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最好吃的10大粽子是什么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下面就来看看我国最好吃的10大粽子,你认为哪里的最好吃?
1、北京粽子蜂蜜凉粽子,是西安、关中和陕南一带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它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吃时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吃起来筋软凉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别有风味,蜂蜜凉粽子,历史悠久,史籍中多有记述。在长安长大的唐代段成式所着的《酉阳杂俎》中记载,庚家粽子,白莹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间,它就是当时盛行一时的"烧尾宴"上的一道佳肴。
㈡ 粽子简介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
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历史
粽的历史悠久,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期的东吴地区(今江苏一带),用菇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粽子传统是仲夏与端午的必备食品。
数世纪之后,各地民俗故事将在地信仰、节庆与粽子起源结合,衍生出不同民俗故事。例如屈原及伍子胥等仪礼。
惟其年代与最早西晋时期关于角黍之记载(公元236年-297年)皆有落差。例如,民间传说在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公元前278年),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
屈原投河自尽时,粽子尚未出现于中国地区。最早将粽子与屈原联系之记载为南朝梁人吴钧之《续齐谐记》(公元469年-520年),此时距离屈原逝世(公元前278年)已有八百至九百年之久,与粽子之记载(公元236年-297年)也有两百至三百年的差距。
除了纪念屈原之外,江苏等地,粽子被认为跟伍子胥信仰有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粽子
㈢ 端午节到了,有什么种类的粽子(图片)
试试吧?
@..@,这是两种不同感觉的口味----
<腊肉粽子>
用料:
1、糯米、腊肉、绿豆、小红豆、生抽、红糖、盐各适量。
2、粽子叶、棕叶(可用绵绳代替)。
做法:
1、将棕子叶每一叶上的梗撕去,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后捞出撕成细条作绳子用;将粽叶、糯米、小红豆、绿豆洗净沥干水分,腊肉切小粒。将生抽、小红豆、绿豆、腊肉、盐放入糯米里拌匀。
2、取一张粽叶,卷成漏斗形,放入糯米,用筷子插实,用右手把右边的粽叶往左方紧紧地盖过去,用左手拇指紧压住,再用右手将后面的粽叶往后盖过来,再用左手拇指紧紧地压住,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呈倒“八”字型捏住粽子顶部使之呈倒三角型,顺势将捏着的叶尖往右方抄过去,随即用左手握紧,取一根棕叶,用牙咬住一端,用右手抓紧另一端,从粽子顶面上往后绕,绕时伸展左手掌,棕叶绳贴着手心经粽子背面约二分之一处绕上来,绕到粽子顶端,再绕上一圈后左手压住棕叶绳不动,用右手单手操作将其捆扎好,修剪去长出的棕叶绳,包成三角粽。
3、放高压锅中开中火烧沸后改微火煮一个半小时以上,关火后让它们闷里面。
4、高压锅冷却后将粽子取出。
5、吃时剥去叶子即可。
<蜜枣粽子>
原料:
糯米、蜜枣、棕叶
做法:
1.糯米、蜜枣洗净;生粽叶用沸水稍汆一下,(避免生粽叶过脆,包的过程容易折断);粽叶折成三角形漏斗状,放入少许糯米略压实,放入蜜枣
2.再填入糯米至满,使劲压实;包成等腰三角形,再取一片粽叶,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开始,完整包裹一圈至开始的地方,围绕顶点再绕一圈至三角形底部;取粽针在靠近顶点下3厘米处穿透粽子,并象穿针引线一般把粽叶的尖部穿过针眼,稍用力把粽叶引出,且固定、包裹扎实.
3.包好的成品。
4.放入压力锅加清水(水量要没过粽子)煮半小时至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