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图片大全 > 鼎的样子图片大全

鼎的样子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23-05-20 07:44:44

Ⅰ 鼎的形状以及在古代的作用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权的九鼎。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 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着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带“鼎”的成语:

拔山扛鼎 拔山举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覆𫗧 钟鸣鼎食

鼎折𫗧覆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三牲五鼎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三足鼎立

调和鼎鼐 问鼎轻重 五鼎万钟 问鼎中原 夏鼎商彝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一言九鼎 一代鼎臣 言重九鼎

折鼎覆𫗧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食 钟鸣鼎重一言九鼎 三足鼎立 九鼎大吕 鼎鼎大名 大名鼎鼎 钟鸣鼎食
问鼎中原 春秋鼎盛 鼎镬如饴 鼎玉龟符 调和鼎鼐 钟鼎山林
拔山扛鼎 力能扛鼎 鼎成龙升 五鼎万钟 人声鼎沸 一代鼎臣
刀锯鼎镬 鱼游沸鼎 三牲五鼎 鼎新革故 革故鼎新 九鼎一丝
染指于鼎 鼎鱼幕燕 鼎湖龙去 龙去鼎湖 鼎铛玉石 九鼎不足为重
举鼎绝膑 列鼎而食 幕燕鼎鱼 三分鼎足 鼎食鸣锺 击钟鼎食
鼎足而居 钟鼎人家 尝鼎一脔 鼎分三足 鼎足而立 钟鼎之家
鼎铛有耳 举鼎拔山 负衡据鼎 三分鼎立 商彝周鼎
四海鼎沸 鼎折𫗧覆 击钟陈鼎 匡鼎解颐 商彝夏鼎 钟鸣鼎重
鼎足而三 言重九鼎 鼎成龙去 鼎鼎有名 鼎食钟鸣 笙歌鼎沸
钟鸣鼎列 牛鼎烹鸡 鼎折覆𫗧 瓜分鼎峙 鼎镬刀锯 鼎足三分
拔山举鼎 重裀列鼎 扛鼎拔山 海内鼎沸 鸣钟食鼎 禁鼎一脔
彝鼎圭璋 鼎鼐调和 鼎食鸣钟 鼎足之势 革旧鼎新 群情鼎沸
鸣钟列鼎 夏鼎商彝 折鼎覆𫗧

发展历程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处有两耳。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鼎与古代青铜器】
自从发现了青铜材质,人类文化从原始社会跃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青铜遂成为一个时代鲜明的标志。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羽羽生辉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从公元前二千年之前,由黄河流域中原二里头文化(即十三朝古都洛阳东郊)和其上游齐家文化为代表的最早面世的青铜器来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延续二千多年的青铜器时代,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青铜器早期为新石器时代,散见的只有陶器制品,而青铜器时代后期,则被瓷器和铁器制品所代替。所以在二千多年的青铜器历史长河中,其制品五光十色,其工艺流光异彩。既有权力象征的各种铜鼎重器,也有尊、壶、鬲、觥、觚、钟、灯、炉等各种宫廷礼器、祭器、酒器、盛器和生活用品、陈设品、工艺品,其造型也遍及龙、虎、牛、马、羊、鹿、象、人、鸟等各种形态和饰物,仅纹饰就有兽面纹、乳行纹、蚊纹、风纹雷纹、龙形纹、龟鱼纹、曲折纹、云雷纹、蟠螭纹、几何纹、竹节纹、菱形纹、直纹、斜纹、六山纹、叶纹等几十种。从生活用品到乐器,从饰品到战争武器。可以说如繁星满天,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充分记录了中华文明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历代王室、宫廷、候门、伯爵们生前陈设豪华璀璨耀目,死后追求不朽,陪葬昂贵富丽和考究的佐证。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经历过青铜时代,唯有古代中国赋予青铜器以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厚的精神内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近代以来,青铜器大量出土,使长久处于朦胧的中国古代史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中国从夏代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而象征国家政治权势和军权、神权的青铜制造业,完全为贵族所垄断,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均是以贵族的意志、需要和审美意愿为依归。中国青铜器历经20多个世纪的发展衍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发展时期
时间分野
初期
夏代
商代风格盛行期
商代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时期。
西周风格成熟期
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
东周风格盛行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夏铸九鼎的传说,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于春秋时代的“问鼎中原”事件,是这种观念的延续。而现今已发现的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青铜器——商代司母戊鼎,则可让我们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鼎文化介绍】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着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周代的鼎分为三大类:
镬鼎、升鼎、羞鼎。
镬鼎形体巨大,多无盖,用来煮白牲肉。
升鼎也称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
羞鼎则是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

Ⅱ 鼎的图片和简介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是宫廷瑰宝,是政权、财富、贵族的代言物,是青铜时代的精神所在,人们用它敬以香火,以乘先人之灵气,富其生活,牢其基业,昌其事业,旺其家族。

克 鼎:大克鼎是西周晚期的饪食器,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是西周晚期着名的青铜器。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镈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由于窃曲纹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纹。
如果说大克鼎的形制和纹饰显示出庄严厚重,给人以威严与权力的联想,那么铸于鼎腹内壁上的长篇铭文则蕴涵着丰富的史料价值。铭文共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内容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此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着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司母戊方鼎: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一九三九年三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型制雄伟,重达八百三十二点八四公斤,高达一百三十三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后来,侵华的日本人闻知此事,欲以重金购之而不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司母戊鼎在一九四六年六月重新出土,曾作为蒋介石的寿礼,专车运抵南京,被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司母戊鼎在南京首次展出。蒋介石亲临现场参观,并在鼎前留影。稍后,国民党政府拟将此鼎运往台湾,但终因鼎身太重,不易搬动而放弃此念。建国后,于一九五九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Ⅲ 河北保定满城汉墓出土的一口熊足铜鼎,网友怎么评价这口鼎

因为这古鼎与高压锅样子非常相似,而被网友们戏称古代高压锅,其实内部结构肯定不是一样了。

这座鼎位置在河南保定,是来自靖王夫妻墓里陪葬品。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有着天下第一幕之称,里面出土文物,大都是与美食蒸煮相关的具,外观上都是非常漂亮,而且设计也是非常精良了,其中一只熊足铜鼎,就被网友们戏称是古代的高压锅,由三只蹲着的小熊组成,小熊的神态也是非常可爱,铜鼎整体外形就酷似一个现代高压锅形式,可以用来炖煮食物,味道也是非常鲜美了,当然它是没有现代悔旦高压的功能了,炖煮食物还是比较慢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可以达到鲜美味道了,也不得不说古人在很多年前就有了很高的智慧了,设计出如此巧妙工具,也着实不能简单了。

所以说网友们戏称铜鼎为古代高压锅是非常贴切形容了,是一点都不为过了。

Ⅳ 有没有是四足圆鼎的图片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四足圆鼎是极其罕见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比如下面的“西周夔龙纹四足圆鼎”就是四足的圆鼎。

上图摘自《紫禁城》1992年05期《世所罕见的四足圆鼎》王光尧

相关论文参见: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IJC199205010.htm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摘自网络知道):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

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着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Ⅳ 中国各种鼎的介绍

《司母戊方鼎》(商)(通耳高133厘米,器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这是商代着名的青铜器,也是我国迄今亮睁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青铜器中的鼎是古代一种炊器,煮或盛鱼肉用。它的形状大多数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和圆形、方形的扁足鼎。鼎的两耳一般立在口沿上,目的是在取用鼎时,用鼎钩将鼎钩起。“司母戊”方鼎因器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而得名。据考证,“司”为祠,意为祭祀;“母戊”是商王文丁母亲的谥号,所以,这件鼎很可能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母戊而铸造。 司母戊方鼎为直口,宽边,立耳,耳廓饰双虎噬人头纹,壁厚,腹深,腹周边饰兽面纹(旧称“饕餮纹”),中间为白地,方腹四角各有一道扉棱,平底,四条粗壮的柱状足,足的上部均饰一兽面纹。整个器物外观雄健浑厚,纹饰庄重,气势威严。它的鼎身和四足是整体铸成的。鼎耳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铸造青铜器的模型称“范”)浇铸上去的。这表明商代的青铜冶铸已达到很高的成就。 司母戊方鼎既是炊煮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它体现着商代奴隶制贵族的无上权威。 《四羊旅禅方尊》(商)(高58.3厘米,口每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1938年湖南宁乡县月山铺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青铜器中的“尊”是一种盛酒器。此器的基本造型是方尊,上下分成三个部分,器口颈部分以极劲健有力的弧线起始,以稳重的直线围成的圈足结敬镇岁束。中间部分是用分铸法铸成主体的四只大卷角羊身,分置于四面转角之处,肩部的空隙处有蜿蜒的龙。器物上部饰以蕉叶纹,以加强口部开放的感觉。羊身及器身其余各部分均填以严谨工细的鳞纹和云雷纹。羊肩还饰有高冠的鸟纹。整个装饰十分繁复,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从这一器形的设计来看,它把平面的形象和立体的形象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运用了线刻和浮雕的手法,使这一器物显得更加庄重威严。在铸造工艺上,它采用了分铸技术,即首先将羊角和龙头铸好,然后将其二者分别插入外范中,再进行整体浇铸,使之成型,又一次显示了我国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Ⅵ 寺庙里烧香的鼎是什么样子的

寺院烧香用的那个不是鼎,是炉,也称香炉,在寺院里平时所做的早晚功课中有一个《炉香赞》,赞的就是从炉里升起的香烟。

香炉,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的香炉一般有四足;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放置。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也是华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

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以及熏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铲、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使用的质料主要包括铜、陶瓷、金银、竹木器、珐琅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

Ⅶ 中国三大鼎

中国三大有名的青铜鼎分别是: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毛公鼎,这三大青铜鼎堪称是中国的国宝。

Ⅷ 司母戊方鼎长什么样子

司母戊方鼎形体巨大,造型精美。鼎为四足方形,立耳,长方形腹,四柱足空;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875公耐裤斤。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又皆有主纹饰,并各具形态。鼎身四面以饕餮作为主体纹饰,并有龙纹盘绕,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着口互相对着,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足上则铸以蝉纹。在这些纹样的衬托之下,整个鼎显得更加威武、雄厚。

饕餮传说是一种贪得无厌的野兽,生有角、爪、尾,面目十分可憎。这种动物很可能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是人们根据牛、虎、羊、熊想象幻化出来的,并被赋予了恐怖的神秘色彩。饕餮纹就是以饕餮这种想象动物为原型,又经过高度艺术夸张而形成的兽面纹饰。这种纹样衬托出一种狰狞、神秘、威严的气氛。

司母戊鼎是目前出土的形体最大重量最重的一件铜器,在世界青铜器中也是罕见的精品,无疑代表着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在商代晚期的技术条件下,铸造司母戊鼎这种大型青铜礼器,应该是当时的一项重大工程,这不仅需要大批具有熟练铸造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工匠,还需要有严密的组织。当世人站在这件精美庞大的国宝前瞻仰时,都会情不自禁地为当时高超的青铜技术而惊叹,也为古悄埋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而折服。

根据考古发现和有关专家的研究,当时,冶炼青铜用的是一种叫做霸埚的陶制器物,形状和后来倒放着的头盔差不多,考古工作者叫它“将军盔”。据计算,一般的“将军盔”能熔铜十多公斤。铸造一般的器物用一个坩埚就可以了。很显然,铸造“司母戊”鼎这样的庞然大物用一般的将军盔是不能完成的。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遗址发现了一种直径83厘米、壁厚45厘米的大型坩埚。据推算,铸造司母戊方鼎只要有6个这样的大型柑埚就可以满足熔铜的需要了。

经有关专家分析,司母戊鼎是一个合金体,合金成分为:锡11.4%,铜84.77%,铅2.79%,接近《考工记》中所述“六齐”中铸鼎的合金成分比例。这也充分说明,早在商代我国就已经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了。

商周两代有“藏礼于器”之说,青铜器不仅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尖端的科技水平,也是当时礼制和政治的集中体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这一点中国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司母戊鼎就是用于祭祀的青铜礼器。

鼎上有“司母戎”三个铭文。司可解释为祠,就是祭祀的意思;母是商王对其母亲的称谓;戊应是商王母亲的庙号。由这几个铭文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只大方鼎是商王为条把他的母昌运简亲“戊”而铸的一个专用鼎,故它的体形如此庞大就不足为怪了。

在司母戊鼎出土之前,即在19世纪未20世纪初,在河南安阳发现了殷墟甲骨文,从而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商王世系和“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记载,商史才成为了信史。

殷墟被称为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圣地。近几十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做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妇好墓的发掘,不仅在殷墟考古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为司母戊鼎的年代和所葬之墓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我们将司母戊鼎和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鼎比较:两者形制相似,大小相近,花纹也有诸多的共同之处,铭文都是几个字,书写的形式也一样,字体都是首尾尖、中间肥的波磔体,司字如出一人之手。

司母辛鼎的年代在殷墟文化的第二期,司母戊鼎当与之同期,绝对年代在武丁晚期。

根据甲骨卜辞,商王的法定配偶为妣戊者有大丁、武丁、祖甲、武乙。大丁是盘庚迁殷以前的先王,可以不予考虑。

这样来看,母戊只能是殷王武丁的配偶,该鼎就是祖庚、祖甲为祭祀其母而作,进而司母戊鼎的“母戊”即为乙辛周祭卜辞中的批戊,祖庚、祖甲的母亲。

中国以独特的青铜文明着称于世,尤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中独具特色。鼎是我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而作为商王室重器的司母戊鼎,素有“青铜之冠”、“国之重宝”之称。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是我国青铜器铸造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是我国青铜文明的见证。

阅读全文

与鼎的样子图片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去除烫的油斑图片 浏览:865
最简单的客厅半吊顶图片 浏览:550
仙女小衣服图片 浏览:21
阴阳师饭笥图片高清 浏览:490
怎么在微信发图片说说 浏览:590
索尼子手办的衣服拆下来图片 浏览:728
柯南图片可爱朋友圈 浏览:909
可爱的情侣荡秋千图片动漫 浏览:384
韩国美女美腿图片 浏览:823
小蛋糕圣诞图片简单 浏览:644
word怎么转图片怎么把上面线删除 浏览:511
甜美女人图片大全 浏览:894
父亲图片大全 浏览:927
word插入图片后无法调整版式 浏览:277
男生动漫古风情头图片大全 浏览:889
艳艳文字图片 浏览:470
脱壳发型图片 浏览:925
男生表情包的图片 浏览:79
美女全身图片头像大图 浏览:428
缝衣服工厂图片 浏览: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