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长矛的具体知识
矛和枪的区别不是有没红樱的问题,是在于软硬,矛硬,枪软些,更灵活
兵器名。长柄,有刃,用以刺敌。为兵刃中最长之物,故有丈八蛇矛之称;惟所谓丈八者,以周尺计之,合今之通用尺一丈四尺有奇;以此推之,则矛之由来,实在周代,或周代以前,来历亦甚悠久,惟当时战术未精,各种兵刃使用之法,亦极简单,非若后之武术,以繁取胜,以多矜奇也。车战时代,两阵相对极远,非长兵不能及;故利用枪矛以为进攻之具,而佐之箭弩,矛之所以长丈八者,亦由于是。至马战时代,矛已觉其太长,不免有周转不灵之病,故用矛者已不若用枪者之多矣。以迄近代,火器盛行,古兵刃淘汰殆尽,即习武者亦类多不知矛之使法,不若刀枪等法,尚未绝传也。兹在旧书摊上得抄本一,题曰“长矛八法,”想系古之有心人,图绘以示后人者;考其使用之法,与长枪略同,枪中有八母枪,盖即脱胎于此,枪出于矛,其信然也。
矛属于刺兵,是枪的前身。原始社会,人类就用兽角、竹片、尖形石块刺杀动物,后来加上柄,就成了矛。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可知为主要兵器。
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矛,宜刺之兵也,三分其长,二为刃、一为。刃之脊隆起,脊之两旁微陷,以通空气,取其刃而易拔也。”
《周礼·考工记·庐人》:“庐人为庐器,戈六尺有六寸,殳长寻有四尺,车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寻。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害人。故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攻国之人众,行地远,食饮饥,且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守国之人寡,食饮饱,行地不远,且不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长。”
《周礼·考工记·庐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郑玄注:“八尺曰寻,倍寻曰常。酋、夷,长短名;酋之言遒也。酋,近;夷,长矣。”
《周礼·考工记·庐人》:“凡为酋矛,参分其长,二在前,一在后,而围之;五分其围,去一以为晋围,参分其晋围,去一以为刺围。”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的秦俑从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有秦弓、镞、矛、戈、钺、吴钩等。就是两千两百年前,秦代军队武器装备的再现。戈、矛、戟这三种兵器,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长木柄,下端装有铜,有的矛柄长达6.3公尺。
汉代,矛的形制甚多,汉刘熙《释名·释兵》:“矛,冒也,刃下冒矜也。下头曰:入地也,松椟长三尺,其矜宜轻,以松作之也。椟,速椟也,前刺之言也。”
汉刘熙《释名·释兵》:“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仇矛,头有三叉,言可以讨仇敌之矛也;夷矛,夷,常也,其矜长丈六尺,不言常而曰夷者,言其可夷灭敌,亦车上所持也;矛,长九尺者者也,霍也,所中霍然即破裂也。殳矛,殳,殊也,长丈二尺而无刃,有所撞 于车上,使殊离也。”俏 犬+肖
汉刘熙《释名·释用器》:“仇矛,仇,雠也,所伐则平,如讨仇雠也。”
汉刘熙《释名·释兵》:“ (小矛),延也,达也,去此至彼之言也。”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带步光之剑,杖屈卢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为阵关下。”(《典略》:“周有屈卢之矛。”)
是一种直而尖形的刺兵,主要功能是刺击,由矛头,柄和柄末端的激组成,它与戈、戟、殳 弓矢并列为“五兵”。春秋时期的矛,按其用途分为酋矛和夷矛两种。据《考工记》上说, 酋矛柄长二丈,是步卒使用的兵器,夷矛柄长二丈四尺(均周尺),是战车上使用的武器。当时的矛头多为青铜质,但形制开始从凸脊扁体双叶形趋向三叶窄长棱锥形,前锋更加锐利,刺透力增强。銎部有穿孔,使矛头能更牢固地安装在柄端。矛杆长度一般为270-290厘米.l971年长沙春秋晚期楚墓中出土的两支带柄之矛,一支柄长297厘米,木质;另一支柄长280厘米,“积竹”柄。春秋后期,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鲁哀公十一年),齐军侵鲁,鲁季孙氏家臣冉求帅三百徒卒参加战斗,“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可见矛已是步兵同车兵战斗的有效兵器。
蛇 矛 通体铁制,由矛头、矛柄、矛𨱔三部分组成。矛头长二尺余,扁平,弯曲如蛇形,两面有刃,故称蛇矛。
长 矛 矛头长七八寸,形如枪头,呈棱形。其下与柄相接,矛柄也可硬木制,粗如盈把,长一丈六余有余。矛𨱔是柄的饰物,也有铜制者,呈锥尖形,可使矛插地而不倒。
丈八蛇矛 矛曲如蛇,长一丈八尺,传为三国时期着名武将张飞所使用的兵器。
西方世界的矛(pike)
直至17世纪中期前,矛在西方世界的战斗中发挥极大的作用,是步兵部队对付骑兵部队最主要的手段。西方步兵所用矛的长度通常为10~14英尺(约3~4米),最长的矛超过22英尺(约6米)。
长矛的运用
古代长矛战术中最出名的当数由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改良的“马其顿方阵”。这个几近坚不可摧的方阵使亚历山大指挥下的军队所向披靡,使其从欧洲出发征服了波斯、中亚和印度的部分地区;直到被罗马帝国军队挫败前该战术一直是古代希腊军队用以对付敌人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传中世纪时期第一个将长矛运用到战斗中的是比利时佛拉芒民兵部队或居住在低地地区的苏格兰人。13世纪末期至14世纪初,面对英法同盟军的侵略,由苏格兰军队创建的“schiltron ”方阵在仅有少量骑兵和弓箭手的苏格兰部队中发挥重大作用。凭借这种战术,,苏格兰人在1302年“Courtrai战役”及1314年“班诺克本战役”这2场战斗中取得巨大胜利。
后来由于火枪的发明及装备刺刀的步枪在西方军队中的普及,17世纪中期长矛在新生武器的影响下正式退出军事舞台。
矛在我国古代兵器史上使用期最久。从原始社会的石矛一直到大革命时期的梭镖、红缨枪,经历了漫长的战争风雨,可谓功勋卓着,历久不衰。矛是一种直刺、扎挑的长柄武器。由于矛头锋利,刺杀效果优于戈、戟,所以在冷兵器时代,一直是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之一。
矛是一种纯粹的刺杀兵器。其构造简单,只有矛头、矛柄两部分。矛头分为“身”和“骱(jiè)”两部分。矛身中部为“脊”,脊左右两边展开成带刃的矛叶,并向前聚集成锐利的尖锋。有的脊两侧带凹槽,称“饮血”,为矛头刺入人体时出血进气,以减少阻力。“骸”是用来连接脊的直筒,下粗上细便于装柄。为防止拔矛时矛头脱落,有的矛矟两边铸有环状钮,可用绳穿过把矛头牢牢绑缚在柄上。矛柄有木柄和积竹柄两种。“积竹柄”是用细竹做柄,打通竹节,竹芯内填充木条,然后用绳裹扎起来涂上漆。积竹柄坚韧而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性能优于木柄。
在原始社会,人们把长木棒的尖端削磨成尖锐的“锋”,用来扎刺鱼、兽,这大概就是矛的前身。后来,人们开始用石头打制成石矛头,用兽骨磨制成骨矛头,绑缚在长木柄上,这就大大提高了矛的刺杀效果。早在商代已出现了青铜矛头,并且大量地用于战争。曾在殷墟侯家庄出土了一层成捆的青铜矛,每捆10支,共700余支,可见那时青铜矛的制造量已经很大了。殷王的禁卫兵多装备这种铜矛。商代的青铜矛不仅量多而且制作工艺已有相当水平,形体宽大,双面有刃,且雕镂精致,式样美观,不仅是实战的兵器,也堪称艺术珍品。周代的矛,刃部加长,锋部更为厚实,銎部减短,两侧的环取消,形式更加简化,实战性增强。那时兵车上使用的兵器最长的便是长矛,足有两丈四尺 (周尺),称为夷矛。步兵使用的矛长两丈,叫尊矛。若论长度,矛可列“五兵”(古代“五兵”泛指五种兵器,步卒“五兵”有:戈、殳、戟、酋矛、弓矢)之首。
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矛。铁矛头比铜矛头体长,而且十分锋利。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那时南阳一带出产的铁矛,质地优良,刺在人身上,就像黄蜂一样凶,蝎子一般狠。此后铁矛头竟长达84厘米。西汉时骑兵是军队的主要兵种之一,专供骑兵使用的长矛,全长一丈八尺,称为“矟(Shuò音硕)”。这种长矛矟一直到唐代仍被看作重要兵器,不许民间持有。
长矛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种古代冷兵器。随着古代战争方式由车战到骑战再到步战的演变推进,矛可说是三代元老。前汉时,秦国大将章邯挺刀拦截楚军,迎面碰上楚将项羽,那项羽威风凛凛,横槊 (同“矟”)跃马应战。霎时间,刀槊相交,寒光凛凛,不到数合,杀得章邯浑身是汗,只得抛刀败走。项羽所持的矟就是一种长矛。三国时张飞用的“丈八蛇矛”,孙权部将程普持的“铁脊蛇矛”正说明在冷兵器时代,矛堪称为武将们得心应手的一种利兵器,自然也是军队长期装备的主要兵器。但是长矛也有短处,它的刃部较长,刺杀不够灵便,所以唐代以后逐渐被枪所取代。此后,矛虽然不再是军队的常规兵器,但仍用于作战,后来的历次农民暴动,及大革命时期的工农武装,仍主要以大刀长矛为武器。
㈡ 中世纪欧洲骑士使用的大型长矛
骑枪(冷兵器)
骑士的骑枪
骑枪的规格是确定的。在两米左右的长杆头上安装尖锐的金属锥体,硬木制的枪身在手的位置有护手,后部有配重的木锥,同时,在马鞍上制出“枪托孔”以在冲锋时吸收刺杀的冲击力。骑枪基本上是作为一次性的武器使用。因为很少能有在一次冲击下保持完整的骑枪,那样的只会对骑士的手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㈢ 战斗法师的骑士长矛、俗称红樱枪,简直是所有战法的梦想,拿着站街的样子比虫矛还要帅。。。
骑士矛和骨矛一样长。本人看见过的。而且骨矛的属性绝对比骑士矛好。
㈣ 古代近战用什么冷兵器厉害
中国古代冷兵器排行榜:最厉害的不是刀剑,而是它,不服来辩!
中国自古就有十八般兵器,到了近代,人们把这十八般武器统指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挝、镋、棍、槊、棒、拐、流星锤,但是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并不仅仅这十八样,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古代五大最厉害的兵器。
一、弓弩
秦朝就是弓的天下。兵未动,弓就先发,越多越好,看电影里,那密密麻麻的和漫天飞舞的象蝗虫一样,遮天蔽日,天都要黑下来,好恐怖呀,连民房都承受不了箭的重量塌了,一尸体上就布满了几十箭,谁承受得了啊,步兵上去基本就是去收尸,没用什么打斗!所以排第一毫无争议。
二、唐刀
唐刀起源于军阵,对于唐刀大家可能有一点误解,唐刀是四种军刀制式的统称,并不是单单的仅指一把刀,唐刀分为四种,一仪二障三横四陌,主要被古代禁卫军、羽林卫所用,想想当年大唐陌刀手结成方阵,如墙推进,敌军人马皆碎的情景,不禁让人热血沸腾。后来陌刀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武士刀等兵器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剑
剑在小说当中有兵器之首的说法,它可刺可砍使用轨迹多变灵活,在古代,既受骁勇将士的热爱,也受文人墨客的追捧。一把宝剑的出世,往往倾注了铸剑师毕生的智慧与技艺。但是在古代,由于冶金技术十分落后,铸造一柄格斗用剑,比戈矛可能要用更多的原材料和复杂的工艺。所以剑在中国汉朝逐渐退出战场,逐渐成为了权力或者身份的象征物的佩剑。
四、枪
在古时候也有“枪乃百兵之王!,剑为百兵之君,棍为百兵之首,刀为百兵之帅”的说法,枪是由矛演变而来的,在古代,很多武将都喜欢用枪,他们大多骑战马,而古代也有枪骑兵这一说法,由于机动性强,对于步兵的杀伤力极大,而枪在近战的时候,由于枪的长度以及轻盈度也能比别的兵器占一些上风。
五、棍
棍棒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武器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就会用棍子揍人(或者揍动物)了。后来人们觉得单纯的木棍用起来不过瘾,就在棍头上套装石质或铜质的棍棒头。比如狼牙棒、锤、枪等很多武器都是根据棍为原型发展出来的。
㈤ 日本战国长矛是什么样
普通足轻(普通小兵)用的长矛一般是竹子做的竹矛
武士用的类似于我们国家的槊
㈥ 古代哈萨克骑兵三大精品:长矛、盾牌、盔甲
在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生生不息的哈萨克人及其先民在三千年的战火洗礼中锻造出了苍狼般不羁的性格,也在这战火中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文化。
长矛在骑兵冲锋中是最好的武器,可以在尽可能远的距离外,用集中在一个小点上的尽可能大的冲击力刺穿敌人的盾牌、铠甲和身体。因此是全世界骑兵的必备武器,哈萨克骑兵也不例外。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龙泉章师傅微信:Lqbj689
获取更多知识兵器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onghuajian (中华刀剑)
㈦ 如果把长矛的姿势改成单手拿在后面,会不会很帅
放百吧改变走路姿势
吃饭抓勺手指受伤吃饭别扭
等伤势前自吃饭
所第姿势奇怪用太担毕竟经历疼痛奇怪疼痛引起别扭
没担几疼痛结束自没事
要做鬼其实自自想奇怪看起奇怪
其实都没改变
㈧ 求图片!一个动画片里的野人土着小黑人儿,头顶骨头,手拿长矛
你问的应该是这个
㈨ 谁能告诉小弟长矛与长枪的区别有图最好,不胜感激!
矛一般比较长
有3米的有4米的还有5米的
更长的也有
矛一般用在秦汉两晋时期
到了唐宋是则用枪
枪一般2米左右
枪、矛形制基本相同,但矛头没有血挡(俗称红樱)
矛杆多为硬木或金属,弹性差、分量较枪重;枪用的是柔韧的白蜡杆
㈩ 什么是横槊配个图片。要详细。
横槊不是一种东西,是指把槊横放在马背上,休息一下,所以有句话叫横槊赋诗,指古代战场上,将军在战争结束或者即将开始的间隙即兴发挥,赋诗作曲,抒发情怀。
槊是古代一种长杆制式兵器,流行于隋唐时期,有步槊和马槊之分,就是步兵用和骑兵用,形制类似于长矛,和长矛不同的是它的长杆是用桑木或者竹条等柔性材料绞合制成的,以防止骑兵高速运动中刺杀时折断,当然槊的制作时间很长,一般需要几年才能制成,而且成功率很低,所以成本很高,在古代用槊的武将基本上是武将世家,中国历史上也只有汉唐这样武功强盛的王朝才能给军队大规模装备槊这种兵器。槊和长矛的另一个区别是槊的刃较宽较长,这样就比长矛单一的刺杀功能多了一样----劈砍,不难看出,槊绝对是古代一种“高大上”的武器,比西方骑兵用的那种一次性的骑枪先进多了,即使是在中国,很多时候只有皇帝出动大驾卤薄(皇家仪仗队)时才能看到这种兵器。下面是网上比较靠谱的槊的图片(没有装长杆):