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学者,我该如何扎马步,正确的姿势,最好有图,谢谢啦
初学者扎马步,正确的姿势如图一,动作要领与浑圆桩基本相似,略有不同的是要求两脚开立两肩宽,脚尖向前。两手体前上起,胸腹前抱球,百会上领,屈膝身体下蹲,成四平马步桩(即顶平、肩平、腿平、心平),顶平则头正,肩平则身正,腿平则劲正,心平则气正。只有达到此四平四正,才能使身体达到内外相合(劲、气、力、神合一)。古人曰:“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武指的是套路,功就是内功,通过站桩习练丹田内功。在武功里,有五丹田之说,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前丹田、后丹田。上乘武功都是把丹田气和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炼炁入骨,功夫直达上层。武术家指出,当内功习练到上乘阶段,“气运海底,重如泰山;气运顶门,轻如鸿毛”。要想出真功夫,就要从站桩习练内功开始。
马步桩是通过心、神、意、气、形的锻炼来强化身体的整体功能,站桩非常重视混元开合升降并带着全身开合升降。这一练法的根本特点是,以腰椎(命门)为定点,混元为中心,气随意走。混元开,身体上下内外皆开,丹田气贴脊,气由脊柱(督脉)上行至头顶,前面任脉下降至会阴;进一步由丹田上升通达两上肢(肩、肘、腕、手),再往下,气下行贯至两下肢(胯、膝、踝、脚)。混元合,全身之气复归丹田而一炁混元。混元太极练到一定的阶段,就能体会到体内气机通经开窍(周身经络外通四肢、内融脏腑),当脏腑与十二经脉都练通了,此时意识可接通虚空,从“人天混融”到“天人合一”。习练马步桩的整体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神念气阶段:要求意念随时随地想着气。气是无形无相的特殊物态,但不是空无所有。可以从想体外之气开始,意想着虚空有一种非常均匀、无形、无相、无色的特殊物质(这一物象功夫高的人感受得比较真实)。体内的气机随着形体的开合(好像全身的皮肤、毛窍在呼吸),与体外之气进行交换,即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收虚空混元之气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成为体内的能量,一股真气在体内运动。使下丹田气充足,全身筋络气血通畅。
习练马步桩在含胸拔背的同时注重气沉丹田,丹田气贴脊,这是体呼吸的松腰法。只有含胸,腰劲才能自然用出,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松腰,须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是相辅相成,互为照应的。含胸不但要含住气,而且要含住劲,让真气在体内流通,意识里很形象地感觉到气往下畅通,这叫“神念气”。进一步把气用意念内敛到皮、肉、筋、脉、骨层层通透。混元太极十大要领指出:“能含胸,就能含住混元气;能拔背,就能达到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初练功者,感觉到的大多是人自身弥散在身体周围的那一部分混元气,经过勤学苦练,久而久之,意识对气的感觉逐步地会强化起来,随着功夫的提高,大家都能感觉到气的实在性。由此进入第二阶段“神观气”的练习。
二、神观气阶段:有了神念气的基础,收视返观,就可以练习神观气了。神观气就是用神意来体察气,这是看气的层次,观气有观内气和外气之别,习练者在站桩中,可以看到气或者是在状态中对气的一种特殊感觉。当能感觉到一种实在性以后,把精神与气紧密地结合,而收到强化气的作用。观内气是在观外气有感觉的基础上,随着习练者功夫进展,慢慢地会出现内视功能,闭着眼睛向里看,耳朵向里听,用意念察觉体内各部。人体中的气,有局部的气,有整体的气,这些气不仅受形的变化的影响,也受意念变化的影响。所以古人强调静观,又称“寂照”。随着“寂照”功夫的深入,在站桩中会感受到一个模模糊糊的气态人。这有两种表现:一是笼罩在自身的实体外面较大的气态人——这是感受到了自身气弥散到自身周围的景象;二是在体内是一个恍恍惚惚的气态人——这是充斥在人体膜上的气的形态。
练习“神观气”的阶段,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但意识要一层一层地向膜里透,透到哪里气通到哪里,等到气练足了,身体自然会慢慢地下蹲,蹲到一定的程度可将膝盖往里拧着往上提,再往外挤往外翻,从大腿根后边往外撑,把胯撑开,使真气向身体里边聚。在状态中不但能体会到气感,而且能体会到体内是一个通明透亮的气态人。到此境界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神入气中”的练习。
三、神入气阶段:在神观气阶段,神是主动观察者,气是被观察的对象,神与气似乎是互不相干的。神入气阶段,则要求神真正地进入气中,进一步达到“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的景象。传统功法的习练基本是从里面开始,先练下丹田气,丹田气练足了向外开,用内气充开全身的毛窍、穴道,接通天地之气,达到人天混化。现在的功法大部分都是从外向内习练,容易在民众中普及。混元太极习练从下丹田入手,一层一层地往上走。下丹田气练足了,丹田气贴脊(炼精化炁),真气由脊柱上升到中丹田,然后由中丹田连着脊柱在开合,气机由中丹田上升到上丹田,意识接通虚空,收虚空混元气为己所用。起步先练躯体混元气,畅通形体,进一步练脏真混元气(层层地向里渗透),练通了就能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但真正的神入气中是意元体体察功能,当神能明确地观察到气后,由点到面,逐步进入整体的察觉,神意就能体察到气机从皮、肉、筋、脉、骨、骨髓、脏腑、血液、细胞层层地通透,最后意元体入玄窍穴(意元体与脏真混元气相合,合于混元窍),功夫高的人会达到意识气化,神游四方(真正地人天混化),与最原始的混元气相融,再收回到人体内,进一步习练能达到高级境界。
马步桩既是武功中炼炁入骨,敛气入髓的上乘功夫;又是混元太极习练中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之法宝。动作虽简单,但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学练的过程中,可逐渐地体会个中妙境。上乘习练诀窍在于意念吃气(体呼吸),即人与虚空相合,收虚空混元气来补充人体能量。意内敛的过程就是练意、练气的过程。心息相依,意气相随。混元太极的练气就是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通过动静、开合、升降、出入、循环、往复的意识运用,把体内外之气调动、聚集、充实起来,使气血通畅旺盛,营运周身内外。内气的调动、聚集和充实达到心神合一、神气合一、心肾合一。后天返先天,中下两丹田合于混元。把躯体之气练通,融合于脏真混元气。百会与会阴成一气线,达到气入骨、入脏,体内真气就会更加充足了。从内向外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初步的人天混化(体察思维好的人,闭着眼睛能看到脊柱象一根通明透亮的气柱子)。这种意境是五脏的脏真之气与脊髓、脊神经细胞、脑髓、脑神经细胞合一了。这是“气包神外”的层次,由此进入第四个阶段“神气合一”的整体习练。
四、神气合一阶段:神气合一阶段要求神与气了无分别(即由躯体混元气逐渐向脏真混元气转化,脏真更精细的混元气向意元体净化,当意元体气机充足后,意元体就能统帅整个生命活动,这是神气合一的高级习练方法)。下面以聚气法为代表来阐述神气合一的练法。
1、直腿喉呼吸聚气法:两脚开立,两脚间距离一肩半宽,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重心移至两脚的中点。两臂体侧前上起,至头顶上方,两掌相合,沿中线下落,至面前呈合十手(掌根与肩平,中指尖向上,不低于印堂,掌臂内侧外撑,使两小臂有一个向外的微小弧度,肘略低于肩,并用内力外撑,使肩井穴下塌)。百会上顶,下颌回收,耳根(乳突靠后有名玉楼穴,又称提气穴)用力上提;耳根下面(胸锁乳突肌)和颈项后面的肌肉绷上劲,使锁骨、胸骨和肋骨上提,并把颈项部固定住,两腿绷直,膝部四面用力(膝盖和后面腘窝使劲向后绷直,膝盖前面使劲把腿拉弯,膝盖内侧的膝眼使劲往外挤,膝盖外侧的膝眼使劲往里挤),以外向里挤,向里贯气。里面气充足后,由里向外通透(踝关节也是一样),鹤顶穴上提;耻骨往后贴,小腹回收,腰向后放松,泛臀、圆裆,会阴上提,尾闾下垂,髂前上棘往腰阳关上收,同时推着两肋向上提升并向两侧开张,百会(天门已开的用天门)和会阴形成一条直线。用喉呼吸,吸气时以中趾带动脚趾抓地,脚心内含,同时两手中指内挤,掌心微含,前后阴和会阴收缩上提,三阴合一,合于混元,五心并合,合于混元;呼气时,脚趾放松,脚心着地,同时两手中指恢复原状,前后阴和会阴不要完全松开,仍要有上提之意。通过呼吸运动,可使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都得到很好地锻炼,使周身筋脉活泼,气血运行畅通无阻。通过锻炼,使周身一家、内外合一、气力倍增,筋骨坚实。
2、下蹲喉呼吸聚气法:丹田气充足后身体下蹲,上身保持中正,小腿外侧尽量坚直,膝盖不过脚尖,百会上领,尾闾下垂把脊柱拉直,同时腰部命门向后放松,配合喉呼吸,这样就明显地感觉到上下、左右、前后都在向混元及脊柱聚气。在练习中,需要吃气的话,可不张口不出声,意念用全身毛窍来吃气。真气从里向外冲,冲开关窍、穴道,全身的关窍、穴道包括毛孔,都能受意念的支配。意动气动,气动窍开,人与自然就能心心相印、信息相通。古人曰:“练皮容易练肌难,练肌容易练筋难,练筋容易练骨难,练骨容易洗髓难。”上乘功夫经明师指点,悉心体会,方能成效。习练此桩目的是锻炼内气,使气在紧张之中仍能沉着平和,周身劲气合一,练出整劲来,并使周身筋脉灵活,骨肉坚实,习练日久,自可化拙力为真劲。初练者如懒散之人忽骑乘终日,腿、足、腰、臂极其酸痛困乏,反觉劲力不进而退,这便是换力。凡从前之浮力虚气,必须全部换掉。此时不可畏惧退缩,宜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以两腿久站不觉痛,两臂不觉酸,但觉气沉丹田,足力坚强,气力大增为目的。随着功力的提高,身体下蹲,冲开骶髂关节与髋关节,也就是开前胯和开后胯。
3、暗劲松腰体呼吸聚气法:姿势要求同前,第一步吸气时,意念带着胯关节和会阴往命门缩,肩关节往命门蹋,百会也往命门缩(闭着眼睛往命门看),一块儿往回缩。呼气时肩和胯松开,反复练习。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加上肘和膝。吸气时,意念带着膝关节催胯关节,往命门收;同时肘关节催肩关节,往命门收。呼气时各部位放松,反复练习。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加上手和脚。吸气时,意念带着脚趾扣抓,脚心内含,脚催膝,膝催胯,往命门收;同时手指扣抓,手心内含,手催肘,肘催肩,往命门收。呼气时各部位放松,反复练习。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和丹田气结合,习练内外三合(外三合:肩与胯合、合于丹田,肘与膝合、合于丹田,手与足合、合于丹田;内三合:心与意合、合于丹田,气与力合、合于丹田,筋与骨合、合于丹田)。真气充足后运化周身,引动内气入骨、入髓,一层一层地向里透,从炼炁入骨到敛炁入髓,反复练习。第五步在第四步的基础上向高层次习练,躯体混元气向脏真混元气转化。达到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天、地、人相合,精、气、神相融,三田合一,合于混元。会阴至百会形成通天彻地的无形炁线,连于虚空母体合于脊柱。十二经脉练通好像十二条大河,奇经八脉是与十二条大河相通的湖泊,任督二脉是湖泊的主干。身体从量变到质变,百脉通畅,百病消除,整体功能提高。诗曰:勤学苦练为何因,立志调和精气神;君求长生须保精,纯精化气除病根。五气归元坐金莲,三昧真火运干坤;凝神还虚方为道,脱胎换骨修真人。
以前少林寺弟子习练马步桩(动作要领参考混元太极拳大马步桩)。时间要求第一次站桩从30分钟入手。初学者身体略高一点,等内气起来以后,身体自然会往下蹲,直至蹲平为标准。随着功夫的增长,时间逐渐延长,从30分钟到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若天天坚持,直到一次能轻松地站3~5小时,马步桩习练达到了一小乘。进一步上梅花桩练习,上乘站桩习练内功则需要明师指点,内外兼修。古人言:“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习练内功既是拳法练下身稳健的基本功,又是硬气功里的上乘功夫。它不仅能用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而且常常被拳师用来贯注于拳法之上,增加内力,使招沉、力实。内功习练者还可以行气入膜,抵御拳打脚踢。
古代少林寺武僧习练马步桩,腿上、身上加铁沙(即沙绑腿、沙背心)。腿上从2斤重开始,每只脚各1斤。每月各加半斤,一直加到36~50斤为止;沙背心约从10斤重开始,每月加1斤,一直加到46~60斤为止;以上功夫大约需要4~5年,身带铁沙82~110斤,一次性能轻松地站桩两小时以上,并且能自如地练拳。则功夫习练已达到了中乘阶段,习练者同时可以加练轻功。
古代的轻功也是身带沙背心、沙绑腿,大约从12斤重开始,在土坑里作上下跳越,从 50公分高土坑开始跳,身上每月加1斤铁沙,同时土坑挖低2公分,等到土坑与本人一样高度,身带铁沙约70多斤,能自如地在土坑里跳出,进一步可以习练飞行术,日久功夫直达上乘,则能飞檐走壁(此轻功习练大约需要8~10年时间)。
当内功、轻功习练到上乘阶段,不但能达到松腰开窍,手脚轻灵,行走如燕飞,练拳招势快如闪电,而且可以达到力托千斤,卧钉床、刀床破石,头顶开砖,银枪刺喉,腹顶钢叉,汽车过身等等;如果用在健身养生上,则意到气到,气到病除,气足窍开。
习练马步桩的内功层次
上乘功夫,经明师指点,善悟渐修,从局部走向整体,以运化刚柔为特征。内功习练到深层次,身体从量变到质变,气满浑圆身;在运用中,神气合一,随意用之,无往不可;刚中有柔,柔中蕴刚,气随意走,千变万化;静则浑然一体,潜如无极;动则灵活敏捷,变化莫测。击人如雷电,无可阻挡。如果用来行气治病,效果也好。这层功夫有先天慧根的人,加上勤学苦练才能成就。
中乘功夫以刚柔相济、动静一如为原理,神气相凝为其特征。与上乘功夫相比还不能运化刚柔,但可以以神御气,以气运身,打通周天,真气充满内膜,入骨、融脏,百脉畅通,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妙用。中乘功夫,人人可练可得,只要神守体内,长期练习,水到渠成。下乘功夫以神气会合,在意识引导下,气自然能够在体内运行,是内功习练的基础,以锻炼身心健康为目的。
‘贰’ 男人如何正确的深蹲,最好有图片,
男人深蹲正确姿势分析如下:
1、沙发深蹲:从站立姿势慢慢坐在沙发上,双手置于脑后。沙发深蹲可以矫正你的深蹲姿势。为什么要往沙发深处坐一下。这就是让你调整自己的重心更靠后,让臀大肌处于更能发力的状态!在沙发上,你可以不依靠股二头肌的力量就能轻松的调整身体平衡。
让自己做出一个标准的深蹲!背部挺直微反弓(重要),把臀部往沙发深处挪移!就是往深处坐,坐得非常靠里。头正直看前方,背部挺直微反弓,用臀部的力量发力到脚后跟,蹬地起身。沙发深蹲是推荐初学者的深蹲秘籍。此姿势,由专业力量举几十年最大发现的箱式深蹲变形而来。
(2)如何正确运动图片扩展阅读
深蹲注意事项:
量力而行。深蹲的重量较大,不可盲目增加重量。 在缺乏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练习,一定要小心谨慎。
明确杠铃放置的部位不要让杠铃直接压在关节 或骨骼上,而应放在柔韧的肌肉上, 以提高承受力。还要使杠铃尽量与肩部多点接触,以增大接触面,减轻压力,避免疼痛,维持杠铃的稳定。另外,要使杠铃和身体的总重心接近,或通过支撑面中心。总之,明确放置部位是杠铃放稳妥的基础。
正确的动作。弓腰塌背练深蹲是错误、危险的。做动作时一定要注意抬头。
合理的动作节奏。深蹲时切忌下放速度过快,放得过低,否则极易损伤膝踝等关节。杠铃下放速度快的原因是支撑的肌肉过分松弛。杠铃重量较大,加上有一定的速度,就会造成起不来或滑脱。调查表明,杠铃滑脱发生在下放过程中占70%以上。
练深蹲时保护与帮助非常重要,主要有“把腰”和“托杠”两种方式。把腰:在练习者背后,同向站立,双手环抱练习者腰部,同蹲同起。托杠:在练习者前或后站立,双手掌心向上扶托杠铃。
‘叁’ 正确跑步姿势分解图
正确跑步姿势分解图
正确跑步姿势分解图,运动的好处是一辈子都享不尽的,跑步这项运动也是全民皆宜的运动方式,经常运动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运动可以预防三高,下面我带你了解正确跑步姿势分解图。
脚的着地方式
有些人认为跑步时用前掌着地,也有人认为应该足跟着地。我们建议先以用中间部分接触地面。研究表明一名好的长距离跑者通常是以足中着地的。慢跑者以足中和脚跟着地,快跑者的着地点比慢跑者靠前。我们认为只有短跑选手和中短跑选手适合以前脚掌着地。可能有些人会例外,但是以足中着地对初中级跑步者是个好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震动,缓解对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压力,同时为下一个迈步做好准备。
臀部和头部的姿势
这点比较难以想象:当你的脚着地时,你的臀部的位置在哪里?有些人建议,着地时你的脚应该在你的重心线的末端,也就是头臀脚三点成一线。头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转头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通常是从脖子以上部分转动,避免身体的扭转,避免在行进时产生不稳定。
手臂的姿势
这个姿势是在你没有使用慢跑婴儿推车,而是可以摆动双臂。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僵直手臂,紧握拳头,完全弯曲肘部。保持放松。将手臂自然弯曲在腰线以上,不要太高或太低。两个手臂前后交替摆动,使腿部相应反方向运动。短跑选手在跑道上奔跑时手臂是完全前后摆动的,很多长距离跑步者略带弧度地摆动,但优秀的跑者不会把力气用在摆动胳膊上。换句话说,不要激烈地摆动手臂。
膝盖
长距离跑步时膝盖不要抬得太高。只有短跑选手或我们在上坡时才需要太高膝盖。
步长
很多长距离跑步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步长过大。千万不要这样做,它将导致很多伤害,包括足腱,** 髂胫束疼痛和髂腰肌疼痛。
(** 这种疼痛并不是来自膝盖,而是来自韧带,是从臀部外侧往下一直到胫骨的一条韧带。这条韧带靠近膝盖的地方变窄,并在运膝盖弯曲时会与摩擦胫骨靠近膝盖的最上端。长期的摩擦会导致发炎。40% 的跑步者会在开始跑步 5 年或更多时间后遭遇髂胫束综合症)。
呼吸
当有些人建议你如何计算呼和吸的时间时,我们告诉你只要保持深度的和规则的呼吸。很多时候呼吸会自己调节,跑得快了,呼吸也就快了。确实如此,大多数跑步者用口呼吸或口鼻同时呼吸,仅用鼻子呼吸是不可能吸入足够多的氧气的。
上坡和下坡
在上坡时放慢速度,总的来说上坡时加快速度不是个好主意。加快摆动手臂,想象你在把自己往上推。加快步频,想象火车爬上山坡的情景,不断为自己鼓劲 “我可以做到 “。
谨慎下坡,放慢速度。下坡时膝盖的风险最大。你的'四头肌起到制动的作用,如果重视不够将会使它过度 “劳累 “。在比赛时,可以身体略微前倾,冲下前去,但不是用在训练时。事实上,在有山丘的跑步训练中,很多人步行下坡作为恢复,为下一个上坡作准备。这是个休息的好办法,同时避免下坡时对膝盖产生的过多压力。
跑步这项运动,最大的好处就是门槛低,上至八旬老妪,下至六岁垂髫,都能轻松上手跑步运动。但是正是由于跑步门槛低的原因,因为跑步这项运动受伤的总人数,也远远超过其它运动项目。
说起跑步受伤,最常见的一个部位就是膝盖,很多时候大家总能把跑步跟膝盖受伤联系起来。而很多人的跑步经历中,也经常出现膝盖疼痛的情况。
跑步之所以会导致膝盖受伤,除了我们跑步运动量比较大以外,更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跑步姿势不够正确导致的,跑步姿势几乎决定了膝盖受伤的几率。
如果我们能够用标准、正确、完美的姿势进行跑步运动,那么我们的膝盖就会得到很好的一个保护,跑完步之后只有肌肉酸痛,而膝盖则一点都不会酸痛。
那么,怎样跑步才算是一个完美的跑步姿势,如果你能满足下面这5个要求,那就表明你的跑步姿势很完美,快来看看自己满足了几条。
一、核心收紧,跑步声音不沉重
那么对于任何的爆发性运动及耐力训练来说,核心收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如果你不能收紧核心的话,那么我们跑步的过程事实上是很困难,而且很容易受伤的。
比如有的人第一次跑步的时候,双脚落地没有规律,往往高一下低一下的,就跟喝醉了酒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打趔趄,这种情况就属于核心没有收紧。
核心没有收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跑步落地的声音会比较大,咚咚咚的响,这不光是体重问题,这是由于身体在空中失去控制,完全下落冲击的一个表现。
核心不收紧的话,膝盖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因为上肢的重量不经过缓冲就会施加给膝盖,这就很容易导致膝盖受伤。
所以正确的跑步姿势,一定要包含核心收紧,如果你不知道核心收紧是什么意思,那么你就去尝试把腹肌吸进去,并且绷紧腰腹的感觉,这会让你的跑步更好控制。
二、步幅恰当,落地点靠近身体重心
步幅也会影响我们的跑步过程,一般来说,跑步步幅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跑步步幅跟腿长无关,而是跟我们的跑步速度有关。
跑步速度越快,步幅越大,跑步速度越慢则步幅越小。步幅的控制完全是为了让自己的落脚点能够靠近身体重心,也就是身体垂直落地的平衡点,一般是我们胸肌下方的中央位置。
你跑步速度越快,那么身体重心就会前移的越快,所以步幅大一点是为了赶上身体重心前移。跑步速度越慢,步幅变小,是要等一等身体重心。
‘肆’ 如何正确的跑步
在所有的健身选项中,跑步是最简单的有氧运动。无论是想释放压力还是减重,都可以选择在闲暇时间出去跑一跑。
虽然跑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但由于现代人的久坐习惯,很多人已经失去或忘记了这项自己天然就应该拥有的能力。
科学使用体力可以延长自己的跑步时间。
‘伍’ 怎样运动才是健康运动
现在社会,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疾病缠身,出现亚健康的状况。为了预防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运动让自己变的健康,下面介绍一下正确的运动方式:
1、均衡饮食。运动前你必须拥有良好的体态,均衡饮食很重要。垃圾食品要保持一些节制,坚持喝脱脂或者2%的牛奶,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2、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将会使你的锻炼更加安全。如果你平常活动很少,在最开始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量,不可高估自己的运动量,要一步一步来,慢慢增加自己的运动量。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避免运动引起的抽筋的等。
3、正确呼吸。运动时要注意呼吸。特别是跑步时,呼吸要有一定节律,用鼻、嘴同时呼吸时,嘴不必张得太大,可将舌卷起,延长空气在口腔里的时间,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每一次呼吸要注意尽可能将气体从肺中呼尽,以增大有效的换气量。
4、补充水分。要根据自己的运动量合理的补充水分,注意在喝水时不要暴饮,一口气喝光,这样对胃不好。
5、坚持,切不可半途而废。
‘陆’ 跑步初学者,正确的跑步姿势是什么样的脚应该如何着地
有些人认为你在跑步时应该用脚掌着地,有些人认为你应该保持脚掌着地。我们建议先用中间部分接触地面。研究表明,一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通常是以脚中部着地。慢跑者的脚和脚跟着地,而快跑者则在慢跑者前面着地。我们认为,只有短跑运动员和中短跑运动员习惯于用脚掌着地。可能有例外,但对于初、中级跑者来说,脚掌中部着地是一个好方法。这将减少振动,缓解小腿肌肉和肌腱的压力,并为你的下一个步幅做好准备。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哟,一个新手小白,等待你的关注。小伙伴们有没有看懂呢?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小伙伴们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柒’ 求哑铃正确锻炼方法图
相信不同的健身朋友会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扩胸的目的,但是你知道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吗?
端先你们要打破关于健身的迷信。对于出入健身房想要练出胸肌的男人来说,比较容易迷信台式压床。压床当然也有它的用处,许多健身协议都会提到它,但是关于它,你要清楚以下几点事情。
如果你想要使肌肉处于比较大运动量以达到刺激它们生长的目的。当你在这样一张板上躺下来,开始上推,然后会怎样?杠铃会停在那儿动不了。所以实际上说锻炼肌肉比较好的工具不是举重台,而是卧推台。
如果你还没有热身的话,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要那么大的运动量。你坐在哑铃椅上躺下来,想象着用卧推样的姿势。两脚收后,肩部放平,然后臀部用力,你的臀部,上肩和后脑勺紧贴着台子。通过活动手腕刺激更多的肌肉纤维,那么效果也就会更好,你想更进一步的话,还可以抡圆手臂。
做杠铃运动时候你就不能这样。你要先推起,然后一起用力,这样能使你在收缩的时候效果更好。因为杠铃运动需要使用胸部的肌肉发力。哑铃的另一个优势是安全。这有助于弥补肌肉不平衡,虽然我没有听到腹部胸部肌肉的撕裂,但是躺在台子上举杠铃的人却不少。所以我建议你如果真的想事半功倍比较好80%的努力练习哑铃,剩下的用在杠铃上。
由于哑铃训练中关节活动幅度很大,所以在训练前要注意充分的热身,包括5-10分钟的有氧训练热身和身体主要肌肉的伸拉。在重量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尤其是在训练的前十几分钟,要选择比较大负荷55%-70%的哑铃。动作的速度不要过快,要有控制性,尤其是腰腹的稳定性很重要。训练中发力的时候吐气,回落吸气。训练动作要避免单一,全身均衡是比较重要的。哑铃训练还可以帮助女性的肌肉更有弹性、提高女性的基础新陈代谢,达到减肥不反弹的效果。
‘捌’ 如何正确健身
健身锻炼该不该请健身教练呢?
很多人理想的身材大概就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状态了吧!但是当自己全身心投入健身房进行锻炼的时候会发现健身效果并不显着,并且可能还会因为不正确的健身方式而导致受伤。此时有人会建议你请一位专属的健身教练来帮助你。那么健身锻炼该不该请健身教练呢?
所以,健身锻炼请健身教练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玖’ 在进行跑步锻炼的时候,正确的跑步姿势是怎样的
前脚掌着地时,可以充分利用小腿肌肉和跟腱的弹性势能,脚的着地点自然会更靠近身体,这样脚掌在缓冲和蹬地时更方便主动地参与“扒地”。所以,如果你想跑得更快,或者跑400米以下的短距离或者800米的中距离,可以选择这种跑步方式。有些高水平运动员在长跑时会先前爪着地,但不建议普通跑步者轻易模仿。
缺点是小腿肌肉、跟腱和足弓要提供更强的支撑,所以脚踝和小腿上的负荷更高。总体来说对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要求较高,不适合没有运动经验的初学者。另外,如果出现脚横弓、脚纵弓塌陷或者脚踝不稳,那么就不适合前脚掌着地。
建议各位跑步者:如果想长期规律跑步,至少要多注意脚落地的方式、位置、缓冲、推进。另外,躯干的角度不要后仰,更不要过度前倾,因为躯干的姿势会直接影响摆动腿的幅度和脚的着地点。一般建议躯干稍微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