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动物和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绘画
温带和寒冷地区的各种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蛙、龟)、爬行动物(蛇)和一些哺乳动物(如蝙蝠、刺猬、土拨鼠、地松鼠、跳鼠)。此外,大型哺乳动物如黑熊和棕熊在冬季会在树洞或洞穴中冬眠。候鸟有杜鹃、黄鹂、小燕子等,它们都是随气候变化而迁徙的鸟类。最初生活在北方的丹顶鹤,也经常飞往南方过冬,然后在春天返回北方。中华秋沙鸭住在白头山。它们每年冬天飞到南方过冬,春天又飞回来。冬叶梧桐、无花果、银杏、樱桃、桃、梨、苹果、柳树、李子、杏、李子、桦树、水杉,柏树、垂柳、枫树、山毛榉、朴树、桑树、无花果、小檗属植物、枫香树、杜仲、海棠、李子、樱桃、桃子、合欢、紫荆、皂荚,檀香、红木、槐树、苦木、楝树、黄连、亨氏考利亚、亨氏考利亚、亨氏考利亚、亨氏考利亚、亨氏考利亚、亨氏考利亚、亨氏考利亚枫、亨氏考利亚枫、亨氏考利亚枫、中华绒螯蟹、紫草、木槿、芙蓉、木芙蓉,柽柳、琼胶、石榴、喜树、悬钩子、连翘、金钟花、迎春花、丁香、泡桐、海参、接骨木、接骨木、接骨木、接骨木、接骨木、接骨木、接骨木、接骨木、接骨木、接骨木、接骨木、接骨木、接骨木等。 .一般来说,这个季节,种子睡在泥土里不动,一场春雨就会慢慢地有芽出来。
⑵ 10种冬眠的动物图片(10种冬眠的动物简笔画)
1、10种冬眠的动物。
2、10种冬眠的动物图片。
3、10种冬眠的动物简笔画。
4、10种冬眠的动物过冬方式。
1.10种冬眠的动物为:北极熊、蛇、黑熊、青蛙、蚯蚓、蟾蜍、鳄鱼、乌龟、松鼠、刺猬。
2.除了上述十种动物之外,还有许多动物都会冬眠,进入冬眠的动物在体温、呼吸以及心率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
⑶ 冬眠的动物有哪些图片,小动物冬眠的图片
蛇、蛙、松鼠、熊、极地松鼠、栗鼠、欧洲睡鼠、金仓鼠、蝙蝠、刺猬、乌龟等。
1、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这种定义已不包括变温有机体对环境温度下降而发生被动反应时的季节性或昼夜的蛰伏。
2、真正的冬眠限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冬眠的物种大致可分成两类即主动式冬眠动物和被动式冬眠动物,后者如仓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温度对这种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时起主要作用。
3、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冬眠,是一些异温动物(一些冬眠哺乳类与鸟类)和变温动物在寒冷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几乎到0℃),全身呈麻痹状态,在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⑷ 动物的过冬方法有那些
秋天到了,冬季就不远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都在准备过冬,动物由于无法向我们人类,给自己制作暖和的大衣,还有鞋子,它们是如何过冬的?其实动物过冬大致也就是三类,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食物,对于动物来说,就是基本生存,它们不像我们人类还有其它的需求。
不惧严寒
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野生小动物,比如麻雀,可以说是适应能力最为强的,它们也是冬季不休息的,靠着自己在野外的生存能力存活,但是冬季麻雀,尤其是在结冰的地区,它们会因为缺水而死掉,所以如果有机会,可以在冬季给它们准备一些水。
⑸ 动物的过冬方式
1、迁徙。冬天到来时、大雁、丹顶鹤等候鸟类,都要飞到南方过冬,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又有比较多的它们喜欢吃的虫子,北方比较寒冷,几乎看不到虫子,这些候鸟都要不辞辛苦的从北方飞到南方去过冬。
2、蛇、青蛙、刺猬等动物,用冬眠的形式来过冬。蛇在蛇巢穴里一般是群居过冬。青蛙钻在泥土里过冬。刺猬在地下的洞穴里过冬。
3、松鼠蜜蜂等躲藏在洞穴和蜂巢里过冬。冬天到之前,也就是在果实成熟的季节,松鼠采集松子、橡子、榛子等分别藏在多个洞中,以备冬天所需。果实之所以藏在多个洞中是以防被其他的同类发现,同类一旦发现,果实会被盗得一干二净。冬天需要的时候,松鼠会从自己储藏的洞中取回果实。蜜蜂会在春暖花开时,辛勤采蜜,进行储存蜂蜜,冬天到来时,蜜蜂就呆在自己的蜂巢里享用整个冬天。
4、兔、狗、羊、鸡、兔等在冬天到来时给自己换上厚厚的一身新衣服,也就是换毛
⑹ 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图片
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冬眠,是一些异温动物(一些冬眠哺乳类与鸟类)和变温动物在寒冷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几乎到0℃),全身呈麻痹状态,在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6)关于动物如何过冬图片动漫扩展阅读:
冬眠时,动物的神经已经进入麻痹状态。有人曾用蜜蜂进行试验,当气温在7~9℃时,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动,但轻轻触动它时,它的翅和足还能微微抖动。
当气温下降到4~6℃时,再触动它却没有丝毫反应,显然它已进入了深沉的麻痹状态;当气温下降到0.5℃时,它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冬眠时神经的麻痹深度是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另外,冬眠时,动物体温显着下降。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中,共放出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的13.7个昼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热量。
一般来说,动物在冬眠过程中,每昼夜只能放出0.5卡热量,但在它苏醒后,兴奋的时候,每昼夜则能放出42卡热量。由此可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
动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体温,更重要的是供给冬眠时体内的消耗。一般动物在冬眠前的体重,都比平时增加1~2倍,冬眠之后,体重就逐渐减轻。如冬眠163天的土拨鼠体重减轻35%;冬眠162天的蝙蝠体重可以减少33.5%。
哺乳动物中的单孔目、有袋目、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及灵长目中的个别种类,鸟类中的褐雨燕及蜂鸟等都有冬眠行为,称之为冬眠型动物,即异温动物。这类动物体型较小而代谢率较高,比大型的恒温动物,相对地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维持恒定体温。
熊及臭鼬等动物在冬季呈麻痹状态,但体温不降低或降低少许,且易觉醒,有半冬眠动物之称。变温动物到冬季亦呈麻痹状态,但它们的体温是随环境温度被动地变化,在温度降低到可耐受温度以下时,不会被激醒,而是被冻死。这种行为与恒温动物的冬眠完全不同,称之为蛰眠。
冬眠型动物的年度周期可分为非冬眠季节(生殖季节)与冬眠季节。北京地区的刺猬约于3月底出眠,并立即进行生殖活动,完成生殖后便转入肥育期,一直到10月初,是非冬眠季节;10月-3月是冬眠季节。此时,动物蜷缩不动,不吃不喝,代谢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在这两个季节里,动物的生理状态迥然不同,但又互相依存。非冬眠季节后期的肥育为冬眠储存能量,在冬眠季节后期,性腺开始发育,动物出眠后便可立即进行生殖活动。冬眠型动物在非冬眠季节中,其体温是恒定的,而在冬眠季节体温是可变的。
故特称为异温动物。在非冬眠季节里其体温也有2~5℃的波动,而与其亲缘相近的非冬眠型动物的体温波动仅0.5℃左右。此外,冬眠型动物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也显然地大。
人的致死低体温是29~26℃,大鼠是15~13℃,而冬眠型动物则可耐受接近0℃的低体温,甚至超冷状态,如蝙蝠超冷到-9℃仍可复苏,自动产热使体温上升到正常。这是异温动物区别于恒温动物或变温动物的重要特征。
在秋季冬眠动物机会寻找冬眠的地方:中空的树干和地穴等,并在里面铺上草、秸秆、叶子和毛等作垫。在这么一个布置好的栖身之处它们会成群的蜷缩着身子,耷拉着眼皮,以这种低耗能的形式-Torpor(拉丁语:迟钝),度过冬天。
它们的体温会降至1到9℃。所有身体机能会大幅下降。呼吸很弱,心跳变慢,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如果用红外线摄影机拍摄冬眠的蝙蝠,会看到蝙蝠的身体呈暗蓝色。例如土拨鼠在冬眠状态下,体温会从39降至7℃。心跳从原来的每分钟100下跌至2到3下。
呼吸频率可以延至一小时一次。肠和肝的代谢产物会收集在肠的下部,并且在苏醒的时候被排出。动物在冬眠时会停止进食,或者是在短暂的苏醒状态中进行摄食。冬眠动物靠的是它们自身的脂肪度日,特别是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IBAT)。
这种组织位于肩膀和颈部,是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特别是在外界温度升高动物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这个过程长达数小时。苏醒过程的后半段,动物通过身体颤抖,(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一种高放能动作)可将体温提升到正常水平。温度越高,动物呼吸得越快。
⑺ 你还知道大自然中哪些动物和植物过冬的方式大家介绍一种
一、动物
1、迁徙去南方过冬:如大雁、燕子、杜鹃、黄鹂等。
2、冬眠:如蛇、青蛙、狗熊、刺猬等。
3、储藏食物:如蜜蜂、蚂蚁、松鼠、兔子等。
二、植物
1、用落叶方法过冬:一些树木和灌丛植物则采取“舍末保本”的方法,丢掉“包袱” 和“累赘”,以便安然越冬。
2、调整体内水分:在冬季,植物会降低能量消耗并增强抗寒性。冬天许多植物会枯萎,但不认为植物已经死亡,这是他们在冬天保护自己免受冻伤的方式。植物枯萎是水吸收减少和体内水分含量降低的表现。
(7)关于动物如何过冬图片动漫扩展阅读:
当冬天到来时,蛇就会冬眠,藏在自己的洞穴里,睡到天气暖和起来。同样冬眠的还有熊,熊会在树洞里冬眠,或者干脆自己搭建一个舒服的房子,一睡就是一整个冬天。
蜗牛冬眠的方式比较特别,它们在冬眠时会分泌黏液形成一层钙质薄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麻雀是跟人类关系最密切的鸟类之一,他们的食物绝大多数来源于人类。但是冬天来临时,气温下降,获取食物的难度也增加不少,这时它们就会选择集群生活。一来可以抵御寒冷,二来,可以增加发现天敌的概率,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⑻ 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简笔画
以蛇为例:
1、首先在纸上画两个圆形作为蛇的眼睛,如图所示:
⑼ 小动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呢
雪兔等换羽
一些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冬眠
候鸟迁徙
一些昆虫生蛋后自己死去,卵过冬
一些高等动物刨洞
一些鱼类洄游
一些动物生扛着
热带动物和大多数鱼类照样过。
植物呢,落叶树落叶减少蒸发及消耗,常绿树也会减慢新陈代谢速率,草本植物常常就留下种子撒手草寰啦。水生植物多半也是如此。在人类的作用下,有些盆栽被移到室内,树木也被包裹上保温的东西。
-----------------------------------------
松鼠在快入冬时把找好的食物分散挖洞埋起来,然后到了冬天,在树洞里睡大觉,饿了就起来把埋好的吃的挖出来吃。
另外它们的腮里可以放进十八颗瓜子呢,先塞满了再去睡。
但它们的食物常常会被别的偷看的松鼠挖走另埋,而且有时它们自己埋好的也会忘记。可爱吧。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怎样过冬呢?原来它们各有一套诀窍。
螳螂能做成很大的卵块,一块就有三百至四百粒卵,连同分泌物一起形成卵囊。外面是一层很厚的保护层,粘附在向阳的树干上,不怕冰雪和寒风。
负子虫将卵产在自己的背上,然后潜伏在水下的泥土中过冬。
切叶蜂把成叠的椭圆形叶子运到地下或空心木头里面,筑成一排排蜂房,形成椭圆形的“住宅”。住宅内备有花蜜或花粉,产卵过冬。每只切叶蜂可以建造30个蜂房,所需要的椭圆形叶子至少一千张,工程之大,让人叫绝。
金龟子的幼虫,身体很肥胖,贮藏着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躲藏在泥土的深处,呈休眠状态过冬。
天牛,有一只天生的极其锋利的嘴巴,在树干上挖一条“隧道”,幼虫在这条“隧道”里过冬。
灯蛾的蛹,外面具有一层坚硬的几丁质外壳,能忍受严寒的侵袭,蛹体内又贮藏了较多脂肪,可防冻伤。
避债蛾从幼虫时期起,就用树皮和树枝做成一个“口袋”,背在身上或挂在树枝上,休息时,就躲进“口袋”里。深秋时节,它就钻进“口袋”里,变成蛹,安全过冬。
蜜蜂到了深冬季节,除了取食贮存的蜂蜜获得热量外,还围着蜂王“抱成一团”,组成一个蜂巢团,使蜂巢里的温度保持在35℃左右。如果外层的蜜蜂冷得受不住了,它们就来个里外“换防”。对那些幼虫,工蜂会像称职的保姆那样,每天给幼虫喂食1300多次。同时,工蜂们还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保温层,使幼虫免受严寒的侵袭。如果幼虫仍感到寒冷,工蜂们便张翅舞足,使蜂房内温度升高。
小茧蜂有惊人的耐寒能力,在-47℃时,照样安然无恙。
科学家研究,耐寒昆虫的“皮肤”里,有一种特殊的色素细胞。这种色素细胞的大小能随时变化。当细胞膜张大时,皮肤的颜色就变浅,使昆虫的身体能很好地反射光线;当细胞膜缩小时,皮肤的颜色就会变深,身体就能吸收更多的光和热。如果身体被晒得太热了,昆虫体内的色素细胞就会膨胀,以防体温过度升高。
蝗虫妈妈在朝阳背风的斜坡上,用坚硬的“尾巴”(产卵瓣)掘地打洞,然后把身体腹部拉长伸进洞里,把卵一粒一粒地产在一起,产完卵再分泌胶液把卵块包起来,就像个胶袋,又保暖又不怕水泡,真是万无一失。
大青叶蝉的产卵管像一把锯子,用它锯开树皮,把卵产在里面,让卵在树皮里过冬。
盲蝽象的嘴巴和针一样。它先用嘴在植物上刺个小洞,然后调过头来把产卵管伸到小洞里产一粒卵。卵露在外面的一头有个小盖子,又能挡风又能透气,一举两得。
冬天到来之前,蛾子的幼虫便钻进地下,做一座坚固的土房子,再从嘴里吐出黏液涂刷内壁,使“小土房”变得光滑,既保暖又安全。
小麦叶蜂不会造房子,但它知道在土壤浅层里睡觉太危险,于是拼命往深处钻,那里不但暖和,而且来年农民耕地时也碰不着它。
刺蛾幼虫更有一招,它吐出丝和黏液,把身上的毛,编织成一个很硬的圆茧,活像一个小鸟蛋,粘在树杈上,硬得像个小石头子,谁想吃也吃不动。
黎星毛虫最喜欢吃早春的嫩芽。它们爬到老树干的向阳面,钻到树缝和老树洞里,然后脱下身上的长毛,再吐丝织成个“毛毯”,紧紧裹在身体外面,这样就不会受冻了。
甲虫那坚硬的翅鞘和厚厚的皮肤,像穿了一身防寒服。冬天快到时,它们就大吃大喝,在体内贮存足够的营养。因此,它们最不怕冷,在落叶下、碎石里、树洞中,随便找个隐蔽的角落,都可以安全过冬。
家蝇将蛹埋在土里过冬,但多数蝇类和蚊子是以成虫过冬的。它们溜进人们的住房,躲在阴暗的角落,都可以安全过冬。
豆天蛾和菜白蝶是以蛹过冬的。蛹皮又厚又硬,比幼虫更耐寒。等天气一回暖,过冬蛹就变成蝶,在田间飞舞了。
昆虫为了安全过冬都要做充分的准备,你若细心观察,不仅会觉得有趣,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消灭害虫和保护益虫哩!
新疆新闻在线网1月3日消息: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预示着北方严冬的到来。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乌鲁木齐动物园,一改往日的冷清,变得异常热闹起来。
12月20日,记者刚踏进乌市动物园大门,就看见两只棕熊挺着硕大无比的"将军肚",骄傲地在雪地里走来走去。工作人员说,再有一个月,这两只棕熊就要当妈妈了。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们其中一只叫"欢欢"的棕熊连续产下八只小熊,真是一位"英雄母亲"。
还未走进蛇馆,就听饲养员说,一条长3.5米、重达80公斤的大蟒蛇,本该在零下5摄氏度就进入冬眠状态,可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了,大蟒蛇仍不休眠不说,每个星期还要吃三只活鸡和许多老鼠,力气大得三个成年人都按不住它。
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两栖馆的一只四爪陆龟,居然在严冬里产了一枚白皮蛋。工作人员说,四爪陆龟产蛋期应在7至8月,这次特别反常。
更新鲜的还在后面。
一群孩子特别着迷两只年初才到新疆的小熊猫。小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不胜心疼。
工作人员朱女士告诉记者,初次来疆过冬的两只小熊猫,由于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以及游客的偏爱,吃东西挑肥拣瘦、嘴特别刁。吃完后便躲进暖房里睡大觉,结果因运动少,体重剧增,现在胖得不得了,得让它们减肥了。
最逍遥的莫过于猕猴岛上的100多只猕猴,5000多平方米的猴岛,正在进行一场新猴王争霸战。岛主武光明说,老猴王老矣,新猴王上阵,物竞天择,这是自然规律。不过他会极力人为保护猕猴中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弱势群体"。
城市车水马龙,动物园更是热闹非凡。东北虎、美洲豹、雪狐……寒带动物们尽情地在雪地上撒着欢。而长颈鹿、大象、斑马等热带动物则躲进带有暖气、空调的房子里偷着乐。
回答者: jsyzsl - 四级 2006-12-11 20:39
刚好我看过动物世界,松鼠在快入冬时把找好的食物分散挖洞埋起来,然后到了冬天,在树洞里睡大觉,饿了就起来把埋好的吃的挖出来吃。
另外它们的腮里可以放进十八颗瓜子呢,先塞满了再去睡。
但它们的食物常常会被别的偷看的松鼠挖走另埋,而且有时它们自己埋好的也会忘记。可爱吧。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怎样过冬呢?原来它们各有一套诀窍。
螳螂能做成很大的卵块,一块就有三百至四百粒卵,连同分泌物一起形成卵囊。外面是一层很厚的保护层,粘附在向阳的树干上,不怕冰雪和寒风。
负子虫将卵产在自己的背上,然后潜伏在水下的泥土中过冬。
切叶蜂把成叠的椭圆形叶子运到地下或空心木头里面,筑成一排排蜂房,形成椭圆形的“住宅”。住宅内备有花蜜或花粉,产卵过冬。每只切叶蜂可以建造30个蜂房,所需要的椭圆形叶子至少一千张,工程之大,让人叫绝。
金龟子的幼虫,身体很肥胖,贮藏着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躲藏在泥土的深处,呈休眠状态过冬。
天牛,有一只天生的极其锋利的嘴巴,在树干上挖一条“隧道”,幼虫在这条“隧道”里过冬。
灯蛾的蛹,外面具有一层坚硬的几丁质外壳,能忍受严寒的侵袭,蛹体内又贮藏了较多脂肪,可防冻伤。
避债蛾从幼虫时期起,就用树皮和树枝做成一个“口袋”,背在身上或挂在树枝上,休息时,就躲进“口袋”里。深秋时节,它就钻进“口袋”里,变成蛹,安全过冬。
蜜蜂到了深冬季节,除了取食贮存的蜂蜜获得热量外,还围着蜂王“抱成一团”,组成一个蜂巢团,使蜂巢里的温度保持在35℃左右。如果外层的蜜蜂冷得受不住了,它们就来个里外“换防”。对那些幼虫,工蜂会像称职的保姆那样,每天给幼虫喂食1300多次。同时,工蜂们还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保温层,使幼虫免受严寒的侵袭。如果幼虫仍感到寒冷,工蜂们便张翅舞足,使蜂房内温度升高。
小茧蜂有惊人的耐寒能力,在-47℃时,照样安然无恙。
科学家研究,耐寒昆虫的“皮肤”里,有一种特殊的色素细胞。这种色素细胞的大小能随时变化。当细胞膜张大时,皮肤的颜色就变浅,使昆虫的身体能很好地反射光线;当细胞膜缩小时,皮肤的颜色就会变深,身体就能吸收更多的光和热。如果身体被晒得太热了,昆虫体内的色素细胞就会膨胀,以防体温过度升高。
蝗虫妈妈在朝阳背风的斜坡上,用坚硬的“尾巴”(产卵瓣)掘地打洞,然后把身体腹部拉长伸进洞里,把卵一粒一粒地产在一起,产完卵再分泌胶液把卵块包起来,就像个胶袋,又保暖又不怕水泡,真是万无一失。
大青叶蝉的产卵管像一把锯子,用它锯开树皮,把卵产在里面,让卵在树皮里过冬。
盲蝽象的嘴巴和针一样。它先用嘴在植物上刺个小洞,然后调过头来把产卵管伸到小洞里产一粒卵。卵露在外面的一头有个小盖子,又能挡风又能透气,一举两得。
冬天到来之前,蛾子的幼虫便钻进地下,做一座坚固的土房子,再从嘴里吐出黏液涂刷内壁,使“小土房”变得光滑,既保暖又安全。
小麦叶蜂不会造房子,但它知道在土壤浅层里睡觉太危险,于是拼命往深处钻,那里不但暖和,而且来年农民耕地时也碰不着它。
刺蛾幼虫更有一招,它吐出丝和黏液,把身上的毛,编织成一个很硬的圆茧,活像一个小鸟蛋,粘在树杈上,硬得像个小石头子,谁想吃也吃不动。
黎星毛虫最喜欢吃早春的嫩芽。它们爬到老树干的向阳面,钻到树缝和老树洞里,然后脱下身上的长毛,再吐丝织成个“毛毯”,紧紧裹在身体外面,这样就不会受冻了。
甲虫那坚硬的翅鞘和厚厚的皮肤,像穿了一身防寒服。冬天快到时,它们就大吃大喝,在体内贮存足够的营养。因此,它们最不怕冷,在落叶下、碎石里、树洞中,随便找个隐蔽的角落,都可以安全过冬。
家蝇将蛹埋在土里过冬,但多数蝇类和蚊子是以成虫过冬的。它们溜进人们的住房,躲在阴暗的角落,都可以安全过冬。
豆天蛾和菜白蝶是以蛹过冬的。蛹皮又厚又硬,比幼虫更耐寒。等天气一回暖,过冬蛹就变成蝶,在田间飞舞了。
昆虫为了安全过冬都要做充分的准备,你若细心观察,不仅会觉得有趣,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消灭害虫和保护益虫哩!
新疆新闻在线网1月3日消息: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预示着北方严冬的到来。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乌鲁木齐动物园,一改往日的冷清,变得异常热闹起来。
12月20日,记者刚踏进乌市动物园大门,就看见两只棕熊挺着硕大无比的"将军肚",骄傲地在雪地里走来走去。工作人员说,再有一个月,这两只棕熊就要当妈妈了。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们其中一只叫"欢欢"的棕熊连续产下八只小熊,真是一位"英雄母亲"。
还未走进蛇馆,就听饲养员说,一条长3.5米、重达80公斤的大蟒蛇,本该在零下5摄氏度就进入冬眠状态,可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了,大蟒蛇仍不休眠不说,每个星期还要吃三只活鸡和许多老鼠,力气大得三个成年人都按不住它。
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两栖馆的一只四爪陆龟,居然在严冬里产了一枚白皮蛋。工作人员说,四爪陆龟产蛋期应在7至8月,这次特别反常。
更新鲜的还在后面。
一群孩子特别着迷两只年初才到新疆的小熊猫。小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不胜心疼。
工作人员朱女士告诉记者,初次来疆过冬的两只小熊猫,由于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以及游客的偏爱,吃东西挑肥拣瘦、嘴特别刁。吃完后便躲进暖房里睡大觉,结果因运动少,体重剧增,现在胖得不得了,得让它们减肥了。
最逍遥的莫过于猕猴岛上的100多只猕猴,5000多平方米的猴岛,正在进行一场新猴王争霸战。岛主武光明说,老猴王老矣,新猴王上阵,物竞天择,这是自然规律。不过他会极力人为保护猕猴中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弱势群体"。
城市车水马龙,动物园更是热闹非凡。东北虎、美洲豹、雪狐……寒带动物们尽情地在雪地上撒着欢。而长颈鹿、大象、斑马等热带动物则躲进带有暖气、空调的房子里偷着乐。
回答者: chenqingan - 四级 2006-12-11 20:41
许多动物都用冬眠的方法过冬,它们在秋天的时候就吃饱喝足,把身体养得胖胖的,冬天一到就钻进洞穴或土里睡觉,一直睡到春天来临。动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小刺猬蜷着睡,蝙蝠倒挂着睡,蛇喜欢集体冬眠。还有青蛙、乌龟、蜗牛、熊都需要冬眠。
小动物过冬
冬季里,刮北风,
小动物,忙过冬。
羊儿换上厚皮袄,
青蛙睡在泥洞里。
燕子回到南方去,
鱼儿躲到水底层。
松鼠贮足粮食后,
一头钻进大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