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悲鸿八骏图简介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着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的八匹骏马做为题材,画中,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生动形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逾轮、盗骊、山子。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八骏图》是徐悲鸿最着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
《八骏图》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为不可多得的珍品,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
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于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八骏图》所描绘的八匹骏马,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姿态,不乏是一件艺术珍品,作者用笔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 ,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1)马的国画图片大全大图扩展阅读:
《八骏图》中的八匹马:
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光,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影,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像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
徐悲鸿其他关于马的作品:
1.《奔马图》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2.《群马》
徐悲鸿的群马,是徐悲鸿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群马》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
网络-八骏图
2. 当代画马名家有哪些
1、袁烈州,1939年12月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现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宁波经济促进协会顾问、中原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
1987年在香港举办《三名家画展》。1990年出版《袁烈州画集》。擅长画马及山水,致力于中国现代水墨画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
2、王子贤,1947年生于重庆,自幼随名师孙鸿习画中西画艺皆佳。1982年进修全国轻工装璜美术研究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在2005年第八届、2006年第九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和九届西湖艺博会,浙江浦江书画节上均取得成功并获奖。
3、廖静文(1923年4月——2015年6月16日),女,湖南长沙人,193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曾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北京荣宝画院”名誉院长、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2015年6月16日晚,廖静文在北京的家中逝世,享年92岁。
4、张乐毅,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1980年毕业于泰安师专美术系。
1994年毕业于德国柏林美术学院。1995年任意大利米兰美术学院教授。 先后于日本、德国、法国、荷兰等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绘画题材涉猎广泛,尤以画马着名海内外,被称为“画坛牧马人”。
5、黄肇南,1938年生于湖南长沙,黄埔军校三十一期毕业,美国德州州立大学电脑硕士。自幼喜欢书画,而立专心绘画,后师从欧豪年大师习水墨;作品画题大多以人物,走兽为主;尤以画“马”为最富心得;是当代最着名的画马名家。
3. 有关马的艺术作品
1、《马踏飞燕》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2、《八骏图》
《八骏图》是近代画家徐悲鸿所创作的一幅画。本画以周穆王的八匹骏马做为题材,画中,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生动形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3、《浴马图》
《浴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古画。图分入池、洗浴、出池3个细节描绘了奚官浴马的情景。共绘9人14马,人皆唐装,马均丰肥圆厚,神情、姿态皆轻松自如。赵孟頫以文人意笔勾线,行笔偏工,设色法唐人的青绿和重彩,干笔皴擦出的线条富有情致,在古丽的色彩中透着逸趣。
4、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是陕西省兴平市境内,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
马,Equus caballus(Linnaeus,1758),马科马属的一种草食性动物。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普氏野马(Przewalski's horse)(66个染色体),家马(64个染色体)可以杂交有可育的后代,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
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小。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近大半分布于美洲,而亚洲占24%左右,欧洲11%,非洲大洋洲占8%左右。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南北美洲。生活环境:马的祖先始祖马最早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进化到中新世时出现草原古马,转为草原生活,从此马便开始以干草为食,生活于草原之上。
始祖马,欧洲野马等种类的马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已经灭绝,不少种类的马已濒临灭绝。
4. 中国画"马"的画家和作品
徐悲鸿先生是推动中国画继承、发展和传播的美术教育家,更是将自己的艺术、个人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与影响,甚至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利益、荣辱相互结合、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文化斗士和着名的社会活动家。马是徐悲鸿绘画的标志性题材,他笔下的马千姿百态,充满着激情和活力。并且他的奔马往往因时因事有感而作,激情寓于笔墨间,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5. 徐悲鸿马的图片+图画简介
图片http://ke..com/view/1407783.htm
骁骑有如此 万里可腾行---从《双马图》看徐悲鸿艺术人生
中国传统文人画到了清“四王”以后,已入衰退。是徐悲鸿大胆冲破重重束缚,经过卓绝的求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揭开了复兴中国画的新时代,奠定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基础。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19岁慈父病逝,寿康百感交集,改名为“悲鸿”。鸿是一种大鸟,他希望能像大鸟一样高飞。从此“悲鸿”两字成了画家一生的预言和写照:以情待人,胸怀大志。
1915年夏天,徐悲鸿来到了上海。当时审美馆的高剑父和高奇峰看到徐悲鸿画的马图,盛赞道:“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之。”并为画家公开发表了第一张画马图。1917年在名流康有为的影响和劝说下,徐悲鸿东渡日本学习美术。半年后,应蔡元培的约请,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第二年在蔡元培的帮助下,大师先后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进行长达八年的学习创作留学生涯。在法国,他常去马场速写,并积稿盈千。这为他后来画马打下坚实的基础。1925年徐悲鸿回到上海,立马举办个人画展。康有为称赞道:“精深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以为偶。”同年,北平大学又聘请徐悲鸿任艺术学院院长。从此,徐悲鸿成了中国画坛一代领袖。
在北平,大师独具慧眼,被郭沫若称誉画坛的南北二石(齐白石和傅抱石)曾先后得到徐悲鸿的扶持和帮助。大师不怕世俗非议,三顾茅庐,毅然把67岁的齐白石请到北平当教授,并亲自驾车接送陪同齐白石讲课。1931年7月,徐悲鸿赴庐山写生,途经南昌。当时失业在家的傅抱石,带上自己的作品拜访了徐悲鸿。悲鸿兴奋不已,大加赞许,并帮助傅抱石留学日本。
抗战爆发后,徐悲鸿到各国举办个人画展,把全部画款救济给难民和阵亡将士的遗孤。1948年徐悲鸿把南迁的全部费用发给教职员工,为迎接北平解放作好了准备。1952年2月国立美术学院改名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出任院长。
徐悲鸿中国画的艺术创作,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来,中国画勾线填色的传统方式,创造了注重物象的虚实明暗变化和结构精确的新画风。这一点也是鉴赏和鉴定徐悲鸿作品真伪的法宝。
本期介绍的《双马图》,是画家1944年创作的精品之作。徐悲鸿画马大多用的是皮纸,而《双马图》用的是宣纸,实属罕见。在笔墨运用上,画家把写意风格的技巧推到前无古人的极致。画家运用酣畅奔放的墨色渲染头、颈、胸、腿的部位,又以干枯笔法扫出鬃尾。马头仅用一根轮廓线,留一道空白表现高光,具有强大的冲击力。而马腿犹如钢刀,鬃尾富有动感,使整个画面浑然天成,富有立体感。
徐悲鸿曾经讲过: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那是因为它是力量和重心所在。在这里,除了画家的功夫外,最重要的是画家在马上倾注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反映了画家的个性。悲鸿的马始终备受人们喜爱,原因就在于马的身上所体现的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气势磅礴,神形具足。马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人才的象征。徐悲鸿笔下的马没有马鞍,没有羁绊,没有骑人。画家笔下的马是觉醒的自由之神,是民族奋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