复杂,会因为人物环境产生不同的情绪,喜怒哀乐,或者来匆匆去匆匆,或者出人意料,总之人心难测。生活本来就是个大染缸,五方杂聚,生存空间的局限,利弊冲突使人们的心思更为复杂,勾心斗角,而与我咋,以至于知人知面不知心。与人相处,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相处才能达成知己知彼,进而能够更容易的更和谐的相处,故此,交错人最痛心。因为人们善于伪装也都在伪装,因此当选择与一个人接触时,切忌不可以貌取人,正说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真正能够了解一个人内心的无非就是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共同处理经历事情才更接近的掌握一个人的心理,便于更了解一个人
介于看头一个人的心,心理学知识学习很有帮助,借助于环境人物,事物情景,表情动作评估和测定窥探一个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