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教这是什么鱼,有很多脚,谢谢
无图 , 有很海鱼腹鳍前部的短鳍条可在海底爬行
鲂𫚒科 (角鱼科) Triglidae 鱼类 (下辖9属,约123种)
体延长,前部粗大,后部稍侧扁。头宽大,具凹陷和凸起,棱突粗钝。眼小,上侧位。第二眶下骨突后端甚宽,与前鳃盖骨结合。口中大,口裂几垂直。上下颌及犁骨具绒毛状牙群,腭骨无牙。体无鳞,具皮瓣。侧线平直。背鳍连续,第三、四鳍棘间距较大,鳍膜深凹;胸鳍宽大,具2游离鳍条;腹鳍大,鳍膜与体壁相连;尾鳍圆截形。
⑵ 四只脚的是什么鱼
是: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是现存两栖类当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一般身长约60至70公分,体重约5至6公斤,大的可长达1.8米,重达30公斤。背呈棕褐色,有黑色斑块,腹色较淡,头扁宽,生有成对的疣突,头的背面有极小的鼻孔和眼,口大,躯扁而粗壮,尾短而侧扁,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
因叫声像婴儿啼哭,故又名“娃娃鱼”,但实属两栖动物,并不属于鱼类。
另外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车静说,研究团队与合作者们经过10年的考察和走访,界定了陕西种、四川种、广西种、贵州种和安徽种5个物种。另外,在养殖场种群中还意外发现了另外两个独特支系,加之记录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种群,推测中国大鲵可能包括8个物种。
(2)有腿的鱼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中国大鲵活动在清澈、低温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
现时中国湖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人工驯养的娃娃鱼分布;野生则极为稀少,主要于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上支流被发现。
⑶ 大长腿是什么鱼品种
大长腿是鱼科品种。
《邮报》又报告了一种“罕见生物”,这条有“腿”的鱼出现在墨西哥湾,它游走在海下900多米处,体重达100斤,体长约1.5米。对于这条外形独特的鱼,科学家称它为“fish鱼”,也有人叫它“海水饺”。
⑷ 带腿的鱼是啥鱼
臂鱼:𩽾𩾌目、躄鱼科、躄鱼属鱼类的通称。有二十四种,中国产五种。体稍侧扁,腹部膨大。豹鲂鲋:全长三十五厘米,隶属豹鲂𫚒科,生活于沿岸及附近深水底层。具有骨质的头部,舌颌骨和其他头骨会摩擦而发出声音。绿翅鱼:绿翅鱼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冬季南下越冬,春天北上避暑。特征为鲜艳蓝绿的背,雪白的肚皮,红褐色的腰,腮部下方有一对绿色荧光的胸鳍。
1、臂鱼:𩽾𩾌目躄鱼科躄鱼属鱼类的通称。有二十四种,中国产五种。体稍侧扁,腹部膨大。头大,额部常具一凹窝,或无凹窝。眼小,上侧位。口较大,上位,下颌突出。两颌牙尖锐,排列呈梳状。鳃孔为一小圆孔,位于胸鳍基部下方或后方。鳃耙退化。头、体和尾部裸露或被小鳞,或被绒毛状小棘,还常具肉质须状突起。尾鳍圆形。为暖水性近岸底层小型鱼类,主要产于印度西太平洋。
2、豹鲂鲋:豹鲂𫚒鱼全长三十五厘米,隶属豹鲂𫚒科,生活于沿岸及附近深水底层。具有骨质的头部,舌颌骨和其他头骨会摩擦而发出声音。体上披有栉鳞,每鳞有一棘。背鳍的第一游离棘特别长,第二游离棘短小,背鳍分成前后两部分,其中部分棘有毒。腹鳍细长且厚,可在海底行走。
3、绿翅鱼:绿翅鱼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冬季南下越冬,春天北上避暑。特征为鲜艳蓝绿的背,雪白的肚皮,红褐色的腰,腮部下方有一对绿色荧光的胸鳍。
⑸ 带脚的鱼是什么鱼
该图片上的鱼应该是娃娃鱼的幼苗。
娃娃鱼”虽然称为鱼,其实它并不是鱼,而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与青蛙和蟾蜍同属一个大家庭,学名叫大鲵或鲵鱼,娃娃鱼是它的俗称。
它的身体呈棕褐色,皮肤滑润无鳞,长着四只不大的脚;头扁圆而宽,口很大,有许多细齿排列在上下颚上;眼睛很小,位于头部背方;还有一条左右侧扁的大尾巴,看上去有点像墙上爬着的壁虎,只是身体要大得多,一般身长1米左右,重5 6千克,最长的可达1.8米以上,是世界上现存的有尾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5)有腿的鱼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天津、上海、钱塘江、厦门和广州等地也曾发现过大鲵,但有人分析认为可能是由内地运输时逃逸出来的。1961年和1962年上半年,在北京也曾陆续捕到过这种动物,第一次捕到的是不到2千克重的幼体,第二次捕到的是一条1米长、6千克多重的成体,经过解剖,发现生殖腺已经开始有些膨大。
捕鱼人说,在捕到的当时,拉网感到很吃力,两个人拉网上岸以后,这条黑油油的“大怪物”在网内不断地挣扎,它的叫声好像婴儿轻声的啼哭一般。这一发现说明,大鲵不仅栖息在山溪中,也可以在北京地区的河流中生活和繁殖,这就扩大了它的分布范围。
⑹ 长脚的鱼是什么鱼。
有脚的鱼叫做蝾螈,俗称娃娃鱼。其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中国大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1.5米,是一种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们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有时候被人们当成宠物来养。
蝾螈是蝾螈科的1属。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 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霸王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2.3米。
⑺ 河滩边有一种带两条腿的小鱼,能在水里游,能在泥上爬,是什么鱼呢在辽宁盘锦红海滩看到的。
无图 不宜分辨属种 , 应为
背眼鰕虎鱼亚科 Oxudercinae 大弹涂鱼属 Boleophthalmus 鱼类 (具体哪种不宜分辨)
下图为 大弹涂鱼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俗名 花鱼、花跳鱼。
鱼体延长,眼大突出,腹鳍愈合成吸盘。鱼体灰褐色,散布不规则白斑点、黑斑及蓝色亮斑,并具5至6条向前斜下的黑褐色横纹,体长可达20厘米。
一般栖息于底质为烂泥的低潮区或半咸水的河口滩涂,属广盐性鱼类,稍受惊吓时即迅速跳离,繁殖期时具有领域性,雄鱼会有复杂的求爱活动,会筑巢护卵及守护幼鱼。属杂食性,以底藻及小型底栖动物为食。
为经济性食用鱼,目前已有大量人工繁殖。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中国、朝鲜半岛等海域,属于沿岸暖温性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