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培养孩子的自我生活能力,如何锻炼孩子自己上厕所
如厕和吃饭这种出于心理需求的行为是不同的,宝宝即使到了可以自主排便的年龄,如果爸妈不安排引导,宝宝自己是不会主动发起的。所以这事还是需要大人们都主动操心起来!
关于‘白天小睡和晚上睡觉’
在如厕训练期间,是否在白天小睡和晚上睡觉穿尿布是个人决定。有些人认为睡觉时间可以更容易地进行便盆训练;其他人会更倾向选择分阶段训练。可以先让宝宝在白天午睡的时候穿内裤但不穿纸尿裤,如果没有尿裤子发生,就可以考虑可以先在睡午觉时脱掉纸尿裤。
没有尿布是一种新的感觉,它可能会让一些孩子感到不舒服或可怕。在此过程中,家长们需要保持冷静、给予超出常人的耐心。研究表明,事故发生后的负面反应或惩罚可能会导致宝宝与厕所产生负面联系并阻碍如厕进展,因此在事故发生后,注意保持冷静并隐藏孩子的任何挫败感。
Ⅱ 如何锻炼孩子自己上厕所该如何引导呢
锻炼孩子自己上厕所引导的方法:父母教宝宝上厕所,最好是选择在夏季,由于夏天时宝宝衣服穿的少,有些时候即使不穿也没有关系,不会让宝宝着凉,宝宝学去卫生间也方便。父母家里情况下,假如不会进洗手间得话,父母可以给孩子独立的买一个小孩专属的小马桶,随后给小孩详细介绍这一小马桶的功效,先让孩子去了解,等宝宝了解几天之后,对小马桶感兴趣了,父母前去教孩子。当宝宝想上厕所的时候,家长要提示小宝宝应用坐便器而且衣服的胶,小宝宝让宝宝慢慢地了解温暖的使用方法。家长在教孩子应用小马桶时,需多去教育孩子,会对小孩有耐心,不要总是对孩子发脾气。
Ⅲ 育儿小知识:婴儿如厕训练这样做,向尿布说拜拜
每次带小小孩出门,家长总是背着大包小包,其中带最多的恐怕就是尿布了,所以有些妈妈希望孩子能够早学会如厕,除了省钱,出门也可以轻松许多。
如厕训练前家长的准备
在您教孩子如厕前,大人平日的言行,孩子早就已经看在眼里。但是,第一次正式教孩子上厕所,应该要告诉孩子所有相关物品的名称和正确的使用方法,用孩子可以听得懂的方式说明,并且做正确的示范。而您教过孩子一次,并不表示他立即就会了,您可能还需要教他许多次,直到他能成为一种习惯为止。家长的态度不要过于严格,也不要太随性,要知道很多事情需要适当的时机才能做,而如厕训练就是让孩子发展自我控制的好时机。
何时是训练的时机?
一般来说,孩子会用语言或指着自己下腹部来表示自己的需求时,就可以开始训练了。一岁半的幼儿通常会在小便后、看见尿尿流出来,或裤子湿了才告知家长;一岁七个月到两岁间的孩子已能在排尿前主动向家长表达;三岁的孩子大多能自己控制小便了。不过每个孩子的成长进度可能会有些许差异,家长不宜太过积极地迫使孩子尽早学会自行上厕所。以下有几个家长可以参考的观察项目,当孩子做好这些准备,再进行如厕训练,相信一定能水到渠成。
1. 对于孩子便意讯息的掌握与控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展也渐趋成熟,从出生开始每几分钟尿一次到能保持一两个小时不排尿;从尿湿裤子到能事先知道自己要排尿;从少量的尿到每次都能排出相当的尿量等。家长可以细心的观察,甚至做纪录。以便正确的了解孩子膀胱发展控制的情形。
2. 身体动作的准备:一岁半到两岁左右的孩子,身心发展已逐一完成,此时也是孩子准备学习各种事物的时刻,在此时训练孩子如厕可以事半功倍。配合如厕动作的需要,家长可以观察几项重要的指标:
孩子是否能坐得稳?他能自然地站起来和坐下吗?
观察孩子的动作协调性,他能自己穿脱裤子吗?
孩子能否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与人沟通自己的需要是首要条件,如厕训练前也需要掌握孩子的表达能力。
训练孩子如厕要讲究方法和原则,训练前要先知道孩子是否了解如厕训练的知识,以及是否有学习成人行为的意愿。
3.培养自己如厕的意愿:对孩子来说,如厕训练是没有办法强迫的,家长务必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并耐心的引导,让孩子从观察中学习。
其实,不是要等孩子全部的发展都好了才能进行如厕训练,而是一步一步慢慢进行的。我们先了解孩子学上厕所需要的动作和能力,例如:能坐在马桶上、走路、能清楚表达自己的生理状况、拉下或穿回裤子、能收放括约肌等;心智方面,有保持干净的欲望、有模仿能力、了解便便或尿尿的讯息等,有了这些预备,如厕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如厕训练的方法
习惯的养成是逐渐形成的,因此家长必须采取渐进的方式,一个一个步骤引导,更要善用一些方法和鼓励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当训练遇到不顺利时,也要保持冷静和耐性。
1. 让孩子体验尿布干净的舒适感:家长在教导孩子自行上厕所时,可以先从他能感觉到的部分开始,当孩子有便便或尿湿了就立即更换尿布,引导孩子慢慢体验到屁股干净的舒适感。2.从白天的大小便训练开始:孩子在白天时比较清醒,感觉也比较敏锐,所以可以先在白天训练如厕,让孩子清楚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如厕的感受。3.布置厕所情境:一般厕所都是以大人使用的角度来布置,现在要让孩子也进来使用,当然要为他们做一些安排。在孩子眼睛平视的地方,贴一些可爱的画或图片,让小男生站着尿或小女生坐着尿尿时,可以有放松的感觉。4.选购适当的便盆:有些孩子对一般家用的大马桶有恐惧感,所以送给孩子一个有可爱图片的专用小马桶或便盆,让他喜欢而不畏惧,是训练如厕的小撇步。或者买幼儿尺寸的小马桶坐圈,架在大马桶坐圈上,也可以发挥作用。5.定时定点的练习:安排孩子每天在同一时间、地点及固定的便器上排便,这样更容易培养出良好习惯。从定时坐小马桶便便,进而坐在一般马桶上大小便,都必须一步一步的引导和鼓励。6.良好的示范与观摩:孩子的学习大部分是靠“模仿”而来,找机会让孩子看看其他大孩子或家长坐马桶上厕所的情形,必要时做点特别的示范,例如:坐马桶的方式、穿脱裤子的动作等,不断的重复示范,直到孩子愿意尝试,并学到正确的方法为止。另外,男孩女孩小便的动作不同,如有大孩子做示范,也是一个好方法。7.温馨陪伴:孩子练习坐马桶时,家长在旁边陪他,和他聊聊天、唱唱歌、欣赏厕所里的图片,甚至说一段轻松温馨的故事,可以让他对于上厕所这件事产生好印象,也可以诱导孩子尿尿。8.鼓励与奖赏:刚开始,孩子若能在大小便前先表示出来,就赞赏他。如果孩子能及时地在适当便器中排便,可给予小玩具做为奖赏。训练过程中遇到阻力应保持耐心和轻松,如果孩子今天不愿意坐在便器上,不要责骂或讥笑他,明天再训练也无妨。9.不要矫枉过正:外出时,不要怕小孩尿湿而不喝水,不少孩子反而造成膀胱发炎,也不要要求过高,让孩子害怕脱下尿布。
教孩子如厕的步骤
1.教孩子表达便意的话语。例如:我要去尿尿、便便、坐马桶、上厕所。2.了解和熟悉如厕的场所。3.配合小便时间带孩子在马桶排尿。4.示范并且教孩子如何使用家里的冲水设备。5.教孩子脱裤子,请孩子站在马桶前,双手大拇指伸入裤子的两侧,并将裤子一件一件地往下拉至膝盖。6.示范并教导穿裤子,教孩子大拇指伸入内裤两侧,用手将裤子往上拉至腰部,并且将上方塞入裤子内,整理好衣服。7.提醒孩子上完厕所要洗手。
结语
婴幼儿的如厕训练要符合孩子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孩子应该要在这个阶段学会良好的如厕习惯,为将来上幼儿园做准备。如厕能力不仅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部分,更是日后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重要指标,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性任务,家长能否适时适切的辅导、帮助和支持,更是孩子如厕训练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