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佛法图片大全

佛法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23-08-31 03:59:35

① 佛家静心禅语图片

佛家静心禅语图片

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佛家静心禅语图片,欢迎大家分享。


佛家静心禅语图片1


佛家静心禅语图片2


佛家静心禅语图片3

佛家静心禅语图片1

1、好向枝头采春色,不知春色在篮中。《贞和集》释:喜好在枝头体味春光明媚,其实春光在篮里的茶树叶上。自心即佛无须外求。

2、一休禅师将老师的茶杯打破了。他问老师:人为什么一定要死?老师答:世间一切有生就有死。一休说: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3、禅院附近的鹿病了,众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后,因找不到草而饿死。禅师:过多结交酒肉朋友有害无益。

4、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5、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家有一片石,时坐,时卧,欲镌做佛,可否?禅师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6、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7、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8、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9、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0、一教授向禅师问禅,禅师将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后继续。教授:漫出来了。南隐: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对你说禅?

11、石头:我该找个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做妻子?佛:能让你感到生活充实,让你挺起胸往前走的,是你爱的人还是爱你的人?

12、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3、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14、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15、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6、所谓看开人生,绝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时去做。

17、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18、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憨山大师醒世歌》

佛家静心禅语图片2

1、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2、狐狸藏在寺院里,被执役僧逮住,点着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经阁引燃了书籍。禅师:毫无理智地处理事情会招来大灾祸。

3、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4、敞蓬车飞驰,急拐弯处几乘客被抛出,躺在地上大骂。杨树:凡被抛下的,大都因自己没站稳脚跟。禅师:灾难多由自己造成

5、经常地不肯妥协,不满于现状,舍了这个,下一个可能更差,过多的欲求往往使你失去眼前的幸福,有时应学会迁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拴小船的木桩对小船道:哈!怎么样?你失去了自由。小船:你也失去了自由。禅师:一心想拴住别人的人,自己也被拴住了。

8、哲学家:不用语言能告诉我真理吗?佛陀沉默。哲学家:你的慈悲使我进入了真理之道。佛陀:好马在鞭子的影子下也能跑。

9、日休禅师: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迷惑,活在明天的等待,只有活在今天最踏实。今天便是每分钟,如全做好,人生就美妙。

10、佛问:生命在几间?僧:数日间。佛复问一僧,答:饭食间。佛又问一僧,此僧答:生命在呼吸间。佛:善哉,这才是生命。

11、白松:我质地优良可做屋顶可造船,你呢?荆棘:一想到劈你的斧头,恐怕你还是愿做荆棘吧。禅师评:平淡无奇的生活没痛苦。

12、问大珠禅师:多么大算大?答:无边际。又问:多么小算小,答:看不见。问:大无边际,小至不见,究竟何处是?禅师反问:何处不是呢?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宽容大度,才能庄严菩提;惟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14、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15、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16、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17、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18、透视一切变化的结果都是‘空’,就不会挂碍任何事物。

19、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0、“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佛家静心禅语图片3

1、一碗浑浊的水,老摇它,水便总是浑浊,把它放到器皿里不动,沙尘便能沉底,可见清心是沉五欲之沙、驱烦恼的初步功夫。

2、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如果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

3、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4、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5、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6、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7、禅师把盐撒入水杯,水咸得发苦,更多的盐撒入湖,湖水仍纯净甜美。曰:痛苦是盐,容器决定咸淡,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8、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不会有疑。

9、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0、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1、禅师在白板上点个黑点,问徒弟:这是什么?徒弟们异口同声:一个黑点。禅师笑了:只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没看到?

12、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13、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干坤最上文章。

14、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间有人骂,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却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15、禅师讲故事:马不肯分担驴子的负担,驴子累死后,马背负了驴子全部负担和一张驴皮。禅师:马因不肯分担,最后却负担很多。

16、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17、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8、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19、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20、园子里有朵很美的花,烧火僧把它移植到花盆里放在房间里,没想到,几天后,花死了。禅师:有些东西因为想得到才会失去。

佛家静心禅语图片4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

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麻烦。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未为珍贵,知安乐放值千斤。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为最高。切勿贪以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平安乐逍遥。

6.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

10.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1.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12.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为至,福已远离。

1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15.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16.真正的布施,就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17.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8.学佛,就是在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19.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0.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21.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2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2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24.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2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6.印光大师法语: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2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8.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29.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30.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的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31.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32.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33.情生智隔。

34.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的如我凯撒者也,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35.人世间的艰难与困苦,就是一种考验。

36.人如果有正确的信仰,在人生的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会出差错了。

37.有智慧的人能够舍,能舍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38.同样是过一辈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满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烦恼,也能够安稳地度过一生。

39.人如果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

40.生命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生活得平常。

41.你成功时最危险的敌人,是你自己的傲慢心。

42.不耗时间批评别人,多花时间改善自己。

43.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44.语言之间最可积德,如见人为善,以一言赞成;见人为恶,以一言谏之;人有争讼,以一言解劝;人有冤抑,以一言辩明;以至勿谈人隐私,勿论人是非,其功德皆是无量

45.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修来的才是真的。

46.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发脾气,发怒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

47.三餐常思农民苦,日用莫忘众生恩。

48.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好似一份虔诚的慈悲心。

49.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50.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51.只有经得起忍耐,才有办法在人世间生存的更自在。

52.真正用该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53.忍辱治嗔恚,懂得涵容就是有福之人。

54.小事不做,难成大事。小气不忍,则坏大事。

55.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56.人之谤我者,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者,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57.要批评别人时,首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58.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靠后。

59.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60.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

61.不知足的人,即使再富有,也是有个穷人;因为他总有贪心,“贪”字无厌,就变成“贫”了。

62.有求皆苦,无欲则甜。

63.春天才见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百年浑是戏一场,死后空持手一双。

64.人的忧悲苦乐,皆建立在一个有“我”的观念之中。

;

② 请问这幅佛教图片的含义

此伏藏般若法眼者必获利益!顶礼善逝法身慧眼补图
见此般若法眼者必获利益!顶礼三时十方善逝之法身慧眼曼扎拉!伟大的无死虹身成就者莲华生大士为了利益末法众生,曾于千余年前埋伏诸多法藏,此图即为其中之一。

般若法眼亦即十方三世诸佛之母般若波罗密多大佛母密意幻化表法之清净坛城,以示佛之法身大明,故足可誉为诸佛母之母、法身髓。凡有见闻触及之有缘者,均可蒙此般若法眼慧光之加被,播佛法密种,生大智慧心,荡除一切无明痴暗邪见,速生如来正知正见。故藏传佛教各传承无分花、红、黄、白,皆喜于坛城或舍利塔之塔刹部位绘此法眼,意为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以表诸佛法身慧光恒视雪域高原。

此图不仅可开佛法之五眼,另于俗谛尚有蠲涤目睛疾苦之殊胜加持,故余特依此坛城图案诸多传承法本中择取精版绘制而成,若能三业相应,观、咒、印三密同契,自可获诸佛法身加持,成就世出世利益。

般若法身慧日光,千年除暗利雪域
慈眸恒视有情众,愿辉吉祥普世间。

许多的师兄获得了殊胜的法益,智慧大长,闻思修行与日倍增;还有一部分患有眼疾的师兄通过修行此法使视力得到了恢复,或控制了疾病的发展,甚至有的初入佛门者,虽然并没有精进地修行此法,但仍然获得了圆满的加持,眼病很快就康复了,并由此对上师三宝生起了信心。很多居士们亲身体会到经常看看此图对白内障、青光眼、近视、视力疲劳都会有一定的加持力。

此图不仅可开佛法之五眼,另于俗谛尚有蠲涤目睛疾苦之殊胜加持,故余特依此坛城图案诸多传承法本中择取精版绘制而成,若能三业相应,观、咒、印三密同契,自可获诸佛法身加持,成就世出世利益。

③ 十八罗汉都有哪些罗汉(十八罗汉排名及顺序(附:图片大全))

十八罗汉是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尊者,十八罗汉的说法最初主要流行于唐代,当时只有十六罗汉,后来到了宋代时,十六罗汉才慢慢演变成了十八罗汉。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十八罗汉分别有哪些?
1.降龙罗汉:即庆友尊者
在古印度的传说中有龙王曾用洪水淹没了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降龙尊者前往龙宫,降服了龙王,取回了佛经,因立大功,被尊为降龙罗汉。(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电视剧中演的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
2.伏虎罗汉:即宾头卢尊者
传说伏虎尊者住在寺庙里,而寺外,有一猛虎,常因饥饿而咆哮,伏虎尊者见此状,便将自己的饭食分与此虎,一同食用,时间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故被尊为伏虎罗汉。
3.坐鹿罗汉:即宾罗跋罗多尊者
坐鹿尊者本为一印度国之大臣,因厌倦人间,遂入山林深修,一日,他乘鹿入皇宫,劝诫国王让位出家,学佛修行,国王便随之前往。
4.举钵罗汉:即迦诺迦跋厘隋阁
他本为一化缘和尚,且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不与世俗雷同,化缘时,他高举铁钵乞食,后道成正果后,被世人尊为”举钵罗汉”。
5.过江罗汉:即跋陀罗尊者
相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母亲在跋陀罗树下将他产下,遂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往佛门出家。后尊者从印度乘船前往东印度群岛去传播佛法,因此被尊称为“过江罗汉”。
6.静坐罗汉:即诺距罗尊者,又为大力罗汉
尊者本是一位大力士,曾为一名战士,力大无比,后出家为和尚,其师教化他免除杂念,静坐修身。尊者听从师父教诲,每日静坐修行,故尊称其为“静坐罗汉。”
7.长眉罗汉:即阿氏多尊者
传说这位尊者生下时就有两条长眉,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一直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掉了,但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后再转世为人继续修行,被人尊称为“长眉罗汉”。
8.布袋罗汉:即因揭陀尊者
揭陀尊者相传原本是一位捕蛇人,他捕蛇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行人被蛇咬。他捕蛇后会拔掉其毒牙然后将其放归于山林,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被人尊称为“布袋罗汉”。
9.看门罗汉:即注茶半托迦尊者
因化缘时将施主的房门打烂,佛祖赐他一根锡杖,并说道“你以后化缘就拿锡杖敲门,开门者则有缘,不开者则无缘。”后被人尊称为“看门罗汉”。
10.探手罗汉:即半托迦尊者
因其修行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意思是将一条腿架在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后将双手顺势举起,并长呼一气。被人尊称为“探手罗汉”。
11.沉思罗汉:即罗怙罗尊者
沉思尊者善于沉思瞑想,常常在沉思中悟通一切凡间真理。在沉思中能知晓凡人所不知晓之物,被人尊称为“沉思罗汉”。
12.骑象罗汉:即迦理迦尊者
理迦本是一名驯象师,象本能代表佛法,尊者后出家修行而得正果,故被人尊称为“骑象罗汉”。
13.欢喜罗汉:即迦诺伐蹉尊者
本为印度一演说家和雄辩家,其在演说,雄辩时,手舞足蹈,心花怒放,五官极其欢喜,故被人尊称为“欢喜罗汉”。
14.笑狮罗汉:即罗弗多尊者
其原为一猎人,因学佛后而不再杀生,狮子前来谢恩,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故被后人尊称为“笑狮罗汉”。
15.开心罗汉:即戍博迦尊者
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他本应做国王,因其心中只有佛,故弃之出家修行,后成正果,被人尊称为“开心罗汉”。
16.托塔罗汉:即苏频陀尊者
是佛陀的最后一名弟子,他修到了五神通,他因怀念佛陀,而经常手托佛塔。被人尊称为“托塔罗汉”。
17.芭蕉罗汉:即伐那婆斯尊者
因其常在芭蕉树下修行,被人尊称为“芭蕉罗汉”。
18.挖耳罗汉:即那迦犀那尊者
所谓耳根,是世人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尊者故取自挖耳之形状,以表示自己耳根清净,毫无杂念,被人尊称为“挖耳罗汉”。
十八罗汉各显尊位 。

④ 什么是佛法中的五种智慧

五方佛的五种智慧
五方佛的五种智慧:中央大日如来 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不动如来 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如来 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 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 代表成所作智,这五种智慧 通俗的讲是什么意思? 展开
写回答有奖励 共9个回答

禾木由
2020-02-05
关注
1、中央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

2、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金刚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

3、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宝相佛),代表平等性智;

4、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

5、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微妙声佛),代表成所作智。

(4)佛法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战国时代,远古的五帝被附会为五方之帝,他们的佐臣则是五方神。而佛教在宇宙空间概念上提出三千大千世界的观念,认为宇宙在空间上无量无边,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在方位上提出五方世界,五方世界各有一佛主管,即为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

我国的嵩山地处中岳(属土),其它四方分别为东岳的泰山(属木)、西岳的华山(属金)、南岳的衡山(属火)、北岳的恒山(属水)。五岳既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相配,又暗合佛教中的五方布局格式。
佛教中智慧的种类及介绍

佛法因果故事
2019-03-28
关注
在佛教中,智慧有种种不同的面向与类别,而诸佛、菩萨等更为因应不同众生的种种需求而广学一切世间、出世间法门,以具足一切智慧才辩,来善巧广演教法,方便济度众生一切愿求,乃至圆满众生成正等觉。因此,在认识佛教中的智慧、才辩本尊之前,我们先就佛教中常见的智慧、辩才类别,及菩萨为善巧度众所具足的世间工巧、学术、智慧,一加以说明,期使读者能更加深入了解诸智慧才辩本尊的甚深究竟智慧与善巧方便,乃至成就与本尊无异的圆满智慧。

打开网络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以下介绍“三智”、“五智”、“五明”、“四无碍辩”,希望能够使大家对佛法中的智慧才辩观念,有根本的理解。并依此掌握增长智慧才辩的方向,与智慧本尊相应。
⊙三智
“三智”指一切智、道种智与一切种智。这三智分别是声闻缘觉二乘、菩萨与佛陀的智慧。
(1)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梵名 maratha- - Jnana),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道、一切种、一相寂灭相与种种行类差别的佛智。天台宗认为这是由中观所成的智慧。中观之智是了知一切皆为中道,不偏不倚,证入绝对圆满的境界。一切种智即是圆满的佛智,体悟法界一切实相的究竟智慧。

(二)一切智
一切智(梵名 sarva-ja),音译为萨婆若。是指通达一切法相的智慧。在《俱舍论·破我品》中说:“才作意时,于所欲知境无倒智起,故名一切智;非于一念能顿遍知。”
一切智是了知一切诸法总相的智慧,而总相即为空相,这是体悟一切现空而无所执着的智慧。
说一切智有部分人认为此智惟有佛陀可得,但是其他部派则认为声闻、独觉都能获得。在《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阐述一切智与一切种智的差别,以为善知总相者为一切智,善知差别相者为一切种智;前者为声闻、独觉之智,后者为佛智。
在佛典中,有时为区别声闻独觉的一切智与佛的一切智,而将佛的一切智称为一切智智,得此智的佛称为一切智人。又,有时“一切智”也是“一切智人”(即佛)的略称。

(三)道种智
道种智又称为一切道种智、道智、道相智,即遍知世间、出世间一切道门差别的智慧,此种智慧是属于菩萨的“不共智”,乃是菩萨教化众生的智慧。而相对于切智乃是了知诸法总相的智慧,一切种智乃是了知诸法别相的智慧,三者构成了佛教中的智慧体系。
《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谓道种智说:“道名一道(中略)、十善道乃至一百六十二道,如是等无量道门,如是诸道尽知遍知,是为道种慧。”在此以菩萨为教化众生是说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诸道的智慧为道种智。
⊙五智
五智(梵名 panca nanani),在密教中即是指唯识所说转识得智之四智,再加上法界体性智而名之,并常以五方佛或五大拟配五智。此五智之特质,略如下述:
1.法界体性智( dharmadhatu- visuddhi- nana)三密差别之数过于尘刹名为“法界”,诸法所依故云“体”,法尔不坏故云“性”。转第九识得此智。如以五佛配属,当属中央大日如来。于五大中乃转空大的业劫气为空大智慧气,能降伏痴性的众生。

2.大圆镜智( adarsa-j.)自他三密无有边际,具足不缺,名为“大圆”;实智高悬万像显现喻为“镜”。转第八识则可得此智。五佛之中,相当于东方阿闳如来。于五大中乃转水大之业劫气成水大的智慧气,能调伏瞋性众生。
3.平等性智(sama-j.)宛如清净智水不会简择有情与非有情,故名“平”;彼此同如,故名“等”;常住不变,故名“性”。转第七识可得此智。相当于五佛中的南方宝生如来。于五大中则转地大业劫气为地大智慧气,能降伏慢性众生。
4.妙观察智( pratyaveksana-j.)是指巧妙观察诸法自在说法的智慧,如《秘藏记》所说:“五眼高临,邪正不误,因以名之。”转第六识而得此智。相当于五佛中西方的阿弥陀如来。于五大中转火大业劫气为火大智慧气,调伏贪性众生。
5.成所作智( krtyanusthana-j.)自证、化他二利应作,故名“所作”;大悲随类应同之妙业自在,必可成就,故名为“成”。转前五识得此智。相当于五佛中的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于五大中能转风大业劫气为智慧气,能调伏一切愚性、迷性众生。

而所谓转识得智,乃指转有漏的八识成无漏的四智,又称作转识成智,而所谓转八识而得四智分别为:
(1)眼等前五识转至无漏时,得成所作智。此智为欲利乐诸有情,所以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
(2)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此智善观一切境界的自相、共相而无障碍,能总摄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在大众会中说法自在,能断一切疑惑。
(3)转第七末那识,得平等性智。此智观一切法、自他一切平等,恒与大慈悲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
(4)第八阿赖耶识转至无漏时,可得大圆镜智。此智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如大圆镜之能现众色像。
⊙四无碍辩
四无碍辩(梵名 catasrah pratisamvidah),又称为四无碍智或四无碍解,略称为四辩或四无碍。是指佛、菩萨、圣众等所具有的四种自在无碍辩,即: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辩无碍辩。此四无碍乃大小乘的通目,用来显示无碍自在说法教化的德用。

依小乘教义而言,此四无碍智分别指:
1.法无碍辩又称为法无碍智、法无碍解,或略称作法辩。是指于一切法相、名字有无碍自在的智解所以能善于辩说。
2.义无碍辩又作义无碍智、义无碍解,或略称为义辩。是指关于一切法相、名字的义理有无碍自在的智解辩才。
3.辞无碍辩又称作辞无碍智、辞无碍解,或略称作辞辩。是指通晓一切方言而无碍辩说的智解、辩
4.辩无碍辩又称作辩无碍解、辩无碍智、应辩或称作乐说无碍辩。是指随顺众生根机而巧妙演说,令众生乐闻的智解、辩才。
大乘的说法上大致与小乘说法类似。然而大乘的法、义、辞、辩四者穷尽法性,人第一义谛,甚妙难测,因此,惟有佛、菩萨真正具有四辩,小乘圣者并不具有此四辩。新译《华严经》卷三十八、《大集经》卷五、南本《涅槃经》卷十五等就此有详细的解说。

关于大小乘是否都具有四无碍辩,也有说法认为不论大、小乘都具有此四无碍。其中,小乘惟利根阿罗汉具,大乘种姓以上则皆具,部分十信菩萨亦具。另说则如《涅槃经》所说:声闻、缘觉无四无碍,而认为四无碍为大乘独具。
⊙五明
明(梵名ⅶidya)为“无明”的对称。指破除愚暗、通达谛理的智慧,其梵名音译作苾驮。在《中阿含·罗摩经》中说:“五比丘,舍此二边有取中道,成明,成智,成就于定而得自在,趣智,趣觉,趣于涅槃,谓八正道。”《三转法轮经》则说:“由我于此四圣谛法解了三转十相故,眼智明觉皆悉得生。”这是说修习八正道,解了四圣谛之理,能成就眼智明觉而趣入涅槃。
“明”的梵语vidya是由语根id(表知之义)转得的名词,意味知识或学问。因而印度将种种科学艺类别为声明等五明。此外真言等有除痴暗拂障难的功用,所以也称为明。而佛陀圆满具足三明及身口行业,故十号中有“明行足”一名;大乘菩萨于十地中的第三发光地显发净明智慧,故又称为明地;初地以上的菩萨观三世诸法实相,其心明了,故称其所悟之菩提为明心菩提。
其中五明(梵名 panca vidya-sthanani)具称为五明处,是印度古代的五类学术,即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和内明。

在《西域记》卷二中说:“声明”,释训诂字,诠目疏别(指一切语言、音乐等音声之学)。“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即一切科学、技艺、艺术等的学问)。“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即一切医药)。“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即一切的逻辑、思维、推理等方式)。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指佛法)。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力种姓品》解释菩萨的求法说,菩萨应当求一切菩萨藏法、声闻藏法、切处论、切世间工业处论。此中,菩萨藏法和声闻藏法属于内明,一切处论指声明、因明、医方明,…切世间工艺处论即指工巧明。因此,五明也包括了大乘菩萨所学的全部学术,乃菩萨为度众方便所应善学、具足的善巧智慧。

⑤ 求。十法界 每个法界的图片!上图加分!

佛说十法界图解

佛说十法界图解

万法唯心造自己是什么心就现什么境界十法界任自己选南无阿弥陀佛!

【前言】

十法界中的佛法界,那是超出众生之外,其余的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

畜生、饿鬼、地狱,都还在众生之内,所以都叫众生。

十法界分为四圣与六凡,四圣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的果位,乃圣者之悟界;

六凡则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等六界,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轮回的世界。

【四圣】佛、菩萨、缘觉、声闻,已证解脱圣果,永离生死,不复往返六道,

是出世间的四种圣人。

一、佛:

佛是世、出世间,最究竟圆满的圣者,度众功行圆满,达到自觉、觉他、觉满,

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是出世圣人中最高的境界。

二、菩萨

为“菩提萨埵”之简称,意为“觉有情”,谓既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

菩萨发大慈悲心,除了转化自己的烦恼,并广修六度万行,以自利利他之行,

逐渐圆满一切功德。

三、缘觉

又称“辟支佛”,分为二种:一种是生于佛世,闻佛说十二因缘,修证成道,

称为“缘觉”;另一种是生于无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

观自心、外境的变迁而悟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证到缘觉果,称为“独觉”。

四、声闻

声闻修习四谛法而得证圣果。声闻极果为阿罗汉,罗汉含有三义:一、杀贼义,

谓杀尽烦恼贼。二、应供义,谓已断尽三界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养。

三、不生义,谓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六凡】

一切众生,沉沦三界之内,由其所造作之罪业不同,因而轮回六道当中。

六道有善恶之别,天、人、阿修罗属于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属于三恶道,亦称三涂,

即血涂、刀涂、火涂。

一、天

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欲界天乃修十善所感,所谓十善即身不造杀、盗、淫;

口不言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不行贪、瞋、痴。若修十善,又修四禅八定,

将来所感的果报,即是在色界天和无色界天。

二、人

受持五戒,来世得生为人。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若受上品五戒,则大富大贵,若只持少分戒,虽得人身,却感贫穷或六根不具的果报。

由于每一个人戒行持守不同,因此将来所得的果报就有贫富、寿夭、智愚、

美丑、高矮……等不同。

三、阿修罗

过去生修下品十善,但因其持戒、修福,做种种善事时,心存瞋恚、傲慢……等恶念,

有天人之福,无天人之德,遂感修罗的果报。

四、畜生

众生因贪欲痴想心,造作下品十恶,而感畜生的果报。畜生道常为他所宰杀,

或彼此弱肉强食,互相残害,故又称为“血涂”。

五、饿鬼

若悭贪不舍,不知布施、修福,不明白因果,不遵守戒律,多行恶事,造诸恶业,

则感饿鬼的果报。饿鬼道又有胜劣之别,有福者为神,无福者常在饥饿当中,

经常受刀杖驱逼之苦,称为“刀涂”。

六、地狱

六道当中,地狱道最苦。凡造五逆?十恶、谤法破戒,皆招感地狱果报在地狱当中,随个人业力所感,苦报与寿命各不相同。地狱有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地狱道众生常受寒冰或猛火的煎熬,故称为“火涂”。

以修道而言,天道耽于游乐,修罗道虽有天之福却瞋心重,三恶道多苦难、多愚痴,故此五道皆难修行;惟有人道,苦乐参半,智能较高,最适宜修道。

【结论】

十法界不离吾人当前这一念心,悟者为圣,迷者为凡,所谓“三点似星相,横勾似月斜,

披毛从此出,作佛亦由它”,每起一念,即落一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若能时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从善如流,依圣者之路,从因上努力,

人生必定愈来愈光明,终而超凡入圣,果证菩提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接引十方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往生的条件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我们这一生与阿弥陀佛有缘,绝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一定要看破放下,

放下一切执着,随缘行善,老实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后乘愿再来度一切苦难众生,我们早一天成就与我们有缘的众生就早一天得度,

只有我们成就了,才能有能力帮助他们解脱,愿一切众生早日圆成佛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阅读全文

与佛法图片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读书笔记封面设计大全图片 浏览:685
磨姑头发型图片男生 浏览:187
word插入图片如何随意调整大小 浏览:383
如何把模糊的图片数字变清晰 浏览:949
在视频图片文章上如何生成二维码 浏览:422
长发美女伤感图片大全 浏览:942
保尔图片动漫 浏览:28
如何把图片上的马赛克劈掉 浏览:374
胡诗琪女孩的图片 浏览:929
怎么把电脑的图片锐化 浏览:280
男生情感手写图片 浏览:607
男生耍赖不走的图片 浏览:552
男生抱大熊的背影图片 浏览:17
荷花中午好文字图片 浏览:842
奥迪q4价格及图片2019 浏览:514
整改单幅图片如何旋转 浏览:685
米妮图片可爱头像萌萌 浏览:118
大迈x5价格及图片 浏览:872
wps上word怎样同时插入很多张图片 浏览:703
少女动漫唯美图片大全 浏览: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