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黄芪的病害怎样防治
(1)黄芪白粉病 为害叶片及叶柄、嫩茎和荚果。发病部位布满白色粉末状霉层,严重时叶背及整株被白粉覆盖,后期呈灰白色,霉层中产生无数黑色小颗粒。各产地普遍发生,叶片枯黄早落。病菌主要以闭囊壳随病株残体在土表越冬,生长季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5~6月开始发病,9~10月发病率可达100%。防治方法: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宜选新茬地种植,忌连作;合理密植并加强水肥管理,增施磷、钾肥;发生期选用50%粉锈宁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等药剂喷雾2~3次,间隔15~20天。
(2)黄芪根腐病 多雨潮湿地区或季节易发生,一般发病率为30%~50%。根尖或侧根先发病并向内蔓延至主根,植株叶片变黄枯萎,发病后期茎基部及主根均呈红褐色干腐,侧根已腐烂,病株极易自土中拔起。病菌为土壤习居菌,可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通过根部伤口侵入。在多雨潮湿地区易发生,一般发病率达20%~30%。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实行3年以上轮作;雨后及时排水,地面无积水;发病初期选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等喷茎基部,或用100倍液的石灰水灌根。
另外,黄芪锈病、立枯病、褐斑病、菟丝子及根结线虫病在有些产区会造成严重损失,应注意及时防治。
㈡ 种植黄芪的时候,会出现的问题有哪些你知道吗
种植黄芪的情况下难以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一些问题也是挺明显的,假如准备种植的不清楚会遇到什么问题,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种植黄芪的时候,会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种植中药材针对技术性的要求依然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没有系统学习过的也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种植中药材追求完美的是品质而不是总数,因此针对黄芪的习惯要掌握的较为渗入,其每个阶段的涨势怎样,该如何让其长的更强等专业知识全是要一定技术性去完成的,要不然最终种植出去的黄芪没有竞争能力,那么盈利当然不是满意的,技术性问题大伙儿是要尤其注重的。
霜霉病和籽蜂算得上黄芪较为普遍的几类病害了,种植过的人基本上都了解黄芪的发生率或是较为多次的。一开始种植的人针对这一些层面毫无疑问没有很熟悉的,不论是防止或是医治都是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一个实际操作不合理损害可很多的。因此种植前最好是要有充分准备,应对这种病害的过程中也不必发慌,渐渐地处理才算是关键,有经历了之后就会变好许多的。
㈢ 黄芪的病虫害防治
(1)黄芪锈病
主要为害叶片。发生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影响黄芪根部产量。
①识别特征。被害叶片背面生有大量锈菌孢子,常聚集成一堆。锈菌孢子堆周围红褐色至暗褐色。叶面出现黄色的病斑,逐渐遍布全叶,直至叶片全部枯死。
②发病规律。病菌转主寄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寄生于大戟属植物。但病菌往往能在黄芪芦头部越冬。在黄芪叶片上产生锈孢子堆后,逐渐能产生夏孢子堆,以夏孢子反复侵染为害。该病多在4月下旬发生,7~8月份发病最为严重。
③防治措施。可实行合理密植,加大通风力度;生育期内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减少病原菌侵染机会;在发病初期喷施代森锰锌或敌锈钠800倍液。
(2)黄芪紫纹羽病
该病在黄芪产区均有发生,发病后引起根部腐烂或品质变劣。
①识别特征。主要为害根部。在初期为害须根,逐渐蔓延至主根。病斑初期褐色,最后呈紫褐色,并逐渐由外向内腐烂。烂根的表面由紫色菌素,交织成膜和菌核。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发黄、脱落,最后整株枯死。
②发病规律。一般在高温多湿、地下水位高、土壤质地黏重时易发生。菌核在土壤内可存活3~4年,翌年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侵入黄芪根部,引起发病。一般6月下旬开始发病,7~9月份为害严重。特别是黏重土壤和重茬地黄芪受害更重。
③防治措施。在黄芪收获时清除病根,集中销毁;合理选地,前茬选禾本作物;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5%石灰乳浇注病穴消毒。
(3)黄芪白粉病
①识别特征。黄芪白粉病在7~8月炎热干旱时发生较普遍。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荚果。发病后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初生白色粉状斑,随后蔓延如覆盖一层白粉,后期在病斑上出现很多小黑点,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
②发病规律。病菌产生闭囊壳在发病叶片上越冬。翌年以闭囊壳内的子囊孢子传播。菌丝可在黄芪芽上越冬,翌年也可至病。黄芪白粉病对温度、湿度适应范围广,湿度增大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入,但空气相对湿度低到25%时,也能萌发。孢子萌发不需要水滴,相反,水滴的存在会使分生孢子吸水过多而使胞壁破裂。同时,干旱往往又降低了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这对表面寄生并直接侵入的白粉病来说是有利的。所以,黄芪白粉病在温暖季节,又有一定的相对湿度时就会大发生。从每年的5~6月份开始,为害不断加重,9~10月发病率有时可达100%。过于高温干旱或过多的降雨又会减缓白粉病的为害。施肥不足、管理不善、灌溉不及时、土壤缺水或低洼排水不良、环境荫蔽、光照不足等,植株生长衰弱,白粉病发生严重。
③防治技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10~15天喷洒一次;秋季枯萎时,将地上部植株全部清理,集中销毁。
(4)黄芪枯萎病
①识别特征。被害黄芪地上部枝叶发黄,植株萎蔫枯死。发病时黄芪地下部主根顶端或侧根首先发病,然后逐渐向上蔓延。受害的黄芪根部表面粗糙,呈水渍状腐烂,其肉质部红褐色。严重时整个根系发黑腐烂。土壤湿度较大时,在根部产生一层白毛,镜检可见到大量分生孢子。发病规律黄芪枯萎病多始发在5月下旬至6月初,7月以后发生严重,常导致植株成片枯死。地下害虫活动频繁、地势低洼的地块会加剧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②防治方法。选择抗病的品种种植;与大田作物进行轮作;用托布津、多菌灵浸种,或在发病初期进行畦面浇灌。
(5)蚜虫
6~8月发生,为害植株上部嫩梢,影响黄芪生长发育。可用40%乐果乳油800~1600倍液防治。
(6)豆荚螟
6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幼虫蛀入豆荚为害种子。防治方法:于花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16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